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廷爭

次日,永曆帝駐陛古泥關的消息傳播開來。

令人意外的是,附近的瑤人、侗人並未乘機作亂,反而紛紛前來進獻進食。時任土司車佑,更是獻上黃金刀具卒乘以迎。永曆帝至此方有轎輿,稍解旅途勞頓。

在岑丹初的護衛下,永曆君臣離開羅家店,移駐土司山寨。皇帝駕臨,瑤人、侗人引以爲榮,爭相敬獻貢品。

丹初不由得大爲感慨,明朝恩澤不絕,土人淳樸好客,永曆帝不該絕矣。

午後,君臣進入土司山寨。車佑只是古泥關當地的小土司,山寨規模不大。

對於連日逃亡的永曆帝來說,這裡無疑已是天堂。酒香肉美,琴瑟和鳴,牀褥溫暖,熱水沐浴,永曆帝沉醉其中,竟有樂不思蜀之態。他一進入山寨,便忙著沐浴休息,並未召見羣臣。

酉時,太監傳出兩道中旨:一,授土司車佑爲古泥關守備,世鎮古泥關;二、令司禮秉筆太監龐天者督促軍士,趕製舟船。

古泥關地處小潯江北岸,沿小潯江順流而下,可一路到達柳州。柳州位於廣西腹心位置,難不成,永曆帝要逃往柳州?

丹初以士卒疲乏爲由,拒不執行軍令。

古泥關地處交通要道,各處消息接踵而來。當然,大多是壞消息:

城步陷,大學士吳炳、侍郎侯偉時等殉國。靖州陷,御史林弘基、總兵姚有興等殉國。黎平陷,總兵蕭曠等殉國。沅州陷,巡撫米壽圖等殉國。岳陽伯王允成、巡撫傅上瑞降清。偏橋、鎮遠陷……

九月三日上午,永曆帝在土司大堂召見羣臣。經過休息,他臉上重現光彩,心情也大爲好轉,說道:

“前日,朕身陷險境,幸賴祖宗庇佑,文武百官竭誠輔佐,得以化險爲夷,轉危爲安。功不可不賞,朕不吝官爵,加以賞賜,願君臣同心,共克時艱。”

看來,永曆帝是要以中旨的形式繞開黨爭,直接賞賜羣臣了。

明太祖朱元璋爲了鞏固皇權,設計了一套紛繁複雜、互相牽制的官制。其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各衙門互相牽制,沒有任何一個衙門能具備絕對權威。

明朝歷代皇帝深諳此道,對此加以完善。在中樞,涉及重要事務,正常程序是先由內閣票擬,呈於皇帝,由皇帝批朱。皇帝懶政,交由司禮秉筆太監代爲批朱,然後再交還內閣呈旨,最後交付司執行。

如此一來,內閣、司禮監、六部九卿互相牽制,對皇權無法構成威脅。是故,明朝雖有太監權勢熏天,一旦失寵,皇帝一紙詔書,就能將其誅殺。

然而,過猶不及。但了明朝後期,這種互相牽制的制度設計,反而爲黨爭提供了溫牀。沒有任何一個衙門具備權威,也就沒有任何一個大臣具備權威。大臣沒有權威,大政方針就會反覆。久而久之,就會動搖國本。

最典型的現象,莫過於明末萬曆、天啓年間的三案。圍繞著定案、翻案,羣臣展開了殊死的鬥爭,影響極爲惡劣。

崇禎帝即位之初,欽定逆案,是他一生少有的明智果斷之舉。弘光帝即位之初,奸相馬士英秉政。爲對抗東林黨,馬士英再次翻案,援引逆案要犯阮大鋮等人入朝,加劇了弘光朝的黨爭。

永曆朝同樣黨爭不斷,朱由榔深爲苦惱。這一次,他以中旨形式賞賜羣臣,可謂明智。

所謂中旨,便是皇帝繞過內閣、司禮監,直接下達詔書,交付有司執行。此爲非常之舉,一般情況下,只能偶爾爲之。

岑丹初也列隊在武將之後,豎起耳朵,靜待宣詔。

按宮裡的規矩,通常該由司禮秉筆太監宣讀中旨。但龐天壽識字不多,改由黨羽馬吉翔宣詔。

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手捧詔書,清聲朗讀道:“奉天成運,皇帝詔曰……”

一大堆人得到封賞。

首輔嚴起恆加太子太師,瞿式耜加太子太保……

馬吉翔由文安伯晉升文安侯,侯性由商丘伯晉升爲祥符侯……

焦璉由新興伯晉升爲新興侯,麾下將官各升一級。岑丹初授廣西協守副總兵,定爲正三品武將……

一向犯顏直諫的陝西道御史劉湘客,也晉升爲禮部右侍郎……

雖說永曆朝的官爵不值錢,馬吉翔僅以護駕有功,竟由伯爵升爲侯爵,令人不平。

還有侯性,也引起了岑丹初的注意。侯家爲河南商丘大族,侯性兄侯恂、侯恪都位列九卿。

尤其是侯恂,知人善任,對左良玉、尤世威等明末大將有再造之恩,影響力很大。他的兒子侯方域很有名,是明末四公子之一。

侯性與侯恂大不相同,驕縱不法,聚集無賴,劫商旅於河北,後賄賂內臣,由白身徑授爲“鎮守廣東西寧參將”。

永曆帝即位時,侯性積極擁戴,結交權臣,無尺寸之功,獲封商丘伯。這一次,他又有何功,竟能晉升爲侯?

或許,侯性與丹初一樣,因爲護駕有功?要是侯性率軍來到古泥關,岑丹初的話語權必受削弱。

朝臣有護駕之功, 大多加官晉爵。詔書唸完,羣臣紛紛謝恩,稱頌永曆帝聖明。

華亭伯王維恭越班陳奏:“啓奏皇上,臣有事奏報。”

此人爲當今國舅、王皇后的兄長,在奉天保駕有功,愈發受到永曆帝的信任。

“愛卿請講。”

“祥符侯侯性來信,自稱前番在奉天走失,率軍突入柳州。柳州軍民翹首以待王師,期望一睹皇上神采。侯性本人已率軍趕來古泥,備有轎輿冠服諸物,請皇上巡幸柳州。”

永曆帝聞言,喜出望外。此次出奔走得匆忙,儀仗轎輿盡皆丟失,皇家體面蕩然無存。侯性又是送服御,又是迎陛柳州,怪不得升爲侯爵。

羣臣反應激烈,大多反對巡幸柳州。嚴起恆身膺重望,本該第一個奏本,卻被王維恭搶了先,心裡二分不悅,反駁道:

“柳州瑤、侗雜處,瘴氣肆虐,地瘠民貧,不可久駐。況皇上行止爲萬民所觀瞻,若深入蠻境,地荒勢隔,忠義渙散,何以聚人心而凝士氣?”

劉湘客語言慳竣,也毫不客氣地附和道:“侯性,年少無賴,充大盜,劫掠於河北,蒙得父兄庇護,皇恩浩蕩,方入我朝爲官。

“彼此番入柳州,必大肆劫掠,方得有轎輿冠服。瑤人、侗人反覆無常,桀驁不馴,既爲侯性所侮,日後必尋報復。侯性請皇上巡幸柳州,是陷皇上於危地絕境,其心可誅。”

此言雖有負氣之嫌,卻很有效果。劉湘客摸準了永曆帝膽小怕事的性格,故意危言聳聽,果然讓永曆帝躊躇不已。

羣臣紛紛發言,大多反對遷往柳州。

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03章 撤退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一十六章 編制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六十八章 訪賢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126章 夜襲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331章 太后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221章 折箭為誓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320章 鐵索攔江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260章 陸戰大捷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412章 兵臨城下第166章 辦公司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159章 殺人誅心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
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03章 撤退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一十六章 編制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六十八章 訪賢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126章 夜襲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331章 太后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221章 折箭為誓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320章 鐵索攔江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260章 陸戰大捷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412章 兵臨城下第166章 辦公司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159章 殺人誅心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