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德黑蘭(十)

蕭贊育知道蔣介石的感受,可他卻不是很贊成蔣介石的看法,但也不敢潑他的冷水,而白斯同當時已經在德黑蘭,對蔣介石的態度不是很清楚,所以蕭贊育才繞了圈來詢問。

白斯同曾經是GCD員,但脫黨已經太久了,對GCD內的情況瞭解不是太多,他沉默的想了想說:“這個還真不好說,MZD現在是GCD的領袖,我在廣州曾經與打過幾次交道,不過印象不深,可從我瞭解的情況來看,這個人很強硬,對GC國際的態度不象王明那樣順從,而且從延安前幾年開始的整風運動,我的感覺是,MZD此人也不喜歡GC國際,當然這還需要觀察。”

蕭贊育贊同的點點頭,數年來,蔣介石曾經數次試圖通過蘇俄對延安施加壓,可僅有一兩次取得較小進展,其餘的全部落空,所以他本能感到GC國際解散對延安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倆人閒聊着,從國內聊到國際,從政治聊到軍事形勢,從軍事形勢聊到經濟,白斯同所學甚廣,除了軍事外,其餘均有涉獵,尤其對國際政治,外交,見解獨到;蕭贊育對軍事瞭解甚多,在攀枝花幾年中,又學習了工業發展。倆人各有所長,相聊甚歡。

時間過得飛快,兩個小時很快過去了,房間的門開了,蔣介石宋美齡一前一後出來,白斯同蕭贊育連忙迎上去。蔣介石見他們坐在外面,有些意外。

“委員長,我詳細翻看了蘇俄最近這一年的,我認爲,斯大林最可能打的一張牌便是民族自決,開羅宣言明確宣佈,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決權,所以斯大林一定會打這張牌。”

整個中午,蔣介石看上去是在休息,實際也一直在想斯大林會出什麼牌,怎樣才能收回蒙古。現在聽了白斯同的分析後,心裡便更加有譜了。

“我們的對策便是,同意在戰後蒙古實行民族自決,藉機進攻蒙古,佔領蒙古南部。”隨後白斯同便提出了他的建議。

蔣介石讚賞的點點頭,他心裡現在已經有了解決蒙古問題的大致方案,這個方案還不明確,還需要回國後與各方商議。

這次蔣介石是最先到會議室的,這次他不但讓宋美齡坐在他身後,也讓白斯同坐在他的另一邊,等了幾分鐘後,羅斯福和丘吉爾先後到達,再過了兩分鐘,斯大林才帶着蘇俄代表團進入會場。丘吉爾很是無奈,只得再度站起來,迎接斯大林。心裡卻在暗自咒罵,下次一定要比他晚點來。

還是羅斯福主持會議,羅斯福宣佈會議開始後,首先請蔣介石介紹中國戰局,蔣介石讓陳誠來介紹,陳誠回顧了過去一年中中國戰場的情況,從鄂北會戰到緬甸反攻,再到河南反攻,山東會戰。

“在過去一年中,我軍收復了湖北、湖南、河南、山東、山西、綏遠的全部,安徽江蘇江西浙江察哈爾大部,消滅曰軍六十萬,擊毀坦克兩千輛,飛機一千六百餘架,各種大炮近萬門,曰軍遭到慘重損失,目前曰軍正從蘇俄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抽調兵力,增援華北,我們預計下一階段,戰爭將在華北進行,這次會戰將是我軍與曰軍的決戰。”

陳誠說完之後,便衝四國領袖敬禮,然後坐回自己的座位。羅斯福一直很注意的聽着陳誠的介紹,不時還在本子上記下幾個數字;斯大林同樣聽得非常專注,手上的筆沒有挺過,甚至連陳誠坐下後,也沒有停。蔣介石有些好奇,不知道他在寫什麼。

等陳誠坐下後,羅斯福滿臉笑容的對蔣介石說:“祝賀你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你們狠狠的教訓了曰本人。”說完之後,他扭頭對身後的馬歇爾說:“馬歇爾將軍,請您介紹下太平洋上的情況,我們打到那了。”

馬歇爾站起來,他手裡拿着一份文件:“從去年開始,麥克阿瑟將軍在南太平洋發動反攻,收復了新幾內亞,正在進攻所羅門羣島;在中太平洋,尼米茲將軍正在進攻吉爾伯特羣島,下一步將進攻馬紹爾羣島,擊破曰本的絕對國防圈。”

馬歇爾的介紹極爲簡單,實際也非常簡單,麥克阿瑟和尼米茲的攻擊不是很順利,他們都遭到曰軍的頑強抵抗,曰軍不計代價逐島爭奪,美軍傷亡慘重,相比較而言,尼米茲的相對順利些,已經奪佔塔瓦拉島,不過曰軍正在反攻。

太平洋戰爭主要是海軍,曰本海軍號稱當今第二大海軍,雖然在中途島遭到慘重失敗,可實力依舊強於美軍,美國現在在太平洋上只有兩條航空母艦,而曰軍依舊有六條航空母艦,美軍要等到明年才能在軍艦數量上佔據上風。

“斯大林先生,蘇聯紅軍的情況呢?”羅斯福在馬歇爾介紹完後,又問斯大林。

“當然,”斯大林點頭說:“俄羅斯面臨着德軍和曰軍兩大軍事強國的東西夾擊,不過俄羅斯人民已經戰勝了敵人,在西線,通過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沉重的打擊了德[***]隊,在東線,紅軍也沒有停止對曰軍的打擊,在不久前,紅軍與蒙古共和國人民軍在蒙古鏡內,對曰軍展開進攻,順利收復烏蘭巴托,消滅了,消滅了。”

斯大林故意看看手中的文件,那張紙上實際上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個躍躍欲試的狼頭。

“三萬多曰軍士兵,擊毀坦克兩百多輛,”斯大林合上文件夾:“經過冬季休整後,紅軍和蒙古人民軍將繼續向曰軍發起進攻。”

白斯同聞言心中咯噔一下,沒等他作出反應,蔣介石已經開口了:“斯大林先生,沒有蒙古共和國,蒙古過去是中國的領土,現在和將來都是中國領土。”

斯大林冷冷的盯着蔣介石,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蒙古人民已經讀力二十二年了,這是不容改變的事實。”

蔣介石也不客氣,迎着斯大林的目光,以同樣堅定的語氣說:“蒙古沒有讀力,無論是袁世凱政斧還是北洋政斧,沒有任何一屆中國政斧同意或者承認[***]立,二十二年前,貴[***]隊入侵我國,強行佔領蒙古,在我國人民看來,蒙古問題與滿洲國問題相同,都是在外國勢力入侵下,成立的兒皇帝。”

“蒙古沒有皇帝。”

“姓質完全相同。”蔣介石立刻打斷斯大林:“我還記得,在貴國政斧剛成立時,列寧曾經公開宣稱要廢除沙俄時代簽署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其中就包括《燕京條約》、《愛琿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伊犁條約》,沙俄通過這些條約從中國割走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可以這樣說,現在蘇俄的遠東地區,全部是中國領土。”

蔣介石的語氣十分嚴厲,可白斯同心中暗叫糟了,談蒙古問題便談蒙古,怎麼又扯上遠東地區,這豈不是讓斯大林更加警覺了,蒙古問題豈不是更復雜了。

果然,斯大林臉色陰沉:“這麼說,貴國在收復蒙古之後,還要收回遠東了?”

蔣介石稍稍一愣,白斯同心裡有些着急,借翻譯的機會,低聲建議蔣介石,暫時迴避遠東問題,蔣介石神情微微一滯,正準備開口,羅斯福感到事情不妙,照這樣發展下去,整個德黑蘭會議有可能談崩。

“對於中蘇兩國之間的歷史問題,我建議你們兩國在今後另找時間談判,在這個會上就不用再談了。”羅斯福邊思索着邊玩着手中的筆,目光大有深意的望着蔣介石和斯大林:“今天的會議討論的是遠東戰局,如何儘快消滅曰本軍國主義。”

蔣介石輕輕點頭,表示接受,斯大林卻不爲所動:“總統先生,有些問題我認爲應該先行談好,在我到德黑蘭之前,我接到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主席的電報,他在電報中說,蒙古人民在二十二年前獲得讀力,但他們的讀力受到中國政斧的阻撓,至今沒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開羅宣言發表後,他非常讚賞開羅宣言中關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獲得民族自決權的言論,他希望通過我向三位首腦表明,蒙古人民同樣有權爭取民族讀力和自由。”

斯大林的強硬將會議拖上羅斯福想要避免的方向,羅斯福心中苦笑不已,丘吉爾則以好玩的目光望着蔣介石,在開羅,蔣介石的強硬,迫使他同意瓦解大英帝國的宣言,現在他要看看,蔣介石該怎麼處理這個由他織出的網。

蔣介石神色不動,丘吉爾看不出他內心的真正想法,羅斯福則望着蔣介石說:“開羅宣言中說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蒙古適合這種情況嗎?”

蔣介石和斯大林都聽出了羅斯福話裡的意思,斯大林搶在蔣介石之前說道:“爲什麼不適合,蒙古從來不是中國的領土,蒙古各部與中國中央政斧的關係從來都是附屬國與宗主國的關係,類似於中國與朝鮮的關係。”

蔣介石淡淡一笑:“斯大林先生,您對歷史瞭解不多,蒙古在兩百年前便是中國領土,前清時蒙古稱爲喀爾喀蒙古,清政斧設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

蔣介石在來德黑蘭之前對蒙古歷史作了番惡補,此刻娓娓道來,將當年蒙古如何決定內附滿清,滿清出兵擊敗葛爾丹,設立烏里雅蘇臺將軍的經過,一一道來。

“所以蒙古從幾百年前便是中國領土,由中國中央政斧派人管轄,與緬甸馬來西亞等國的情況完全不同。”

(未完待續)

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二節 重建(四)第七節 曙光(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一節 奪軍(六)第二節 投敵(五)第二節 策劃(十)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八節 轉折(六)第十節 虎嘯(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六節 禍根(一)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六節 耳光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六節 和約(四)第三節 聚才(一)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五節 “異心”(四)第四節 謀殺(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一節 法幣(六)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七節 風波(十)第三節 會戰(七)第七十八節 大風起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六)第三節 暗戰(四)第二節 沙基(三)第二節 川軍(六)第十四節 圍殲第九節 文革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五節 友人(二)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七節 閃電(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十節 撤退(四)第八節 轉折(一)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五節 友人(一)第四節 對策(一)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三節 整編(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戰鼓(十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七節 生機(二)第一節 突破(八)第四節 再戰津浦(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四節 對策(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一節 出兵(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三節 結盟(六)第七節 生機(七)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一節 法幣(三)第二節 起航(八)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八節 天火(十)
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二節 重建(四)第七節 曙光(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一節 奪軍(六)第二節 投敵(五)第二節 策劃(十)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八節 轉折(六)第十節 虎嘯(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六節 禍根(一)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六節 耳光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六節 和約(四)第三節 聚才(一)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五節 “異心”(四)第四節 謀殺(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一節 法幣(六)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七節 風波(十)第三節 會戰(七)第七十八節 大風起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六)第三節 暗戰(四)第二節 沙基(三)第二節 川軍(六)第十四節 圍殲第九節 文革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五節 友人(二)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七節 閃電(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十節 撤退(四)第八節 轉折(一)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五節 友人(一)第四節 對策(一)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三節 整編(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戰鼓(十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七節 生機(二)第一節 突破(八)第四節 再戰津浦(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四節 對策(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一節 出兵(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三節 結盟(六)第七節 生機(七)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一節 法幣(三)第二節 起航(八)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八節 天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