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

bookmark

秦始皇並不像齊桓公那樣,是個吃貨,這或許與他腸胃不好有關。天下的事千頭萬緒,秦始皇每日時間都很緊張,習慣一邊吃一邊工作,最後因爲批閱入神,羹菜皆涼,卻沒吃上幾口。加上人到中年,腸胃漸漸不行了,故每餐都只食少許,也不求奢華齊全,對近幾年關中流行的花裡胡哨的各種食物更不感興趣,依然保持傳統,簡單的六道葷素羹飯即可。

謁者侍從用銀針和自己的性命兩次試毒完畢後,秦始皇才操持着筷箸,挑起一條烹熟的鮮魚入口,卻又皺起了眉。

“鹽重了。”

負責御膳的雍人如臨大禍,連忙跪倒在地,庖廚也被提溜來請罪,說雖然餐具鼎簋都是從咸陽帶來的,但用的卻是本地海魚,海魚肉裡自有鹽分,故而略重。

秦始皇倒也沒大發雷霆,讓庖廚起來,問他道:“所用之鹽,是少府之鹽還是本地鹽?”

“是少府的鹽。”庖廚很愛惜自己的性命,哪敢用來歷不明的鹽啊!

他補充道:“少府有兩種鹽,北地花馬池青鹽,和安邑白鹽,都是少府親自派人去當地取得,運回咸陽儲藏的……”

“天下之鹽三分,兩分出於齊,但少府爲何不用齊地之鹽?卿等可知?”秦始皇偏過頭,問了羣臣這個尖銳的問題。

羣臣面面相覷,倒是小時候過慣了苦日子的中車府令趙高笑道:“陛下,花馬池青鹽出於邊疆,色澤最佳,味道最正。而安邑古稱大夏,大夏之鹽,和之美也。此兩二,最適王者調味。而齊產鹽雖多,但多數味澀,若是煎煮不當,還有一股焦苦味,這是庶人黔首之鹽,豈能入於陛下之口?”

“雖是黔首之食,卻是天下巨利。”

秦始皇環視左右:“少府的張蒼何在?他不是博學麼,還管着朝廷度支,且來與朕說說天下鹽政。”

“陛下,張蒼隨膠東郡守先行去了海濱。”廷尉葉騰站出來拱手道,李斯被秦始皇留在臨淄主持齊地收書修書一事,葉騰就成了隨行朝臣之首,也有人說,這是李丞相故意不來膠東觀政。

“要他時他不在,用不到他時聲音卻挺大。”

秦始皇有些不悅,看向葉騰:“我曾聽卿說過,你當年爲小吏時,也管過鹽糧,那便由廷尉與朕略說一二。”

他也不挑人,一揮手,讓葉騰在自己吃飯時在旁講述。

葉騰笑道:“陛下,這鹽看似尋常,天天都吃。但實際上,卻足以決定人之生死,國家強弱!”

“哦?”秦始皇來了興趣,讓葉騰細細道來。

葉騰是搞實政起家的,很懂底層冷暖,便從他日常所見講起。這人天天吃鹽,貴族習以爲常,有時候還會覺得鹽重,但對於貧窮的黔首而言,吃不吃鹽,那可是生死攸關的!

“無鹽則無力,別說下地幹活,連走路都覺得沒氣力,故人離不了鹽。”

除了日常需要外,保存菜、肉、魚等物,也是要靠鹽來醃製,葉騰拿秦地最常見的兩種食物“醬”和“菹”來打比方。

這兩種東西,一個是菽豆搗碎醃製,乃秦軍出征必不可少的食物,鹹得齁人,但一頓只需一小碟,乾巴巴的粟米飯就能吃得有滋有味,也能補充秦兵所需的鹽,讓他們扛得動矛戟。“菹”也一樣,就是醃製的蔬菜,主要是冬葵菜,這是農家常見的下飯菜。甚至還有齊地的海魚,也是靠了就近用鹽醃製,才能廣銷於內地,成了不少人一年到頭唯一能吃上的肉食……

鹽如此重要,人人都離不開他,可最大的問題是,並非每個地區都產鹽。

農戶多是自給自足,糧食可以自己種自己吃,布可以自己種了麻褐,由婦人搓線紡織,不論溫飽,都能靠自己解絕,但鹽不行啊!地裡也種不出這玩意來,這就使得,鹽成了百姓唯一需要購買交換的商品。

這天下最早的商賈,就是鹽商!從安邑附近的大鹽池向其他地方運鹽。

葉騰道:“故天下貨殖,唯糧、鹽、布、鐵、銅、畜最重!”

他將鹽排在了第二位,甚至比布都重要!

“於是這齊地,便靠海鹽稱富?”秦始皇停下了筷箸。

葉騰道:“然,這齊地營丘一帶,八百年前多是鹽滷之地,地廣人稀,但齊太公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遂爲大國。至於齊桓公時,人民已衆,又用管仲之策,官山海,使官府專營鹽鐵,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他也投皇帝所好,撇去了齊國富強中重要的“重商主義“這一關鍵點,只強調鹽鐵官營。

葉騰以爲,齊桓公則通過砍柴煮鹽,得到大量食鹽,再以高價賣給無鹽的中原諸侯,由此賺取了鉅額利潤。

“管夷吾言,君伐薪煮泲水,以籍於天下!這意思便是,通過煮海賣鹽,全天下人都在向齊國交鹽稅,齊因此而富。”

擁有充足財政收入的齊,這才能成爲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沒有鹽帶來的貿易系統提供財政支持,齊桓公哪有錢去組織多國維和部隊、哪有錢年年開諸侯峰會、怎麼維護周天下太平、又如何建立春秋國際新秩序呢?

到了田氏當家時,齊也一向以奢靡聞名於世,宮殿比秦好了幾倍,不僅養了日益壯大的諸田,還能斥巨資,修建巨防和齊長城,而且大量對外用兵,還常花錢僱傭人打仗,這種情況下,居然還只對農民收十一稅,國內百姓日子也還過得不錯……

這一切,都是海鹽外售帶來的紅利!

但現在,天變了,齊國已滅,秦朝控制了海濱鹽場,這個聚寶盆,到了秦吏手中。

“治大國如烹小鮮,誠哉斯言。”

秦始皇看着沒吃完的那盤魚,若有所悟地說道:“而這道小鮮裡,除了要加點糧外,最不可獲缺的,就是鹽了,上關國之富強,下涉百姓之食,有了此物,天下方能和味!”

……

秦始皇之所以抽空來這兒瞧一眼,原因很簡單:現在帝國財政,已經捉襟見肘,不管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庫少府,還是國家財政治粟內史,都窮得叮噹響,六年以來,幾乎無歲不戰,驪山陵、宮殿、直道、馳道、五尺道、長城、塞外屯田、巡狩封禪……

總之,要用到錢的地方太多了!朝廷已經困難到幾次追加口賦,引發了民間怨聲載道,租稅已經收到每畝1.5石,不可能加了,於是乎,前幾年大手大腳花錢的皇帝,也不得不開始睜大眼睛四處尋找,看哪兒還能開闢新的財源,來維持自己的野心,以及龐大的帝國。

既然齊國時,依靠海鹽創造了巨量的財富,那爲什麼秦不可以?

在皇帝眼中,鹽已經不是鹽了,而是白色的黃金!

爲此,在咸陽時,秦始皇專門讓少府給自己查了查齊地濟北、臨淄、膠東、琅琊諸郡的鹽產量,結果差點沒氣炸!

田齊時,每年煮海得鹽十多萬鍾。

但到了秦朝管理這些鹽場時,產量居然縮水一半,只有五六萬鍾!

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幾句話也說不清楚,總之秦朝的鹽稅,距離皇帝預想中的差很多。從去年起,秦始皇已經數次勒令海濱諸郡整改,但效果差強人意。他派遣黑夫來膠東,除了這是他東巡的必經之路外,讓黑夫想辦法管管當地鹽政,也是目的之一。

而今日,便是皇帝檢查成果的時候了,雖然也聽說過一些傳聞,黑夫也提了一嘴,說是成果可觀,明年產量倍增云云,但有些事情,還是要眼見爲實的好。

如此想着,秦始皇也三下五除二結束了朝食,正準備讓車隊再度啓程,去濰水入海口的鹽場,黑夫已經張羅好了一切,只等他的視察……

只是,還未登車,負責警戒的郎官趙成,也就是趙高的弟弟來回報,說在亭驛數裡外,發現膠東郡兵正在與幾個人起爭執。

趙成跪地道:“臣見那幾人形跡可疑,還以爲是刺客,便過去問了問,一通審訊後,他們卻說,自己是膠東郡方士,有冤情要稟報陛下……”

“有何冤情,自有地方令、丞處理,來找朕有何用?”

秦始皇冷冷掃視趙成,在秦朝,案情都是逐級審理,除非案犯乞鞠,否則便不能越級上報!皇帝對重要案件複審其爰書,偶爾才幹涉一下司法,比如秦始皇釋趙高不殺……

趙成連忙道:“但那羣方士說,自己本欲獻方術,使陛下致長生,卻爲膠東郡守所阻!”

“哦?”

致長生,這是秦始皇的一個心結,聞言後,他眉頭一皺,卻仍沒有出面,而是看向廷尉葉騰。

“廷尉,你與本縣令、丞前去聽聽看,再將爰書交給朕過目。”

葉騰凜然領命而去,過了半刻,便與下密縣丞一起,將爰書送回了。

秦始皇卻不打開,問道:“那羣方士所告何事?”

葉騰無奈地笑道:“三個方士告膠東郡守假傳陛下旨意,欺騙他們。”

“他們說,膠東郡守黑夫,前幾個月在各縣張貼告示,說欲招膠東方術士,修奇異方術,獻予陛下,希望方士們來郡府報到。”

“衆方士信以爲真,便去了即墨,誰料,膠東郡守卻將他們以囚徒隸臣待之,要麼分去山坳裡尋礦索脈,要麼發配到海濱,整日風吹日曬,做些苦役的活……直到前幾日,這幾個方士才得被放歸,已被曬褪了一層皮,他們覺得自己被膠東郡守所騙,聽聞聖天子東巡,故來喊冤……”

羣臣面面相覷,趙成有些得意,若沒有他多問一嘴,那三個膠東方士,就被郡兵所阻了,本想向兄長趙高眨眨眼邀功,卻被趙高狠狠瞪了一下!

“愚蠢!”這是趙高的心裡話。

而盧生、韓終等方士,則目光相視,有幾個不明真相的方士想說話,卻被盧生搖頭制止……

秦始皇先是一愣,忽哈哈大笑起來,這件事,黑夫前些天曾提及,但當時秦始皇不甚在意,沒想到在那幾個方士口中,居然變成了這樣。

“好啊,朕的膠東郡守,居然做如此行徑,且將那幾個方術士拘起來,一起帶去海濱,待朕好好看看,黑夫究竟讓他們鼓搗出了什麼‘奇異方術’!”

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680章 玩蛇第970章 風口第731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97章 足跡學第959章 河東第810章 結盟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122章 積粟第970章 風口第666章 七閩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347章 法術勢第384章 北地第333章 司馬欣第625章 碣石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635章 薪火(上)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945章 癡兒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122章 積粟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868章 昭穆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921章 誅惡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771章 狗咬狗第377章 戍卒叫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487章 句芒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646章 刀劍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964章 越兵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669章 君道第622章 故人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800章 善攻者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171章 破楚策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210章 武庫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102章 諜影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47章 秦之律令第664章 越女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379章 黑白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680章 玩蛇第867章 當立第958章 定一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12章 拜爵爲公士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871章 不臣之心第122章 積粟第487章 句芒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337章 梟子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937章 好皇帝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631章 演員
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680章 玩蛇第970章 風口第731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97章 足跡學第959章 河東第810章 結盟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122章 積粟第970章 風口第666章 七閩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347章 法術勢第384章 北地第333章 司馬欣第625章 碣石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635章 薪火(上)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945章 癡兒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122章 積粟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868章 昭穆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921章 誅惡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771章 狗咬狗第377章 戍卒叫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487章 句芒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646章 刀劍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964章 越兵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669章 君道第622章 故人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800章 善攻者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171章 破楚策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210章 武庫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102章 諜影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47章 秦之律令第664章 越女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379章 黑白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680章 玩蛇第867章 當立第958章 定一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12章 拜爵爲公士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871章 不臣之心第122章 積粟第487章 句芒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337章 梟子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937章 好皇帝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631章 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