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最後一票
聽高世殊這樣說,倭寇們絕望的眼睛中瞬間有了一點亮光,一個倭寇緊張地吞了吞口水,目含希冀地看着他:“……幫主,你這話什麼意思,難不成……你還留有後手?”
高世殊斜眸瞥他一眼,不緊不慢道:“退守鳴沙島這麼久了,你們以爲我真就是幹待着什麼都不做嗎?好歹手底下幾千個兄弟指着我吃飯,我不可能不對你們負責。”
“早在一個月前,我就和東瀛的藤原諸侯聯繫上了,對方表示願意接納我們。現今東瀛正在內亂,各諸侯混戰不休,藤原實力頗爲強勁,早就有爭霸之心,正在從各方招攬人馬。”
“要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高世殊如今就算是再日薄西山,那也是叱吒一時的大海盜,威名赫赫。更別說我手底下還有幾千精兵強將,放在哪裡都是一支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若得我高幫爲助力,於藤原而言自然是如虎添翼,這也是他願意接納我們的主要原因。”
在座的倭寇基本都是華夏血脈,大半輩子都在東南海域遊蕩,去過最遠的地方無非就是南洋,還從沒想過去東瀛發展,一時間聽得茫然,卻又忍不住動心,有人不確定地道:
“幫主說的可是真的?藤原諸侯真願意接納我們?且不說他給出的待遇如何,關鍵咱們和東瀛語言風俗不通,去了也不知道習不習慣……”
“你腦子糊塗了吧!”旁邊人照他腦袋給了一巴掌,恨鐵不成鋼道,“咱們現在還有的選嗎?留下來繼續當海盜倭寇,要麼是等着被官兵打死,要麼是困在鳴沙島餓死,如今能有活路就不錯了,你居然還在擔心習不習慣!”
“幫主既然能這麼說,想必已經是仔細衡量之後的最好選擇,反正現在大家的命都是拴在一起的,伸頭是一刀縮頭還是一刀。還不如跟着幫主去往東瀛,說不定遇上些機緣,還能給自己謀個好前程。”
難得見個腦子清醒的,高世殊朝這人投去讚許的目光,沉聲道:“不錯,除了去東瀛以外,咱們現在沒有第二個選擇了。這事我已經和藤原商量定了,他承諾會給咱們最好的待遇,從前過的是什麼日子,到東瀛後就還是什麼日子。”
“他向我保證過,不會對我們加以太多約束,平日裡還是很自由的。只要咱們奉他爲主,助他爭霸統一東瀛,將來就有數不清的榮華富貴。想來……也不會比當初朝廷開給陶煉的招安條件差多少。”
高世殊手下有不少東瀛出來的流浪武士,想要聯繫上東瀛的諸侯,對他而言確實並非難事,他這話還是很有可信度的。
都說亂世出英雄,越是混亂動盪的社會,越容易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更別說這些賊寇匪徒生性好戰嗜殺,正在內亂的東瀛,倒像是爲他們準備的天然戰場。
這麼聽下來,在座的倭寇已經紛紛動了心,當即便拿定主意:“既然如此,那我便跟定高幫主了,您去哪我去哪,就到東瀛去闖蕩一番!話說回來,咱們什麼時候走?”
高世殊道:“很快,大概就在十多天後,屆時會有藤原諸侯的船來接咱們。”
“那咱們還等什麼!”有人立刻坐不住了,當即便站了起來,“要知道咱們可是舉幫遷往東瀛,裡裡外外這麼多的家當,收拾起來也要不少時間,我現在就回去準備。”
“不急。”
高世殊擡手示意他坐回去,眼神閃了閃,陰沉道:“好歹我高世殊在東南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如今卻被官府逼成這樣,咱們要是就這麼走了,跟喪家之犬有什麼區別?”“往輕了說,是對咱們聲名有損;往重了說,讓人覺得咱們沒骨氣沒能力,哪怕是去了東瀛,也容易叫人家看不起。依我看……咱們走之前,再跟官府幹他一票。”
衆人聞言,一股熱血直涌腦門,手心瞬間出了汗,面面相覷幾眼,而後不約而同看向高世殊,緊張道:“……怎麼幹?”
高世殊眸中晦暗翻涌,沉聲道:“我已經打聽好了,十一月十四,也就是十天後,官府和西洋商人會在寧波府的港口進行大批貨物交接,運的都是些絲綢、茶葉之類重要貨物,咱們不如將其搶過來,就當是爲之後的東瀛之行攢安家的費用了。”
“這段時間官府的防守重點主要在福建,咱們這時候若趁其不備,向寧波府發難,他們一定反應不過來。等咱們搶了貨物,立刻就動身去東瀛,官兵就算想追也追不上。”
倭寇們聽得眼睛直冒精光,興奮地舔了舔嘴角:“如此甚好!幾個月縮在鳴沙島沒開葷,老子的刀都要鈍了!這次我一定要搶個痛快,把之前在官兵那受的氣全部還回去!”
“等官府回過神來,咱們早去了東瀛逍遙,他們能奈我何!”
“說得對!幹完最後這一票,咱們就過快活日子了!”
——
“……日前,東瀛大名織田宗介代國主來奏,稱現今東瀛動盪,主少國疑,雖有社稷之臣匡扶,仍難平內亂。懇請我朝發兵前往平定,助其幼主坐穩王位。陛下,當如何回覆?”
朝會上,禮部一名官員站出班列,說完所奏之事後,便低着頭,恭謹地等待景豐帝的回覆。
所謂大名,即東瀛的領主,他們大多佔領着一定的土地和人口,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他們名義上受天皇統領,實際上在自己的領土內,有相當大的權力和自由度,很多時候連天皇也管不了。
而自多年前東瀛進入到戰國以後,各地大名崛起,彼此間混戰不休,天皇成了名義上的象徵,跟個擺設差不多。如今東瀛大名們跟天皇的關係,正如我朝春秋時諸侯和周天子的關係,故而也有人稱他們爲東瀛諸侯。
東瀛作爲大夏的屬國,內亂不是一天兩天了,從前他們的國主也向朝廷發過求援信,但皇帝都沒搭理。
東瀛那地方又小又遠,還不是我朝的領土,耗費大量糧草兵力,千里迢迢地派兵過去,圖什麼?打贏了之後又能有什麼好處?還不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這一次,景豐帝卻改變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