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二世皇帝

bookmark

四月中旬,江漢已然變色,黑夫另立中央,淮南楚人多叛,壽春岌岌可危。

而與此同時,關中咸陽,人們也已漸漸接受了“始皇帝已崩”的事實。

早在四月初,經過兩月跋涉,秘不發喪的胡亥一行人緊趕慢趕,總算經由函谷關回到了咸陽城。在三川郡時,他們已聽聞黑夫“復活”,帶領南征軍叛亂的消息,也知道事情瞞不住了。

一方面,是未曾料到黑夫的叛亂會迅速烈火燎原,另一方面,也眼看天將入暑,再不出殯,偉大的秦始皇帝屍身雖經過特殊處理,亦要發臭。

於是胡亥與王、馮、李,以及他最信任的趙高商議後,還是決定宣佈秦始皇帝的死訊,儘快讓帝國翻頁。

一時間,咸陽陷入了滿城慟哭之中……

最先哭的是秦宮之人,哭聲低迴,伴奏着沉重的輓歌合唱,從咸陽宮、章臺宮、甘泉宮,這些巍峨但卻清冷的宮殿裡傳出,帶着無邊的壓力,向咸陽人的內心擊來,讓你茫然不知所措。

隨着消息散播,這哭聲,又在每個秦人聚居的街巷裡閭中響起。

儘管官府已十分明確地,把這個令山河嗚咽的新聞公之於世,人們還是在以悄悄的方式,傳遞着這個信息。

一個里長從外面回來,走到裡中,幾個站平日極少話語的村婦見了他,竟也口出四字:“始皇帝他……”

里長只點點頭,就快步回家,每個懷揣着這個消息的人,相信那個晚上都沒睡好覺。

秦始皇統治了秦地整整三十七年,對於所有秦人而言,始皇帝陛下就是天上的太陽,從小就耳濡目染長輩高呼的“陛下萬壽”,自己也跟着喊,多次見過始皇帝御駕出行的威武雄壯。

不少人還真以爲,始皇帝能夠萬壽無疆,一直統治他們的百世子孫。

但忽然之間,太陽卻落山了,這讓所有人陷入了惶恐,仿若世界末日:

明天,太陽還出山麼?

雖然日復一日,太陽照常升起,生活似乎沒因皇帝逝世有何變化。但那段時間,原本治安極好的咸陽,各路口都有衛尉府的兵持矛站崗,排查過往人羣,一派風聲鶴唳。

相比於數月前,公子扶蘇出奔時造成的混亂,咸陽人更加人心惶惶,他們的主心骨,徹底沒了。

天子七日而殯,始皇帝死訊宣佈七天後,入殮停喪待葬,稱之爲“殯”,移於殯室。

在這個儀式結束後一日,四月十八這天,太子胡亥,也正式繼位爲二世皇帝!

……

“陛下萬壽!”

咸陽宮中,在太尉王賁、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的帶領下,羣臣三呼朝拜。

雖然身上還穿着一層粗麻素服,但胡亥好歹已佩戴太阿天子之劍,案前是和氏璧所刻的玉璽,坐在皇榻之上,透過眼簾前的十二道旒珠,看向文武百官。

“難怪趙高力勸我一定要爭皇位,原來坐在這位子上,是這種感覺……”

對父皇的哀思,已被漫長的歸途磨光,年僅二十歲的胡亥此時此刻,只感覺飄飄欲仙。

在羣臣頂禮膜拜下,他感覺,自己彷彿就是一尊站在雲間的神明。

多虧了始皇帝的集權,除了冥冥中的上帝,沒有人比皇帝更大,就連所謂的“天意”,也無法束縛皇帝。

想殺誰,就殺誰!

想幹嘛,就幹嘛!

擁有了這樣的地位,胡亥的夢想: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真是再簡單不過了。

那些曾只屬於父皇,心情極好時才賞賜胡亥一二的珍寶,諸如崑山之玉,隨和之寶,明月之珠,纖離之馬,翠鳳之旗,靈鼉之鼓……

如今,卻成了他隨時都可把玩的私物。

而那些充斥後宮,佩戴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的窈窕美女,父皇一直冷落她們,胡亥卻不會浪費,等孝期結束,只要有路過看上的,便可使之侍奉於側,盡情享用。

他少時便喜歡聽,只有龐大的宮廷樂隊才能演奏出來的《鄭》、《衛》、《桑間》等異國之樂,也再無人能阻止,可以讓舞樂單爲他一人而奏,聽到膩味!

更別說,碩大的帝國,九州大地,世間種種,萬物蒼生,俱在他的掌握之中!

多虧始皇帝打造的制度,就算一隻猴子、一個傻子登上這位置,亦能殺生予奪,隨心所欲!

但胡亥也很清楚,自己不是始皇帝,權威不及其十分之一。

等飄飄然結束後,他心中又開始打起鼓來,眼睛在殿中一衆巍峨高冠下的臉上看來看去,總覺得,羣臣對自己不以爲然:

“這滿朝文武,究竟有幾人,能真正效忠於朕?”

畢竟,剛被始皇帝封爲“武忠”,蓋棺定論的黑夫,在得知他去世後,立刻就造反了!還公然否定了胡亥繼位的合法性,鼓搗出子虛烏有的“衣帶詔”,叫囂着要除去他這逆子,奉天靖難呢!

按照趙高的說法,黑夫這賊子,早有反心,在朝野佈置多年,黨羽遍佈天下。

而同情長公子扶蘇的人,亦不在少數,或許他們就潛藏在朝堂之上,等待時機發難……

趙高還提醒胡亥,同爲顧命之臣的馮家,也不可不防。

如今馮氏掌握南北兵權,馮去疾又爲右丞相,百官之首,他可是兄長公子高的婦翁啊,據說父皇在扶蘇出奔後,一度有立公子高之意,這馮家,會不會因爲生出異心來?

監軍還回報說,馮毋擇在南邊連輸了武昌、安陸兩仗,有養寇自重之嫌,雖然武信侯立刻將其子馮敬送回來表明心意,但讓馮家權勢過重,真的好麼?

雖然自己是秉承父皇遺詔繼位的,但胡亥內心仍不安寧,竟食不甘味,夜不能眠。

繼位的第一天,他便任命唯一信任的老師趙高爲九卿之一的郎中令,其弟趙成爲中郎將,負責宮門安全。

心中稍定,至少晚上睡得着後,胡亥又下令,將與黑夫有關聯的朝野官員,如北地郡尉章邯、柱下史張蒼、農家一干人等,不論良莠,統統逮捕下獄!

但張蒼機靈,早在胡亥回到咸陽前就溜了,如今不知所蹤,有人認爲他是跑回了陽武縣的家中,也有人以爲,是跟着離開秦朝的大夏學者“蘇氏”,藏在大夏人的商隊裡,往西邊去了……

胡亥震怒之下,打算製造大獄,將叛賊的黨羽趕盡殺絕,甚至要立刻動手製衡馮家,最後還是李斯勸住了胡亥。

“陛下繼位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處理好先皇的後事,以顯示自己的純孝啊,如此,方能使黑賊所傳陛下忤逆、不孝甚至是弒父的流言,不攻自破……”

法家也是講究孝的,被父母狀告不孝的人,甚至可以當場判處死刑。

胡亥這才頓悟,暫緩誅殺異己,轉而對始皇帝的下葬事宜更加關注。

因爲秦始皇帝自己取消了古代“子議父,臣議君”的諡法制度,胡亥沒法再挑選一個美諡上表現自己的“孝”。

按照古代之禮,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雖然始皇帝逝世於二月初七,但胡亥等人宣佈他死訊,是三月中,所以得等到明歲的“二世元年”10月份,始皇帝靈柩方能下葬驪山陵。

驪山陵的修建,伴隨着秦始皇的一生,他13歲剛剛登上王位時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陵園的第一塊磚便已奠基,一直修了三十七年,因爲規模龐大,不僅有地上宮觀,還有亙古絕倫的地下奇觀,所以數十萬人幹了好幾年,直到今日,仍未竣工。

胡亥立刻讓人停了關中其他一切工程,讓刑徒民夫們統統前往驪山,並召集天下能工巧匠,貢獻自己的技藝。一時間,驪山之徒多達七十萬人,收尾工程得以加速進行。

胡亥還給監工的馮去疾下了一道殘酷的密令:“若七月之前不能完工,耽誤了先皇葬期,則從監工到匠人再到刑徒,皆當死!”

同時,胡亥還下詔,爲始皇帝修廟,古時候天子的祖廟爲七廟,祭祀七代祖宗,諸侯五廟,大夫三廟,逐代取消祭祀。

但胡亥認爲,始皇帝功勳超過了三皇五帝,也超過了後世所有子孫,故尊始皇廟爲帝者祖廟,至高無上,即使是萬世以後也不能毀除!

繼位才兩日,便有這一系列動作,胡亥在努力證明自己的合法性。

但四月十九這天,卻有一個消息從武關傳入關中,讓他再不能安坐:

“武信侯馮毋擇身死軍覆,逆賊黑夫已佔江陵!”

……

“堂堂武信侯,朕給予他信任,給他整個淮漢諸郡的調兵之權,竟爲區區叛賊所敗?這究竟是無能,還是故意資賊?”

胡亥大發雷霆,這已經是第三場大敗了,武昌營沒保住,兩萬餘人從賊。接着,安陸那五萬賊民也叫黑夫奪了回去。

事不過三,馮毋擇可是再三保證,一定會在江陵城將黑夫及黨羽殲滅的——這也是武信侯不守城而野戰的原因,他若再放黑夫逃走,朝廷便要換將了!

現如今,老馮已死,江陵丟失,荊州數郡也相繼淪陷。一心想着做了皇帝后好好享受安樂的胡亥猛然發現,自己剛繼承的帝國,其南疆已然着了火,漸有燎原之勢,還隨時可能朝咸陽燒來。

是夜,他甚至夢到一個黑乎乎的影子,將自己拉下皇位,一劍殺死!

胡亥遂連夜招來趙高問策。

“郎中令,黑賊已成氣候,再這樣下去,肘腋之患將至腹心矣,朕欲立刻發大兵剿滅,卻不知該以何人爲將……”

隨趙高知道,必須阻止黑夫,否則自己和胡亥將有身死之虞,叛亂必須迅速平定,拖下去,難說朝中會有人提議“誅趙高以堵叛軍之口”,遂作揖道:

“黑夫素有善將兵之名,多次得到始皇帝陛下之贊,如今大秦將才凋零,連武信侯都已身敗,依老臣看,放眼天下,能統御大軍與黑夫交鋒的,唯三人而已!”

胡亥急問:“是哪三人?”

趙高道:“其一爲蒙恬,恬曾統率軍民三十萬,北逐匈奴而築長城,陛下信而愛之,亦是帥才。”

胡亥卻搖頭:“蒙恬不行,他曾私放扶蘇,被父皇囚禁,他定然對父皇立我爲太子不滿,讓他統御大軍,恐怕會與黑夫勾結,朕不殺他,已是極大的仁慈……”

趙高是故意的,他猜測胡亥雖還未下殺手,卻不可能信任蒙氏兄弟,這一試探果然如此,遂接着說道:“其二爲李信,李信爲始皇帝愛將,善車騎,屢建奇功,與黑夫並稱黑犬白馬,若他與黑夫對壘,當能勝出。”

胡亥還是認爲不妥:“李信亦與黑賊往來甚密,更別說其遠在西域,如今也不知到哪了。”

趙高提及李信,倒是提醒了胡亥,覺得西邊也不安全了,非但不欲使李信爲將討伐黑夫,更決定派人到西域去,要將李信和手下的幾萬人追回來!將李信囚禁才能放心。

於是,只剩下了最後一個,其實也是唯一的人選!

趙高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

“此人是當今天下,第一名將!曾統率過數十萬大軍,用兵如雲之聚合,破敵似霹靂雷霆。與之相比,那李信、蒙恬、黑夫,都是後生小輩,連爲之附驥尾都配不上!”

“此人爲將三十餘載,戰功赫赫,曾滅魏、破楚、亡燕、降齊!論功勳爵位,已不亞於武安君、武成侯(王翦)!”

“他便是陛下婦翁,先皇親定的輔政之臣,大秦太尉,通武侯,王賁!”

……

PS:今天還是隻有一章,明天結束第五卷。

第119章 絕地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446章 撼山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669章 君道第651章 常識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635章 薪火(上)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355章 宰之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536章 要有光第379章 黑白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563章 大復仇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23章 軍訓開始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399章 喜事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635章 薪火(上)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1026章 鳴鏑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981章 籍田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810章 結盟第286章 秦王(下)第356章 黃老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305章 番陽令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210章 武庫第399章 喜事第69章 人贓俱獲第243章 利鹹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875章 萬事俱備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103章 殺意第868章 昭穆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621章 天罰第576章 舊部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255章 行矣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276章 當我們的旗幟插滿山崗!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91章 輪到誰了?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536章 要有光第780章 一朝英雄拔劍起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810章 結盟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986章 出關(上)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712章 亡秦者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23章 軍訓開始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130章 軍醫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
第119章 絕地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446章 撼山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669章 君道第651章 常識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635章 薪火(上)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355章 宰之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536章 要有光第379章 黑白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563章 大復仇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23章 軍訓開始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399章 喜事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635章 薪火(上)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1026章 鳴鏑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981章 籍田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810章 結盟第286章 秦王(下)第356章 黃老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305章 番陽令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210章 武庫第399章 喜事第69章 人贓俱獲第243章 利鹹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875章 萬事俱備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103章 殺意第868章 昭穆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621章 天罰第576章 舊部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255章 行矣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276章 當我們的旗幟插滿山崗!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91章 輪到誰了?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536章 要有光第780章 一朝英雄拔劍起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810章 結盟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986章 出關(上)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712章 亡秦者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23章 軍訓開始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130章 軍醫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