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

bookmark

共師猜錯了,很不巧,他們叔侄倆的對話,黑夫聽得一清二楚……

不過黑夫卻沒有去舉報的打算,因爲這時候可不是“焚書”事件後加強了言論管制的秦朝,對民間議論還算寬鬆,只要不是公然叫囂造反,或者同情刺殺大王的刺客,基本不會掉腦袋。

共敖怒罵五十年前的武安君,對家族被戰爭殃及,幾乎死絕憤憤不平,這件事真要追究起來,算是“非所宜言”罪,罰點款就算完事,頂多會讓共敖丟了求盜的位置。

所以也沒必要爲這件對自己無甚裨益的事得罪共氏,替自己再添個仇家。

故而黑夫乾脆故意偏頭看着城牆,假裝沒聽到,省得麻煩。

共師似乎是對黑夫年紀輕輕就靠自己升爵當上亭長十分讚賞,有些看好他,便說共敖纔剛滿18,比黑夫小一年,算是他的後輩,希望北上途中,請黑夫多關照。

那共敖卻是滿臉不服,嘀咕道:“一個連氏都沒有的黔首,也能關照得了我?”

“你這孺子,真不知好歹!”

共師怒斥道:“黑夫亭長可是簪嫋,不比你高?”

共敖只是個小公士,在實打實的爵位面前,只好乖乖閉了嘴,不情願地朝黑夫見禮。現在是秦而不是楚,地位高低不靠姓氏,更多是靠爵位、官職來決定。

說起來,他們先前提及的白起,或許是這種制度最大的受益者了。據說白起是楚國白公勝的後代,又叫公孫起,但他年輕時候,已經淪落到豎人僕役的地位。放在楚國,也就是個不受待見的叛徒子孫,一輩子不可能有出頭之日。但在秦國,白起卻從一介兵伍斬首立功,慢慢成了軍吏,又靠着穰侯魏冉的提攜,一步登天,纔有了大放異彩的機會……

秦楚之間,白起毫不猶豫地選擇秦。

經過這場插曲之後,黑夫回到了亭舍處,和衆人說了他們會與鄢縣戍卒合在一起上路的事。衆人聞言,紛紛鬆了口氣,這就意味着,自己不必單獨承擔刑徒逃跑的風險了。

是夜,黑夫看着夜色中黑乎乎的鄢縣城牆,若有所思:“其實共敖說的沒錯,白起在鄢地,在南郡留下的不止是餘威,還有當地人對秦的恨意……”

鄢郢之戰,從軍事角度來看,是一場漂亮的破國之戰,白起的大膽和軍事才能得到了完美體現。可和白起指揮所有戰例一樣,這場仗死了太多楚人。

鄢城攻守戰,十數萬人葬身魚腹,因爲屍體太多,滿城皆臭,至今城東的陂池仍被稱之爲”臭池“。對那場戰爭的記憶也口口相傳,讓共敖這樣的年輕人記憶猶新。

同樣,郢都之戰裡,又有許多楚人死於非命。

所以在戰後,鄢、江陵兩地活下來的,幾乎家家戶戶都和秦國有仇,雖然經過五十年的統治,還從秦地遷了不少人過來,但當地人對秦國統治口服而心不服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改觀。

黑夫這下算是明白,爲何見面時杜弦屢屢感慨說“鄢地難治”了。秦王政十九年,南郡備警,除了雲夢澤的盜賊作祟外,也因爲江陵、鄢城有些不安穩。

反倒是在秦楚戰爭裡,沒有遭到太大破壞的安陸等縣,秦國的統治更容易建立。反正對於黔首平民而言,管他是楚國封君還是秦國官吏,給誰交稅不是交?在這個復仇比天大的年代,家裡有沒有人被秦軍砍腦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對秦國的立場。

“已經立爲郡縣五十年的鄢城尚且如此,剛被征服不久的韓、趙、燕等地,對秦的仇視豈不是更嚴重?”

尤其是趙地,長平之戰留下的傷痕還未痊癒,在邯鄲淪亡遭到屠殺後,恐怕又要加一道新傷。那些慷慨悲歌的燕趙之士,可比南郡楚人更難統治,兩國王室走保代郡、遼東,仍在負隅頑抗。而韓地新鄭,也於九月份爆發了一場反叛,聽說纔剛剛平息,潁川郡仍然有些混亂……

“時代大勢之下,暗潮依然涌動不止啊。”如此想着,黑夫陷入了沉沉的睡夢中。

……

等黑夫他們離開鄢城時,便和鄢縣左尉率領的三四百人合在一起。鄢縣徵發的人,戍卒多於刑徒,城旦隸臣逃亡的機會大大降低,有了他們幫忙照應,再加上黑夫讓卜乘搞迷信騙得安陸刑徒安分,剩下的路途就輕鬆多了。

冬至日這天,一行數百人抵達了滄浪水。

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這裡就是南郡和南陽郡的分界……

作爲漢水的支流,滄浪水並不寬大湍急,但若遇到雨天,上流的泥土被沖刷而下,滄浪水就會變得渾濁的紅褐色。

但此時是冬季,滄浪水是淡綠清澈的,晨霧擴散在江面上,輕若蛛網。水面上有幾艘渡船,緩緩穿過淡淡的薄霧朝他們駛來,船伕還唱着數百年前,孔子途徑此地時聽到的那首歌謠……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和黑夫並肩站立的憤青共敖聽到後,有些意味深長地說道:“此水甚渾,若我也能濯足,不必濯纓就好了。”

一旁的東門豹季嬰是沒文化的外地人,聽不懂隱喻,有些糊塗地說道:“此水甚清,不渾啊。”

黑夫則笑了笑,又搖了搖頭。

水清還是水渾,在不同階級的人眼中,是大爲不同的。

清斯濯纓,濁斯濯足,自取之也。這固然是春秋戰國士人階層的理想,然而,在真正的大時代面前,管你是什麼階層、地位,個人是沒有選擇餘地的。

獨善其身?在秦王掃六合的戰國末世,並不存在。

你只能選擇做螳臂當車的頑石,被名爲“統一”的驚濤駭浪拍得粉身碎骨。

或者選擇做風波麾下的一朵浪花,順勢而行,保全自身,再乘機扶搖直上!

雖然共敖對家族舊仇念念不忘,但鄢城共氏還是選擇了後者,不然共師也不會那麼謹慎地與人交往,還讓共敖做求盜,混入體制內。仇恨歸仇恨,生存歸生存,家族想要延續,那就必須向現實低頭。

至於黑夫?好消息是,他的出身和經歷,讓他在此時此刻,不必做選擇。

“統一乃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懷着這樣的想法,黑夫踏上了渡滄浪水的船隻,船隻北航,載他離開南郡,進入南陽,離平靜的故鄉越來越遠,卻離戰爭的鼓點聲越來越近……

……

就在黑夫他們在滄浪水瑟瑟寒風中等待船隻靠岸時,遠在東北方數百里外的陳郢(淮陽),鴻溝的終點,兩位秦軍大將也在高大的城垣外等待着。

二將並肩站立在沉重的駟馬戎車上,其鎧甲製作精緻,色彩豔麗:褐黑色的甲冑,硃紅色的綴帶,甲衣周圍的花邊,在白色的底上繪着絢麗的獸紋。前胸及後背、雙肩,還有幾朵彩色花結,彷彿後世的勳章,顯示了他們不同的等級爵位。

個高魁梧,戴燕尾長冠者,留八字鬍,年紀三十有餘的將軍,甲上綴有有十五個結,這意味着,他的爵位是第15級的“少上造”!

個矮粗壯,頭戴箸冠,留斑白絡腮鬍,年過四旬者,甲上綴有十四個花結,這是第13級爵位“中更”的標誌。

他們的背後,則是全副武裝的數萬秦軍,黑壓壓的,將整個陳郢圍得水泄不通。但人數雖衆,卻都蹲坐在地,彷彿在等待將軍的號令……

等待的時間長了,不單兵士疲乏,連戎車的駟馬也不耐煩了,馬蹄不安地踩踏地面,發出“咯噠咯噠”的聲響。

中更羌瘣(lěi)手扶在車欄上,焦躁地看着陳郢大門,上面傷痕累累,卻關閉得嚴絲合縫,便忍不住對身側的主將說道:“小王將軍,昌平君,已經進入城一個時辰了!”

習慣被人稱作“小王將軍”的少上造王賁聞言,對追隨父親南征北戰的宿將羌瘣說道:“那又如何?”

羌瘣低聲道:“昌平君再怎麼說,也是楚國公子,若是他……”

“怕他叛秦投楚?”

王賁笑了笑,說道:“昭王三十六年時(公元前271年),昌平君生於咸陽,其父是當時在秦國爲質的楚考烈王,其母乃秦昭王之女,至今已有四十五載。後來考烈王被黃歇送回楚國,昌平君卻被華陽太后留了下來,在宮中與大王朝夕相伴,名爲表叔,實爲兄弟。”

“今王九年時,大王親政,嫪毐作亂於咸陽,王令昌平君討平之。到了今王十年,文信侯免,昌平君繼任爲相,他作爲秦國丞相,一當就是十一年,期間兢兢業業,助大王滅韓破趙,功不可沒……”

“昌平君的相位,不是被大王免除了麼。”在羌瘣等人看來,這就是昌平君失去大王信任的標誌。

“雖然去歲昌平君免相,但大王仍信重於他,命其乘坐王者車駕,巡視東方郡縣。期間還平定新鄭之亂,殺韓王安。“

王賁舉起馬鞭,指着陳郢的城門道:”如今,昌平君來到前線,爲免城內生靈塗炭,爲免攻城傷亡慘重,又入城勸降陳郢楚將。你說的沒錯,他是楚國公子不假,身上流着羋姓王族的血也不假,但這四十五年來,昌平君一直以秦人身份活在秦國,從未踏入楚境半步。難道他才入楚城一個時辰,先前十一年大秦丞相的身份,便守不住了?”

再說了,大王在詔書裡下令,讓昌平君入陳郢勸降,又何嘗不是對他的一次考驗呢?

大王似乎也想看看,秦楚之間,昌平君會做何選擇……

王賁當然是希望昌平君能像魏冉,白起這些楚人一樣,選擇秦。他暗道:“就算昌平君不顧慮自己,也得考慮長公子啊……”

遠在咸陽的長公子扶蘇,正是昌平君之妹所生。雖然扶蘇年紀才十歲,卻已十分聰慧賢明,有仁君之狀。昌平君的抉擇,不但關乎他自己,也關係到扶蘇公子的地位。

希望他能想清楚吧。

言罷,王賁下令道:“我相信昌平君不會如此糊塗,吾等既然與他約定好了,便要言而有信,令三軍繼續等待,日上三竿前,不得攻城!”

羌瘣只好應諾,但心裡卻暗道,相比於老王將軍的奇正並用,這小王將軍行事,還是太正了點……

好在他的擔憂是多餘的,又過了一個時辰,就在約定時間將至時,陳郢的城門,終於緩緩打開了!

一位長冠錦衣,長鬚及胸的俊朗卿士乘車而出,正是昌平君!那馬車一直駛到秦國大軍面前,昌平君纔將擎在手中,那面鮮紅如火的楚國鳳鳥大旗,擲到了陣前泥沙裡,同時揮臂高呼道:

“陳郢,降矣!”

“秦國萬勝!”數萬秦卒舉起兵器,發出了歡呼!震得陳郢城頭的瓦片都在顫抖!

“如何?”

在喧囂的歡呼聲中,王賁目視羌瘣,大笑了起來:“看來昌平君,已在秦楚之間,做出了選擇!”

說完,王賁不再看着眼前這座已在囊中的城池,而是回過頭,將目光望向了西北方,望向了鴻溝的另一頭!

那裡,有一座更加富麗堂皇,更加宏大的城池,在等待着王賁。

等待他去征服!等待他去建立滅國隳城的功業!等待他去博取,如同父親那樣的赫赫威名!

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51章 安心在外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312章 水深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155章 樑崩第627章 極盛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667章 文明第820章 信第661章 北江第550章 今欲舉大事!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619章 項氏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185章 軍賊第32章 伯兄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917章 萬人敵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172章 秦墨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78章 大行於世第800章 善攻者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348章 項目組第779章 苟富貴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575章 南巡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762章 忠信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623章 往事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926章 分餅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310章 執圭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184章 你可認識黑夫?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106章 重租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984章 石頭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40章 回家(下)第578章 邊釁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644章 武昌第598章 險惡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918章 重瞳子第128章 爭首第748章 灌水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943章 思蜀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964章 越兵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99章 邦亡人第126章 死傷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228章 夏子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747章 熒惑高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778章 張耳陳餘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74章 審當賞罰
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51章 安心在外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312章 水深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155章 樑崩第627章 極盛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667章 文明第820章 信第661章 北江第550章 今欲舉大事!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619章 項氏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185章 軍賊第32章 伯兄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917章 萬人敵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172章 秦墨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78章 大行於世第800章 善攻者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348章 項目組第779章 苟富貴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575章 南巡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762章 忠信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623章 往事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926章 分餅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310章 執圭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184章 你可認識黑夫?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106章 重租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984章 石頭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40章 回家(下)第578章 邊釁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644章 武昌第598章 險惡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918章 重瞳子第128章 爭首第748章 灌水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943章 思蜀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964章 越兵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99章 邦亡人第126章 死傷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228章 夏子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747章 熒惑高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778章 張耳陳餘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74章 審當賞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