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

送走劉熙古,陳佑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

他要盤算這次該怎麼下手。

首先不能現在就動手,至少得等新上司到了再說。

這段時間正好能將精力都放到稅曹上來,頭上沒有府尹知府,諸曹參軍事陳佑動不了,但稅曹屬吏還是可以調動的。

都不需要找藉口,就把從錦官帶來的幾個人塞進了稅曹。

這個空檔期,正是整頓稅收的最佳時期。

陳佑沒歇多久,龐中和就進來了:“詹事,現在該出發了。”

“出發?”陳佑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哦哦!也對,走吧!”

卻是他今天下午要去書院講課。

他本來是準備在八月初五開課當天開講的,結果那天士曹出了些問題,事涉皇宮,他都抵達書院了,連口水都沒喝,就直接回城。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官員放假,書院也放假,這課自然又沒講成。

今天是二十五,拖了二十天,陳佑提前兩天就吩咐了龐中和,沒什麼大事的話,都推掉。

交代了龐中和幾句,陳佑坐上馬車出城。

陳佑這個少尹可以離開,但龐中和卻必須留在府衙,一是處理部分不太重要的文書,二來就相當於值班了。

這都是慣例,不然那些當官的文人哪來的時間到處遊玩?

團練使、通判什麼的也就罷了,實際上沒什麼事,但身爲刺史縣令還能到處轉悠,純粹是有屬吏在衙中拼命幹活罷了。

馬車轔轔,平穩地朝周山書院行去。

路上無事,陳佑就靠在車廂上休息,迷迷糊糊中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聽到一聲大喝:“來者何人!”

緊接着就聽到車伕壓低着嗓門的聲音:“詹事在車內休息,你們小點聲。”

原來是到了。

陳佑重又合上眼,等下馬車會直接駛到食堂,沒必要現在下去。

車伕的話音剛落,前面突然響起兩個驚喜的聲音:“啊!山長是要來講課了嗎?”

之後似乎是反應過來了,其中一個聲音也壓低嗓門愁道:“可是前幾天祭酒才說進門要停車下馬啊?”

話音未落,就聽到另一個聲音低聲教訓道:“那是對外人,這可是山長!你沒聽到山長還在休息嗎?行了,可以過去了。”

顯然最後一句是對車伕說的。

馬車內,陳佑也是愣了好久纔回想起來,之前汪弘洋似乎向自己提過這件事,當時覺得適當的儀式感有好處,便點頭同意了。

沒想到不過十來天沒過來,這就開始施行了。

此時車伕應了一聲,也不甩鞭,直接一抖繮繩,嘴裡吆喝一聲,馬車緩緩動了起來。

陳佑搖搖腦袋,敲了敲車廂開口道:“停下。”

“是!”

車伕立刻應下,不過馬車還是過了一陣才徹底停穩。

緊接着車簾被掀開,陳佑眯了眯眼睛,適應突然變亮的光線後,才起身下馬車。

“山長!”“參見山長!”

還沒站穩,就聽到之前那兩個聲音響起來。

陳佑定睛一看,卻是兩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顯然是書院學生。

這是陳佑提議的,書院學生被分爲九級和內、外、上三舍,具體劃分依據日後再談,只說讓學生守門,凡是四級以上學生,一直到九級,都需要在書院開課日輪流看守大門。

也不需要多長時間,甚至不禁止互相聊天,但誰都別想不去,就算因事請假,也得儘快補上。

據陳佑所知,這個制度實行沒多久,就發生了兩名學生在守門的時候就一個問題展開討論,最後發展成辯論,引得衆人圍觀站隊,把大門都給堵住的事情。

雖然最後沒有辯出個勝負,但從這件事之後,書院學生對看大門也不牴觸了。還有不少人也憋着心思想再來一次類似的堵門事件呢!畢竟這也算是讀書人的逸聞不是?

這兩人看起來有些眼熟,不過他卻不認識,心中一盤算,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你們是武學院的學生?”

“是!”兩個少年顯然頗爲激動。

陳佑點點頭,看到遠處似乎有師生準備聚過來,也不耽擱,朝兩人笑道:“既然是書院的規定,我這個山長也要遵守。”

說着,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勉勵道:“你們都不錯,好好學習,早日成爲國家棟梁。”

“是!”

這一拍,直叫二人興奮不已。

武學院的學生都是趙元昌安排內官挑選的,雖然都讀過書,但沒有那種家境頗爲殷實的子弟。

從他們被選中開始,先是由殿前司安排人教導一段時間,之後又是宮內學識較好的內官天天把他們聚到一起讀經學習,同時灌輸忠君的思想。

臨出發之前,趙元昌特意抽空見了他們一次,言語中頗多期許,更是勉勵他們跟隨陳佑好好學習等等。

再加上一路行來了解到陳佑的身份地位,聯想到趙元昌的話,能被陳佑誇獎,在他們看來就同以後的遠大前程掛鉤,怎能不興奮?

陳佑點點頭,理了理衣服,擡腿朝前走去。

武學院這些人,潛移默化可以,但不能沾太多。

趙元昌明顯對這些人寄予厚望,若是發現陳佑在打這些人的主意,呵呵,再濃厚的聖眷都不管用。

當然也不能太冷淡,教旁人發現不妥就不好了。

陳佑帶着護衛走在書院中,自然被來往師生髮現了,好在他們都有分寸,遠遠行禮,沒有圍上來。

只不過陳山長終於要講課的消息也傳開了,書院之中頓時熱鬧起來。

當汪弘洋在食堂外迎到陳佑的時候,已經有學生在打賭猜陳佑到底要將什麼了。

現在書院裡師生加起來也才一百多人,食堂又修得比較大,所以根本不需要排隊,陳佑就打到了飯菜。

汪弘洋和李華宇還沒吃飯,端了餐盤同陳佑坐到窗口的桌邊,其餘的司業院長,卻是去吃完了去準備陳佑下午講課的場地佈置了。

“平遠,這個門前停車下馬的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就是中秋節之後。”

“哦?才十天啊!”陳佑將口中食物嚥下去,繼續問道:“是所有人都得守這個規矩嗎?還是說只有學生?”

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
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