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土司來儀

第131章 土司來儀

昭永軍進入五屯所,約束軍紀,秋毫無犯,又開設粥廠,開倉濟民,城內民心漸趨安定。 丹初留在五屯所,派中軍營務處參謀嚴煒出使潯州,遊說陳邦傅交出徵蠻將軍印。嚴煒此行,除了攜帶阮富強的首級,還帶上一批金銀珠寶,以賄賂陳邦傅的左右。

未幾,平福土司、東榮土司驚聞阮富強已被誅滅,皆大驚失色。陳邦傅兩次派兵進攻五屯所,均損兵折將,無功而返。岑丹初乃後起之秀,僅以一千之衆,僅用兩天時間就能破城而入,可知不容小覷。

兩土司不約而同,慌忙備上禮物,來到五屯所晉見岑丹初。

“兩位請起。”兩土司行以大禮,令丹初頗爲滿意:“兩位祖上也是唐宋時期遷來廣西的守備官員?”

“正是。”東榮土司是個千戶,年齡居長,說道:“職下祖上於大唐貞觀年間奉命鎮守平南,之後子孫繁衍,枝繁葉茂,散居潯州一帶。”

“職下亦是如此。”平福土司是個百戶,說道:“職下祖上於北宋熙寧年間鎮守藤縣,子孫多散落在藤縣、五屯所附近。”

實際上,粵西很多土司祖上都是當地土人,被官府委任爲土官。他們爭相與漢人通婚,攀附漢族官員,以至於子孫後代都弄不清祖上的真實譜系了。

丹初聽說過他們的底細,說道:“你們皆是漢人,世代鎮守平福、東榮,自然心向大明。我召見你們別無他意,只因我乃徵蠻將軍,有節制土司之權,特意見見你們。

“今後,我軍將長期駐守五屯所,你們的領地靠近五屯所,總要謹守職責,服從五屯所守將的節制。五屯所若有事,你們不可再像前幾天那樣袖手旁觀。”

東榮土司和平福土司對視一眼,連忙解釋道:“大帥有所不知,我收到大帥的檄令後,恨不得即刻趕赴五屯所,只因要籌備禮物,是以稍有耽擱。”

平福土司也附和道:“大帥放心,我們世受國恩,自當盡忠王事。您是徵蠻將軍,日後只要一聲令下,我們一定奉命唯謹,第一時間趕來效命大帥。”

“哈哈,”丹初也不拆穿他們,說道:“你們這次帶了什麼禮物?”

東榮土司說道:“東榮靠近大藤峽,產良藤,可作弓胎。職下帶來五十副良弓敬獻大帥,略表敬仰之意。”

丹初取來一副弓箭,左右打量,只見弓身長度介於大梢弓與小梢弓之間,材質堅韌,顯然與廣西常見的生漆弓不同。

“聽說交趾弓經久耐用,胎身使用一種特殊的老藤。你這弓矢,與交趾弓相比,孰好孰壞?”

“回大帥,交趾弓還是從廣西傳過去的。交趾的老藤比廣西好,是故交趾弓後來居上,居於廣西弓之上。”東榮土司說著,臉上帶有惋惜之情。

“弓弦拿來,我試一試。”

丹初接過弓弦,略一觸摸,便分辨出了材質,是由蠶絲織成。他熟練地上好弓弦,取過一支箭矢,走出大堂,見府中榆樹上正有一隻烏鴉在聒噪。

“嗖!”丹初挽弓搭箭,略一瞄準,便向那隻烏鴉射去。

“中”!烏鴉應聲落地,猶在痛苦地撲動翅膀。

“大帥真是神射!”東榮土司不由自主地讚道,對丹初更爲敬畏。

對於這些廣西土司來說,與其用官職壓制他們,不如用武功、武藝威服他們。

“這有什麼?”一旁的親兵哨長何國騶說道:“大帥第一次上戰場就奪旗斬將,武勇冠絕天下。” 兩名土司怎舌不已,眼光裡更增敬畏。

回到大堂,丹初說道:“東榮土司進貢的弓矢很好,賜銀一百兩。”

平福土司敬獻禮物,是八擔火藥。火藥存放在府外武庫中,土司拿來一包樣品,說道:“大帥,平福有硝石礦,所產火藥遠近聞名。你瞧,這火藥烏黑亮澤,顆粒飽滿。”

明朝的火藥技術已經非常先進,在當今世界處於領先的地位。《武編》、《神器譜》、《兵錄》、《武備志》等軍事著作對火藥的製作、成分的配比都有著詳盡的記述。不同的火器使用不同的火藥,不同的火藥有著不同的配比,已經極度趨近於黑火藥的標準配比。萬曆年間,明人還發明瞭毒火藥,並有對應的解毒藥。

丹初捏起一撮火藥,但見它顆粒均勻平滑,如黃米大小,放在鼻子上一聞,沒有潮氣,便知這是上好的火藥。

“大帥要是不介意,我願現場爲您測試火藥。”

“好的,可以。”丹初笑道,答應了平福土司的請求。

平福土司拈出一撮火藥,放在左手手心中,說道:“此爲二錢火藥。”他又用右手打開火媒,引燃左手手中的火藥。

丹初想起來了,《武備志》中有記載,製作火藥時,需要加水研磨,過程複雜。製成後需測試火藥,可取出二錢置於手心,用火點燃,手心不感到熱,火藥合格,如手心感到熱,或點燃火藥後留下黑星白點,就不是好火藥,需要重加水舂或碾,直到合格爲止。

一陣硝煙過去,衆人定睛看向平福土司手心,只見火藥大多已經燃燒,只留下些許灰燼。黑火藥就是這德性,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硝煙,且有殘渣遺留。

“好,火藥質量上乘。”丹初讚道:“聽說平福有硝礦,產火藥。日後,昭永軍還要倚重老兄。”

平福土司面露得意,說道:“大帥只要有令,職下一定遵從。”

“很好,賜平福土司銀一百兩。”

丹初已經認定,將來能剋制滿洲八旗者,當屬配有刺刀的燧發槍。燧發槍,一有賴於鋼鐵,以提供更爲可靠的彈簧部件;二有賴於硝石,使燧發槍的發火更爲可靠,乃至在潮溼、小雨天氣開槍射擊。

平福土司,正可提供硝石。

“我聽說,隆武以前,廣西土司奉徵蠻將軍令尚屬謹飭。楊國威任徵蠻將軍時,挾持靖江王朱亨嘉僭稱監國,徵蠻將軍威信始墜。

“乃至陳邦傅任徵蠻將軍,備受土司輕視,爾等一向不奉他的命令。今上英明,江西、廣東次第歸正,上授我爲徵蠻將軍,爾等不可再等閒視之。”

二土司齊聲說道:“大帥放心,我等尊奉大帥,不敢再有二心。”

第301章 投名狀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138章 鄉飲酒禮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二十章 募兵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九章 管隊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三十一章 奇襲慄木嶺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331章 太后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350章 會師金陵第190章 無力追擊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195章 清軍急襲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123章 射禮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三章 行軍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175章 封爵之議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297章 破城第六章 出城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九章 管隊第391章 持重保守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384章 擴建水師第三十一章 奇襲慄木嶺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233章 寧國公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121章 李成棟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166章 辦公司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147章 兵行險著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200章 襲擾清軍
第301章 投名狀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138章 鄉飲酒禮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二十章 募兵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九章 管隊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三十一章 奇襲慄木嶺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331章 太后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350章 會師金陵第190章 無力追擊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195章 清軍急襲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123章 射禮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三章 行軍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175章 封爵之議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297章 破城第六章 出城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九章 管隊第391章 持重保守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384章 擴建水師第三十一章 奇襲慄木嶺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233章 寧國公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121章 李成棟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166章 辦公司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147章 兵行險著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200章 襲擾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