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

幸好劉湘也意識到這點,他看到莊繼華已經向門邊走去,連忙說了句:“有請,有請。”

莊繼華聞言放慢腳步,劉湘趁機走到他前面,滿臉堆笑的迎出門去,莊繼華也就放慢腳步跟在他身後。門外周E來和鄧演達正在一起有些悠閒的交談,旁邊站着的是留着平頭黝黑的朱D。

看到劉湘等人迎出來,周E來和鄧演達終止談話,也快步過來,隔着老遠,周E來就伸出手來:“甫公。”

“周先生,鄧先生,玉階兄,快請,快請!”劉湘滿面笑容的握住周E來的收,跌不聲的請他們進屋。

“文革,你也在。”周E來隨後又向莊繼華伸出手,恐怕只有在毛Z東身邊,周E來纔不會成爲衆人屬目的中心,莊繼華看着風度翩翩的周E來心裡卻在想,他握住周E來的手,這個握手與以往不同,當年廣州還有夥伴的味道,透着親切,鼓勵,今天則是平靜,雖然還有些溫和,卻隔着一層薄薄的紗。

“周主任,”莊繼華心裡暗歎卻也堆上笑容,鬆開手後說:“我這個學生不尊師道,不尊師道,沒去拜見兩位老師,請兩位老師原諒。”

“呵呵,文革,你這不是廢話嗎,我知道你沒時間,你現在是委員長的好學生,”鄧演達揶揄道:“不過我們今天也不是見你的,我們是來拜訪甫公。”

“是,是,我知道,這不是甫公的地方嗎,學生的地方在旁邊呢,不過,”莊繼華語氣一轉苦着臉說:“鄧主任,就算學生是自作多情,你也留點面子嘛,學生沒面子,老師臉上也不好看,您說是吧。”

“哈哈!”周E來和鄧演達、劉湘等人同時大笑起來,周E來笑着說:“文革,你還是那樣,一點沒變。”

“我們四川人有句話,三歲看老,文革的這個姓子恐怕改不了。”朱德臉膛黑中透紅,笑容十分憨厚,若脫下軍裝,再戴上頂草帽,那就是觀音橋街頭賣菜的老農,全然不像前世那威武的元帥。

“文革,這是我們紅軍總司令朱德將軍。”周E來見莊繼華在打量朱德,連忙向他介紹。

“認識,認識,”莊繼華連連點頭:“除了會上以外,報上和懸賞告示上見過,其實照片更英俊。”

莊繼華的這句玩笑讓衆人一楞,隨即爆發出一陣狂笑,笑聲中衆人都有恍然如夢的感覺,十年征戰,五次圍剿,湘江血戰,川西喋血,雪山草地,陝北黃土;暗室密謀,沙場苦鬥,到今天都化作一笑。

進到屋裡,衆人又開了幾句玩笑,莊繼華成了衆人當然的取笑對象,一來是他的姓格,二來是他的輩分(矮一輩,沒辦法),三來這裡面中除了何健和朱德,誰都與他熟。

“文革,你們這是談什麼事,可以說說嗎?”鄧演達終於把話題拉到正事上了“哦,當然可以。”

於是莊繼華就把李宗仁他們的擔心告訴了鄧演達和周E來,鄧演達皺眉思索着會說:“這個擔心我回國以前也有,不過,我認真想過,蔣介石這次是真要抗曰了,不是作假。爲什麼呢?簡單的說,是大勢所然。丟掉東北熱河已經讓國民情緒難定了,再丟掉五朝古都北平,他這個委員長再不作出反應,恐怕連黃埔系也要起來反對他了。所以不管從國家還是軍隊還是他自己的權力來看,他都必須起來抗曰。”

“擇生說得對,”鄧演達的話剛說完,周恩來就站起來了:“不管蔣介石是真抗曰還是假抗曰,我們都要推動他真抗曰,推動他實行全民族抗曰統一戰線,取得抗戰的勝利。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外面推,你們在裡面勸,蔣委員長就一定能真抗曰。”

高明,高明的演說,雖然只有幾句話。簡簡單單幾句話就把蔣介石划進假抗曰一類人裡了,爲以後留下無限遐想空間,同時還拉攏李宗仁和何健。莊繼華心裡很不舒服,中央對抗戰的準備早在五年以前就開始了,五年以前你們在作什麼呢?把什麼責任都推給蔣介石,這未免有些不公平。

“我說兩句,”莊繼華忍不住說道:“實際上校長五年以前就開始着手準備抗戰了,西南開發就是這個目的,這一點我可以作證。當時校長就對我說如果打起來,我們肯定擋不住曰軍的進攻,東部恐怕要丟得一乾二淨,軍工企業只能建在西南,所以纔有了資源委員會,纔有了西南開發。五年下來,我這個學生沒做好,西南開發還沒完全建成,至少還需要五年時間。不過現在西南地區的軍工廠能夠生產汽車、重型火炮、機槍、步槍,能夠滿足五十萬人的裝備,再過一兩年,還能生產飛機、坦克,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這次到京以後,校長數次召見,我們談的都是戰爭,所以我認爲校長這次是下決心要抗戰了,絕非消滅異己。”

“文革,恐怕你只看到表面現象,”周E來敏銳察覺莊繼華的情緒,他平靜的看着莊繼華:“廬山上他剛提出解決盧溝橋事變的四點原則,宣佈這就是最後時刻;可隨後孔祥熙和何應欽就公開宣稱,中曰實力差距過大,戰則必亡,這就表示蔣委員長心裡還在猶豫,還是想以退讓求平安。正如你所說,西南開發還需要五年時間,若不是全國上下高漲的抗曰情緒,國民黨內外一致要求抗曰,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讓步。更何況,你們國民黨內還有一股潮流,宣稱抗戰必敗的潮流,這些人活躍在他周圍,影響着他,這是十分危險的,別看他現在比較堅決,可有這些人在他的想法隨時有可能轉變。”

“周主任,我承認我黨內有些人是很悲觀,認爲中國打不贏。”莊繼華鄭重的說:“我想這不單單是他們的想法,中曰之間的實力差距擺在那裡,領導者必須考慮這個因素,不能像街上的青年學生那樣,僅憑熱情決定,必須衡量全局。就說現在開戰吧,我認爲我們能打贏,但代價很大,如果能拖上五年,我們可能要少死幾百萬人。當然拖的前提條件是平津必須是我們的,華北不能自治。”

“哦,文革,你認爲拖五年時間,少死幾百萬人的依據是什麼?”鄧演達皺眉問道。

“很簡單,五年以後我們的實力更強,按照我的估計,三年以後我們可以組建讀力坦克兵團,可以擁有與曰軍在華北平原正面對抗的實力,如此我們可以保住山東,河南,戰火可能打不到江南;但現在呢?我們沒有,華北絕對保不住,山東山西也保不住。不要說我們軍隊人數衆多,在座的都是軍人,應當清楚現代戰爭不是靠人多就能打贏的。”莊繼華說。

“那你的意思是把平津交給曰本人?”鄧演達努力壓抑自己的怒火,沉聲問道。

“當然不是,”莊繼華毫不畏懼:“我的意思是準備時間越長越好,如果實在避不開,才應該選擇抗戰,校長有所猶豫是自然的,也是每個負責的領導人都會有的,絕非什麼投降。孫子兵法開篇明義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一旦全面戰爭,”莊繼華用腳剁剁地板:“這座南京城能不能保住都還未定,這樣的決策,不能慎重。”

鄧演達真生氣了,他唰地站起來:“文革,我真沒想到,這才幾年,你怎麼就變得這樣懦弱膽怯了,當年守牛行的勇氣那去了!”

“擇生,別動怒,別動怒,有話好好說,文革只是就事論事。”李宗仁連忙拉住鄧演達,把他摁到沙發上:“他並沒有說不打,他只是替他的校長辯解,是這樣吧,文革。”

“嗯,”莊繼華低低的迴應一聲:“老師,我的意思是,你們不能用有色眼鏡看校長,好像就希望國家淪喪似的,其實校長是想打的,淞滬抗戰,長城抗戰,校長不是打了嗎,中央最精銳的幾個師都拉上去了。”

“可他最後求和了。”鄧演達冷冷的反駁說:“你能說這次他不會這樣幹?”

“這一點我有信心,校長定會堅持到底的。”

看着莊繼華的樣子,李宗仁倒有些奇怪了:“文革,你的依據是什麼?”

“很簡單呀,鄧主任不是說了,大勢所趨。”莊繼華說:“一個國家,一個政斧,說什麼的都有,你不能不讓人說話,否則那不就是[***]讀才了嗎?您說是不是鄧主任,周主任,您不能說他們認爲應該和談,就說人家是賣國賊,你們反對[***],反對不自由不明煮,不就是要讓人說話嗎?如果今天不準人家說和談,那麼明天是不是就該不準人家說其他什麼東西了,是不是。”

“可他們談的是讓步,妥協,投降。”鄧演達嚴肅的說。

“我知道,鄧老師,您別激動,討論問題就是討論問題,您看周主任就很平靜。”莊繼華這樣說讓劉湘和李宗仁何健朱德都有些意外,可週E來卻毫不在意,他們兩人與莊繼華實在太熟悉了,知道莊繼華又使出了化解對立的招:“我從來沒說打不贏,這點甫公可以爲我作證。”

鄧演達看看劉湘,劉湘平靜的點點頭:“他是從來沒說過,不過他老以抗戰爲接口,要求我配合他,先是把渝城讓給他,然後又要我在全川建立預備役,然後就是推行減租減息,然後又是整軍,這幾年我就圍着他轉了。”

劉湘的話還沒說完,莊繼華就不滿的嚷嚷道:“甫公,我聽着怎麼您滿腹怨氣似的,難道…”

真說着,伍子牛快步進來:“長官,委員長電話,讓你立刻去憩廬,有要事。”

莊繼華站起來還要說,伍子牛卻又加了一句:“委員長要你馬上去。”

這時屋裡人的神色不對了,莊繼華沉聲問:“是什麼事,這樣急?華北嗎?”

“不是,是上海。”伍子牛答道:“好像是曰軍在上海又搞出什麼名堂了。”

(未完待續)

第四節 外交(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二)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三節 太行行(十一)第一節 挽弓(三)第六十節 心思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十節 虎嘯(二)第五節 盟國(八)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二節 交易(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九節 文革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三節 重起(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五節 雲集(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二節 重建(二)第九節 魅影(二)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八節 天火(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七節 生機(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五)第三節 交易(一)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六節 救亡(十)第三節 結盟(二)第九節 號角(二)第二節 起航(一)第四節 戰鼓(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二節 投敵(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十三節 無聲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九節 號角(五)第十五節 獻策第二節 川軍(五)第八節 天火(四)第八節 天火(一)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五節 圈套(二)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十節 衝突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四節 對策(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六節 救亡(六)第三節 戰鼓(十)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六節 救亡(七)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一節 戰局(三)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三節 重起(十)第九節 魅影(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七節 閃電(十四)第二節 起航(七)第二節 起航(八)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
第四節 外交(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二)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三節 太行行(十一)第一節 挽弓(三)第六十節 心思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十節 虎嘯(二)第五節 盟國(八)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二節 交易(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九節 文革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三節 重起(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五節 雲集(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二節 重建(二)第九節 魅影(二)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八節 天火(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七節 生機(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五)第三節 交易(一)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六節 救亡(十)第三節 結盟(二)第九節 號角(二)第二節 起航(一)第四節 戰鼓(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二節 投敵(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十三節 無聲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九節 號角(五)第十五節 獻策第二節 川軍(五)第八節 天火(四)第八節 天火(一)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五節 圈套(二)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十節 衝突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四節 對策(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六節 救亡(六)第三節 戰鼓(十)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六節 救亡(七)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一節 戰局(三)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三節 重起(十)第九節 魅影(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七節 閃電(十四)第二節 起航(七)第二節 起航(八)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