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

bookmark

“黔首康定,利澤長久,這是陛下在嶧山刻石上的原話,你恐怕是在見陛下前,才從五大夫楊樛處聽來的吧,倒是會現學現用。”

背後傳來聲音,黑夫回過頭,發現後邊的胖子又不走了,正一屁股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氣喘吁吁。

說話的胖子當然就是張蒼,不知是因爲年已四旬,還是甜食吃多了的緣故,他比黑夫離開咸陽時更肥了,放到後世大概也是個兩百斤的胖子。圓滾滾的月亮臉大了一圈,好在他養了一把頗爲豪邁的大鬍子,這才遮住了肥大的下巴。

車馬只能抵達山下,無法逾嶺,這一路來,張蒼光是跟上黑夫的腳步,就已經累得氣喘吁吁。

黑夫也不催他,讓一行人都在這山壑間休息休息,自與張蒼笑道:“不然我還能怎樣?難道要學着臨淄、濟北諸守,獻上蛟龍、靈鱉麼?我可不願欺君。”

“欺君?他們豈敢欺君。”

張蒼冷笑道:“難道陛下不知道那些所謂祥瑞多是假的?不過是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楚靈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上行下效而已!若陛下不欲諸郡縣獻祥瑞,只需要嚴懲一二人,曰:‘少卻,朕不好祥瑞’,則一日之內,羣臣莫敢獻祥瑞;不出一月,天下莫敢有人復言祥瑞!”

說白了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先有皇帝默許,纔有官員爭先恐後秀下限。

張蒼肥胖的手指點着黑夫道:“依我看,你是嫌諸守的溜鬚拍馬太過粗糙,要教教他們,果然,陛下聽了你的話後大爲稱讚,真是高下立判。”

他隨即又嚴肅下來:“不過你說的話雖也是阿諛,卻說的沒錯。天道繫於民心,上天之所見,來自於百姓之所見,上天之所聽,來自於黔首之所聽。真正的祥瑞是百姓之贊,而不是什麼麟鳳五靈。”

黑夫知道,張蒼是個“無神論者”,深受他老師荀子“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這一句話的影響,在張蒼看來,祥瑞災異都是騙人的,天地自然有其規律,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所以在黑夫面前,張蒼毫不客氣地指出了這種全國獻祥瑞爲皇帝封禪造勢的可笑之處。

但這有什麼辦法,像扶蘇那樣直言進諫?皇帝陛下正在興頭上,做一個諍臣,對黑夫一點好處都沒有。

於是他打住了這個話題,轉而問張蒼道:“陛下封禪在即,祥瑞已畢,不必再提,說說另一件事罷。”

“據我所知,但凡讀書的人,都對封禪十分熱衷。你的師兄,膠東的大儒浮丘伯,一向不願做官,但聽說陛下封禪,甚至遺憾自己太過年邁,無法來一睹盛況。羣儒百官都在泰山腳下的行宮熱切議論,封禪的流程禮儀,希望由自己來制定,好名垂千古。反倒是你,嫺熟禮樂禮法的荀門高徒張子瓠,卻故意討了個來泰山陰陽分水嶺祭祀的差事,刻意躲開,這是爲何?”

張蒼欲言,看了看來催促他們動身的奉常官員,又低聲道:“等上了齊長城,我再告訴你。”

封禪泰山之前,還有一套複雜的流程,要對周邊的大小山川都拜一遍,這當然不能讓皇帝全部親力親爲,於是就分別派出大臣代勞,黑夫和張蒼輪到的,就是“泰山之陰陽分水”之祭。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的溪流都流入汶水,陰谷的都流入濟水,而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則是他們面前的齊長城。

齊長城建築在起伏連綿的泰沂山系之中,雖沿線有平谷之地,但多爲山嶺。或版築夯土,或磚石對壘而成的長城依山就勢而築,其建築雖不高大,但連在一起,就像一條石蛇般沿着山勢盤旋延伸,的確蔚爲壯觀。

“從平陰附近的防門向東延伸,過石門、夾谷、穆陵關,直至即墨海濱,東西近千里。”

張蒼好容易爬上齊長城,放目遠眺,久未出咸陽城的肥宅不由喝了聲彩。

黑夫卻笑他說,若是去了塞北朔方、雲中,看到蒙恬正在將燕趙秦三國長城相連後的“萬里長城”,那才叫壯觀!

而這齊長城,當年也起到了防禦晉、楚的作用,可現如今,卻已經失去了它的軍事功能,淪爲一道無用的石牆。

黑夫還有一套理論:“中原之內的不能叫長城,只能叫做關防壁壘,阻礙商旅往來。而只有立於塞外絕境,抵禦異族戎狄,保護邊疆百姓的,才能叫長城!”

“唯唯,如君之言。”

張蒼打發奉常的官員去準備複雜的祭祀儀式,他則對黑夫道:“你方纔問我爲何對封禪興致寥寥?”

“我便告訴你罷,因爲這泰山封禪,根本就不是什麼古已有之,而是齊魯之人編造出來的謊言!”

……

“封禪是假的?”

黑夫倒是一愣,他對這裡面的門道不太清楚,但周圍所有人都反覆告訴他,封禪是自古就有的。

張蒼的師兄,膠東大儒浮丘伯就不厭其煩地說,遠古的帝王如無懷氏、伏羲、神農、炎帝、黃帝、堯、舜、禹等都舉行過封禪儀式。

可今天,在泰山左近的長城上,張蒼卻戳破了這個謊言。

“浮丘伯雖然是我師兄,乃溫厚長者,當年對我頗有照顧,但他只學到了夫子的皮毛,未得真髓!”

接着,張蒼開始了一段邏輯縝密的考據,證明“封禪”並非古已有之。

“我在御史府掌管天下圖書,翻遍了一切能找到的史籍,發現周天子曾令人考制度於四嶽,但泰山只是四嶽之一,並無特殊之處。而直到孔子之時,各國雖有祭祀所屬山川之舉,但絕無人提及泰山封禪,就連《論語》也從不提及。至多是魯侯、季氏旅於泰山,但那只是魯國自己的小祭。”

“直到近兩百年來,尤其是稷下學宮興建之後,封禪之說,才如雨後春筍。最開始只敢說堯舜禹湯周成王封禪,後來膽子越來越大,漸漸說伏羲、神農、炎帝、黃帝也封禪過泰山。而今,又憑空多出了許多年代比伏羲、神農還久遠的’古之帝王‘,什麼無懷氏之流,加起來居然有七十二王之多……”

“那些古之帝王真來泰山封禪過?爲何史書無一言所載?非要到近世才重新被人發現!”

黑夫聽罷,卻不置可否,而是笑道:“浮丘伯說,《管子》裡有管仲勸齊桓公勿要行封禪之事,歷數之前七十二王封禪泰山,這又如何解釋?”

“也是假的。”

張蒼卻拂袖道:“《管子》裡的學問雖然廣博,但這本書,卻是稷下諸子假託管仲之名所作。文字相對易懂,全然不似春秋時文章之古樸,裡面提到的齊桓公意圖封禪一事,乃稷下先生虛構,而非事實。”

“這種託古言今的事並非孤立,就拿禪讓來說,什麼堯舜禪讓,也是古之無有,是墨者和子張氏之儒鼓吹出來的。他們虛構古事,寫了《唐虞之道》等文章,在列國傳散,認爲只有禪讓才能終結混亂,結果燕王噲就上了當,禪讓子之,結果導致燕國大亂……我夫子當時就說過,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

“打住,打住。”

眼看張蒼的嘴炮從封禪轟到禪讓,要開始長篇大論的批判,黑夫連忙讓他停下:

“今日只談封禪,不提禪讓,你且將前者說清楚。”

張胖子一攤手:“事實如此,還能怎麼說?”

總之一句話,張蒼根據他的考證,以及對稷下先生們的瞭解,知道這羣齊魯儒生、士人爲了推銷自己的政治理念,什麼都敢編。封禪並非自古便有,而是近兩百年來,齊魯之人,特別是齊人的虛構。

所以纔會有齊桓公封禪一說的出現,同時,也纔會選擇在泰山進行封禪。

“泰山高麼?能高到登上去以後,就覺得天下羣山皆小的程度麼?”張蒼問了黑夫這麼一句話。

黑夫搖搖頭,笑道:“會如此想的人,恐怕是因爲去的地方太少,見識不太足……”

單論海拔,泰山其實一點不高,不如華山,更不如黑夫在塞外見到的賀蘭山,和秦國西邊青藏高原皚皚雪山比起來,更沒法相提並論。

但在齊魯之人的眼中,地處齊魯交界處的泰山,在一衆平原丘陵是鶴立雞羣,這纔是“天下”最高的山。

宙斯和希臘諸神爲什麼住在奧林匹斯山?因爲它是希臘人的山。

同理,封禪之所不在華山,不在嵩山,卻在泰山,只是因爲,近兩百年來,天下的文化中心在齊魯,在稷下學宮。所以,齊魯地域性的神祗、山川,被說成了自古以來,全天下的信仰。

這是稷下先生們爲自己心目中,最可能登天子位,蒞天下而撫四夷的田齊君王所準備的,是爲未來統一國家準備的登基儀式。

後來,中衰的齊國已經失去了這個資格,但封禪理論卻被越來越多從稷下走出的士人傳播,傳遍九州,最後成了真理!

“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這個被強調無數遍的謊言,已經被天下知識分子接受,並頑固地認爲這是真的,甚至連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帝,也要反過來接受這套理論。

黑夫認可了張蒼的話,嘆道:“真作假時假亦真啊。”

他沒有傻到問張蒼,爲什麼他知道封禪之事乃近世虛構,卻不告訴秦始皇真相?

因爲,皇帝並不需要真相。

就跟羣臣獻祥瑞,是一隻巴掌拍不響,古代帝王封禪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天下士人認爲這是真的,而秦始皇也需要用封禪來爲帝國進行包裝,讓自己的功業得到天地的“認可”。

秦國一貫是拿來主義,只要對自己統治有利的東西,都會毫不猶豫用起來,法家如此,墨者如此,陰陽家的五德終始如此,儒生的封禪亦如此。

假如你真是天子,是隨德運而受天命的,那麼必有受命的徵兆,也就是有符瑞出現。有了這個看得見的憑證,纔能有資格封禪。而只有進行封禪,纔有資格“奉天承運”來統治天下……

秦始皇需要通過封禪,讓天下人認可這個事實,這對大一統是有好處的。

所以即便張蒼心裡對封禪一清二楚,卻也樂見其成。

更何況,方術士還在秦始皇耳邊強調,不管向西尋找西王母邦還是向東尋仙,封禪都是長生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說罷此事,張蒼搖頭道:“所以到頭來,說不定,陛下才是古今封禪的第一人!”

“我明白你爲何要遠遠躲開此事了。”

黑夫笑道:“雖然儒生們號稱封禪源遠流長,但這其實是第一次封禪,全無先例可言,三百個人,七八個學派,也至少有七八種看法,沒猜錯的話,等你我回去時,那羣儒生,恐怕仍拿不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祭祀方案……看來,這場泰山封禪的麻煩事,纔剛剛開始呢!”

……

黑夫沒有猜錯,等八月十四日這天,他和張蒼辦完差事,回到泰山腳下的行宮時,發現先前這裡羣儒議論封禪典禮的熱鬧氣氛,像是被山頂寒風吹過般,變得寂寥無聲,羣臣百官都戰戰兢兢,大氣不敢出,只能用眼睛相互示意……

“五大夫,出了何事?”黑夫明知故問。

五大夫楊樛正爲此事焦頭爛額,嘆息道:

“少上造有所不知,昨日和今日,羣儒議論封禪典禮,竟各執己見,有十多種說法,三百餘人吵鬧不休,最後甚至動起手來,陛下一怒之下,將他們統統轟了出去!”

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1020章 我來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210章 武庫第126章 死傷第591章 輔助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72章 亂世銅爐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70章 若敖之鬼第955章 酈生第953章 奇蹟第519章 一夫第594章 順逆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659章 自討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596章 起風了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92章 贈馬第109章 羔裘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639章 韓信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108章 張子房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375章 烏氏倮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543章 田官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500章 綁架第558章 螳臂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291章 欲刺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62章 七何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312章 水深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186章 材士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81章 掠賣第582章 任將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69章 人贓俱獲第920章 鹿馬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918章 重瞳子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712章 亡秦者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22章 什長黑夫第712章 亡秦者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140章 八卦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89章 善惡對錯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448章 騎戰第612章 命名第108章 張子房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299章 吳芮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644章 武昌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337章 梟子第358章 護短第999章 蜂王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291章 欲刺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800章 善攻者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819章 包羞忍恥是男兒
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1020章 我來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210章 武庫第126章 死傷第591章 輔助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72章 亂世銅爐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70章 若敖之鬼第955章 酈生第953章 奇蹟第519章 一夫第594章 順逆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659章 自討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596章 起風了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92章 贈馬第109章 羔裘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639章 韓信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108章 張子房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375章 烏氏倮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543章 田官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500章 綁架第558章 螳臂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291章 欲刺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62章 七何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312章 水深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186章 材士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81章 掠賣第582章 任將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69章 人贓俱獲第920章 鹿馬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918章 重瞳子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712章 亡秦者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22章 什長黑夫第712章 亡秦者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140章 八卦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89章 善惡對錯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448章 騎戰第612章 命名第108章 張子房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299章 吳芮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644章 武昌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337章 梟子第358章 護短第999章 蜂王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291章 欲刺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800章 善攻者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819章 包羞忍恥是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