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破敵

前進至五十步,明軍使出另一件殺手鐗:鳥銃。

鳥銃,實際上就是火繩槍。明軍把火槍稱爲銃,因火繩槍精度高、威力大,可打中天上的飛鳥,故稱之爲鳥銃。

嘉靖初年,明朝就引進了火繩槍。萬曆年間的火器專家趙士禎,相繼改進了魯密銃,發明了迅雷銃、掣電銃等火繩槍。

鳥銃價格昂貴,明朝匠籍制度落後,生產出來的鳥銃質量低劣,可靠性差。實戰要求可靠實用,明末邊軍寧願裝備威力低劣的三眼銃,也不願裝備鳥銃。

清軍同樣不裝備鳥銃。當時的火繩槍威力弱,可靠性差,甚至不及滿洲的大梢弓。

與之相反,歐洲軍隊已經普遍裝備火繩槍,並在不斷改進燧發槍。

一百多名佛朗機僱傭兵,在隊長費雷拉的率領下,終於來到陣前,排成三列。

他們熟練地在地上放置撐杆,又把火繩槍放在撐杆上。

此乃重型火繩槍!

費雷拉口吹哨子,第一排士兵開槍射擊!

硝煙過後,對面的清軍應聲而倒。

三十步至一百步,對於明軍和清軍來說,向來都是攻擊盲區,缺少適合的進攻武器。

誰能彌補這段盲區,誰就能在對陣時搶佔先機。

根據清軍的經驗,火繩槍只有在距離三十步時,纔有可能穿越重甲。在這個距離下,滿洲大梢弓的威力不比火繩槍差,可靠性、射速又遠遠勝過火繩槍。

沒想到,番兵用的卻是重型火繩槍,能在五十步的距離上穿透鐵甲。

費雷拉十分得意,吹動口哨,後面的番兵輪番向前,循環射擊。番兵熟練地使用線列射擊戰術,槍槍致命,前排清軍不斷倒下。

這下,清軍倒緊張了,被動挨打,前排士兵不斷倒下,只得加快步伐,向前逼近至三十步。

明軍以逸待勞,弓手提前從重甲步兵後面鑽了出來,站在火槍手兩列。

相距三十步,兩軍弓手射箭,矢如雨下。弓箭射速快,將士臨戰之時,一弓往往配二三十支箭。在三十步的距離上,大梢弓配重箭,足以穿破鐵甲。

清軍大梢弓多,三十步以內佔優勢。

明軍很快收回弓手,重甲步兵挺出長矛,斜上向四十五度。爲了省力,長矛末端支於地上。最前列的長矛,長度往往達到一丈八尺以上,合五米多長。

天鵝聲喇叭響起,是全軍吶喊的訊號。喇叭每響一下,軍士吶喊一聲,向前進一步。

這就意味著,最後的決戰即將開始。

右翼,岑丹初渾身血污,率隊與敵軍交戰多時。指揮騎兵交戰,他只有一個訣竅:儘可能地收縮隊形。

唯其如此,方能在小範圍內集中兵力,以衆擊寡,更有勝算。

前期枯燥、重複、嚴苛的旗號訓練,此刻都派上了用場。一名旗手始終執黃旗,緊隨丹初之後。此爲收攏隊形之令、向中軍靠攏之令。

黃旗亦成了主將的象徵,黃旗在,則隊長在,隊長在,則將士安心。

清軍人多,略佔優勢,也注意到了黃旗,集中人馬向岑丹初的位置發起衝擊。

明軍,尤其是三隊將士,自覺或不自覺地靠攏在一起,把岑丹初護在覈心。

軍法曰,隊長陷陣而屬下不救,斬三哨長。

第一哨哨長吳捷最爲勇猛,臨戰奮不顧身,掩護在岑丹初身前。

屬下小卒何國駒身著藤甲,左臂血流不止,卻渾然不覺。他不知什麼時候撿了根馬槊,在馬上揮槊如風,如同天兵下凡。

步兵即將接觸,弓手退後,長矛手把長矛平舉,矛尖已經觸碰。

敵人已經近在眼前,彼此能夠看清的面龐。利刃在前,士兵無不驚恐,腳下步伐也愈發沉重。儘管長官不斷的呵斥,士兵的步幅越來越小,如同螞蟻般向前蠕動。

矛尖就在眼前,距離第一列士兵僅剩一步之遙。槍桿相交,木頭相撞,激得人心跳加速。矛杆在顫抖,紅纓在抖動,矛刃閃出點點幽光。

每名士兵都陷入到巨大的恐懼中,任憑軍官如何催促、呵斥,前沿的重甲死士都不肯向前,原地踏步不動。

此乃常有之事,沒人敢對著密集的長矛,慨然赴死。因此,兩軍都會重金犒賞重甲死士。敢於站在前排的士兵,不管有無戰功,戰前戰後都有獎賞,死後更有優厚的撫卹。

焦璉已經轉移到了後軍,心硬如鐵,下令繼續推進。前邊的士兵不肯送死,主將就會催促後軍前進。

後軍推前軍,壓力最終傳導到前列的士兵身上。縱使他們不想前進,也會被身後的同袍推著前進。

“殺!”就在那一剎那間,右軍白貴部有一名重甲死士,率先與敵接觸,挺矛刺向敵軍。

有人打頭,剩下的死士瞬間恢復了勇氣,繼續挺矛前進。只需邁上一兩步,兩軍長矛兵便已接敵。彼此相隔六七步遠,只能用矛尖尋找對方的面龐、喉嚨,然後用力刺去。

“啊!”慘叫聲連連,前排的死士不斷倒下,後排的死士接替向前。

又有一隊老鼠兵,手執短劍,從長矛下鑽到對方陣中,專刺敵軍小腿,敵軍若倒下,再用短劍割開喉嚨。

場面無比血腥,亦無比殘酷。

步兵既已接戰,焦璉也就放下心來,下令集合剩餘的騎兵,前往側翼助陣。

兩軍短兵相接,最後決定勝敗的,往往是騎兵。焦璉久經戰陣,深諳此道。最可貴的是,他作戰每每爭先,雖然是主帥,卻敢衝鋒陷陣,因此往往致勝。

左翼騎兵已顯頹勢,理應救援。焦璉卻反其道而爲之,把剩餘的騎兵全都放在了右翼,前去支援岑丹初。

打仗就像賭博,要把全部的籌碼放在正確的賭注上。岑丹初練兵打仗都有一套,在右翼對陣優勢清軍,不落下風,更值得焦璉押注。

焦璉這支不到兩百騎兵的預備隊,已在陣後養精蓄銳已久。得令之後,騎兵個個爭先,踊躍加入戰場。

明軍士氣大振,右翼戰場的平衡被打破。清軍也投入預備隊加強右翼,但爲時已晚。主將線國安已經五十開外,也不敢親臨前線,勝利的天平已經偏向明軍。

是時候發動最起一擊了!

岑丹初大聲喊道:“兄弟們,跟我衝!”

右翼騎兵得到支援,又見主帥親自來援,士氣大振。明軍越戰越勇,清軍左支右絀,漸漸不支。

焦璉從陣後來到陣前,與丹初相視一笑,說道:“小子,吾與汝共破敵陣!”

丹初回應道:“爵帥,我擊後翼,您擊側翼!”

“善!爲之!”

岑丹初得令,旗手舉起紅、黃兩面令旗,帶隊進攻清軍後翼。

清軍慌忙派出騎兵阻擊,被擊敗。丹初不依不饒,騎馬衝擊敵軍尾翼。

清軍尾翼亦有長槍兵護衛,但遠不如前軍精銳。

丹初騎馬,居高臨下,先用弓矢射擊,繼而箭矢用盡,用馬槊橫掃長矛,劃斷三四支長矛。小卒何國駒更爲英勇,挺馬躍入敵陣,與敵短兵相接。

清軍披靡,後翼動搖。不久,便有敵兵脫陣,敵將連斬數人,無濟於事。

清軍後翼已破,士氣崩沮,更多人轉身潰逃,戰陣轟然瓦解。

真是兵敗如山倒!爲了逃命,士兵可以丟下武器,可以脫去盔甲,可以刺殺阻擋在前的同袍。

亂套了!全亂套了!

岑丹初趁機大喊:“投降不殺!投降不殺!”

更多的明軍喊了起來:“投降不殺!投降不殺!”

有清軍逃跑不及,開始跪地投降!更多的人拚命往後逃。

明軍策馬追擊,大肆砍殺。

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135章 上架感言370.第370章 洪承疇興起冤獄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第103章 黨同伐異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125章 五屯所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四章 敵襲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238章 統戰東勳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213章 興學之議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359.第359章 輔兵逞威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六章 出城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一十章 點名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390章 毀佛鑄幣第219章 大敗忠貞營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八章 破陣第103章 黨同伐異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293章 圍城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388章 大聖人再世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165章 戰略轉移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384章 擴建水師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293章 圍城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第332章 禦駕親徵
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135章 上架感言370.第370章 洪承疇興起冤獄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第103章 黨同伐異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125章 五屯所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四章 敵襲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238章 統戰東勳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213章 興學之議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359.第359章 輔兵逞威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六章 出城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一十章 點名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390章 毀佛鑄幣第219章 大敗忠貞營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八章 破陣第103章 黨同伐異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293章 圍城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388章 大聖人再世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165章 戰略轉移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384章 擴建水師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293章 圍城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第332章 禦駕親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