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大朝會

bookmark

章臺宮的主殿稱之爲“四海歸一殿”,位於龍首原的制高點,此殿壯麗非凡,僅用以支撐穹頂的負棟之柱就有120根,皆需兩人才能環抱。

其內部也十分華麗,以清香名貴的木蘭爲架樑之椽,裝飾着鎏金的銅鋪首,直欄橫檻上雕刻着清秀典雅的圖案,敞開的門扉上有玉飾,杏木鋪就的地板一塵不染……

黑夫作爲宿衛禁中的中郎戶令,從昨晚到今早,已經將大殿巡視過四五次了,無人時顯得空曠不已,唯獨有風吹入時,殿側一排排青銅編鐘偶爾發出點聲響。

而現如今,三百名身穿絳衣的樂官已就位,最先敲響的是叮叮噹噹的編鐘,隨後,鼓、瑟、琴、笙逐次奏響,一場浩大的合奏拉開序幕。

明白的人一聽就知道,這是專供朝會廟堂之用的《大雅》之樂。

隨着宏大的雅樂響徹殿堂,也宣佈大朝會正式開始。

“入殿!”

在謁者引導下,殿外聚齊的諸臣依次步入四海歸一殿。

自從呂不韋死後,便無人被賜予劍履上朝的待遇。所有人都在離禁門二十步外就交出了佩劍,來到殿門處,紛紛脫下鞋履,只着潔白足衣入內,這場面要是有人鬧腳氣,可是很尷尬的。

今日大朝會,郎衛全體動員,從中郎將蒙毅到普通衛士,所有人都要在殿內殿外排好旌旗儀仗隊列。黑夫也不例外,他有幸帶着一羣燕頷虎頭,魁梧雄健的郎中、陛楯郎值於殿中。

不過,黑夫手裡卻空空如也,殿內衆郎是沒有武器的,外頭的持兵武士隔着百多步,無皇帝之命不得上殿。

倘若出了事,郎衛只能用身體去爲皇帝當下致命一擊,揮舞拳頭將刺客擒獲。

黑夫暗道:“難怪荊軻行刺時,秦始皇還得靠夏無且的一個藥囊救急……”

此外,殿內不同的站位,又代表了不同的等級,和與皇帝的親近程度。中郎將蒙毅直接站在“陛下”,也就是帝榻臺階下,黑夫和王離,則只在殿兩側,與羣臣席位平行,其中王離在右,他在左。

這位置倒是不錯,能將殿內情形一覽無遺。

這時候,隨着雅樂奏完,謁者又高喊了一聲“趨”!

位於殿尾的羣臣立刻邁步向前,穿過陛楯郎組成的夾道,來到陛下。

武將們按照爵位官職的高低依次列於西面,面向東。黑夫看見,從前到後,分別是徹侯武成侯王翦,關內侯武信侯馮毋擇,之後又有大庶長蒙武,還有衛尉、郎中令等,均穿絳服,戴鶡冠。

文官以丞相爲首,同樣依次列於東面,面向西。排名第一的是右丞相隗狀,其後是左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去疾,廷尉李斯,還有宗正、太僕、典客、少府等卿。

黑夫許久未見的內史葉騰,也出現在列中,不過,在南郡說一不二的葉騰,在殿上卻只能站在中間靠後的位置。這老兒手持白玉圭目不斜視,彷彿沒有看到肅立於陛下的黑夫。

不像影視劇裡,皇帝沒來時大臣可以閒聊說笑,此時此刻,殿內沒有一絲議論之聲。

秦可是立國數百年的諸侯,不是從黔首升上來的暴發戶,禮樂之制雖不如山東之盛,卻有自己的規矩。整個過程中,還有執法御史不斷在側面巡視,眼睛盯着每個人,若發現有儀態不合禮儀者,會立刻將他們請出大殿!

在衆目睽睽之下,那種滋味肯定好受不了,所以即便皇帝未到,大臣們也戰戰兢兢,無人敢掉以輕心。

“就算是尿急,也得憋着啊。”黑夫有些同情那些看上去年紀一大把的老臣,四海歸一殿內,可沒有公廁。

好在皇帝是個勤政的人,沒有讓羣臣久等的習慣,最先走出來的是九名禮賓官,他們踩着一致的腳步,以“臚傳”的方式接力傳呼,宣告皇帝的駕臨。

皇帝端坐於步輦上,由八名強壯的內侍一路擡入殿內,直入於陛上。

這是黑夫來到咸陽後,第一次再見始皇帝,沒有華麗的登場,取而代之的是令黑夫吃驚的簡潔。

秦始皇做什麼都求變求新,甚至連禮服都改了一通,他廢除了傳承數百年的之久的袞冕之服,代之以簡潔的“袀玄”。這是一種全黑色的深衣,符合秦朝尚水德,尚黑色的新制度。

但簡潔之下,卻一點都不馬虎,他背上所負的,是長三尺有餘的太阿劍,下輦後跪坐於帝榻,手邊正是和氏璧雕琢而成的的帝璽……

伴隨着皇帝的出現,黑夫等郎官郎衛都舉起手裡的旗幟,高呼“警”,引領大臣們按照爵位高低,分班次朝賀。

“陛下萬年!”

“陛下萬年!”

羣臣稽首下拜,黑夫亦單膝跪地。

口中山呼的同時,他偷偷看了一眼帝榻上的始皇帝,因角度問題,他瞧不見皇帝的表情,只看到在帝案上圓潤如水和氏璧,映照着燭光,如同權力一般,讓人目眩……

……

“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爲諡。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

皇帝揮手讓羣臣免禮後,大朝會的第一件事,便是頭戴高山冠的謁者爲皇帝宣讀詔書。

“自今已來,除諡法。朕爲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羣臣皆稱頌,唯獨殿尾得以旁聽朝會的博士儒生周青臣、伏勝等人面色一一僵,儒生最拿手的就是掌握典故,議論諡號,而皇帝廢除諡法,他們等於少了一大職權啊。

不過這是皇帝的意志,博士們不敢公然反對,只能忍了下來,畢竟今天,還有件更重要的事要稟與皇帝定奪。

“那纔是真正關乎百世的大事。”周青臣心中暗道,同時朝衆博士搖了搖頭,讓他們稍安勿躁。

除了去諡法外,皇帝還追尊莊襄王爲太上皇,不過卻未追尊太上皇后,原因大家都知道,誰也不敢多言。

此外,便是正式宣佈秦爲水德,改年爲“始皇帝二十六年”,依舊以十月爲正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以黑爲上色……

黑夫知道,近幾日,多有王綰招來的燕齊陰陽家頻繁出入宮中,覲見皇帝。他們大談鄒衍的五德始終之論,斷定秦爲水德。

還說,但凡改朝換代,皆有祥瑞,秦的祥瑞,便是數百年前,傳聞出現在龍首原的那條黑龍了。這也是皇帝不在咸陽宮,而在章臺宮召開朝會的緣故。

皇帝陛下,對陰陽數術是很迷信的。

謁者又宣讀道:“數以六爲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爲步,乘六馬……”

黑夫差點沒忍住笑出聲。

這是陰陽家和皇帝對“六六之數”的神秘崇拜和竭力追求,但此刻由謁者念出來,卻讓黑夫忍俊不禁……

“皇帝陛下在向天下高喊六六六六六?”

……

黑夫好歹沒有笑出來,不然他的故事,可能會在今日此戛然而止。

當宣詔全部結束後,站了許久的羣臣終於能坐下了,皇帝待臣下還是很人道的,不僅有各自的席位,還讓內侍會爲他們獻上“法酒”。

可惜郎衛卻是沒座位的,幸好黑夫在軍中時,就很喜歡帶着手下人站軍姿,一站幾個時辰完全不是個事……

今日的正戲纔剛剛開始,羣臣按職位高低,依次向皇帝敬酒,也就是所謂“上壽”。

武成侯王翦首當其衝,他起身至殿中,把酒祝壽後,又下拜道:“陛下不嫌老臣無用,委我以六十萬之師伐楚,耽擱半載,亦未曾催促,反倒每月賜我田園無數,如今又增爵爲徹侯,老臣實在慚愧。”

“如今老臣年邁,告老在家,唯一放不下心的,便是獨子王賁,他遠在齊地,千里迢迢,萬一哪天老臣病重將死,竟不能趕回見最後一面,還望大王能令王賁調回咸陽,爲我送終……”

黑夫對面的王離面色未變,呼吸卻急促了幾分,連黑夫都能聽明白,王翦是想讓兒子也交出兵權,以此讓皇帝安心啊。

秦始皇卻不允,回敬王翦道:“將軍何談老矣?老王將軍尚且可能要爲朕繼續開疆闢土,何況小王將軍?齊地新附,必須要大將鎮守。”

他還一指陛下的王離,笑道:“等到新的小王將軍能爲朕鎮守疆土,再讓王賁回來罷!”

王離感到十分榮耀,王翦卻暗暗嘆了口氣,拜謝後回到了座位上。

接下來,便是右丞相隗狀,這個比王翦還老的老臣動作緩慢,說話囉嗦,都是一些歌功頌德之言,皇帝耐心聽完後,讓內侍將他攙回位子上,還囑咐御史,縱然老丞相有什麼昏聵舉動,也不要難爲他……

隗狀甫一坐下,左丞相王綰便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終於輪到他了!

“陛下掃平天下,擒滅六王,萬里歸一,此乃三皇五帝以來,未有之事也!”

王綰來自山東,年輕時在稷下學宮混跡過,與儒家、陰陽家相善。是他建議皇帝招徠山東士人爲博士,這是秦朝大規模引山東人才進入朝堂的嘗試。

此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雖然也有些士人固執不來,但周青臣、伏勝、漆雕氏、樂正氏、叔孫通等人紛紛入秦。

他們發揮自己所長,列出六國禮儀,採擇其善,結合殷周和秦國固有的禮制,最後纔有了今日大朝會的禮樂之盛。

此外,亦有一些陰陽家來到咸陽。皇帝對他們,可比儒生感興趣多了,定水德,數以六爲紀,都是他們的功勞。

也是王綰的功勞。

右丞相老邁不堪事,王綰只以爲,自己這左丞相,要在這新朝開闢,萬禮更新的日子裡,獨佔鰲頭了!

於是,被博士們吹捧得有些飄飄然的王綰,在祝酒稱頌皇帝功業後,又大着膽子,提出了一個建言。

“然天下廣博,諸侯初破,人心未安,尤其以燕、齊、荊等地遼遠,立郡縣恐有不便。昔日周武滅紂,便使諸子闢土封侯,實畝實藉,如此則邊疆安定,蠻夷入朝。陛下多子,不如立諸子爲諸侯,鎮守燕、齊、荊疆土。臣冒死進言,唯上幸許!”

碩大一個殿內,寂寥無聲,有的人看向王綰,而那些事先得到消息的人,則看向了秦始皇。

皇帝卻沒有多做表示,甚至沒有露出一個傾向性的表情,只是淡淡地說道:“諸卿以爲如何?”

彷彿是商量好一般,文臣隊列裡,一個個卿臣陸續出列,說道:“秦律有令,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屬籍,公子王孫均在此列。如今陛下登臨皇帝之位,關中黔首人賜爵一級,十餘子卻無封賞,不如按左丞相之言,使之就封,既能尊崇諸公子之位,亦能鎮戍疆土,豈不美哉?”

殿尾的博士們就等這一刻,也引經據典,大談什麼“周文武分封,使周得壽八百載”,秦繼殷、周之統,也應該延續這一做法……

甚至連武臣的隊列裡,除了王翦坐定閉目默不作聲外,因功封爲上卿的將軍們也紛紛表示支持。

一時間,殿內羣臣以贊同居多,都說封建子弟爲便。

唯獨黑夫低下頭,爲王綰感到一絲不妙!

果然,在一片贊成聲中,等待多時的廷尉李斯赫然起身,走到了殿堂中央。

他手持白玉圭,朝皇帝重重一揖,說道:“陛下,臣以爲,左丞相及羣臣封建之說,皆迂闊之言也!”

此言一出,方纔還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殿堂,徒然冷卻下來。

王綰沒料到,事先通氣時未反對此事的李斯,此刻卻站到了他的對立面,猝不及防下,心中亦有些惱怒。

羣臣則瞪大了眼睛,博士們滿是敵意的目光投向李斯,一些方纔出聲附和的人,則立刻閉了嘴,開始退回座位上,準備再觀察會局勢。

“來了!”

唯獨黑夫捏緊了拳頭,他對此早有預料,只是沒想到,這場郡縣封建之爭,國策之爭,在第一次大朝會,便如此劍拔弩張!

……

PS: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減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後漢書·輿服志下》

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645章 銅鐵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1028章 敵友第659章 自討第769章 三楚第575章 南巡第141章 陳平第562章 人禍第151章 書生亦殺人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399章 喜事第915章 爲何而戰?第634章 封侯!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194章 諾!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498章 方術士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661章 北江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320章 帝業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970章 風口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979章 長平第670章 獨斷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942章 故事第282章 勝利者第622章 故人第426章 軍將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774章 以一隅抗天下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892章 秦旗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650章 藥(下)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97章 足跡學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95章 荊券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247章 三馬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74章 審當賞罰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986章 出關(上)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142章 千古奇冤?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498章 方術士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66章 監守自盜第906章 新秦第319章 柱下第256章 王翦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622章 故人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398章 匈奴第712章 亡秦者第997章 泗水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1003章 移席第620章 黃石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
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645章 銅鐵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1028章 敵友第659章 自討第769章 三楚第575章 南巡第141章 陳平第562章 人禍第151章 書生亦殺人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399章 喜事第915章 爲何而戰?第634章 封侯!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194章 諾!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498章 方術士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661章 北江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320章 帝業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970章 風口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979章 長平第670章 獨斷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942章 故事第282章 勝利者第622章 故人第426章 軍將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774章 以一隅抗天下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892章 秦旗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650章 藥(下)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97章 足跡學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95章 荊券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247章 三馬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74章 審當賞罰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986章 出關(上)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142章 千古奇冤?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498章 方術士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66章 監守自盜第906章 新秦第319章 柱下第256章 王翦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622章 故人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398章 匈奴第712章 亡秦者第997章 泗水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1003章 移席第620章 黃石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