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

bookmark

三月初時,王賁病篤,足不能出宛城大本營,他僅能呆在帷幄之中,連巡視軍營,都得由屬下代勞。

來自南方、北方的斥候信使出入幕府不止,而王賁往往會親自接見他們,關切千里之外的戰況,每一日,老將軍醒來必問兩句話。

“丹陽局勢如何了?”

“敖倉可有消息了?”

王賁很清楚,秦之社稷,已到了最危險的關頭,其命若線,懸於兩地勝負!

先說南邊的丹陽(河南淅川),二月下旬時,前線將領回報,本在進攻漢中的叛軍東門豹部,開始放棄擊擾南鄭,轉而向東而來,以鄖關(湖北鄖縣)爲基地,向丹陽地區發動猛攻!

與此同時,正面的襄陽、樊城北伐軍七八萬人,也打着黑夫、韓信的旗號,開始向北壓進,欲奪穰縣(河南鄧縣)。

“丹陽本爲楚之右壤,皆廣谷大川,山林溪谷不食之地。然其地西控商、洛,南當荊、楚,山高水深,舟車輳泊,號爲陸海,然自古圖武關者,必以此地爲孔道矣!”

當時王賁的幕僚們一致認爲,黑夫是想要乘馮去疾、公子高案對秦軍士氣大降之際,一舉攻取丹陽,打開武關,威脅咸陽。

別小看那起案子的影響,從上月至今,身處前線,被王賁硬保下來的馮氏門客、親衛,已有十餘人選擇了叛逃,他們擅離職守,投了北伐軍,畢竟黑夫戲做得足,不是每個人都能看透他纔是“罪魁禍首”。

衆人皆言:“通武侯,切不可讓叛軍奪得丹陽,否則,武關恐將不保,藍田之戰,或要重演……”

藍田之戰,是秦自建國以來最大的亡國危機,當時楚懷王怒張儀欺己,遂發舉國之兵,重奪丹陽,擊破武關,攻佔了當初張儀承諾而沒給的“商於之地”,又進軍至藍田--距離咸陽僅百餘里的地方!

這可把秦惠文王嚇出了一身冷汗,調撥咸陽全部男丁禦敵,好在最後有驚無險,擊退了楚軍……

司馬錯的玄孫,偏將司馬鞅更是憂心忡忡:“那時候,秦國幸有惠文王一代雄主在內,冷靜應對,調兵遣將。外有張儀奔走連橫,斷楚之援。軍中更有武王、嚴君、司馬錯等驍勇善戰,如此方能險勝荊人。”

“可現在……”

他沒有明說,但王賁及幕僚軍吏們都清楚。

該怎麼形容現在的皇帝和朝臣呢?一句話:

廟堂之上,朽木爲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總之,以咸陽的亂相,這時候若讓叛軍攻入武關,那還不得人心大亂?能否組織得起像樣的抵抗都沒譜,若黑夫主力再將王賁的大軍纏在南陽,阻其回援,可真就要出大事了!

衆口一詞,但病榻上的王賁,卻否定了他們的看法。

“黑夫用兵一向狡詐如狐,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老夫看他真正想攻打的,不是丹陽,不是武關,而是漢中罷!”

“若我沒猜錯,黑夫自己坐鎮襄陽、樊城,漢中則另派能獨當一面的大將過去,要麼是巴郡的趙佗,又或許,便是那一戰成名的韓信!”

就像數月前賭對韓信會兵行險招,走丹陽回南方一樣,這次,王賁也力排衆議,爲這場戰役定了調。

王賁一邊喝藥,一邊下達了指使:“讓關中援兵,不來南陽,或駐武關,或改去漢中增援。”

“我軍主力則進發至穰縣、新野,與黑夫對峙。司馬鞅率偏師駐紮在析縣(河南西峽縣),讓出丹水縣(河南淅川寺灣鄉),只管讓叛軍東門豹部去奪罷,然後再看他們敢不敢穿過那百里山地,兵臨武關之下!”

“若黑夫真敢如此行險,讓東門豹孤軍深入,我軍車騎可斷其後路,配合關中之兵,殲於武關之下!”

不取穰縣,想直接攻取丹陽入武關,大軍的補給線勢必拉得很長,只要黑夫敢這麼玩,王賁就能利用北軍多車騎的優勢,打叛軍個頭破血流!

說完,王賁喝了口藥,咧了嘴。

“真苦!”

雖然無法親至前線,但王賁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對奉命去丹陽的司馬鞅耳提面命,恨不得將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細節都囑咐他。

前方鏖戰之際,王賁也在後方拖着病體,夙興夜寐,根據每一次斥候傳回的戰況,調整戰略。

好在這一切都沒有白費,三月初五這天,司馬鞅傳回傳來消息來,叛軍果在奪取丹水縣後,裝腔作勢向武關進發一陣後,卻躊躇不前,又退回丹水南岸去了!

衆人頓時大喜,直道:

“通武侯料事如神!”

但王賁卻只是搖頭嘆息:“果然,韓信那一敗後,黑夫不會給老夫任何殲其主力,甚至是偏師的機會了。”

幕僚們心服口服了,而稍後幾日,北邊傳來的喜訊,讓他們對通武侯更加欽佩。

“吾軍在敖倉,大破楚軍前鋒,殺其將項聲,斬首虜五千!”

衆人欣喜萬分,交相慶賀,但王賁卻失望地搖了搖頭:

“黑夫尚在,項籍亦尚在啊……”

……

同樣的誘敵之策,南邊的黑賊聰明,誘而不前,六國羣盜就比較蠢,大勝後驕縱冒進,結果在敖倉栽了個大跟頭。

雖然沒取得太大戰果,但如此一來,已搖搖欲墜的南北局勢,又被王賁穩住了。

雖然只是一時。

就在這種情況下,咸陽宮的謁者身着繡衣,乘肥馬,翩翩而入宛城。

謁者笑容滿面,恭賀王賁兩戰皆勝,但王賁卻面無表情,只說自己身體抱恙,也不出迎下拜,咳嗽半響後,只問一句。

“敢問尊使,趙高,是否伏誅?”

謁者笑得有些難看了:“通武侯,陛下已重新徹查馮氏一案,趙高……趙高他已被陛下撤除郎中令一職。”

王賁皺起眉來:“這麼說,未誅?”

“此事案情曲折,又有黑賊從中離間君臣,陛下是想,讓通武侯回咸陽後,再慢慢查清楚……”

“讓老夫回咸陽?”

王賁啞然失笑,三軍之所以還能頂住叛軍和六國羣盜的進攻,皆是因爲他坐鎮前線,若他回了咸陽,這數郡二十萬大軍誰來統轄?

這次召歸,滿含陰謀的味道啊。

王賁口中有些發苦,不知是剛嚥下去的藥,還是品嚐到了徹底失望的滋味?

謁者有些慌,匆忙解釋:“此番召歸,不止是如何處置趙高,陛下需與太尉、丞相一同商議,還另有一件要事。”

他連忙將制詔奉上,只望王賁看了以後能轉怒爲喜!

但王賁看了這詔令後,卻更加震怒。

“勘亂賊,復關東者王!?”

老將軍騰地站起身來,將詔令攢成一團,努力控制着心中的怒意,同時能感覺到胸腔劇烈疼痛,熱血在順着喉嚨往上涌!

“今上……”

王賁是從帶血絲的牙縫裡,擠出那幾個字的。

“要背棄始皇帝遺志麼!?”

……

“三代之時,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親親尊尊,雖萬人稱頌,然則,此私天下也!”

“秦則不同,以法爲教,以吏爲師,賞不私其親,宗室無功勞不得屬籍,公子王孫二世爲庶民,黔首士伍以耕戰之功可列於朝堂,此公天下也!”

“今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封建、郡縣之論,廷尉議是!”

“故朕不封子弟,分天下以爲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背完以上一大長段後,甘棠對閉目靜臥的王賁道:“通武侯,這便是十多年前,陛下廢封建,設郡縣的詔令。”

“年輕真好啊。”

王賁露出了一絲苦笑:“老朽絞盡腦汁,也只記得個大概了。”

雖然,始皇帝還是將這天下變成了私天下,一個人的天下……

但這廢封建行郡縣的理念,卻是再明白不過的!

“沒錯,就是始皇帝之願,故子弟尚不得爲王,何況異姓?當年,始皇帝之所以猶豫不以扶蘇爲嗣君,就是擔心扶蘇深受儒墨毒害,會拋棄法家之政,走殷周的老路。最後挑了胡亥來繼承帝位,也是看中他精通律令,當會謹遵父命,不肆意妄爲。”

可如今始皇帝屍骨未寒,他的繼業者,卻將先帝的遺命,忘得一乾二淨!

“若始皇帝知道胡亥所爲,恐怕會後悔,當初立其爲太子罷。”甘棠心中默默道。

王賁則道:“始皇帝說得沒錯,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如今天下方亂,陛下不修內政,卻指望靠再立一王來平息叛亂,簡直是飲鴆止渴!”

他有些憤怒。

“再者,老夫父子兩代人,爲大秦鏖戰數十年,披荊斬棘,掃滅五國。”

“王賁,更以這老邁殘軀,欲扶天傾,是爲了在死前封王麼?”

“我是爲了不愧對父親,愧對始皇帝啊!”

“但今上,今上怎麼就……”

王賁失望透頂。

但不管怎麼說,胡亥都是皇帝,還是他的女婿。

於是老王賁,便又罵起另一人來。

“這制詔,當是由丞相及御史大夫過目過才發出來的,李斯當年可是郡縣制的極力支持者,爲此,不惜與王綰當堂翻臉!”

甘棠在一旁接嘴:“沒錯,李丞相當年說過,是故分封必弱,郡縣則強,今陛下雖一統海內,若分天下泰半爲封國,豈知百年之後,子孫重蹈周室之事?”

“當時始皇帝還誇,李斯啊李斯,又寫了一卷能傳示天下的好文章。”

他低聲道:“李丞相,變了啊……”

“不!”

王賁卻冷笑:“李斯,從來沒變!”

“李通古,就是這樣一隻奸猾碩鼠,皇帝想做什麼,他就揣摩上意,從逐客書,到統六國,上帝號,廢封建,收詩書,皆是如此。”

“而現在,爲了新皇的頭腦發熱,他竟也從惡如流,要將當年說過的話寫過的字,統統作廢了!”

說到這裡,王賁猛然間恍然大悟。

“我錯了。”

“老夫一直都錯了!”

“朝中,不止趙高一個奸佞!”

“大秦的徹侯,百官之首,李丞相,也早非純臣了!”

甘棠大駭,而一時間,王賁突然爲自己感到悲哀莫名。

韓非子說過,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這樣看來,他王賁前後奔忙,南征北戰,苦苦支撐,還真是孤掌難鳴啊!

王賁搖搖晃晃,仰天而笑,一時間老淚縱橫。

“太尉……”甘棠生怕王賁再度氣極昏厥,欲上前攙扶。

王賁卻一揮袖:“我無事,汝等,在外候着罷,放心……老朽死不了,至少現在,老夫還不能倒下去。”

甘棠不放心,守在外面,時不時進來看一眼,瞧到搖墜欲滅的豆燈,還有帷幕中,頭髮散亂的老將軍在和衣而睡。

王賁就這樣躺了許久,眼睛直愣愣看着帳頂,用只有自己聽得到的聲音,喃喃自語。

“陛下,你還是不忍,寧可輿情洶洶,也不欲殺趙高,是麼?”

“你還聽信讒言,要卸我兵權,召老夫回去,是麼?”

“李斯也只謀己,不謀國,對咸陽亂相不管不顧了,是麼?”

“這君臣三人更以爲,我是老好人馮去疾?忠懇可欺?”

王賁緩緩起身,步履蹣跚向前,摸向自己架在蘭錡上的劍。

“凡戰法。”

“必本於政勝!”

“他們以爲,能以洪水灌死大梁十數萬生靈,早就髒了手,受盡天下人唾罵的王賁……”

“爲了讓大秦社稷能延續下去,當真不敢行伊尹、周公之事麼!?”

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454章 狼之子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398章 匈奴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老婆了!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291章 欲刺第66章 監守自盜第122章 積粟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972章 呂澤第173章 人之賢與不肖第171章 破楚策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449章 錘砧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397章 駿馬第377章 戍卒叫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694章 龍王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481章 祭酒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954章 東出第291章 欲刺第505章 笑話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787章 權謀第920章 鹿馬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366章 解夢第642章 法吏第996章 招安第747章 熒惑高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186章 材士第814章 蜀道難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194章 諾!第71章 遲來一步第19章 較勁第90章 捷報第287章 鶡冠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495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586章 看不懂第618章 連坐第939章 胠篋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26章 軍將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66章 監守自盜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105章 打穀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596章 起風了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467章 蕭何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155章 樑崩第397章 駿馬第282章 勝利者第390章 溫暖
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454章 狼之子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398章 匈奴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老婆了!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291章 欲刺第66章 監守自盜第122章 積粟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972章 呂澤第173章 人之賢與不肖第171章 破楚策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449章 錘砧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397章 駿馬第377章 戍卒叫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694章 龍王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481章 祭酒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954章 東出第291章 欲刺第505章 笑話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787章 權謀第920章 鹿馬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366章 解夢第642章 法吏第996章 招安第747章 熒惑高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186章 材士第814章 蜀道難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194章 諾!第71章 遲來一步第19章 較勁第90章 捷報第287章 鶡冠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495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586章 看不懂第618章 連坐第939章 胠篋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26章 軍將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66章 監守自盜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105章 打穀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596章 起風了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467章 蕭何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155章 樑崩第397章 駿馬第282章 勝利者第390章 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