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國之大事

bookmark

離開樓煩後,秦始皇抵達了馬邑縣。

雁門郡四周均爲山地,北爲陰山支脈,西爲管涔山,外緣有黃河,南爲雁門山,東爲恆山,中間是一個狹長的盆地(大同盆地),冶水(桑乾河)自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境。這樣的地理形勢,易守難攻,是軍事上的“鎖鑰”之地。

而馬邑縣,位於大同盆地中部,西距大河,北臨廣漠,地控雁門關和武州塞之間的大路要衝,壯雁門之藩衛,爲雲中之脣齒,屹然北峙,乃代北之巨防。

馬邑才歸屬秦國十年,當地民衆也多爲邯鄲、鉅鹿移民,充當行宮的縣寺仍有明顯的趙國建築風格,這讓始皇帝見了頗爲不喜,勒令官府改之!

統一兩年來,秦一直試圖做一場“去六國化”運動:更易其文字、度量衡,收繳其史書典籍入秦秘藏,六國過去的制度、官職也統統廢棄,只推行秦制。但想要讓六國人忘記過去,視自己爲秦人,着實不易。

這不,在馬邑停留期間,秦始皇便聽雁門郡丞稟報了一件案子……

“陛下,馬邑人暗暗在城東設李牧祠,每年悼念李牧,香火不絕,官府屢次搗毀,但馬邑人又暗中屢興祭祀,除了馬邑外,善無、平城亦有李牧之祠。”

現在郡府面臨兩難:雁門郡人對李牧念念不忘,屢禁不絕,官府是將李牧祠視爲淫祠,加大搗毀力度呢?還是從當地民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真是糊塗!”

郡丞話音剛落,廷尉李斯便斥道:“朝廷已立律法,列入祀典或祠令者屬於正祀,不在其列者即是淫祀!”

“淫”,是過多、額外的意思。古人曾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商周以來的祭祀,分爲天神、地祇、人鬼三大系統。而這三者,因爲諸侯分裂,都具有極強的區域特點,各地神祇之間互相排斥。

人鬼祖先之祭,自不必說,“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各國都只祭祀自己的祖先神,不會亂認祖宗。

地祇方面,主要是山川,有“三代命祀,祭不越望”的說法,比如秦國祭祀華山等四座名山;晉人祭太行、王屋、霍太三山;齊人有蓬萊、瀛洲、方丈這三神山,另有“八主”之神;楚人也有巫山、岡山。

至於天神之祭,除了大家都認可的“昊天上帝”外,所封疆域,皆有分星,大家認準自己國家的天際分野,可不能搞錯了。

秦始皇一天下後,便發現,雖然政治歸一,車同軌書同文了,但各地祭祀卻還是各行其道。

始皇想要的統一,是“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大一統,爲了整合文化,從稱帝之初,他便開始着手製定禮樂祀——那七十多儒生博士可不是吃閒飯的,他們幫秦始皇做的,便是統一天下禮儀、祭祀。

首先是山川,秦朝官府彙總天下山川,以秦關中的七大名山加上關東的五大名山,形成“十二嶽”“四瀆”,這是官府承認的山川祭祀體系,每年隆重祭祀。

至於沒入選的山川諸神,也沒有貿然一棒子打死,雖不領於天子之祝官,但郡縣官民可以酌情祭祀,畢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不能怠慢了。

山川是搞定了,但人鬼卻有些麻煩,因爲各地常祭祀地方鬼怪、名人,實在是太多了,統統視爲淫祠?有一刀切的嫌疑,一一辨別卻沒那麼多人手和功夫。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諸多地方奇祠、淫祠,沒得到官府承認,百姓祭祀禱告,官府也不怎麼管。

但李牧祠不同,因爲他曾是秦的敵人,生死大敵!

秦始皇尤其記得,李牧,這個名字無數次出現在前線軍報裡,伴隨而來的,便是秦軍的兩次大敗……

那是秦始皇十三、十四年的事情,那段時間,王翦閼與之戰大敗趙軍,秦將桓齮(yǐ)又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趙國一副無力抵抗的模樣,秦國朝野一片喜氣洋洋,只覺得滅趙指日可待。

唯獨趙高對秦始皇說,桓齮易驕,恐怕有失……

果然,隨着李牧從雁門歸趙,接過指揮大權,桓齮的噩夢開始了,宜安之戰,秦全軍覆沒,桓齮敗逃。

次年,秦始皇不甘心,繼續令人攻趙,李牧卻又在番吾大敗秦軍……

那是秦始皇親政後,秦遭遇的最大敗仗,李牧竟成秦始皇一統天下最大的障礙。

好在,之後幾年,王翦與李牧對上,二人你來我往,誰也佔不到便宜。最後王翦靠了一手反間計,使趙相郭開進讒言,殺李牧,秦軍才得以輕易滅趙……

這樣一個人,他是趙人的英雄,卻是秦人的仇寇,豈能放任祭祀悼念?

所以李斯認爲,應該搗毀雁門郡境內所有李牧祠,並按照律令處置祭祀者。

“擅興奇祠者,貲(zī)二甲!”

法家認爲,重罰是最有效的遏制手段,以寬服民,不如以猛服民。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

一通罰款下來,看誰還敢對李牧念念不忘!

這時候,一旁的蒙恬卻說道:“陛下,臣也聽聞此事,一番詢問後,當地士卒說,他們祭祀悼念李牧,爲的不是他與秦爲敵之事,而是敬其爲代、雁門抵禦匈奴入寇,又憐其被昏君奸臣所害,死狀悽慘……”

蒙恬自從第一次伐楚戰敗後,便一直盤桓於雲中、雁門,滅代破齊,短暫在朝中爲官後,又回到了這裡。

所以,他比李斯更瞭解邊地情況。

“趙武靈王時雖設雁門、雲中、九原,但長平之戰後,趙國大衰,被秦、燕兩面夾擊,邊境防備鬆懈,遂給了匈奴機遇。到李牧來雁門做郡守時,雲中、九原已陸續廢棄,落入匈奴之手,趙國邊境已退至善無、平城一線。”

“代、雁門地邊胡,數被寇,百姓苦不堪言,邊將也對匈奴人無計可施,出戰則常被匈奴擊破,邊境人口遭到擄掠,田畜都無法正常進行。直到李牧爲將,才一改前法。”

李牧的策略,是蒙恬較爲欣賞的,他採取的是防守姿態,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立即收攏人馬退入長城固守,讓匈奴一無所獲。幾年下來,匈奴以爲李牧膽小,殊不知他早就在長城內默默練兵,但一直假裝失敗,讓匈奴越發驕橫。

最後,李牧讓商賈在塞外佈下大量牛羊,漫山遍野都是,引誘匈奴前來,卻在匈奴人爭搶牛羊時,以車千三百乘,騎萬三千匹,甲士五萬人,徒卒十萬的趙國半數兵力擊之,大敗匈奴十餘萬騎,單于遁逃,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之後,李牧又滅襜襤,破東胡,收復了雲中、九原。

在蒙恬心中,李牧堪比自己的前輩,自己來到代、雁門,接收了趙國邊卒,樓煩勇士,將伐匈奴,頗有“繼李牧之業”的意思。

可這樣一位人物,下場又如何?比白起還更爲悽慘,白起好歹是橫劍自刎,但李牧卻做不到。

因爲按當地老卒的說法,李牧天生殘疾,右臂佝僂,無法伸直,一直是左手持刃。甚至在向趙王遷下跪時,右臂夠不着地,不得已做了個假肢,以表示對趙王的尊重,卻被奸臣郭開說成是暗藏兇器,欲行刺謀反!

最後,李牧被賜死時,因右手殘疾,拔劍自刎卻夠不着自己的脖子,最終口銜長劍,把劍頂在柱子上撞柱而亡!

蒙恬當年聽完李牧的事蹟,不由感慨萬千,百戰百勝的將軍,卻淪落這般下場,真是令人惋惜。

他當然不會想到,歷史上的自己,也會有類似的結局……

所以在蒙恬眼中,讓當地人祭祀李牧,合情合理,並沒有太大不妥,若非披着這身官服,他也想一同祭拜李牧。

見蒙恬一個小輩在這與自己搶白,李斯難免不快,說道:

“蒙將軍頗爲讚賞李牧啊,不僅效仿他的戰法,還想保留他的祠廟,或是他與你都在代北爲將的緣故?我聽聞,李牧職權極大,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設置官吏,代、雁門的租稅都直接送入李牧的幕府,作爲軍費,蒙將軍,這點你可欲效仿?”

李斯此言有些誅心了,一旁的中車府令趙高見狀,心中暗樂……

“臣絕無此意。”

蒙恬下拜道:“臣只是覺得,堵不如疏,允許雁門人祭李牧,反而能激起當地人對匈奴同仇敵愾,於來年兵事有利!”

李斯依然反對:

“陛下,當年,昭王有病,百姓裡買牛爲王禱告,結果,昭王知曉後,卻不但不賞,反罰之二甲,曰:‘非令而擅禱,是愛寡人也。夫愛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與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亂亡之道也。不如人罰二甲而復與爲治!”

“如今若有法不依,容許雁門人祭李牧祠,則他日,楚人亦可祭項燕祠,燕人亦可祭太子丹、荊軻祠,臣以爲,淫祠必毀,國法必立!”

秦始皇還是老樣子,臣下爭執時,他只是靜靜聽着,只管最後的裁決。

他的手輕輕敲打着案几,忽然看向好像事不關己的趙高:”趙高,你以爲呢?”

趙高下拜:“小臣豈敢妄議二君之言?不過……臣記得,陛下北巡前,北地郡尉曾上書,說二三月間,已奉陛下之命,行縣之時,前往朝那湫祭祀。期間發現北地郡華戎之民常祭當地野狐山魈,以上皆爲淫祠,縱之不可,全禁又不妥,他已在當地加以整治損益。陛下令臣擬詔回覆,故臣知此事。”

“既然北地郡尉對整治淫祠一事似有心得,陛下何不讓使者問之?或許他又能說出什麼不一般的見解……”

言罷,趙高垂下了腦袋,蒙恬倒是沒發現什麼,只當是皇帝正常的令羣臣議論。李斯則意味深長地看了趙高一眼,卻又自信地昂起了頭。

秦始皇笑了起來,雖然臣下的心思他都明瞭,卻很樂意看他們相互競逐。

“可!速發詔至北地郡問之!一月之內,必給朕答覆!”

……

皇帝使者輕騎傳詔,換馬不換人,沿着剛修好的直道飛馳,速度極快,十來天便至義渠城,將皇帝的詔書交到黑夫手中。

黑夫恭恭敬敬接過詔書,讓人帶使者去休息,回到內室裡後,他對懷胎三月,在家裡安生養胎的妻子道:

“不管支持哪方,都要得罪人!若說不知,又會讓陛下覺得我在裝糊塗,平白生隙。某人真是陰險,故意將這皮球踢給我!”

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146章 沸鼎第157章 黍離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980章 結第463章 大生產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966章 焦土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608章 家園第141章 陳平第156章 魏亡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358章 護短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672章 驕傲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661章 北江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39章 回家(上)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982章 去留第373章 羊圈第253章 兵成第95章 荊券第607章 南征第217章 執斧斤者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958章 定一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858章 三呼第102章 諜影第63章 朝陽羣衆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553章 袒右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698章 雁南飛第315章 入關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15章 長見識了第727章 這鍋真黑!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927章 麗人心第498章 方術士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426章 軍將第523章 挖坑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900章 不殺第535章 智臣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623章 往事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235章 潺陵第949章 養狙第769章 三楚第118章 大梁第650章 藥(下)第594章 順逆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261章 堅壁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23章 軍訓開始第325章 李斯第684章 奴隸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649章 藥(上)第301章 加個人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16章 要小心……第72章 亂世銅爐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600章 箕氏第595章 牽星第579章 兩戰第255章 行矣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926章 分餅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577章 三十三年
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146章 沸鼎第157章 黍離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980章 結第463章 大生產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966章 焦土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608章 家園第141章 陳平第156章 魏亡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358章 護短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672章 驕傲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661章 北江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39章 回家(上)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982章 去留第373章 羊圈第253章 兵成第95章 荊券第607章 南征第217章 執斧斤者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958章 定一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858章 三呼第102章 諜影第63章 朝陽羣衆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553章 袒右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698章 雁南飛第315章 入關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15章 長見識了第727章 這鍋真黑!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927章 麗人心第498章 方術士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426章 軍將第523章 挖坑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900章 不殺第535章 智臣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623章 往事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235章 潺陵第949章 養狙第769章 三楚第118章 大梁第650章 藥(下)第594章 順逆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261章 堅壁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23章 軍訓開始第325章 李斯第684章 奴隸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649章 藥(上)第301章 加個人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16章 要小心……第72章 亂世銅爐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600章 箕氏第595章 牽星第579章 兩戰第255章 行矣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926章 分餅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577章 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