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黨同伐異

鈀是一種冷兵器,由農具演變而成,在古代戰爭中並不常見。與鏜類似,鈀是一種攻防兼備的武器。

戚繼光爲對付倭寇的長刀,將鏜與鈀合二爲一,製成鏜鈀。名爲鏜鈀,實際上是一種鈀。《西遊記》成書於萬曆年間,豬八戒使用的武器,大致就是鈀。

滿清廣西巡撫李懋祖,出身於遼東武將世家,乃大明寧遠伯李成樑之曾孫。

有明一代,遼東邊軍爲明軍精銳,耗餉無數。至南明,遼東明軍大多數已投降滿清,多編爲漢軍八旗。

因此,內地人多恨遼人,認爲遼人引狼入室。這位李懋祖乃遼東李氏的子孫,被滿清委任爲廣西巡撫。眼看明軍大舉反攻,李懋祖不願投降,反而加緊備戰,願與全州共存亡。

都是漢人,爲何李懋祖如此拼命?

岑丹初嘆息不已,求計於方以智。方以智爲永安軍右參軍,已是丹初的智囊,此戰隨軍行動,幫丹初主持中軍,籌備糧草軍械,地位至關緊要。

“密之兄,李懋祖爲李成樑的曾孫,世受國恩,奈何甘爲滿清賣命?三僞王已經撤至武昌,金聲桓又在江西反正,全州已成絕地。

“督師派使招撫,他竟斬殺來使,聲稱疆臣守土有責,寧願死在全州,也決不撤出廣西。反觀我朝文官武將,屈膝投降者舉不勝數,忠誠殉節者反倒不多。

“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方以智亦長嘆一聲。他亦列名東林黨骨幹,東林黨一向宣稱忠君愛國,清軍一來,投降者何其多也!

別的不多說,就講“江左三大家”吧,在當時極具代表性。

東林黨魁、江南文壇之首錢謙益率領弘光朝官員投降,把南京拱手讓與多鐸,被委任爲滿清禮部侍郎。錢謙益已經五十多歲,連小妾柳如是都不如,被時人譏諷,遂辭官還鄉,在家鄉聯絡抗清義士,已被滿清逮捕,投入京師大獄。

復社魁首、“梅村體”詩主吳偉業自清兵南下後一直隱居不出。其親家陳之繼已入清朝爲官,捲入清廷黨爭,不斷向清廷舉薦吳偉業,試圖引他爲奧援。清廷知道他名聞天下,亦不斷派人徵辟。其老母擔心禍及家庭,不斷催促他北上。吳偉業難以自安,仍躲在家鄉不出,將來恐將變節。

龔鼎孽亦負盛名,與方以智是好友,先降李自成,後降清,不僅爲明人所不齒,也爲清人所蔑視。清人譏笑他“惟明朝罪人,流賊御史”。多爾袞也輕視他,認爲“此等人只宜縮頸靜坐,何得侈口論人”、“人果自立忠貞然後可以責人”、“自比魏徵,而以李賊比唐太宗,可謂無恥”。

奈何區區一個李懋祖,竟然如此頑固?

方以智對道:“韃虜以異族臨中土,籠絡降臣不擇手段。李懋祖爲遼人,祖上與韃虜有交,情形不同尋常。他家眷皆在北方,故願死戰。

“此外,滿清律法極嚴,疆臣有守土之責,不死於戰,即死於法。李懋祖爲廣西巡撫,若死在全州,卹典必厚,子孫可承蔭澤。若不戰而逃,即便不死,也必流徙極寒之地,家眷藉沒爲奴。

“孔有德北遁,李懋祖孤立無援。我軍人多勢衆,以衆擊寡,必能攻克全州。李懋德此番必死無疑。”

丹初點點頭,說道:“斥候來報,估計全州城內尚有四千守軍,永州不詳,但不會超過四千。昨日,滇師、楚師在飛鑾橋東南與清軍大戰。清虜以鈀手對陣,我軍衆,竟與清虜打成平手。”

滿清在全州、永州有一個巡撫、一個總兵。按清初的規定,巡撫可編制標兵一千五百餘人;總兵一般下轄兩三個營,再加上中軍,當有三五千人。

再加上李懋祖提前招募的一千鈀手,清軍在兩地約有八千人馬,數目應當準確。

只那一千臨時募來的鈀手,竟在戰場上大顯聲威,擋住了明軍的進攻,令人頭疼。

方以智沉吟片刻,說道:“鈀刀出自農具,其剋星亦爲農具。將軍可曾聽說過連枷棒?”

連枷棒同樣出自農具,乃是農民打穀脫粒的工具,由一長一短木棒組成,中間用繩子或鐵鏈連接,揮舞起來比較省力。

明軍守城兵經常裝備連枷棒。當敵人攀登雲梯爬城時,守軍站在城牆垛口處,武器平直不便攻擊敵人,便可使用連枷棒的短頭敲擊敵人。

說直白一點,連枷棒就像個大號的雙截棍,是一種可以改變攻擊方向的武器。

丹初一點就通,說道:“密之兄所言甚是,我當儘快向爵帥進言,以連枷棒破敵鈀手。”

“嗯,”方以智欲言又止,似有難言之隱。

丹初見狀,便直言道:“密之兄可有何事?”

“昨日,督師約我一晤,邀我到他幕中,幫他參畫機要。”

丹初心中一震,方以智是個人才,可不能被何騰蛟這種廢柴給浪費了,便說道:

“兄德才兼備,文武雙全,早在隆武二年,就被今上拜爲禮部侍郎、東閣大學士,如今在我軍中擔任參軍,實在是委屈。只是,我聽說督師氣量狹窄,難成大事。兄若過去,不但難展大才,恐怕也要被他連累。”

方以智淡然一笑,說道:“將軍誤會了。督師的爲人,我也很清楚。今上屢次三番徵辟,我尚且再三推辭,豈會入督師幕中?

“只是,堵閣部在湘西誓師反攻,聲勢浩大,馬進忠等驍將樂於效命。督師亦急於反攻,極力拉籠滇師、楚師,乃至鎮峽關一帶的曹志建。

“我聽說,他還派人聯絡柳州的郝永忠,邀請郝永忠出師湖廣。將軍有沒有感覺到,督師已在有意疏遠新興侯,似乎想帶着親信部隊搶立戰功。”

“哼,”岑丹初冷笑一下,說道:“何止是疏遠,我還聽說,馮之驥已有改換門庭之意,最近與督師走動頗勤。”

金聲桓反正,孔有德北遁,形勢一片大好。何騰蛟身爲督師,舉措失當,爲明軍反攻湖廣蒙上了一層陰霾。

方以智嘆道:“清虜常有議論,稱明朝以黨爭亡國。桂林之戰時,清虜兵臨城下,諸軍和衷共濟,故能奮戈一擊,大故清虜。

“如今情形稍有好轉,上自督師,下自總兵,又開始黨同伐異。這次反攻湖廣,我真的很不看好。將軍打算怎麼辦,要帶着永安軍反攻湖廣嗎?”

身爲徵蠻將軍,丹初仍是焦璉的部將,不可能自作其是。他本來對時局頗爲樂觀,聽過方以智的話,大爲掃興,嘆道:

“這得看新興侯怎麼辦。督師排擠新興侯,新興侯若拒不北上,我便有理由回師永安。”

方以智見識甚高,說道:“事在人爲,將軍應當遊說新興侯回師桂林。理由嘛,不妨說大軍北上,桂林、平樂空虛。

“爲防李成棟西窺桂林,特請新興侯回師桂林、平樂。我軍當務之急,仍是努力經營永安,不斷壯大軍隊,日後方有力挽狂瀾的可能。”

“嗯,”丹初沉吟片刻,說道:“密之兄所言甚是。”

今日講得多了,方以智也鼓足勇氣,屏去左右問道:“去年,我與將軍初次相見,問以救亡之計。將軍答以八字箴言‘另起爐竈、着佃納糧’。今日,我斗膽問一下將軍,另起爐竈,可是要取代明清以自立?”

明末時,稱王稱帝的人多了去了,不僅有宗室疏藩,還有各種山大王。

很多讀書人不甘降清,庇身於武將軍中。即便是清軍高層,周圍亦不乏反清志士。譬如平西王吳三桂的謀士方光琛和劉玄初、智順王尚可喜的謀主金光,骨子裡都是反清志士。

丹初與方以智已經混熟,自當向他坦白,說道:“吾有澄清天下之志,亦有稱王稱霸之心,只是羽翼未豐,不能輕舉妄動。”

方以智會以一笑,說道:“不過‘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而矣,我當助將軍一臂之力。”

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373.第373章 狙殺佟圖賴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98章 騎砍與追殺第175章 封爵之議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122章 結交東勳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129章 破城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五章 殲敵第405章 赤王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三十章 摩擦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二章 參軍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360.第360章 三迭三勝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300章 孔四貞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173章 閨房密議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134章 籌議大學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三十三章 軍歌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第289章 關門打狗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五章 殲敵第249章 奇襲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287章 兵臨城下352.第352章 天下兵馬副元帥第三十章 摩擦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203章 撤退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六十一章 開學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
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373.第373章 狙殺佟圖賴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98章 騎砍與追殺第175章 封爵之議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122章 結交東勳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129章 破城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五章 殲敵第405章 赤王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三十章 摩擦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二章 參軍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360.第360章 三迭三勝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300章 孔四貞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173章 閨房密議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134章 籌議大學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三十三章 軍歌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第289章 關門打狗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五章 殲敵第249章 奇襲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287章 兵臨城下352.第352章 天下兵馬副元帥第三十章 摩擦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203章 撤退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六十一章 開學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