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天氣漸漸寒冷起來,年關將至,天天盼着和蘇旗再見面的顧雲霽和程炎,到頭來等到的仍是景豐帝駁回蘇旗回京述職奏章的消息。
看完蘇旗的書信,顧雲霽朝程炎勉強扯出一個笑容,不知是在安慰他還是安慰自己:“……沒關係,總歸咱們如今在京城任職,蘇旗早晚有回來的一天,來日方長嘛。”
程炎斂起眸中的失落,開玩笑道:“對,來日方長。別的不敢說,至少致仕之後還有大把的時間等着咱們相聚呢,到時候咱們三個小老頭誰都不走,就留在京城天天吃喝玩樂。”
話畢,二人乾巴巴地相視笑起來,然而沒笑多久,嘴角便慢慢耷拉下去,只能陷入沉默。
從前顧雲霽和程炎是一心科舉的士子,不懂這朝廷中的博弈權衡,但現下他們已經入仕好幾個月,景豐帝對蘇家抱有怎樣的態度,他們多少也看出來了些。
蘇家以武發家,是太宗皇帝舉兵清君側時的從龍功臣,靠實打實的軍功掙出來的爵位。定國公蘇淵從軍數十年,在軍中威望極高,現下大夏朝四境高級將領中,有一多半都出自他的麾下,蘇旗小小年紀就能令心傲氣高的邊將信服,也正是因爲有其父的榮耀鋪路。
自去年對戰韃靼陣前中毒箭之後,定國公身體每況愈下,卸去了軍職回京頤養天年。與其同時,蘇旗任九邊重鎮之首宣府鎮副總兵,相當於代父掌軍權戍邊。
父子二人一個有威望一個有軍權,長期分隔兩地還好,若同在京中,但凡他們生出一點異念,景豐帝的脖子旁邊就無異於懸着一把刀,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砍下來。
自古帝王多疑心,縱然蘇家世代忠義,還是不可避免地爲上所忌。
簡而言之,除非意外情況發生,否則景豐帝是不會輕易讓蘇旗回京的。
寒風凜冽,冬雪密密實實地鋪滿了整個京城,臘月二十三小年夜,景豐帝於宮中設宴款待羣臣,凡官級在七品及以上的官員皆可參加。
顧雲霽是正七品翰林編修,正好卡上了這個資格,便和程炎一同赴宴。
宮宴由光祿寺承辦,一如既往的難吃,不過皇帝賜宴味道是其次,重要的是這份榮耀和恩典。顧雲霽實在吃不下去飯菜,但爲了不讓自己落個藐視聖威的罪名,就只好不停地喝酒吃水果,最後肚子沒填飽,膀胱倒先承受不住了。
宮宴過半,景豐帝退席,以便讓羣臣放鬆吃喝,顧雲霽正好趁此機會出恭小解。
左右景豐帝已走,顧雲霽不着急回席,準備在外面吹吹冷風醒醒酒再回去。繞至大殿偏門時,他發現不遠處有個小孩,看起來年紀不大的樣子,正蹲在地上拿樹枝寫寫畫畫。
顧雲霽走近,聽這小孩嘴裡還唸唸有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玉不琢,不成器……不成器……後面什麼來着?”
“後面是人不學,不知義。”
小孩專心致志揹着三字經,全然沒發現身後有人靠近,被顧雲霽的突然出聲嚇了一大跳。
他下意識地後退一步,一臉警惕地看着顧雲霽,努力維持着鎮定:“你、你是誰?”
顧雲霽朝他躬身行過一禮:“微臣翰林編修顧雲霽,見過大皇子殿下。”
李晉澤驚奇地瞪大眼睛:“你怎麼知道我的身份?”
顧雲霽微微一笑:“微臣隨便猜的,沒想到猜對了。”
今夜參加宮宴的朝臣都沒帶家眷,能出現在皇宮之中的小孩不會是宮外的人,十有八九是景豐帝的皇子。而現有的三位皇子之中,皇次子李晉澈和皇三子李晉湛都是后妃所生,他們的生母不太可能允許他們大晚上地到處跑。
只有大皇子李晉澤,無生母撫養,又因爲不受景豐帝喜愛,身邊服侍的宮人都對他不怎麼上心,這會兒指不定在哪偷懶耍樂,疏忽了對大皇子的照管。再加上年齡也對得上,眼前的小孩便是大皇子無疑了。
不過顧雲霽內心的推測,不適合對一個七歲的小孩子說出來,於是編了個善意的謊言。
李晉澤年紀不大,輕易就信了他的話,卸下了防備:“那你也很厲害啊,隨便就能猜中!你剛剛說……你是誰來着?”
顧雲霽頷首:“翰林編修顧雲霽。”
李晉澤疑惑歪頭:“翰林編修……什麼是翰林編修?”
“翰林編修就是……”
顧雲霽正想解釋他的日常公務,又思及李晉澤久處深宮之中,恐怕對此沒有概念,便換了個說法:“嗯……這麼說吧,每屆科舉殿試的第三名,就會得到翰林編修的官職。”
李晉澤不懂什麼是翰林編修,但對天下士子較量才學的科舉還是有所耳聞的,聞言他眼睛一亮:“你是科舉第三名?那麼多人同時參加科舉考試,你考到了第三?”
看着李晉澤一臉震驚崇拜的表情,顧雲霽笑了笑:“是的。”
“你既然是科舉第三名,那你的學問一定很好嘍?”李晉澤吞了吞口水,眸中露出幾分忐忑,“你能不能,能不能教我讀書識字?”
顧雲霽愣了一愣,隨即很快明白緣由。
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到了出閣讀書的年紀,卻一直被景豐帝拖着。二皇子李晉澈有個貴妃生母,雖然沒有很深的學問,但教他開蒙識字是絕對沒問題的,眼下他只六歲,就已經將一般的開蒙讀物學了個遍,引得景豐帝多次誇他聰穎。
而李晉澤沒有生母教養,身邊的太監宮女大多大字不識,好幾個人加起來也湊不出一篇《三字經》,只能勉強教得大皇子不至於目不識丁。
在這種情況下,李晉澤小小年紀,不僅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愈發渴望知識熱愛學習,抓住一切機會讀書識字。今日好不容易逮着顧雲霽這麼個飽學之士,就迫不及待地請他來當自己的老師了。
看着李晉澤滿含期待的眼睛,顧雲霽心中默默嘆息一聲。
他突然就能理解爲何賈道衡在大皇子出閣讀書之事上,能夠對景豐帝做出那般激進的勸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