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定一

“萬萬不可,此豎儒之見也!”

一個大胖子從廳堂末尾踱步而來,說話的是張蒼,他前來戲下稟報少府上計情況,剛好聽到酈食其在那出餿主意……

因方纔已在外頭聽人說了酈食其的身份,張蒼不由譏諷道:”

“老先生自稱高陽酒徒,但依我看,果然還是穿深衣冠測注的儒生啊,一直對封邦建國,念念不忘。”

不止是酈食其,在咸陽的奉常官署裡,也頗有些儒生在暗暗籌劃,希望能恢復封建,只是他們在朝中是弱勢羣體,不敢貿然提出。再加上目前秦朝體制特殊,嬴姓秦宗室是不可能封的,而夏公僅二子,長子已立爲“大子”,次子則是過繼給葉騰的,理論叫葉伏波,年紀尚幼,也無早早分封的必要。

集權是荀學一貫傳統,不管是韓非還是李斯皆如此,張蒼是極度反對封建的,他說道:

“早在十餘年前,在咸陽宮朝堂上便有一場大爭辯,當時夏公與我亦在場,乃是丞相斯與丞相綰就封建與郡縣之爭。當時有一句話說得極好:今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分封子弟尚且如此,更勿論保留六王疆域社稷,此事萬萬不可!”

瞥見張蒼的印綬和衣着,知道這是一位九卿,但酈食其卻也不慫,笑道:

“話雖如此,但天下的紛亂,並未因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而結束啊。”

酈食其是關東人,他能夠舉出無數秦之郡縣在地方上導致的壞處:

不用當地之人爲官,而空降一批關中秦吏,他們有的連當地方言都不會說,古板難以接近,單以不適宜當地習俗的秦律約束百姓,犯了小罪就動輒處罰,而每年的徭役也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至少在魏國時,服徭役起碼不必走上幾百上千里路到咸陽、邊境幹活吧,魏地因徭役遠行破產者不在少數,這些人紛紛投入山林水澤,成了各路反王豪傑麾下的主力。

黑夫聽着酈食其吐訴,在他看來,秦制在關東遇到的情況,大概能這樣簡單描述:

某外國互聯網巨頭空降高管到其他地區,不信任當地人,產品不經過本地化,就直接投入使用,美滋滋覺得肯定能“降維打擊”,結果卻因水土不服,最終敗得一塌糊塗,只能狼狽走人。

這天下太大了,各地風俗民情不同,政治統一是對的,車同軌書同文也必須搞,但並不意味着所有州郡的制度都要嚴格照搬首都。

酈食其一攤手道:

“始皇帝方崩,而四方舉事,項籍反於淮南,魯勾踐反於河北,張耳動亂於淮陽,不過半載,齊楚燕韓趙魏皆復,這也導致王賁兩面受敵疲於奔命……”

後面的話他沒說,若非如此,以一隅敵天下的黑夫,也不會這麼順利站在這權勢之巔了……

“故而,廢封建這條路,走錯了,錯了,就得改!”

酈食其儘管學了些短長縱橫之術,但他的想法骨子裡還是儒家那一套——親親尊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按照周朝的制度,依靠分封治理江山,足以解決天下所有問題。

“這條路沒錯。”

張蒼卻堅持己見。

“周公制禮,設五等之制,確實是順着史勢,做到了以封建四周於天下,然而降於夷王及其後各君,卻壞了禮法,損了尊威,封建已成崩壞之勢。問鼎之輕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誅萇弘者有之,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所謂天子,徒建空名於公侯之上耳。”

“而天下諸侯又相互兼併,遂判爲十二,又合爲七國,最後由秦一統。秦徵天下,裂都會而爲之郡邑,廢侯衛而爲之守宰,據天下之雄國,都六合之上游,攝製四海,正是取勢之舉,廢分封而行郡縣,乃是順應時勢的結果。”

酈食其反駁道:“既如此,那爲何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呢?”

張蒼自有思考:“天下敗壞,在人,在政,不在於制!”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爲制,公之大者也;然其情,私也,私其天下以奉一人。使得人怨於下而吏畏於上,而關東秦吏確實不能適應當地民情,一味照搬關中之律,對關東人而言太過苛刻,終至崩壞,但這,決非郡縣之過。”

酈食其還要強辯,黑夫止住了他。

“張蒼之言不錯,始皇帝的大略是對的。”

“錯的是他的慾望,和治天下的方式。”

怎樣的土壤生出怎樣的政體,在中國,集權的大政府是必然的選擇。

中原雖大,也有許多山河之固,但並沒有那種險隘到隔絕地理的絕域,所以總的趨勢不是分裂,而是趨同。

再加上,農耕文明渴求穩定,但卻始終面對着黃河、長江、淮河幾大河流的水旱無常,從大禹開始,讓百姓免於水旱災害,成爲了貫穿歷史的最基本公共需求。五百五十年的分裂,諸侯以鄰爲壑,甚至以水爲兵來威脅對方,平靜了兩千年的大河,再度開始不安分起來……

於是,由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動員全國資源,集中指揮有關人衆進行治水,將水從禍患變成都江堰那樣的利好,消弭內部戰亂,就成了所有人的渴求。

秦始皇帝順應了這種渴求,完成了歷史使命,造就了大一統的基石。

但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辜負了自己的使命……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沒問題的。

問題在於,集中力量後,用來辦什麼大事?

是爲了個人私慾,追求長生不死,而大造宮室樓閣和各種奇觀,沉迷於遠方的製片人小姐姐,不斷髮動戰爭,讓渴望休憩的民衆驅趕到邊境送命。

還是將這錢帛糧食來自人民,歸之人民,將注意力集中在基礎建設,水利農田,鼓勵生育,興辦教育上……

不同時代需要不同的統治者和理念,有時需要開拓進取,有時則要總結過去,學會控制慾望。

這個時代,天下人期盼的顯然是後者而非前者……

“隨我來罷。”

黑夫招呼酈食其,讓他隨自己出門看看,這老傢伙用來當說客謀士還行,至於治國就算了吧。

……

二人出了大帳,登上戎車,隨着黑夫來到先前酈食其被蒙着眼睛,未曾得見的地方,原來外面是一片廣袤平坦的校場,一衆兵卒正在列隊訓練,號子喊得震天響地。

“那些是來自西河、河東的新兵,一心欲對六國復仇者,他們是戰心最濃的,缺點是缺少秩序,尤其是河東人,得從最基礎的齊步走開始練起。一旦邁錯了腳,彼輩的小腿,會被軍吏抽出無數條蚯蚓,直到聽到號令,不必經過腦子,肌肉便自己做了反應。”

黑夫又指着遠方的故秦軍隊,他們則在試用最新式的武器,除了傳統的劍盾外,又加入了刀盾手,長矛上也加了纓,以避免刺殺後敵人的血弄得矛杆底部粘糊,士卒們需要適應新的兵刃,於是便每天幾個時辰,都要對着用枯草扎的稻草人,不斷練習刺殺姿勢。

還有北伐軍的士卒們,他們則在軍吏旗號下練習變陣——從坐陣變爲立陣,結成最簡單的小方陣,十多個小方陣又結成大方陣,從慢走到小跑,要儘量保持陣型不散開,維持足夠的衝擊力……

更遠方的塬上,則是一片煙塵,是黑夫從北方調來的北地良家子及灌嬰等,在整合各路騎兵,加以訓練,或開弓遠射,或持矛衝鋒……

類似的場景,在戲下大營十餘里開闊地上隨處可見。

“如何?”黑夫問酈食其。

酈食其是有些震撼的,好似見到了十幾年前,橫掃魏國的那支秦軍……

他由衷地誇道:“雄壯無比,無怪能橫行天下,不論楚、魏、趙皆不如也。”

黑夫卻道:“我讓你來看彼輩,不是爲了炫耀以此衆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嗯,不是嗎?

黑夫搖頭:“而是爲了告訴你,北伐已經完成,我給彼輩換上了新的名號,從現在起,不論是過去的北伐軍、故秦軍,還是新徵募的西河兵、河東兵,都有一個相同的名號,汝可知彼輩叫什麼?”

“不是秦軍?”酈食其揣摩着黑夫的意思。

黑夫哈哈笑道:“俗諺道,舊瓶裝新酒,可一般人只看瓶,不看裡面裝的是何物,過去是鹹的,往後也以爲是鹹的。”

“不過刷了一層漆,很多人便認不出來了。”

“而只要騙着他們喝第一口,發現是甜的,彼輩便不會再在意裝這湯飲的,是陶瓶還是漆瓶。”

“就像這大秦還叫大秦,但說了算的是,不再是秦皇帝,而是我這夏公,諸夏之公,也不知能否讓關東人更願卸甲來降。”

酈食其讚道:“夏公深思熟慮……”

黑夫道:“而爲了不讓關東百姓再度生出敵對之心,彼輩雖是秦軍,但又不能叫秦軍。”

“而叫‘定一軍’!”

酈食其明白了:”昔日,樑襄王問孟子,天下惡乎定?孟子對曰:‘定於一’……”

黑夫道:“然,孟子雖然說了很多錯話,但此言卻讓人拊掌而贊,天下欲定,百姓欲安,唯有大一統一條路!”

酈食其壞笑起來:“但孟子的回答卻是,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定於一!攝政又不肯給六王承諾,又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否……”

“我不欲做仁義之師,只求以武止戈。”

黑夫卻道:

“事到如今,不殺人是不行了,只有燒盡雜草,才能好好種莊稼。區別只在多少少殺,而這不決定於我,而決定於六王豪傑們。”

“吾寧可爲一統而多殺,也勿要靠妥協使六國延續而少殺!”

此言冰冷如刀,酈食其算是明白,黑夫爲何能一路取得勝利了。

此人的心,夠狠。

他確實沒選錯人。

“酈食其,汝之性情膽識,倒是極對我胃口,我也給你交底,日後遊說之時,好有分寸。”

“第一,那些願意倒戈降我的各地豪傑們,可暫爲其故鄉一縣之令,我只派遣縣丞去佐政審案。”

和秦朝剛統一時一樣,黑夫可沒有那麼多官吏重新分配到秦吏幾乎被殺盡的關東各地,派了也是被當地人架空,這種“自治”的局面,得等咸陽新學室第一批人畢業才能得到改善。

“其二,願意投降的六國反王,我甚至可以答應,削其爵爲侯,與其親信,遠遷九州之外的嶺南、西域。”

“其三,消滅六國之後,六國當地的士人,比如你,可以參與到新的官府中來,不會被排斥在外,而以識秦字者優先。各地豪長氏族,其子弟可送入學室,通過考試的,也可爲官。表現優異者,甚至能來咸陽進入朝廷,參與國政。”

“但唯獨九州一統,以郡縣姿態聽命於中央這點,絕無商量餘地!”

這就是黑夫的底線。

一箇中國,從始皇帝開始,到兩千年後,都不容動搖。

大一統,需要重重地印在這片土地上每個人心裡。

就好像思想鋼印。

“酈食其知之……”見黑夫決心已定,高陽酒徒不再試圖反駁了。

在離開的時候,黑夫卻又說道:

“我記得,周武王分封二王三恪後數年,而蔡叔與武庚叛,東夷肆虐,倘若當時無周公東征掃清叛亂,而周竟就此淪亡,後世之人,會不會說,周因封建的緣故,而兩代而亡?”

“誰說秦始皇的政策失敗了?“

“沒有。”

黑夫伸出手,面前是秣馬厲兵,準備對河東開刀的大軍:

“他的大業是成是敗,大一統能否延續萬世,決定於我這繼業之人,接下來做得是否足夠好!”

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120章 屯長第288章 不要臉第937章 好皇帝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36章 可願爲吏?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253章 兵成第72章 亂世銅爐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864章 亡秦者第906章 新秦第397章 駿馬第182章 鮦陽第383章 豳風第935章 夥頤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893章 望夷第685章 圖騰第624章 快活第892章 秦旗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1005章 嘗麥第583章 甌越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355章 宰之第593章 海圖第128章 爭首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386章 大原之戎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57章 赤幘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621章 天罰第231章 帆影第1028章 敵友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345章 隸書第54章 衷第786章 萬人敵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637章 鳥上青宵(第四卷完)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373章 羊圈第536章 要有光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108章 張子房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644章 武昌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651章 常識第999章 蜂王第994章 了斷第662章 梅鋗第974章 假王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906章 新秦第564章 儈子手第621章 天罰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760章 不許笑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347章 法術勢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657章 吃瓜第203章 退婚第911章 輸不起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353章 項籍第328章 何器?
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120章 屯長第288章 不要臉第937章 好皇帝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36章 可願爲吏?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253章 兵成第72章 亂世銅爐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864章 亡秦者第906章 新秦第397章 駿馬第182章 鮦陽第383章 豳風第935章 夥頤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893章 望夷第685章 圖騰第624章 快活第892章 秦旗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1005章 嘗麥第583章 甌越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355章 宰之第593章 海圖第128章 爭首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386章 大原之戎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57章 赤幘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621章 天罰第231章 帆影第1028章 敵友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345章 隸書第54章 衷第786章 萬人敵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637章 鳥上青宵(第四卷完)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373章 羊圈第536章 要有光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108章 張子房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644章 武昌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651章 常識第999章 蜂王第994章 了斷第662章 梅鋗第974章 假王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906章 新秦第564章 儈子手第621章 天罰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760章 不許笑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347章 法術勢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657章 吃瓜第203章 退婚第911章 輸不起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353章 項籍第328章 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