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45章 錢文異形

“遊徼,以布易物,還是太過麻煩了。”

來到秦營做文書的第三天,陳平帶着”炊事班“的伍長去購置蔬菜肉類,剛回來後,便向黑夫說了自己的看法,只要各自說話慢一點,二人已能進行簡略的交流。

“布帛只可適合用於大宗貿易,否則,將致使買賣雙方皆不方便,且營中布帛也不算多,還是要以錢易物,方爲長遠之法。”

黑夫點了點頭,他們手裡的布帛,多是在外黃繳獲的,像這些戰利品,並不需要歸公,楊熊便給每個屯長都分了點。黑夫不欲私吞,給缺少夏裳的兵卒做了衣服後,如今已所剩不多。

反倒是陳留、外黃兩戰之後賞賜的半兩錢,還剩下好幾千。

於是他便對陳平道:“我已有一想法,只是要一個本鄉人爲我查漏補缺。”

說着黑夫讓陳平、仲鳴、利鹹等人入內,又將一枚秦國半兩錢,以及一枚魏國“釿(jīn)布錢”,一枚魏國“圜(huán)錢”放到案几上。

“陳平,你來說說,這些錢幣,都是何種形制。”

作爲本地人,陳平當然知道,他應諾後,開始侃侃而談。

原來,這魏國錢幣系統,是由魏文侯時的李悝制定,魏惠王時的大商人白圭加以補全而形成的,在種類、形制上比秦國要更復雜一些。

最常見的就是釿布錢,這是一種平肩空首布錢,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幣制,魏國的一釿,約爲後世的30克。大概一百釿,可以換算成更大的稱量單位“寽”。比如案上這枚釿布錢,是大梁鑄造的,正面就用魏字寫着“樑正一百當寽”,意思是這是價值一釿的錢,一百枚相當於一寽銅。

魏國錢幣最明顯的標誌,便是正面的字是正寫,背面還有一個“樑”字,則是倒書,這大概是爲了防僞。

但在黑夫看來,這防僞措施用意雖然不錯,但實際上卻沒有什麼卵用。因爲與嚴禁私鑄貨幣的秦國不同,魏國的貨幣私鑄氾濫,所以市面上的錢良劣不全,有的空首布明明是二釿,實際上卻單薄如紙,真實重量連半釿都達不到……

陳平無奈地說道:“有的劣錢也不是地方私鑄,魏國雖富,但魏王公子奢靡,每年還要花大筆錢帛爲秦王賀壽,內庫幾度耗盡,故而,大梁也常鑄劣錢牟利。”

這些內情,都是陳平告訴他們的,除了黑夫外,利鹹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因爲在秦國,私鑄劣幣,可是要判刑做城旦的,官府更不可能帶頭鑄劣幣,因爲那會大大打擊信用。

由此可見,魏國的經濟,早就在崩潰邊緣了。

陳平還說,除了空首布外,魏國尚有一種錢幣,就是案上的另一枚錢幣:圜錢。酷似半兩,但空間卻是圓的穿孔,頗似圓圜。

“圜錢專門用於與秦國貿易,標明的重量,大致爲半兩,或者一兩,其實不然……”

陳平一說,大家才明白,原來不僅是釿布多是劣幣,圜錢也一樣,早年鑄造的圜錢還好,近年來市面上的圜錢,所鑄穿口越來越大,這也意味着,重量越來越輕。

“也就是說,原本一枚半兩圜錢可兌一枚秦半兩,實際上,兩枚圜錢纔有一枚半兩錢重。”

陳平這麼一解釋,接下來的工作就好辦了,黑夫早就打算拿出一個秦錢和魏錢的兌換比例來,讓秦錢也可以在鄉市上買東西,減少本地駐軍和商販的麻煩。

只是當地商販在秦人拿出半兩錢時,堅持要按照錢幣上面單位來交換,一半兩換一圜錢,或者四枚半兩換一枚重一釿的平肩釿布。

這樣一來,商販倒是賺了,秦卒不是虧了麼?

“不如以一半兩換兩圜錢,一半兩換半釿布何如?”利鹹言道,這個兌換比例,將對秦軍大爲有益,可以讓他們駐防期間省出來不少錢。

陳平卻連忙勸阻道:“切不可如此。”

“魏錢重量不一,若是不論輕重,一概按此法兌換,則於本地商販將大受損失,恐怕到時候,市井將怨聲載道,於遊徼聲名,於本鄉安穩不利啊。”

他雖然在幫秦軍做事,但好歹是本鄉人,遇上有損害本鄉人利益的事,陳平當然會據理力爭。

“那你說該如何?”利鹹有些不滿陳平的“吃裡扒外”。

“我倒是有個主意。”黑夫略一思索,對衆人道:“可使秦軍與本鄉都不必受損,駐防期間可以公平買賣,且能遺益於後來者……”

……

次日一早,在熙熙攘攘的戶牖鄉市門口,一塊木板被釘在了市門上,識字的人擠過去一看,卻見上面是一手寫的很漂亮的魏字。大體意思就是,經鄉中三吏商議,今後秦國半兩錢將在市面上,與魏國錢幣並行流通,且將作爲標準官方貨幣,商販不得拒收!

市面上常見的物品,如蔬菜肉食、糧食、布匹等,都按照半兩錢給出了一個標準物價,上下浮動不得超過十分之一!

鄉市商販們倒是沒有太多怨言,雖然這麼做他們沒辦法賺取更多的錢,但也沒對他們產生損害。

這是黑夫昨天瞭解魏國錢幣形制,優劣後,拜訪張宅,與張氏兄弟商量定下的。

張博本來還不太樂意答應,卻被黑夫一席話嚇到了。

“且不說魏錢劣而秦錢良,就說如今本鄉歸秦,大行秦錢乃是應有之事。”

“此事在陳留已實行,戶牖鄉也是遲早的,看在二君與本吏共事良久的份上,我便偷偷告知二位。再過幾年,非但秦錢將大行於魏地,恐怕連本地魏錢,都會被統統禁止!”

“我奉勸二君,待大梁城破,魏地安定後,儘快將家中的魏錢,統統換成秦錢,不然,悔之晚矣!”

……

在解決買賣問題後,陳平也開始做自己的本職工作:爲秦軍書寫一些需要譯成魏字的公告文書——昨日在鄉市那篇公告,便是他親筆所書。

但首先,陳平得先把秦字也熟練掌握了,好在他爲人聰慧,學的很快。

說起來,自從平王東遷後,天下開始進入長達五百多年的分裂,延續幾百年的戰亂不僅帶來了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就連文化也開始“各自爲政”。

前幾天給秦人在當地生活造成大麻煩的錢幣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除此之外,文字異形也是滯後列國往來交流的一大阻礙。

各國文化相對獨立發展,文字也帶上了濃厚的地方色彩,必然使地區間文字異形現象突出,因而形成異體字。

公族落,士人起,書寫的簡捷和文字應用的廣泛,也導致字形書寫的簡化和草率,從而形成省變字。

學問代代相傳,但都是以筆和簡牘傳抄,便難免寫錯字形,以訛傳訛,就形成訛變字。

這便是七國文字出現差異的原因了。

陳平沒有張蒼那麼好的家庭條件,直到十歲纔開始學魏字,成年後,去鄰縣遊學期間,又接觸過幾個來自韓、趙的士人,見過趙字和韓字。

這三國的文字,其實相差不大,因爲趙魏韓直到兩百年前才分家,先前都同屬於晉國。

但除了三晉文字外,尚有秦、齊、燕、楚四個文字體系,這四個國家遠離中原,位於邊角,在地域上都比較獨立,文化也大相徑庭。雖然源頭都是周朝的金文大篆,但根據不同的地域文化,已經露出了漸行漸遠的端倪。

齊字和燕字,中原人尚能辯識,但楚國帛書上龍飛鳳舞的鳥蟲體,他們就只能瞪大眼睛,無能爲力了。

不過在陳平眼裡,秦字卻是很特殊,或許是因爲秦國繼承了宗周故地,吸收了大量周人文化。或許是秦人保守古板,數百年來,竟墨守周室正統文字的字形,僅在書寫風格上漸趨規整勻稱,向小篆過渡。

所以看懂秦字,倒不是很難。

黑夫有時候也會來視察一下他的工作,詢問陳平進展如何,當聽陳平說,他只花了兩三天,就把與魏字不同的秦字學得七七八八,不由面露驚異。

“爲何竟神速若此?”

陳平拱手道:“遊徼也不必奇怪,這秦字與魏字,其實差距並不大,一百個字中,大概有一半筆畫基本相同,只是書寫字形有區別。又有四分之一的筆畫不同,但形制相似,仔細分辨便能知之。看上去完全不同者,僅有四分之一是大相徑庭的異體字,需要重學。”

“原來如此。”

黑夫頷首,卻聽陳平又感慨道:“諸侯力政不統於往,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經過這幾日,我方知曉,錢幣、言語、文字、度量,竟能給兩國人士往來交遊貿易,平白構築如此大的溝壑阻礙。”

“放心罷,以鄰爲壑的時代,就要過去了。”

黑夫卻大笑起來,對陳平預言道:“就像是這天下七國的疆土、百姓,都將統一於秦一樣。不論是錢幣、度量衡、文字,以上種種,往後皆將合而爲一。”

這些東西的統一,可不是秦朝中樞一拍腦袋想出來的,不止是黑夫所在的戶牖鄉,在陽武縣,在陳留,在外黃,在秦軍的佔領區,都或多或少在進行類似的工作。

因爲人都是希望怎麼方便怎麼來,當政治上的壁壘不復存在後,除了語音積重難返外,其他那些刻意製造的,彼此相異的東西,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黑夫猜想,如今在咸陽城內,秦王在籌備一統六合的同時,大概也在與李斯等人準備車同軌書同文了吧……

他繼續對聽得有些發愣的陳平說道:“列國不再分疆,各地士人交流往來再無阻礙!”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這不是先賢的空想和期盼,而是指日可待的未來!”

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892章 秦旗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748章 灌水第348章 項目組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1015章 統一哈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128章 爭首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946章 粉飾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909章 鴻門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921章 誅惡第601章 衛滿第729章 有的人活着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301章 加個人第509章 天人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964章 越兵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31章 盆滿鉢滿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354章 五年計劃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62章 七何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120章 屯長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3章 爵位難得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578章 邊釁第918章 重瞳子第377章 戍卒叫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982章 去留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893章 望夷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128章 爭首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613章 胡亥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945章 癡兒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760章 不許笑第578章 邊釁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57章 赤幘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105章 打穀第783章 子胥鴟夷第601章 衛滿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663章 暴虎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551章 朕安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37章 順杆爬第939章 胠篋第976章 祖國第958章 定一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54章 衷第450章 河邊骨第67章 踏月而行第429章 父親
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892章 秦旗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748章 灌水第348章 項目組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1015章 統一哈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128章 爭首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946章 粉飾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909章 鴻門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921章 誅惡第601章 衛滿第729章 有的人活着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301章 加個人第509章 天人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964章 越兵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31章 盆滿鉢滿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354章 五年計劃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62章 七何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120章 屯長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3章 爵位難得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578章 邊釁第918章 重瞳子第377章 戍卒叫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982章 去留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893章 望夷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128章 爭首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613章 胡亥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945章 癡兒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760章 不許笑第578章 邊釁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57章 赤幘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105章 打穀第783章 子胥鴟夷第601章 衛滿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663章 暴虎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551章 朕安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37章 順杆爬第939章 胠篋第976章 祖國第958章 定一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54章 衷第450章 河邊骨第67章 踏月而行第429章 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