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堅貞不屈

第278章 堅貞不屈

未時,清軍械汪皞、陳希賢見孔有德。 孔有德高坐大堂,明知故問道:“誰爲光祿卿汪先生?”

汪皞整理衣冠,神色鎮定,說道:“我是也。”

對文官,孔有德還是很客氣的,下令給座。汪皞卻毫不領情,說道:“我不習慣胡虜坐,城陷但求一死耳。”

孔有德一笑置之,看著卸去盔甲、披著軍服的武將陳希賢,問道:“汝何人?”

陳希賢神色倨傲,說道:“吾乃大明督師大學士瞿閣部中軍總兵官陳。”

全節侍立一旁,喝令陳希賢下跪。

陳希賢瞋目戟手罵曰:“汝非毛大將軍家奴耶?受朝廷恩命,官三品,今國且垂亡,吾以汝久死矣,而尚存乎?或者,吾殆見鬼。且提溺器者,誰爲汝跪?”

孔有德放下手中茶杯,強忍怒氣,說道:“吾孔聖人後也。”

武官脾氣大,陳希賢更是嫉惡如仇,罵道:“汝以爲犬羊,侮辱先聖,罪當死。《孔子世家譜》不載汝名,曲阜孔氏拒汝入孔廟孔林。汝何必在此大言不慚乎?”

孔有德出身卑微,原是遼西鐵嶺礦工,顯貴後極力攀附,冒充孔子後裔。當年他路過山東,特意到曲阜祭孔,孔氏族人閉門不納,不許孔有德拜謁孔廟孔林,並當面呵斥孔有德冒稱聖人後裔。

陳希賢罵得痛快,孔有德大怒。全節指揮軍士捶倒陳希賢,折其右臂,一目突出。

“叛國賊,速殺我!國士不可辱!”陳希賢堅貞不屈,毫不鬆口。

全節是個莽夫,就想當場捶殺陳希賢。孔有德知不可屈,命人往他口中塞以木丸,曳之出。

汪皞神情悲慼,毫無搖尾乞憐之意。

對這樣的文士,孔有德見得多了。他們飽讀聖賢詩書,每以志節自許。每到大難臨頭,兵刃相加,他們就會原形畢露,爭相搖尾乞憐。當年洪承疇位高權重,節制十幾萬兵馬,一旦戰敗被俘,剛開始又是絕食又是題絕命詩,最後不還是乖乖投降了嗎?

陳希賢是武夫,見慣了血腥,或許不會屈服。汪皞是光祿寺卿,若向他曉以利害,當可招降之。

明朝皇室奢侈,宮中用度浩大。崇禎帝號稱節儉,宮女超過9000人,內監達十萬人,每年脂粉錢耗銀40萬兩以上。

光祿寺主管宮中飲食、祭祀,規模更是驚人。宣宗時期,明朝國力強盛,光祿寺廚師最多,達到6884名。嘉靖以後,明朝國力漸衰,光祿寺廚師逐年減少,最少時也有3400名,“永爲定額”。

如今已是南明,光祿寺卿成了不折不扣的閒職。看汪皞一副手無縛雞的樣子,孔有德便猜測他無甚鬥志,稍加籠絡,他就會順勢投降。

光祿寺卿好歹也是小九卿,有汪皞投誠,孔有德再招降其他官紳就好辦了。

他略一沉吟,對汪皞說道:“某年二十起兵海上,數年之間南面稱孤。後爲清將,賜號稱王,推食解衣,任以南事,富貴如此。

“公今日降,明日亦然矣。語曰,‘識時務者爲俊傑’。清自甲申入關,五年之間南北一統。近觀南京既破,弘光不終;隆武扭閩,事皆無濟。天時人事,意可知已。

“今日國既破矣,君已亡矣,尚復誰爲乎?某大聖人之後,聖人固嘗許人以權矣。昔者微子去紂,管仲仕桓,後竟受封於宋,稱伯於齊,聖人嘗稱爲仁人。

“公讀書明理,豈其昧諸?若能轉禍爲福,建立非常,以事明者事清,毋憂富貴。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汪皞仰天長笑,駁道:“爾在本朝,身列戎行,官已不小,進既不能橫屍廟門,退亦不能黃冠歸裡,遵養時晦,尚得以俊傑時務之說欺天下男子耶?

“昔少康一成一旅恢復,光武十八年中興,天時人事未可知也。堵閣部精忠報國,岑大將軍枕戈待旦,皆願殫精竭力掃清中原。

“今吾身陷虜營,志節不就,自痛負國,刀鋸鼎烹,百死莫贖,尚蒙恥於腥膻中逐臭耶?且爾自託大聖人之後,聖人之家法,爾知之乎?

“孔子作春秋,嚴亂賊之誅,謹夷夏之防。爾爲丈夫,不惜屈身北虜,甘爲鷹犬,擄掠我國家,殺戮我人民,所謂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凡若所爲,侮辱先聖至矣,罪該萬死,尚得以微子、管仲相勸勉耶?事不成,吾志在殉節,爾休矣,毋多言。”

孔有德慚愧不已,卻仍不死心,下令把二人收監,好生伺候。

全節卻憤恨不已,說道:“王爺,這兩人都是硬骨頭,既不能投降我們,留著終是禍患,何不一刀殺了他們?”

“呵呵,”孔有德未置可否,先喝了口茶,緩緩說道:“這次入粵西,朝廷許我開府粵西,如雲南沐氏。你我二人,包括我們定南藩子孫後代,今後都要長期駐守粵西。若不能深結粵人之心,如何能在粵西長久?”

明初,沐英爲太祖養子,率軍平定雲南。沐氏子孫世守雲南近三百年,兼併雲南田地三成,享盡榮華富貴,在滇貴軍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至於大西軍入滇時,假稱是沐天波妻子焦氏家族的武裝,來雲南爲沐氏復仇。“雲貴人民深信,一路俱如此傳播,故賊兵所至,悉開門降。長驅而來,全無梗阻”。

多爾袞爲驅使三藩賣命,許諾事成之後,准許三藩在兩粵開府。

孔有德亟亟於此,全節又何嘗不是?他恍然大悟,說道:“王爺深謀遠慮,節不及也。”

由世鎮粵西,兩人自然而然地談起家眷。孔有德面露憂戚,說道:“藩軍行動太快,南兵投降太多,糧草頗有不繼。我向沈永忠寫信索求糧草,沈永忠不僅不給,還向朝廷報信,反咬了我一口。此仇,吾必報之。”

續順公沈永忠,出自東江鎮總兵沈世魁之後。自毛文龍死後,東江鎮屢屢內訌。沈世魁雖出身商人,卻頗爲忠義,曾於崇禎七年率軍登陸鴨綠江,長途奔襲後金舊都赫圖阿拉,攻破蘇谷裡寨,斬獲頗豐。

崇禎十年,皇太極脅迫朝鮮水師助戰,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攻皮島,三順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全部參陣,圍攻昔日同袍。

沈世魁率軍激烈抵抗,斬殺後金將領甚多。滿入旗武將武爾格、納密達、巴雅爾圖、炳圖、拜音臺柱、珠三、彰吉泰、護軍參領瑚什、雲騎尉果科皆戰死,孔有德部將洪文魁等人也死於此役。

最終,東江軍彈矢用盡,沈世魁被執,不屈而死。島上男丁除與三順王交好者之外,都被殺戮。沈永忠的叔父沈志祥逃至石城島,收集潰卒,後投降滿清,被封爲續順公。

這次,三王奉命征伐兩粵。沈永忠則率部鎮守湖南,屏護定南藩軍安全。湖南多年戰亂,殘破已久,沈永忠節制一萬五千人馬,糧草勉強自給,根本就沒有餘力支援孔有德。

孔有德缺糧,只得縱兵搶掠。沈永忠不肯支援糧草也就罷了,還把定南藩軍劫掠地方的事情捅到了清廷,這就很不地道了。

“湖南殘破,我軍家眷都在衡州、永州、全州一帶,凡事仰仗沈永忠羽翼,頗多不便。”全節建議道:“桂林已經大定,不如把家眷遷至桂林,以激勵全軍士氣。”

“也只能如此了。”孔有德應允,左右歡愉。

次日,孔有德派明廣西臬司王三元、蒼梧道彭曠到獄中勸降,具以酒肉。

汪皞、陳希賢二人同住一監,彼此可通聲氣。陳希賢一腳踢翻酒食,說道:“此犬豕食,何污吾目?”

王三元出自瞿式耜門下,見二人不肯屈服,勸道:“國家興亡,何代無之?人生若朝露耳,何必自苦如此?二公既不屈,可薙髮爲僧,自當了悟。”

汪皞嘆曰:“僧者,降臣之別名。發短命長,我不爲也。且佛即聖人,聖人人倫之至也,未識人倫,何謂了悟?”

王三元、彭曠愧沮,不復敢言,鼠竄而去。

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六章 出城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二十章 募兵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135章 上架感言第405章 赤王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403章 李明忠出使吳三桂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二十五章 破營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七十七章 火炮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一章 告急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217章 三堵牆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313章 變計東進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一章 告急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174章 謁見督師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409章 丹初點將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390章 毀佛鑄幣
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六章 出城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二十章 募兵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135章 上架感言第405章 赤王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403章 李明忠出使吳三桂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二十五章 破營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七十七章 火炮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一章 告急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217章 三堵牆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313章 變計東進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一章 告急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174章 謁見督師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409章 丹初點將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390章 毀佛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