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風波(十四)

中央軍果然名不虛傳,進攻一開始,猛烈的炮火便讓喬公達吃了一驚,此前在紅軍和反摩擦作戰中,與中央軍也交過手,當時並沒有感到中央軍有多了不起,只是武器好些,能人手一支槍,訓練要比大多數地方武裝要強,士氣也要高些,組織要好些,可從來沒見他們有如此猛烈的炮火,這已經超過了曰軍的炮火。

“轟!”“轟!”“轟!”接二連三的炮彈在西門附近爆炸,絲毫不顧忌附近的民居,不少樓房中彈,臨時搭起的街壘,很快被炮火摧毀,隨後炮火開始向城門樓方向移動,喬公達暗罵自己愚蠢,顯然剛纔敵人有偵查指揮部的想法。

“團部轉移!”喬公達大吼一聲後,冒着炮火跑出城門樓,迅速跑到城牆下,躲進城門洞,城門洞內一驚有不少八路軍士兵躲到裡面去了,城門大開,城門外,也有不少士兵,他們悠閒的站在那,看着城內此起彼伏的爆炸聲。

炮擊剛剛結束,八路軍士兵剛跑上陣地,衝鋒的中央軍便已經到了,雙方立刻殺成一團,中央軍的三九式半自動步槍威力強大,遠超八路軍手中的三八式和漢陽造,經過鄂北會戰錘鍊的八十六軍,根本瞧不上裝備低劣,戰術落後的八路軍。半自動步槍很快將準備白刃戰的八路軍消滅,隨後向縱深攻擊。

前沿陣地迅速失守,又讓喬公達震驚,望遠鏡中,國民黨士兵三五個人組成一組,在這些小組後面還有一些人拿着狙擊步槍在掩護他們;小組之間互相配合,或正面強攻,或側翼繞擊,八路軍的。

部隊根本擋不住八十六軍的進攻,匆忙構築的火力點被火箭筒掀翻,敵人很少用八路軍常用的集團衝鋒戰術,火力點的殺傷效果很差,很多時候,只能阻止一會敵人的進攻速度。敵人的步炮配合很好,看上去不快,實際很快。

喬公達有些着急了,下令預備隊進行反擊,預備隊只是半個連,不足百人,要衝過去填上這個缺口,將八十六軍的氣勢打下去。喬公達就看見他極其欣賞的那個年青的連長,帶着部隊就衝上去了。

預備隊搏命反擊,總算將八十六軍的遏制住,喬公達趁着這個喘息的機會,立刻指揮全軍從城內撤出來,向西北轉移。

八十六軍佔領整個太原城後,沒有追擊,其實八十六軍到達的部隊也只有一個旅,主力部隊還在後面。八十六軍從鄂北調到中條山後,就部署在翼城沁水一線,曰軍抽調山西駐軍增援山東戰場後,八十六軍和第九軍裴昌會部分兩路向晉中挺進,八十六軍攻佔翼城,第九軍佔領沁水。

衛立煌本打算讓兩軍合攻臨汾,但閻錫山看出蔣介石的目的,搶先向蔣介石提出由晉綏軍攻取臨汾,蔣介石同意了,不過卻命令衛立煌相機奪取。於是衛立煌派兩軍北上,相機奪取浮山,從臨汾以東繞過臨汾,奪取霍州、靈石。

佔領靈石後,八十六軍繼續北上,第九軍則向西北,越過汾河,向汾陽地區進攻。就在莫與碩奪取太古以後,接到蔣介石電報,曰軍正準備撤離太原,必須搶在八路軍之前佔領太原,電報中蔣介石的語氣極其嚴厲,限令他二十四小時內趕到太原,必須搶在晉綏軍和八路軍之前到達太原。

從中條山到太古,八十六軍從晉南打到晉中,可莫與碩心裡明白,實際上八十六軍根本沒打多少仗,曰軍撤離後,所有留下的城市都是僞軍在防守,當大軍一到,甚至還沒到,僞軍便派人來聯繫投降、反正。

整個山西的中[***]隊都在反攻,這是一場盛宴,爭奪曰軍放棄地盤的盛宴。

晉綏軍在攻取晉南,奪佔侯馬、臨汾,另外一部則在攻取離石等地;山西的八路軍則分成幾個部分。

晉西北的賀L部正在大同附近集結,準備奪取大同,將晉西北、晉東北、綏南,三塊根據地連成一遍;晉察冀山西部隊則在攻取正太路以北的地區,太行山上的劉B承部則把主力集中在長治附近,準備奪取長治和晉城;新四軍葉挺部將部隊集中在正太路附近,準備奪取,正太路以南、太臨公路以東的廣大地區。另外也還有一部分八路軍和新四軍則秘密開到平漢路以西但無論是晉綏軍還是八路軍都沒料到,曰軍會這麼快就放棄太原。八路軍還有個錯誤判斷,認爲第一軍會從正太路撤離,沒想到第一軍主力會經大同撤出山西。

整個山西都在混亂中,除了太原,國共兩軍發生激烈交火外,山西各地都發生了類似的衝突,原因無一不是爭地盤,在榆杜、忻口、陽泉、代縣、繁峙,國共兩軍交戰不休。情況迅速反饋到渝城和延安。

“娘希匹!”蔣介石暴怒下將手中的杯子摔在地上:“我們在前面與曰軍苦戰,他們在後面搶地盤!告訴閻錫山、衛立煌,給我打!”

“委員長,打不得!”林蔚和陳布雷同時勸道:“現在戰略態勢和政治氛圍對我們非常有利,GCD正希望將水攪渾,製造事端,委員長,我們可以給延安去電,讓他們作出解釋。”

“好,就這樣,另外命令新十一軍駐守原地,沒有命令,不準擅自出擊。新四軍葉挺部,立刻開赴長治,圍殲從晉城後撤的曰軍,命令劉B承,阻擊晉城後撤曰軍,配合衛立煌和葉挺,圍殲曰軍。”

蔣介石在氣惱中,下達了對晉城曰軍的圍殲命令。這道命令飛到太行山八路軍總部,隨後又飛到延安。

“蔣介石又在打如意算盤了。”MZD拿着電報冷笑着說:“回電彭D懷,向蔣介石要補給。”

隨着曰軍撤離,山西八路軍獲得大發展機會,曰軍主力撤到大同後,賀L暫時停止了對大同的進攻,葉挺率部切斷正太路,席捲晉東,劉伯承虎視上黨地區。在這一遍大發展中,兩黨兩軍衝突不斷,十幾場衝突,雙方勝敗參半,在主要城市爭奪中,國民黨獲得勝利,但在中小城市爭奪中,大部分是GCD獲勝。

“等蔣介石將補給送到,曰軍早就跑到石家莊了。”朱D笑道,蔣介石這招借刀殺人之計實在太明顯,但也比較蠢,很顯然八路軍不會執行這個命令。

“現在軍事形勢對我們非常有利,如果這傢伙能攻取山東,殲滅鬆井石根,那麼河北地區也就沒什麼大的戰鬥了。主席,我建議,葉T和劉B承主力開赴冀西,新四軍到平山、宜安一線集結;八十九軍在武安至沙河一線集結。”

“好,不過,在此之前,八十九軍要先奪取長治,另外,電告賀L,必須拿下大同,將晉西北、晉東北、綏南,三塊根據地連成一遍。”MZD的神情與蔣介石大同小異,怒火中帶有三分興奮,三分輕蔑。

“我們GCD人堅持敵後抗戰,牽制了大批曰軍,敵後根據地人民付出了巨大代價,他們有權力享受勝利的快樂,告訴彭D懷,對於國民黨部隊的任何挑釁都要堅決還擊,寸土必爭,另外,讓周EN來與國民黨交涉太原衝突。”

MZD的語氣非常嚴厲,也有些急促:“我們的戰略方向是向北發展,電告聶R臻,立刻集結主力,向綏遠北部,察哈爾北部發展,派出有力之一部進入熱河和冀東,相機進入東北,在東北地區開闢抗曰根據地。”

MZD已經敏銳意識到,如果國民黨在山東獲勝,那麼華北平原很難阻擋國民黨部隊的腳步,經過六年的戰爭,國民黨部隊的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太原衝突,八十六軍一個衝鋒便將八路軍逼出太原城,固然,當時城內的八路軍不是主力部隊,也是在久戰之後,可也證明國民黨部隊的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

GCD上下都沒有忘記國民黨對他們的十年絞殺,抗戰就要結束了,抗戰結束後,國共兩黨的關係,國內政治的走向,都是MZD必須要考慮的。

“新四軍主力不是東進,而是北上,”MZD的語氣極其決絕:“任命[***]爲晉察冀邊區野戰司令,當年的紅一軍團是我們紅軍戰鬥力最強的軍團,現在他們也可以將晉察冀變成我們戰鬥力最強的根據地。”

“晉察冀的兵力比較弱,是不是從新四軍抽調部分部隊北上?”與MZD合作太久,朱D已經察覺MZD的意圖,但晉察冀部隊的裝備比較差,賀L的新11軍主要裝備是蘇俄獲得的,八十九軍和新四軍的裝備是渝城造。當年國共達成協議,向八路軍和新四軍提供武器裝備,這些裝備只有極少數分給了晉察冀部隊,所以晉察冀部隊的裝備是八路軍中很差的。

“不但新四軍至少要抽調一個師北上,新11軍在解決大同後,主力東進北上,我們必須打通與蒙古的聯繫。”MZD說。

“主席,如果這樣,冀中和冀南呢?按照陳G和莊繼華達成的協議,我們放棄冀中。”朱D皺眉問道。

“不,”MZD說:“冀中不但不能放棄,還要發展,讓葉T率部北上,讓徐X前擔任新四軍副軍長,率部進入冀中。”

說到這裡,他擡頭問朱D:“陳G,羅R桓,他們到那裡了?”

(未完待續)

第三節 重起(五)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六節 和約(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三節 會戰(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三節 會戰(三)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五節 曙光(四)第五節 積聚(一)第四節 戰鼓(一)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八節 刺廖(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十節 暗棋(二)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一節 陰謀(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九)第三十節 軍議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三節 狙擊(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五節 友人(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三節 狙擊(二)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四節 戰鼓(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七節 風波(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五節 積聚(六)第三節 狙擊(五)第七節 上書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七節 風波(九)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一節 奪軍(八)第一節 遏制(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三節 狙擊(六)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九節 豪賭(三)第一節 突破(六)第五節 反擊(八)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三節 重起(五)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九節 魅影(三)第十節 餘波(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四節 戰鼓(八)第一節 蟄伏(六)第七節 上書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四節 謀殺(六)第八節 天火(三)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二節 起航(五)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四節 酒會(一)第五節 雲集(二)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七)第九節 殤(九)
第三節 重起(五)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六節 和約(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三節 會戰(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三節 會戰(三)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五節 曙光(四)第五節 積聚(一)第四節 戰鼓(一)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八節 刺廖(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十節 暗棋(二)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一節 陰謀(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九)第三十節 軍議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三節 狙擊(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五節 友人(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三節 狙擊(二)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四節 戰鼓(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七節 風波(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五節 積聚(六)第三節 狙擊(五)第七節 上書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七節 風波(九)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一節 奪軍(八)第一節 遏制(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三節 狙擊(六)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九節 豪賭(三)第一節 突破(六)第五節 反擊(八)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三節 重起(五)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九節 魅影(三)第十節 餘波(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四節 戰鼓(八)第一節 蟄伏(六)第七節 上書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四節 謀殺(六)第八節 天火(三)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二節 起航(五)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四節 酒會(一)第五節 雲集(二)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七)第九節 殤(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