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觀座北向南,依山而建,殿閣錯落有致,爲三進院落,逐級升高。依次爲山門、大羅三境殿、寥陽殿、氣象樓,兩側有東西廊房、東王公殿、西王母殿。觀前東有迎仙館,西有白雲精舍,有如青龍白虎拱衛兩側。百年之前,司馬真人受詔修建陽臺觀時,曾踏破鐵鞋,尋堪風水寶地,最終纔在半山腰找到這塊吉地。待觀宇建成,遠遠望去,整個道觀便如一隻振翅欲飛的鳳凰,氣勢不凡。鳳頭是高聳的山門,而鳳尾則是半嵌于山巖中的“氣象樓”。故後人稱此風水格局爲“丹鳳朝陽局”。百年以來,此地一直是修真者心目中的聖地。
觀前的山道上,一位白衣勝雪的青年書生不徐不疾地正向陽臺觀走來。他身後遠遠跟着一個青衣小童,揹着一個大大的揹簍。揹簍中斜插着一把長劍。
那書生拾級而上,不時地搖頭晃腦,似是在吟誦着詩句:
仙境極巖繞,登臨近斗杓。
天元諸聖會,地勢萬峰朝。
西揖昆丘峻,東連蓬海遙。
泉甘生玉頂,壇穩壓金腰。
五更觀海日,半夜聽簫韶。
落月低龍嶺,寒煙鎖虹橋……
“果然是仙境啊,清虛小有洞天,呵呵,師父所言不虛啊!”他自顧自地感嘆着,意甚自得。
“且住!”
忽聞一聲清叱,一位手執長劍的道姑擋在了前面的山道上。那書生似是一楞,只見眼前的這位道姑勁裝打扮,一張粉嫩的臉上透出幾分英氣,一雙大眼睛正瞪着自己,連忙揖了一揖道:
“小生雲遊至此,久慕陽臺上清仙真之名,特來朝真問道。不知仙姑可能爲我引薦否?”
他說得一本正經,那道姑聽得不由撲哧一笑,心想好個酸秀才,說話如此文皺皺地,簡直酸死人了。
“本觀今日有事,不接待客人,我看你還是請回吧。”
那道姑正是盧妙璘。她自得師父傳授了琴心三疊秘法之後,一大早便一個人跑到觀外的“中巖臺”獨自煉功,眼見有人上山,心想師父閉關前曾有交待,除了上清本門修真之人,其它外客一律不見。所以便趕過來一問究竟。見是個書生打扮的,便想把他趕走了事。
不料那書生卻是微微一笑:“小生千里迢迢而來,正是渴慕玄風,仙姑如此待客,恐非修真之人應有之舉吧?”
妙璘不料這書生卻不易對付,不由來氣,“你難道不知我陽臺觀是女真修道之所,你一個陌生男子,硬要闖觀,莫非是不安好心吧?”
那書生仍是不慍不怒,哈哈笑道:“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小生久聞‘上清三姝’人間絕色,正想一睹芳容呢。”
妙璘一聽他言中大有戲弄之意,不由得心頭火起,“好個風流狂生,竟敢把我這修真清靜之處,當成你那秦樓楚館了。你再囉嗦,本姑娘可是要不客氣了!”說着,一按劍柄,似要發作的樣子。
那書生連忙搖手道:“仙姑切莫錯會了意思,小生豈敢有不敬之意,只是我千里迢迢而來,總不能兩手空空而去吧?”
“哼,原來真是有所圖而來啊,那你說,你來陽臺究竟有何貴幹?”妙璘此時到想探探此人的來意了。
“這個嘛,待你帶我進觀,見了觀主再說也不遲。”那書生說着,便舉步上前。
“且慢,我瞧你油嘴滑舌,不像個好人,怎能就輕易放你入觀?你那童子身後背劍,難道你想前來比劍不成?”妙璘眼尖,早已瞟見那童子身後的劍柄,心生警惕,長劍一指,正對那書生的胸口。
那書生見妙璘軟硬不吃,不怒反笑:“你看我像是一個劍客嗎?”
妙璘見那書生出口詩云子曰,冠帶儼然,卻又不像是一個行走江湖的劍客,一時之間也拿捏不準,正猶豫間,卻見那書生的俊目中似乎閃過一絲狡黠的笑意,頓時心生一計,“不管他是什麼人,且讓我先試他一試。”她嬌叱一聲:“看劍!”一招“迴風掃月”,挽了兩個劍花,拉開劍勢便向那書生刺去。
只聽“哎喲”一聲,那書生腳下忽然一個趔趄,身子後仰,就如在臺階上踏空一般,那一劍堪堪從胸前刺空,劍鋒距鼻尖不及一寸。
妙璘一劍刺空,見那書生往後倒下,好似真的不會武功,連忙左手一伸,便要將他拉回。誰知那書生藉着一拉之力,整個身體前傾,像抓住救命稻草似地,一把將妙璘抱住。妙璘不意他會有此舉,電光火石之間,那裡還避得及,被他抱了個結結實實。那書生兩手摟住妙璘的***,整個前胸貼住她胸前兩團軟綿綿的嫩肉,薄薄的嘴脣正好印在了妙璘的香腮上,好像就是有意輕薄似地。妙璘驟然間被一個陌生男子抱住,不由得一陣心跳氣促,玉面飛霞,急叫道:“放手,快放手啊!”
“暖玉溫香抱滿懷,檀口偎香腮”,那書生腦子裡忽然閃過香豔的小詞,看着又氣又窘的妙璘,只好悻悻然鬆開雙手,似笑非笑地道:“多謝仙姑援手,救命之恩,不知以何相報啊。”說着,一雙賊溜溜的眼睛卻有意無意向妙璘胸前瞟去。
這妙璘被他一抱,早已氣得酥胸起伏不定,更顯得胸前波濤洶涌。一見那書生的目光只盯向自己的胸前,更是認定了他必是個淫賊,當下也不打話,又是一劍刺來,恨不得立刻將他一劍穿心。
那書生一見這小仙姑真的惱了,連忙左閃右躲,每一次,都在千鈞一髮之際,恰恰躲過妙璘的劍鋒。妙璘初時並未用上真力,待見到那書生身法怪異,不由疑心大起,開始用上了師門的“紫霞劍法”。心想,這下看你還能躲到哪去!
書生見她劍法一變,劍影之中,有一蓬蓬紫色劍芒爆閃開來,頓覺氣息一窒,腳下步法卻是更快。兩人身處這陡窄的山道之上,那妙璘自上而下,一劍緊似一劍,那劍氣卻是不依不繞地直撲面門,那書生只好步步後退,還得留神腳下的臺階,不免有些左支右拙。妙璘眼看自己快要得手,使出一招“紫煙上下三素雲”,劍光直奔那書生上中下三路而去。這招本是紫霞劍法中威力極強的一招,一招可化三式,教人防不勝防。那書生眼見此招厲害,忽然鬼魅似地向右飄出,右腳一蹬山岩,似大鵬般斜飛出去。等他站定,手裡已經多了一把形式古樸的寶劍。
妙璘一見自己一擊不中,心下不免有點駭然。她平日裡煉劍最爲刻苦,一心想在劍術上勝過師姐,卻不料想連這麼個書生都拾奪不了。但一見那書生已經取劍在手,不由心中一動。自己練劍至今,除了與師姐妹拆招外,到是從來沒有遇過真正的對手,今日不妨拿這個送上門來的對手來試劍,料想這書生就是會點劍術,也不會比自己的紫霞光劍法厲害多少。當下便對那書生道:“原來你是深藏不露啊。既然如此,我們不妨比試一番,如果你勝得了我手中長劍,我便帶你進觀。如若是勝不了嗎,哼,趁早給我滾下山去!”
“正合吾意。”那書生朗聲一笑,又道:“只是這裡地勢狹窄,施展不開,如若在下失手傷了仙姑,豈非大大的不妥?”
“哼,看你到是胸有成竹的樣子。好吧,隨我來!”妙璘一轉身,施展出“回龍馭”輕功身法,如一隻迴旋的乳雁般掠上了山門前的一塊平地。
“好俊的輕功!”那書生卻是不緊不慢地拾級而上,不一時也來到了“中巖臺”上。
中巖臺正在半山腰上,其時已是日上三竿,朝陽透過山間雲海射在陽臺觀的山門上,更顯得雄峻無比。那書生見山門兩側刻着一副對聯,字體蒼勁,入石三分,不禁搖頭晃腦地念道:“蜃氣半天浮海市,龍雷平地起風潮。好句,好句,果然氣勢不凡。”那神情,彷彿根本沒把比劍之事放在心上。
“看劍!”那妙璘一聲清叱,左手掐着劍訣,右手一劍直指雲天,氣凝神定,和剛纔完全是兩個人一樣。她亭亭玉立,衣袂飄飄,倒是把那書生看得一呆。
“嗤”地一聲,妙璘一招“紫電清霜出碧落”已然出手,劍光猶如雲龍出岫,疾如閃電。那書生也不硬接,只是身形微動,足下一錯,輕描淡寫地用劍柄化開了劍勢。妙璘又是一勢“迴風混一凌滄溟”,劍光霍然撒開,向那書生腰間掃來。那書生足尖輕點,身如游龍般向上飛昇。妙璘銀牙一咬,縱身而上,一招“紫煙嫋嫋入天羅”直奔他胸前而去。兩人如龍翔鳳翥,身姿妙曼。這一交手,片刻之間,妙璘已經使出十來招妙手。那書生只是一味遊走,並不還手,好象有意要將妙璘的招術全部誘出一般。口中還不停地讚歎“好個紫霞劍法,果然名不虛傳!”
那妙璘忽然劍勢一收,躍出圈外,嬌聲嗔道:“喂!你怎麼不還招啊?光是一味躲閃,卻算什麼比劍啊?”
那書生搖頭苦笑道:“仙姑劍法神妙,小生躲閃都不及,哪裡還得了手。”
妙璘本擬拿他來喂招,卻不料他只是躲閃,一招未出,心下氣忿,卻又無可奈何。也知自己一時半刻奈何不了他,只氣得一跺腳,恨聲道:“我再出三招,你若再不還手,便算你輸了!”
說着,又是一招“紫煙上下三素雲”,這回她使上了七成功力,劍氣較上次更爲凌厲。那書生不再躲閃,長劍一出,卻使了個“絞字訣”,手腕輕抖,瞬息之間,便畫出無數個小圓圈,生生將妙璘的劍氣裹住。妙璘見他出招相應,不禁大喜,抽劍回身,纖腰一擰,反削他左肩,這招“紫鸞回首噙鳳章”使得輕靈無比,那書生不由得讚了聲“好”,劍尖疾點她右腕。兩人這一交手,卻是一來一往,妙招無窮,那書生雖是守勢,但也卻不再閃避,而是一招一式認真對付起來。
妙璘越打越順手,越打越開心。往往她一招纔出,那書生便似想好了破解之法似的,堪堪在她招式用老之前逼她換招。她便索性盡展所學,精妙之招層出不窮,平日裡煉劍的疑惑之處,也能一一得到化解。好像是一個師父在指點自己不斷地使出新招。那書生的劍法看似樸實無華,卻又似行雲流水般變化自然。兩人一來一往,轉眼已拆了百餘招,那妙璘早已是嬌汗淋漓,輕喘細細,粉面緋紅,但卻鳳目放光,興奮不已,心頭對那書生的煩惡之情一掃而空。也顧不得剛纔自己還被人家輕薄一番,心裡只想着如此對手,卻是可遇而不可求,最好能多煉幾招,勝過平日百倍。
兩人只顧比劍,卻不知此時陽臺觀中妙雲、妙音師姐妹早已聞聲而出,正站在山門的石牌下,悄悄地觀戰。見場中二人雖然妙招百出,但都點到即止,並無傷人之意,卻並不出聲制止。衆女冠見那書生所使劍法卻精妙無比,都想看看這不速之客究竟是何來歷。而對面,那青衣書童也在一邊靜靜地觀戰。
只見場中二人時而如飛花拂柳,時而入乳燕投林,衣袂飄飄,劍氣縱橫,霎是好看。那妙璘一聲清嘯,忽然使出紫霞劍法中最厲害的一招“雷鳴電激神泯泯”,手中長劍一振,無數朵紫色劍芒如雷電交鳴,從四面八方揮灑過去。那書生一見此招如漫天花雨,疾奔而來,卻是避無所避,只得雙手捧劍,整個身子疾轉如輪,間無虛發地將劍芒彈散開去。
衆人齊聲叫“好!”場中二人卻是相視一笑,那妙璘早已心服口服,但又不肯輸了面子,嬌聲嗔道:“哼,算你厲害,我帶你進觀吧。”
那書生卻拾起右臂,指了指腋下的一段衣襟道:“仙姑請看,這兒被你的劍氣穿了個洞呢。”
妙璘卻嬌羞無限地說:“誰要你讓我啊!”說着,轉身向妙雲姐妹走去。
那書生一見陽臺觀中衆女冠個個清麗出塵,心頭一喜,連忙過去深施一禮:“小生青城李鼎,奉家師之命,特來陽臺拜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