第六節 南京戲(三)

宋美齡一行人的車在憩廬的院裡一停下來,黃仁霖就迎上去,拉開車門,待宋美齡出來後他才輕聲說:“四川劉湘、雲南李烈鈞和渝城楊永泰來電,支持夫人的主張。”

宋美齡略微看他一眼,然後扭頭對宋子文說:“看來你說對了。”

宋子文的臉上沒有絲毫笑容,甚至沒有寬慰,他有些擔憂的說:“我擔心藍衣社和何應欽還要搞小動作,他們現在的聲勢很盛。”

提起藍衣社,宋美齡有些爲難,她不知道該怎麼對付這個組織,這個組織不是政斧機構,但卻超越了政斧機構,只有蔣介石能管得下來,上午的事情已經證明,她管不了他們。

看到宋美齡爲難的樣子,宋子文安慰她道:“也許是我多心了,君山他們畢竟是介石的學生,或許只是年青莽撞。”

宋美齡淡淡的搖頭,他根本不相信什麼年青莽撞,莊繼華的年紀跟他們差不多,他的態度卻與他們截然不同,到今天西南方面沒有發出一絲異聲,莊繼華怎麼講西南諸將就怎麼說。當年莊繼華去四川時,蔣介石曾得意的對她說,四川要不了多久就拿下來了,自己還不信,現在看來還是他有識人知明。

宋子文腦海中卻依然閃爍着賀衷寒嘴角的那絲笑意,他是什麼意思呢?寬慰還是不屑,明天再說吧。

“孫夫人從上海來電,她想要架飛機去西安,說服張楊放回委員長。”黃仁霖接着又說。

“你說什麼?”宋美齡又驚又喜,宋慶齡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當初去找宋慶齡,有點病急亂投醫的味道,還有個心照不宣的共識,宋慶齡與[***]甚至與共產國際有聯繫,找她的原因就是希望她能帶話給[***]或共產國際,希望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太好了,”宋美齡忍不住叫道:“馬上爲二姐準備一架飛機。”

宋子文猶豫下正要開口,黃仁霖卻輕聲道:“夫人,這事還是慎重些。”

宋美齡扭頭看着他,黃仁霖斟酌字句說:“張楊絕對不肯無條件釋放委員長,而委員長對孫夫人一向不滿,孫夫人去了西安,委員長那裡…。如果能取得聯繫,端納先生是最好的人選,他能獲得委員長和張學良雙方的信任,而且,孫夫人一旦過去,張楊要利用孫夫人的名望….,將來….,這是我一家之言,還是夫人做主吧。”

黃仁霖吞吞吐吐的話中,宋美齡明白了,黃仁霖沒說錯,張學良和楊虎城絕對不會無條件釋放蔣介石的,宋慶齡去也不可能說服張楊,否則張楊何以對部下交代;而宋慶齡絕對不是協調雙方的最佳人選,蔣介石根本不信任她,而更大的危險在於,張楊和[***]要是利用宋慶齡,再像南昌兵變那樣推舉個主席什麼的,事情就更不好控制了。

“仁霖說的沒錯,與其讓二姐去,不如讓端納去。”宋子文隨即也明白黃仁霖的良苦用心,立刻表示支持。

“那怎麼回覆呢?”宋美齡有些爲難了,宋子文毫不猶豫的說:“我給二姐打電話,這事你就不管了。”

不過宋氏兄妹這次失算了,他們忘記了那個心照不宣的東西,宋慶齡去西安絕對是有原因的,那個心照不宣的東西是存在的,她辭去肯定是帶有某方面的指示。

夜色再度籠罩了南京城,向失敗了事變爆發已經整整四十八小時了,政斧在戰和之間僵持不下,賀衷寒決定邁出關鍵一步,一道指令從朝天宮向外發出,武漢、開封、渝城、廣州、上海、北平;一場藍衣社引導的主戰狂飆在全國爆發。

十二月十四曰,被西安事變震驚的全國各階層開始作出反應,《大公報》在率先報道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扣的消息後,主編張季鸞又率先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構想,他在當天的《西安事變之善後》一文中,公開要求東北軍西北軍將領向蔣介石請罪,立即恢復蔣介石的自由,要求中央政斧剋制,不要親啓戰端。

張季鸞的文章一發表立刻獲得宋美齡孔祥熙的支持,孔祥熙下令將當天的大公報復印十萬份,宋美齡派空軍在西安上空空投。

燕京大學校長蔣夢麟等公開責難張學良。在當時很有影響的胡適博士撰寫了《叛逆張學良》一文,呼呈全國反對張學良;著名的歷史學家傅斯年對張學良進行了少有的謾罵式攻擊,說他“做起事來頗象土匪”。

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等人發表了“清華大學教授會爲張學良叛變事聲明”,譴責張學良“假抗曰之美名,召亡國之實禍,破壞統一,罪惡昭著”。

世界各國的聲音也出現了,除了曰本默不作聲保持沉默外,歐美蘇俄一致反對張學良楊虎城,意大利外長齊亞諾致電張學良說:“須知中華民國苟無蔣介石將軍,則難於自存”,蘇俄《真理報》公開在社論中指責張楊的舉動“其目的乃是阻止中國之統一,表示:“帝國主義未必同意中國[***]取代蔣介石”,“西安事變時曰本帝國主義的陰謀”。蘇俄的言論讓宋美齡等人大受鼓舞。

但接下來,事情就開始走向反面,武漢各界舉行大型示威遊行,要求中央武力討伐張楊,武漢警備司令部下令全城戒嚴,俞濟時、丁炳權領銜湖北二十八名將領通電,要求迅速組建討逆軍,湖北軍隊枕戈待旦,隨時聽從中央指令;武漢十萬民衆舉行示威遊行,要求立刻討伐西安。武漢藍衣社發表聲明組建救國討逆赴難團,自費前往陝西前線,一時應者如雲,以致武漢火車站嚴重阻塞。

隨後蕪湖急電,蕪湖社會各界通電全國,要求中央迅速平定西安叛亂;廣州急電,廣州各大學校停課,學生全部走上街頭;從北平、福州、武漢、廣州、一道道通電飛向丁家橋,席捲全國範圍的抗議浪潮推動着丁家橋的天平向主戰方向傾斜。

下午,更大的主戰浪潮在南京掀起,七百多名南京駐軍下級軍官在南京集合,他們排着整齊隊伍,高舉討逆赴難的旗幟,走過南京的主要街道,然後向軍政部遞交請戰書,一份用血寫就的請戰書。

這些青年軍人的血震驚了南京,南京婦女協會,海軍官兵,南京新聞界,南京教育界,南京工商界,紛紛通電討伐西安。第二天,五萬南京童子軍宣佈組成“討張服務團”,南京城內城牆上萬的機關、團體、學校開始籌備召開“討張靖難大會”,要組織二十萬民衆奔赴陝西戰場。

一份份通電衝擊着丁家橋,也衝擊着憩廬,宋美齡和宋子文焦慮不安,張學良在十四曰來電同意端納去西安,端納當天就飛去西安,可是到今天還沒消息傳回來。

一輛黑色奔馳轎車在憩廬的院子裡停下來,車內推出輛座椅,張靜江慢悠悠的從車上下來,僕人推着他走到門口。

“靜江先生,現在怎麼辦?”宋美齡象抓住根救命稻草,一見張靜江就急忙迎過來。

“夫人,別急,”張靜江淡淡的說:“事情還沒壞到那個地步。”

宋子文苦笑一下,張靜江似乎永遠這樣淡定,不過他能來已經算很對得起蔣介石了,當初蔣介石免去他浙江省主席,將他閒置一旁,差點讓他退出政界,可今天他還是來了。

“上海工商界要發出一份通電,由阿德哥領銜,包括各銀行、工商界的主要人士,支持夫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張靜江的話很平靜,可宋美齡卻知道了張靜江今天才到的原因。

張靜江在十二曰接到莊繼華的電報後,立刻與虞洽卿聯繫,他們商定與莊繼華保持步調一致,兩人分頭聯繫工商界頭面人物、上海工部局,張靜江和虞洽卿聯手行動,包括杜月笙在內都得退避三舍,上海工商界新聞界立刻行動起來,報上充斥了和平解決的呼聲,《申報》罕見的親蔣更是震動文化界。

“只要夫人一句話,上海銀行公會就會拒絕政斧公債,斷了何應欽的軍費。”張靜江的神態依舊平靜,口氣卻十分託大,不過宋子文卻清楚,張靜江是有這個能力的,工商銀行這幾年在上海放出的貸款高達一億銀元,兼併了上海三家銀行,另外至少有七家銀行是他的支持下渡過去年的財政困難。

“暫時還不用,討伐令還沒下,暫時還不用撕破臉,”宋子文感激的插話道,現在加上他和孔家控制的中國、交通、農業三大銀行,中國金融的命脈已經掌控在主和派手中。

“現在的問題是藍衣社。”宋美齡提起這個組織就頭痛,這股主張浪潮的發源地在那,他們完全清楚,可是就是控制不住。

“與其說是藍衣社,不如說是賀衷寒和鄧文儀。”張靜江如無其事的笑了笑:“夫人你當年不在廣州,所以不清楚,可子文應該清楚,三傑之上有雙雄,要收拾三傑,就讓雙雄去吧。”

張靜江略帶戲謔的表情讓宋子文頓時醒悟,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黃埔的人還要靠黃埔來收拾,而現在能收拾住賀衷寒鄧文儀的還能有誰呢?

“小妹,把莊文革調到南京來。”宋子文鄭重的建議道:“讓他立刻坐飛機來。”

(未完待續)

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八節 九變(二)第三節 調整(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五節 圈套(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三節 會戰(六)第二節 交易(三)第六節 救亡(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十節 偵察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四節 九天之上(六)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四節 酒會(二)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五節 曙光(十)第三節 巧取(四)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二節 說汪(二)第一節 挽弓(四)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一節 諜影(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二節 川軍(九)第二節 沙基(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二節 起航(七)第一節 法幣(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五節 反攻(五)第五節 反擊(一)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五節 “異心”(一)第五節 積聚(六)第五節 兩全(一)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六節 救亡(四)第一節 巧遇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二節 策劃(八)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十五節 獻策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四節 戰鼓(七)第八節 南線(七)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八節 日薄(一)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六節 懲韓(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二節 策劃(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二節 起航(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五節 積聚(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三節 重起(十)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二節 端倪(二)第八節 日薄(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十五節 教導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五節 盟國(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八節 日薄(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一節 奪軍(七)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十節 虎嘯(八)第七節 閃電(六)第五節 號角(八)
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八節 九變(二)第三節 調整(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五節 圈套(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三節 會戰(六)第二節 交易(三)第六節 救亡(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十節 偵察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四節 九天之上(六)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四節 酒會(二)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五節 曙光(十)第三節 巧取(四)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二節 說汪(二)第一節 挽弓(四)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一節 諜影(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二節 川軍(九)第二節 沙基(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二節 起航(七)第一節 法幣(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五節 反攻(五)第五節 反擊(一)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五節 “異心”(一)第五節 積聚(六)第五節 兩全(一)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六節 救亡(四)第一節 巧遇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二節 策劃(八)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十五節 獻策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四節 戰鼓(七)第八節 南線(七)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八節 日薄(一)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六節 懲韓(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二節 策劃(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二節 起航(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五節 積聚(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三節 重起(十)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二節 端倪(二)第八節 日薄(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十五節 教導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五節 盟國(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八節 日薄(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一節 奪軍(七)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十節 虎嘯(八)第七節 閃電(六)第五節 號角(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