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韃虜大至

第186章 韃虜大至

二十三日,赤軍使用徵來的民船,在灌江上搭設浮橋。好在灌江較湘江小多了,搭浮橋所用船隻不多。儘管這樣,赤軍還是用了大半天時間,纔在灌江上搭好三座浮橋。 行軍打仗是個技術活,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乃兵家必修之藝。南方山河縱橫,對此要求更高。因此,赤軍重視工兵,把工兵編入輔兵,隨軍行動。

赤軍要想阻擊清朝援軍,就得渡過灌江,背河列陣。在兵法上,這是一種極爲兇險的做法。好在清軍沒有水師,赤軍可以放心渡江。

這次反攻全州,岑丹初從一開始就不積極。明軍亦沒有水師,也就沒有制江權。

清軍援軍一到,可以很方便地渡過湘江,再與全州守軍內外夾擊。焦璉、胡一青陳兵全州城外,師老無功,則危矣。

前景不容樂觀,但軍令決不可違。下午,丹初率親兵標、步兵第二標渡過灌江。

親兵標在雷公嶺紮營,與全州城守軍隔江對峙。雷公嶺是座坡度很小的丘陵,瀕臨湘江。若有紅夷大炮,便可部署在雷公嶺上,轟擊全州南門。可惜,赤軍遠道而來,並未攜帶紅夷大炮。

步兵第二標負責護衛浮橋,確保退路,在灌江東岸紮下兩座營壘,與雷公嶺大營成犄角之勢。土司兵、輔兵標則留在灌江西岸,不必渡江。

焦璉則派人在湘江上搭設兩座浮橋,溝通兩岸,方便赤軍與滇師、桂師聯絡。

清軍反應很快。濟爾哈朗聞全州有變,派勒克德渾統率三千餘八旗援救。

勒克德渾乃多羅順承郡王,是多爾袞的親信,急於爲覺羅果科報仇,統兵星夜來援。

二十五日巳時,情報局長馮加禮匆匆過來報告:“報大帥,韃虜大至,前鋒抵達黃沙鎮,皆爲騎兵,未見步兵。”

黃沙鎮可是岑丹初的“龍興之地”。穿越之初,他便寄身黃沙鎮,對此格外熟悉。此地距雷公嶺僅三十里,是一處水陸要衝,明朝在此設有一個驛站,名曰黃沙驛。

丹初得信,精神一振,問道:“人馬約有多少?”

“韃子隊伍綿延五六裡,騎兵總數當不下三千。”

作戰局長楊玉祁問道:“韃子可曾在黃沙鎮收集船隻,搭設浮橋?”

“未見此跡象。”

壞了!丹初頓感不妙。從黃沙鎮到雷公嶺,有三個渡江點,從北向南,依次爲黃沙鎮、蓑衣渡、雷公嶺。

蓑衣渡距雷公嶺僅十里,赤軍既已在雷公嶺紮營,可以隨時威脅蓑衣渡,清軍必不至於在蓑衣渡渡江。

答案已經明白無疑。丹初眉頭緊鎖,攥緊拳頭,說道:“韃子欺我太甚!勒克德渾必已打定主意,先在雷公嶺打敗赤軍,再渡江邀擊西岸明軍。”

楊玉祁繼而問偵侯:“蓑衣渡一帶,清虜可曾收集船隻?”

“未見此跡象。”

他孃的!要是有水師就好了!若有水師,先把韃子的戰船燒掉,再運載戰兵到敵後,隨時抄襲敵軍退路。

這是不現實的。靈渠溝通湘江、灕江,短短一段運河,竟有數十級水閘,無法通行大船。加上年久失修,靈渠通航條件更差。若想在全州前線用水師,除非在興安辦造船廠,就地造船。

身爲主帥,做出的決策關乎全軍存亡,不可寄希望於虛無飄渺之事。

此時此刻,自己又該如何決策?

把軍隊撤回灌江西岸?未見八旗,先行撤退,這是南明將領常見的做法。聽起來很無恥,但也很“明智”,因爲可以保存實力。只要槍桿子還在,什麼都好說。

若是堅守雷公嶺,是否要調土司兵渡江,以便擴大兵力。只有三座浮橋,主力能否來得及渡江?將來若要撤退,兵馬爲灌江所阻,如何是好?

丹初陷入了沉思,遲遲難以決斷。

蓑衣渡,蓑衣渡。好熟悉的名字,好像在哪裡聽過!

靈光一閃,丹初茅塞頓開。歷史上,湘軍名將江忠源就在蓑衣渡設伏,暴擊太平軍。太平軍南王馮雲山即死於此役。 他臉上的愁容漸漸展開,神情不再那麼緊張、嚴肅。

“大帥,要不要通知新興侯,請他調派援軍?”

“不必,”丹初不假思索,說道:“韃子尚未全力進攻,不必驚動新興侯。派人給他傳信,就說三千韃子沿湘江東岸來援。赤軍將堅守雷公嶺,盡力阻擊韃子,請新興侯督率桂師、滇師,全力進攻全州。”

“要不要調土司兵渡江,加強東岸的防禦?”

“不必,”丹初毅然說道:“人多了反而施展不開,土司兵弱,易被韃子所乘。這些韃子輕騎疾進,必無紅夷大炮。我軍現在三座營壘五千餘人,堅守雷公嶺、確保浮橋當無問題,不必再增兵了。傳令各標備戰,親兵標、步兵第二標,整修工事,堅守營壘,輔兵標再增調一批彈藥到東岸各營……”

不出兩個時辰,八旗援軍已至。雖然只有三千騎兵,卻一人多馬,戰馬嘶鳴,煙塵蔽天,似有千軍萬馬之勢。鐵騎如林,令人望而生畏。

結硬寨,打呆仗。赤軍全都收縮進營壘內,閉營自守,拒不出戰。

全州告急,勒克德渾率援軍遠道而來,利在速戰。丹初偏偏拒不出戰,憑壘固守,先消磨清軍銳氣。

清軍正在列陣,未及交戰,先派使者持白旗過來喊話。此爲清軍常用套路,接戰之前,先派使者誘降、恫嚇。

“袁平,你過去會會他。”丹初喚來親兵營長袁平,吩咐他道。

“諾。”

營門打開,幾名赤軍移開營門前的鹿砦。袁平披重甲,騎馬出營門,來到拒馬牆上。

清軍使者隔在壕溝外,用濃重的遼東口音問道:“爾等可是赤軍?”

“便是。”袁平一向沉默寡言,用陝北口音說道。

“前幾日,是爾等打敗了滿洲大兵?”

“天軍大捷,我家大帥陣斬覺羅果科。”

那使者神色一動,說道:“可是岑丹初?我家大帥一向愛才,有言道,若爾等願降,可既往不咎,保爾大帥做一總兵官,其餘大小官佐俱有封賞。爾等可選一千精銳,編入漢軍八旗。否則,滿洲大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必踏平營壘,屠戮殆盡。”

“你家大帥是誰?”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我看你是遼東漢人,奈何甘願從賊?”

“識時務者爲俊傑。爾無需多言,只去告訴爾大帥,問他是否投降。”

袁平冷笑一下,拍馬回營。

丹初聽過彙報,未置可否,只是向一旁的傳令兵點了點頭。

令旗揮舞,營門望樓上伸出兩支火槍。只聽“砰砰”兩聲槍響,清軍使者落於馬下,當場斃命。

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九章 管隊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405章 赤王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119章 不容樂觀第233章 寧國公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210章 生離死別358.第358章 報仇雪恨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359.第359章 輔兵逞威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281章 反攻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三十章 摩擦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402章 戰局關鍵吳三桂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303章 整編第五十六章 廷爭359.第359章 輔兵逞威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126章 夜襲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360.第360章 三迭三勝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八章 破陣第332章 禦駕親徵第232章 擴軍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八章 破陣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120章 情報局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二章 參軍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300章 孔四貞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420章 襄陽?南京?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205章 蛇吞象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22章 結交東勳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50章 焚燒船廠
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九章 管隊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405章 赤王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119章 不容樂觀第233章 寧國公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210章 生離死別358.第358章 報仇雪恨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359.第359章 輔兵逞威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281章 反攻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三十章 摩擦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402章 戰局關鍵吳三桂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303章 整編第五十六章 廷爭359.第359章 輔兵逞威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126章 夜襲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360.第360章 三迭三勝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八章 破陣第332章 禦駕親徵第232章 擴軍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八章 破陣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120章 情報局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二章 參軍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300章 孔四貞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420章 襄陽?南京?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205章 蛇吞象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22章 結交東勳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50章 焚燒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