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十,暮春好風光,程炎與顧雲巧成親大婚,正式結爲了夫妻。
關於二人的子嗣之事,顧雲霽一方面不忍好友損害身體,一方面又擔心妹妹將來改變主意後悔,思來想去,還是沒有把絕嗣藥給程炎,而是給了顧雲巧。
要不要以這種方式避孕絕育,要不要讓程炎喝絕嗣藥,什麼時候喝絕嗣藥,交由他們夫妻倆自己決定,顧雲霽選擇不插手,也不過問。
大婚當日,程顧兩家張燈結綵,賓客喧騰,處處喜氣洋洋,熱鬧的程度不亞於顧雲霽與徐書華成婚之時。作爲新娘的哥哥與新郎的摯友,看着二人拜堂成親,顧雲霽心頭百感交集,說不清楚是什麼心情。
既有妹妹嫁得一個好歸宿的高興,也有程炎覓得知心人的欣慰,念頭一轉,想到那個曾經跟在身後喊哥哥哥哥的小女孩,如今已經長大成人,嫁做人婦,心中又驀然升起一股濃濃的惆悵。
顧雲霽內心各種情緒鬥爭一整天,終究還是身爲兄長的愛護之情佔了上風。尤其是當宴席散去,將要離開程家之時,顧雲霽對妹妹的不捨達到了頂峰,甚至有些不想走,最後還是被徐書華好說歹說勸回去的。
回到顧家之後,看着顧雲巧住過的院子,器具擺設一切如常,只是住在裡面的人不見了。顧雲霽心裡空落落的,一時半會兒調整不過來,最後只能去向徐書景求教經驗,問他是怎麼從這種和妹妹分離的低落情緒裡走出來的。
然而徐書景也不怎麼有經驗,他年長徐書華十餘歲,相當於是將她一手帶大,對妹妹的不捨比顧雲霽更嚴重。當年他親自將妹妹背出門去,送上花轎,如今外甥女都快兩歲了他都還沒徹底走出來。
此時見這個“拐走”妹妹的混小子居然還敢向自己問這個,徐書景頓時氣得牙癢癢,陳年的舊賬翻出來,一會兒罵顧雲霽趁自己不在蠱惑他妹妹,一會兒說天道好輪迴,顧雲霽也有今天,就該讓他好好嚐嚐這滋味。
總而言之,顧雲霽沒能求到經驗,但經過和徐書景的那一鬧,他心裡倒也好受多了。
程炎和顧雲巧成婚七日後,景豐八年的會試正式結束,還沒等顧雲霽對好友與妹妹喜結連理的感慨淡去,他就被“抓”了去閱卷,關在禮部好幾日,不到閱卷結束不能出去。
閱卷的官員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同考官,副考官和主考官。同考官處在閱卷的第一環,要把考生的試卷進行初篩,從中擇選出優秀的答卷,用藍色字跡的筆標註並註明理由,然後將其推薦給副考官。
副考官要對卷子進行第二次篩選,從同考官推薦的答卷中再選出更優秀的,又將其推薦給主考官。主考官擁有最大的決定權,在副考官推薦上來的卷子裡,若他覺得哪份好,就可以直接定下來,答卷對應的考生也就被錄取了。
大致的閱卷流程就是如此,從六七千份答卷中選出三百份最優秀的,工作量相當大。選定錄取哪三百人之後還沒完,因爲還要定名次。
在確定名次的這個環節裡,同考官、副考官和主考官都擁有一樣的權力,每人輪流傳閱三百份試卷,認爲答得好的,就在卷子上畫一個圈,不好的就打叉。傳閱結束後,根據每份卷子上的圈叉數量判定名次,圈多叉少的排前,圈少叉多的排後,有爭議的再額外進行討論。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被某一個閱卷官放棄,不代表這份卷子就答得不好。爲了避免漏掉有才之士,朝廷規定每份答卷至少要由兩位同考官判閱過,只要有一個人覺得好,就能被推薦給副考官,進入下一輪篩選。
三百錄取的答卷確定後,主考官和副考官還要隨機對黜落的答卷進行抽閱,檢查有沒有被漏掉的優秀卷子。如果有,經過商議討論後,可以隨時加到錄取名單裡。
從閱卷流程可以看出,朝廷已經在盡力保證考試的公平性了,但受考試方式和時代技術所限,閱卷官的主觀意願影響很大,不可能保證百分百的公平公正。
顧雲霽擔任的是同考官,看似權力最小,卻可以第一時間直接接觸考生的試卷,是最容易滋生科舉舞弊的環節。考生的答卷都是由專人重新謄錄過,且糊掉名封的,看不出考生的個人信息,但舞弊的手段層出不窮。
有的考生在考試前便買通了閱卷的同考官,約定在答卷時使用特定的字眼,同考官依據字眼找出他的卷子,並推薦給副考官,以此增加被錄取的概率。
不過這也要考生自己有一定的實力,畢竟若實在答得太差,即便同考官極力推薦,副考官也是不會錄取的。所以爲了保證自己被錄取,有的考生索性“一步到位”,直接賄賂擁有最終決定權的主考官。
比如本朝初立之時,某年科舉會試,幾個和主考官同鄉的士子到他家裡拜訪,想要他通融通融,給予同鄉後生一點“指導”。然而主考官聞言勃然大怒,一邊大罵“丕休哉”,一邊拂袖而去。
有幾個士子以爲碰了釘子,十分泄氣,不再提起此事。而個別聰明的卻聽出他話裡有話,在之後的會試答題時使用了“丕休哉”這個詞。最終的結果是,寫了“丕休哉”的考生都被錄取了。
後來爲了避免類似的舞弊行爲再發生,朝廷規定閱卷之時,各閱卷官之間不能交頭接耳。尤其主考官和副考官只能看下級推薦上來的試卷,不能直接查閱考生的試卷,還派了飛魚衛全程旁觀,對閱卷官們的行爲進行監督。
顧雲霽沒想太多,只管勤勤懇懇地判卷子、推薦卷子,做到平心持正,儘量減少自己的主觀偏好產生的影響。
七日後,卷子全部判閱完畢,同考官率先離開,主考官和副考官留下拆糊名封,校對考生信息,擬好最終的錄取名單。然而見到擬好的名單之後,衆考官卻不敢將其呈給景豐帝。
將名單翻來覆去看了幾遍,時任禮部尚書的主考官蔡志川喉頭滾動,眸中惶然不敢信:“這錄取的三百貢士裡……北方士子怎麼這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