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

bookmark

一路走來,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曬鹽的鹽田中,黑夫令工匠略加改造,開挖一些矩形的田畝,下以石磚爲底,淺而廣,濾池處合格的滷水被工匠隸臣們用小木桶挑至此處,澆灌在鹽田裡。

眼下正值午後,烈日炎炎,加上海風迅猛,滷水在不斷蒸發,鹽田底部已形成了晶瑩的鹽粒,待水分完全乾後,隸臣妾們又下到田中,用鏟子將鹽堆起來,每塊鹽田裡,都能積得半人高的鹽丘……

這些鹽丘看着喜人,秦始皇讓人勺了一盞來看看,卻見着此鹽雪白細綿、品質純正,色澤竟不亞於安邑鹽。

原來,先前的濾池鹽泥、竹蓆漏網,除了增加滷水濃度,還有一個用途,就是過濾海水中的雜質。故鹽田裡的滷水看上去十分潔淨,曬出的鹽雜質也較少。

質量沒問題,那秦始皇關心的,就是效率和產量了。

他便問黑夫:“以新法之淋滷曬鹽,須得幾天?”

齊人之所以煮鹽,就是因爲單純曬鹽太慢了,且要看老天吃飯,一旦時間拖太長,驟雨降下,便前功盡棄,所以並不每個地方都適合曬鹽。

黑夫稟報道:“刮壤聚土,漏竅瀝滷,三日而功成!至於曬鹽時,則需要天時地利,看準日頭正盛時,讓滷水在太陽下暴曬至傍晚,便可得鹽!”

所以總結下來,這法子居然只需要四天,五道工序!其速竟不亞於煮海!而成本卻比煮海低了不少。

但黑夫也說,這種法子極度依賴天時,首先製作鹽泥,必須等潮退以後再曬,一般每個月有兩次潮漲的時間,每次約有五六天,所以每個月能曬鹽的時間只有半個月至20天左右。

如果陽光不夠強烈,滷水出鹽率就很低,所以一年中曬鹽的最佳時間只有4月到10月,與煮鹽正好相反,這就意味着,要佔用不少勞動人口從事此業。

這是艱難的選擇,判定兩個法子的優劣,剩下一個標準:“舊法新法,產鹽孰多?”

姜齊以煮鹽之法,從十月到十二月忙活三個月,得鹽三萬六千鍾,約合二十多萬秦石。

田齊時,開闢了新的鹽場,產量增加到了三十萬石,其中膠東就產十萬石,但現在,因爲種種原因,膠東產鹽卻縮水到了五萬石。

在秦始皇想來,膠東能趕上先前的產量,就已經不錯了。

但黑夫卻給了他一個大驚喜:“三十一年九月時,僅一月時間,這片鹽場便已得鹽2萬石!就算每年只曬半載,亦能得鹽至少12萬石,再加上其餘小鹽場,一年產15萬石,不在話下!”

不僅產量比煮鹽多一半,成本也低了許多。

張蒼隨身帶着小算盤,當即給秦始皇算了筆帳:“凡食鹽之數,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如此,則五口之家,月食鹽15升。”

15萬石,可以供應一百萬戶家庭,約五百萬人口。這就意味着,膠東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基礎上,還能額外解決四百多萬人的吃鹽問題!

而且所產的鹽,還是質量較好的白鹽,不是夾雜了大量泥沙的黑鹽。這年頭的鹽,含雜質較多,許多地方的土鹽,須“澄去泥土”,曬乾後食用,一斗鹽裡有兩升泥土實屬正常。

這也是戰國秦漢之人吃鹽很重,人均達到45克,遠超後世標準的原因。一來是因爲體力活重,二則是因爲,吃進去的鹽分其實沒那麼多。

張蒼十分高興:“如此一來,若能將膠東之法拓展到天下,尤其是琅琊、東海、會稽三郡,每歲可多產鹽二三十萬石!如此,則少府可通過徵鹽稅,獲得巨利!”

張蒼是專門管度支和量入爲出的,相當於國家發改委,自然明白,鹽是代價最低,效果最好的徵稅手段!

他立刻獻策道:“陛下,臣曾觀《管子》,此書雖是稷下大夫託古之作,卻有很多真知灼見!”

“其中《國蓄》篇裡,齊桓公詢問管仲富國之策,桓公打算對人口、房屋樓臺、樹木、六畜徵稅,卻被管仲一一否定,在他看來,民予則喜,奪則怒,民情皆然。租賦是看得見的,直接向百姓收取財物糧食,自然會招致不滿。更好的辦法則是,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

張蒼此言是意有所指的,近年來朝廷開銷巨大,但秦朝懂法律的人多,懂經濟的卻少。想出的辦法,無非是不斷加收口賦,導致天下各郡怨聲載道。

理論上,口錢一年只需要交一次,每戶100錢而已,負擔不算太重,但每逢朝廷國庫吃緊,都會在口錢上打主意,所以每年每戶200錢是常態,多的時候,竟達三四百!

中原不少民戶,爲了少交無窮無盡的口錢,已經到了生子不舉的程度!張蒼以爲,再這樣下去,帝國遲早會喪盡民心,必須想新的辦法。

但他精於計算,對於實政卻不太懂,好在,黑夫似乎總能以新奇的思路開源……

秦始皇對如何增加少府收入很感興趣,在海邊的亭驛坐下,讓張蒼細細道來:“如何取之於無形?”

張蒼道:“很簡單,寓稅於價!”

他打比方道:“天下戶籍約爲六百餘萬,口三千餘萬,按照律令,人一歲以上者,歲繳20錢,一戶合百錢……”

100錢,這也是每次加徵的量。

但只要在一升鹽上加價10錢,一斗半鹽就可多得150錢,超過一戶人家繳的口賦了。表面上,政府確乎不曾徵稅,不致引起人民的“囂號”反對,實際卻是“無不服籍者”。

鹽是非吃不可的,無一民衆可以須臾離開,百姓縱然嫌貴,也得想辦法買。且鹽稅除了直接購買外,還隱藏在很多商品背後,絕大多數人不會意識到,自己買的一隻鹹魚裡面,政府已經通過鹽進行了徵稅……

黑夫也在點頭,張蒼的建議,是後世常見的,把稅收隱藏在商品裡,實行間接徵收,使納稅者看不見、摸不着,在不知不覺中就納了稅,而且不至於造成心理上的抵抗。

張蒼說得興奮,再拜道:“這就是齊國過去的經濟政策,煮海以籍於天下!齊國之所以如此富裕,就是因爲,齊王已經在天下人頭上。收取一層無形的鹽稅了!”

“這些齊人,倒是想了個好計策。”

秦始皇沉吟了:“你說此策出自《管子》,乃稷下大夫所著?看來稷下之學,也不盡是無用之學,不中用之書……”

他看着廣袤的大海,笑道:“倒是朕,坐擁無垠之利,但少府、治粟內史卻只會從黔首身上榨取口賦,不曾想到這東海之中,居然就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真是枉爲計相!”

黑夫聽着這話卻有些彆扭,少府、治粟內史徵租賦,還不是爲了陛下您的宏圖大業麼?每次徵賦,亦是得到了皇帝默許,可皇帝也明白,這是飲鴆止渴之法,既然有比加賦更好的斂財之道,他當然會棄舊用新。

張蒼的話讓皇帝心動了,鹽由官府專賣,秦朝早在商鞅時代就在做。但關中並非產鹽區,自己都得仰仗塞外、巴蜀、河東供應,對此策理解不深,也賺不到太多錢,只是爲了控制這項戰略資源,避免被產鹽國挾持。

如今,秦一海內,坐擁大海,黑夫又獻上了讓鹽產量倍增的淋滷曬鹽法,是時候祭出管仲的鹽滷大棒,用它來敲撲天下,收斂財富聚於少府,使之爲國所用了!

眼看秦始皇要欣然採納張蒼之策,這時候,黑夫卻出面道:“陛下,張蒼此言雖然有理,但臣以爲,要取之於無形的前提,是鹽出一孔。但現如今,膠東卻私鹽氾濫。”

“私鹽?”秦始皇皺眉,在秦朝,但凡帶“私”字的,都不是好東西。

黑夫道:“然,本郡海岸長達千里,郡兵賊曹人手不足,以至於屢禁不止,故朝廷縱然對官鹽加稅,也收效寥寥,黔首寧可冒着風險買更便宜的私鹽食用……”

“都是些什麼人在煎制販賣私鹽?”秦始皇雖然問的隨意,卻已讓人不寒而慄,那些賣私鹽的,要倒黴了。

黑夫搖頭嘆息:“多是濱海豪貴大族,也就是……”

他擡起頭,說出了那兩個字。

“諸田!”

第748章 灌水第90章 捷報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899章 體面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667章 文明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382章 郡尉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197章 弟子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712章 亡秦者第28章 旬日演兵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602章 殺人第255章 行矣第820章 信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909章 鴻門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1003章 移席第399章 喜事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579章 兩戰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943章 思蜀第728章 套路第3章 爵位難得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583章 甌越第198章 官大夫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702章 背水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648章 蠱禍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66章 監守自盜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488章 農家第996章 招安第117章 大時代第247章 三馬第629章 辦不到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487章 句芒第654章 三鼓第812章 鼎烹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612章 命名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995章 大盜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373章 羊圈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128章 爭首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338章 叛徒!第977章 中山狼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992章 大蟒第115章 在鄢第344章 麟之趾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667章 換相第595章 牽星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408章 不朽者第61章 匿名信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984章 石頭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117章 大時代第237章 五月五第686章 不知足
第748章 灌水第90章 捷報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899章 體面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667章 文明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382章 郡尉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197章 弟子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712章 亡秦者第28章 旬日演兵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602章 殺人第255章 行矣第820章 信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909章 鴻門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1003章 移席第399章 喜事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579章 兩戰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943章 思蜀第728章 套路第3章 爵位難得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583章 甌越第198章 官大夫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702章 背水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648章 蠱禍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66章 監守自盜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488章 農家第996章 招安第117章 大時代第247章 三馬第629章 辦不到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487章 句芒第654章 三鼓第812章 鼎烹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612章 命名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995章 大盜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373章 羊圈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128章 爭首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338章 叛徒!第977章 中山狼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992章 大蟒第115章 在鄢第344章 麟之趾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667章 換相第595章 牽星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408章 不朽者第61章 匿名信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984章 石頭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117章 大時代第237章 五月五第686章 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