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參軍

進入祠堂偏房,信使從胸口取出一個油膩的護書,將其中的信件雙手遞給焦璉,簡明扼要地說道:

“大帥,清虜攻陷了平樂,武靖伯李明忠、總兵李承志投降,思恩侯陳邦博敗走南寧。桂林危在旦夕,留守發來急信,請大帥立即回援桂林。”

上個月,永曆帝還駐陛桂林。聽聞梧州失陷,永曆君臣如同驚弓之鳥,打算逃離廣西,前往湖南避難。

瞿式耜苦苦勸諫,堅決不肯放棄桂林重地,遂自請留守桂林。

永曆帝大爲感動,特授瞿式耜“桂林留守”之職,加吏兵二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一切兵馬錢糧悉聽調度。

桂林留守的權力大到了極致,理論上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官場很講究稱謂,世人常以“留守”敬稱瞿式耜。

但永曆小朝廷沒有威望,各地武將飛揚跋扈,自行其是,地方猶如藩鎮。瞿式耜要調武將入衛桂林,還得向武將說好話。

信使對焦璉也極爲恭敬,不敢以“檄令”相稱,只得用“請”字相求。

焦璉一邊撕開信件,一邊急切地問道:“平樂是什麼時候失陷的?”

信使深吸了口氣,答道:“上月庚子,即二月二十九號。”

“啊?”,焦璉與岑丹初皆是震驚失色。

此刻已是三月初八,距離二月二十九已過了整整十日。平樂距離桂林不過二百多裡,而黃沙鎮距桂林卻有三百多裡之遙。

若清虜馬不停蹄地進攻桂林,桂林豈不已危在旦夕?

焦璉匆匆讀完信件,自言自語道:“我已知潯州在二月二十九失陷,怎料平樂也在同一天淪陷?”

平樂位於灕江流域,溯灕江而上可至桂林,通湖南,順流而下可至梧州,通廣東。

潯州則位於黔江與鬱江交匯處,順流而下可至梧州,溯黔江而上可至柳州,通貴州;溯鬱江而上可至南寧、太平,通雲南。

因此,平樂與潯州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位於兩個不同的戰略方向。

岑丹初神情一動,不顧身份卑微,說道:“大帥,平樂、潯州這兩路清虜都是李成棟的軍隊。我聽說,李成棟乃是高傑的部將,高傑則出自闖賊。

“李成棟麾下只有四千兵馬,自在江北投降清虜,一路徵江南、徵閩浙,又獨力征廣東,傷亡慘重,到廣西已是強弩之末。

“現在,他又分兵攻平樂、潯州,兵力分散,實乃取死有道。只要我們齊心協力,趕在清虜之前到達桂林,必可一擊破之。”

滿清入關時,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共二十四旗,總兵力還不到二十萬,連同包衣阿哈、眷屬,總人口還不到一百萬。

令人悲哀的是,就是這不到二十萬的八旗軍隊,打敗了明朝上百萬大軍,攻佔了廣闊的內陸。

更令人悲哀的是,爲滿清充當馬前卒的,多爲投降滿清的明軍。

譬如李成棟,本部只有四千一百人馬,卻替滿清攻佔了江南、閩浙、廣東等地。尤其是,到了福建後,滿洲兵不習南方氣候,不再隨徵廣東。

李成棟以一己之力,加上隆武朝投降的明軍,所部大約只有一萬多兵馬,卻攻佔了廣東全境,兵鋒深入廣西,相繼佔領梧州、平樂、潯州等重鎮。

太可悲了!高傑在李自成軍中只是個二流將領,李成棟在高傑軍中又是個二流將領,投降滿清後卻煥發出如此驚人的戰鬥力!

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焦璉看了眼岑丹初,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這小子言之成理,分析得頭頭是道,絲毫不像個十六七歲的娃娃,倒像是個學富五車的謀士。

“嗯,有道理。”焦璉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又問信使道:“你何時離的桂林?”

信使說道:“三天前。沿途大雨滂沱,道路泥濘,有些地方洪水過膝。卑職走了三天三夜,才終於趕到黃沙鎮。”

窗外雨勢不減,似乎還有加大的跡象。

焦璉大感不妙,對信使說道:“你休息片刻,先去標營吃頓熱飯,我派人送回信給你。回到桂林後,讓留守放心,我今日就率軍回防桂林,三日後必到桂林。”

信使淚眼婆娑,泣訴道:“大帥好意,恕卑職不敢從命。留守在桂林望眼欲穿,只望各軍能儘快入衛。卑職不敢辜負留守,不敢有絲毫的耽擱,還請大帥即刻寫個回執,卑職這就馳騁而歸。”

他頓了頓,猶豫片刻後,繼續說道:“卑職此前曾赴全州,謁見安國公劉承胤。他手握重兵,留守原對他寄予厚望。然而,劉承胤以留兵護衛朝廷爲由,拒絕出兵增援。

“大明兵多將廣,動輒號稱百萬雄師,但各地武將擁兵自重,心懷鬼胎。事到臨頭,只有大帥肯出兵馳援。板蕩識忠臣,卑職斗膽代留守感謝大帥!”

提及安國公劉承胤,衆人無不搖頭嘆息。此人膂力過人,善使一根鐵棍,號稱“劉鐵棍”。然而,他兵馬雖多,卻心術不正,無人臣禮,在湖南武岡一帶盤踞多年,儼然一方霸主。

朝廷也對他百般遷就。何騰蛟督師湖廣,不能制劉承胤。劉承胤爲了向騰蛟索餉,竟然派兵到何騰蛟的貴州老家,執其子。

何騰蛟無奈,加意籠絡,竟然與之聯姻,又請隆武帝封他爲定蠻伯。永曆帝即位時,劉承胤積極擁戴,晉定蠻侯。

此刻,劉承胤帶兵駐紮全州,晉安國公。他說是護衛朝廷,其實挾制皇帝,動輒對朝臣拳打腳踢,肆意辱罵。指望他出兵救援桂林,無異於癡人說夢。

信使的全部希望都在焦璉身上了。說罷,他雙膝一軟,跪倒在焦璉面前,行以大禮。

焦璉連忙扶起他,這才注意到,使者眼窩深陷,面龐黑瘦,眼睛裡佈滿血絲,顯然疲憊已極,日夜不得休息。

焦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動道:“閣下如此忠義,實乃大明之幸。吾知留守麾下有人,天軍必可守住桂林,保我大明江山無虞。”

言罷,他轉身對岑丹初道:“丹初,速去隔壁借來筆墨紙硯。”

岑丹初點頭應諾,片刻後,筆墨紙硯俱備。

焦璉略一思索,揮毫潑墨,寫下:“璉奉留守手令,即刻發兵馳往桂林,定於三日後抵桂。若有延遲,願軍法從事。焦璉再拜,三月八日巳正。”

他隨身攜帶著“援剿徵虜將軍”印,在信上鄭重其事地蓋上銀印,交給使者。

使者眼噙熱淚,就要告辭。

焦璉吩咐隨行的標營裨將,說道:“安排兩名標兵護送使者,再給他換匹好馬,備些肉脯做乾糧。務必確保使者安全抵達桂林。”

就在祠堂裡,焦璉開始調兵譴將,一邊口述命令,一邊由岑丹初記錄。

第一道手令發給標營,要標營立即準備出發,一個時辰後準備完畢,向桂林進發。

第二道手令發給督標副總兵白貴、鎮標右協副總兵趙興,要他們各自率領所部兵馬,於次日辰初前拔營,馳往桂林增援,限六日內抵達桂林。

白貴、趙興都是焦璉麾下的猛將,都掛有廣西協守副總兵的頭銜。南明官爵太濫,兩將都是副總兵,麾下只有一千人馬,且以募來的步兵爲主。

第三道手令發給劉起蛟,要他駐兵堅守黃沙鎮,護衛老營,屏護全州鑾駕。劉起蛟有總兵的頭銜,資望在白貴、趙光之上,常常擔任焦璉的替手。

劉起蛟、白貴、趙光都勇猛敢戰,是焦璉麾下大將,與他同生共死,屢建戰功。焦璉帶兵打仗,除了靠標營, 就倚仗這三員大將。

岑丹初下筆如飛,三副手令很快寫成,焦璉很滿意。只可惜,他還不到十八歲,暫時不能充任戰兵。

焦璉點頭對岑丹初道:“丹初,你雖年輕,但才思敏捷,是個可造之材。此次未能隨軍出征,實屬遺憾。不過,你且安心等待,日後定有建功立業的時機。”

岑丹初卻不想失去這個難得的機會。穿越以來,他如飢似渴地閱讀兵書,習練武藝,爲的就是儘快脫穎而出,想辦法掌握一支兵馬。

南明這個亂世,人命賤如狗,想避也避不開。岑丹初可不想剃髮充當滿清的奴才,既已穿越,就當藉助穿越者的優勢,改變歷史,振興華夏。

當務之急,就是儘快建立軍功,像焦璉那樣編練一支標兵。

岑丹初計議已定,向焦璉躬身行禮,說道:“大帥,某現在就想追隨大帥,到桂林殺敵立功,懇請大帥成全。”

好小子,我正有打算,卻不好開口呢。焦璉笑著打量起岑丹初,見他體格健壯,神情堅毅,心裡更加歡喜,嘴上卻說道:“小子,你還不到十八歲,不該這麼早當兵。”

岑丹初卻十分堅定,說道:“大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殺敵報國,不分長幼,當兵吃糧,提頭賣命,更是天經地義。某已在大帥軍中吃糧多年,早該上陣殺敵了!”

“好!好一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焦璉大爲高興,彷彿收了一員大將,說道:“岑丹初,本帥破例收你爲帳下親兵,這次就隨我馳衛桂林,幫我看護弓矢刀劍。”

“諾!”

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232章 擴軍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120章 情報局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418章 再克武昌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405章 赤王第99章 奪取甘棠渡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190章 無力追擊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134章 籌議大學第346章 微服私訪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33章 寧國公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144章 授旗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313章 變計東進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306章 南越王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384章 擴建水師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192章 定虜伯第407章 傾盡國力,與虜決戰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397章 湘西土司第六十章 土司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389章 奇襲跳馬澗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291章 攻克嚴關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388章 大聖人再世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三十八章 教頭375.第375章 會盟衡州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
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232章 擴軍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120章 情報局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418章 再克武昌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405章 赤王第99章 奪取甘棠渡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190章 無力追擊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134章 籌議大學第346章 微服私訪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33章 寧國公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144章 授旗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313章 變計東進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306章 南越王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384章 擴建水師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192章 定虜伯第407章 傾盡國力,與虜決戰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397章 湘西土司第六十章 土司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389章 奇襲跳馬澗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291章 攻克嚴關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388章 大聖人再世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三十八章 教頭375.第375章 會盟衡州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