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

三月中旬,岑丹初進駐吉安。

吉安,古稱廬陵,襟帶嶺粵,脣齒荊楚,據贛江之上游,爲南北之要會。正德年間,王守仁以吉安起義兵,遂平宸濠之亂。蓋吉安地廣物繁,屹爲雄郡,內出贛石之隘險,外通南昌之聲勢,於地利最爲得也。

虎賁鎮奪取吉安,乏善可陳。鰲拜以滿洲兵新敗,不願出兵救援。吉安守軍爲江西綠營,一開始還能憑藉城牆抗拒赤軍步兵。虎賁鎮一來,鐵騎如林,十成炮炮聲震天,守軍不敢頑抗,棄城逃竄。

吉安重鎮,遂歸赤軍。此地人文薈萃,科舉取士冠絕天下。當年金聲桓、王得仁反正歸明,吉安名士多響應,又有金、王舊部,事敗後遁入山林。

赤軍來到吉安,義師羣起響應,許多明遺民亦紛紛出山效力。

這天,馬寶過來謁告,喜不自禁地說道:“國主,有同鄉來歸。”

明朝時,陝西爲邊防重鎮,除陝西本省外,還有一個陝西行都司,地理範圍大致涵蓋現在的陝西、寧夏、甘肅三省。陝西多戰事,亦出武將。

金聲桓、王得仁都是陝西人,金聲桓是榆林人,王得仁曾爲李自成舊部,還是李自成的米脂同鄉。既有同鄉來歸,想必是金、王二人的舊部。

丹初問道:“是金聲桓的舊部,還是王得仁的舊部?”

“是王得仁的妻弟,黃天雷,長安人。我與他有舊,說起來,還曾受過他的恩惠呢。”

馬寶也出身於大順軍,只不過資歷較淺,名聲不顯。王得仁則是大順軍後期驍將,綽號“王雜毛”。

當年李自成兵敗渡江,王得仁作先鋒在前探路,自成在通山遇害,王得仁依附金聲桓。金聲桓召集左良玉潰卒,王得仁召集李自成潰卒,聲勢浩大,遂據有江西。

金、王反正歸明後,黃天雷以錦衣同知授兵部右侍郎,協助王得仁防守南昌。後清軍圍南昌日急,王得仁密令黃天雷攜帶幼子出城,輾轉入吉安山中。

金、王敗亡後,黃天雷召集舊部,在武功山拉起一支隊伍,立寨屯耕,清軍莫能征剿。先後依附黃天雷者甚多,計有:

宋奎聲,撫州府臨川縣人,乃南安伯宋奎光之弟。宋奎光曾任明軍山海南協守備,爲金聲桓中軍,最受聲桓倚重,多智計。南昌陷,宋奎光被執,譚泰憐其才,親自勸降,奎光不屈而死。

郭天智,奉節人,郭天才之弟。郭氏兄弟少從熊廷弼遼東,後隸屬左良玉,歸金聲桓節制。南昌之戰時,金聲桓、王得仁主張入城保守,郭天才爭之不得,自率軍出城,屯駐黃泥洲,爲南昌犄角。所部多川卒,擅用白杆長槍,清兵畏之。後食盡,郭天才率軍入城,與金、王同生死,郭天智率少量家外出求援,流落吉安。

全鳴時,字守一,沛縣人,文武雙全,遊俠四方,四方任俠樂於相從。南昌被圍時,全鳴時數次出入南昌城,來往傳遞文書,出入清兵窺探消息,口頭禪是“冤抑必代雪,患難必出救,非類必引避”。

楊煥,吉安府修水縣人,大臣楊士奇的後裔。

嚴復明,袁州府分宜縣人,大臣嚴嵩的後裔。嚴嵩被世人唾罵,嚴復明志在爲嚴家正名,改名爲復明,立志反清復明。

……

這幾個人或爲金、王舊部,或爲江西本地士紳,因爲抗清而走到了一起。武功山地瘠民窮,清軍不屑征剿,他們堅持抗清至今,也算殊爲不易。

見面之後,雙方分賓主坐下,丹初說道:“諸君皆爲前輩,千古節義,堅持抗清至今,本藩聽聞諸君事蹟,感戴不已。”

黃天雷代爲回答,說道:“當年,某等不能隨榆林王、建國公而去,苟活至今,深感慚愧。唯剩滿腔赤心,唯願殺盡韃虜,恢復中華衣冠。”

楊煥補充道:“江西紳民翹首以盼王師久矣,今者國主率大軍入贛,斬殺陳泰,鰲拜遁逃。全贛振奮,皆願追隨國主,效死先復江西,再復中原。”

恢復江西也並非易事。赤軍雖在雩都擊敗清軍援軍,卻並未大量殲滅清軍有生力量。鰲拜領着敗兵據守南昌,與湖廣的屯齊、贛州的珠瑪喇遙相呼應,已經穩住了贛北局勢。

五年至今,赤軍佔據嶺南,擁二十萬之衆,能在野戰中擊敗滿洲精銳,已經相當不易。但不得不承認,赤軍崛起太速,精銳還是太少。放眼二十多萬陸師,也就虎賁鎮三萬多人能與滿洲精銳爭雄。

接下來,擴充虎賁鎮,增加可以機動野戰的精銳戰兵,已是勢在必行。現在戰事緩和,以江西糧草養兵,以江西義士充實隊伍,正當時也。

全鳴時獻計道:“王師圍困贛州已有一個多月,封鎖益嚴。守軍魚龍混雜,原本還盼着援軍解圍。國主斬殺陳泰,逼走鰲拜,贛州援軍已絕,守軍孤立無望,必生貳心。全某不才,願請膺潛入贛州,策反守軍,招喚紳民。”

情報局長馮加禮聽說過全鳴時,說道:“久聞全兄任俠使氣,事蹟流傳甚廣。此行潛入贛州,猶如龍潭虎穴,全兄將如何措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打算扮作白蓮大士,入城散播謠言,就說國主上膺天命,下世替天行道,順者昌,逆者亡,守軍若執迷不悟,必遭天譴。”

自明朝中後期起,土地兼併加劇,流民四起,各類宗教流行。白蓮教是其中流傳最廣的宗教,在民間信衆甚多,其“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的八字真言對民衆吸引力極大。

赤軍屢戰屢勝,岑丹初無所不知,還會番語,天命之說流傳已久。借白蓮教的名義,鼓吹順從,爭取人心,或許比強攻更加有效。

“聽說,當年韃子圍南昌時,曾派間諜僞裝成摩訶迦葉。金、王受其愚弄,罷兵不戰,致韃子輕易圍城。”

丹初問道,他雖然年輕,卻閱歷豐富,對人心有了更深的認識。守軍身處絕境,就會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全鳴時的計策,其實頗有可行之處。

宋奎聲說道:“確有此事。當時,吾兄爲榆林王中軍,負責城防,知那摩訶迦葉是個奸細,有意除之。但榆林王已經技窮,信之頗篤,派兵保護。

“事出兩個月,韃子圍城日嚴,滿洲主力趕到,軍民頗疑之,榆林王猶不悟。吾兄先斬後奏,擒拿奸細,刑訊逼供,始知爲韃子所派。”

珠瑪喇爲滿洲名將,可不是好糊弄的。全鳴時說道:“吾未死於南昌,悔恨三年,此番入贛正可稍贖前罪。城內必有俠客,吾與之聯絡,庶幾可以無礙。”

楊煥與嚴復明對視一眼,說道:“贛州城大,吾二人在城內頗有些故交,可寫信帶與全兄,委託故交成全。”

丹初讚道:“善,諸君精忠報國,贛州指日可破矣。”

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314章 首戰製勝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八章 破陣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120章 情報局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二十五章 破營358.第358章 報仇雪恨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300章 孔四貞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八章 破陣第二章 參軍第419章 入城式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332章 禦駕親徵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362.第362章 逼死陳泰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293章 圍城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九章 管隊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八章 破陣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346章 微服私訪第332章 禦駕親徵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301章 投名狀第173章 閨房密議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352.第352章 天下兵馬副元帥第219章 大敗忠貞營第249章 奇襲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420章 襄陽?南京?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297章 破城第405章 赤王第419章 入城式第98章 騎砍與追殺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338章 施琅歸順
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314章 首戰製勝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八章 破陣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120章 情報局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二十五章 破營358.第358章 報仇雪恨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300章 孔四貞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八章 破陣第二章 參軍第419章 入城式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332章 禦駕親徵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362.第362章 逼死陳泰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293章 圍城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九章 管隊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八章 破陣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346章 微服私訪第332章 禦駕親徵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301章 投名狀第173章 閨房密議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352.第352章 天下兵馬副元帥第219章 大敗忠貞營第249章 奇襲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420章 襄陽?南京?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297章 破城第405章 赤王第419章 入城式第98章 騎砍與追殺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338章 施琅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