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

在座的除了陳佑,就只有竇少華、王彥川、趙普、胡承約、劉熙古五人。

沉默一陣,趙普見無人說話,他當先開口:“我覺得濠州、泗洲、壽州都該換掉,穎、徐、楚可以視考課結果而定。”

壽州舒壽君和陳佑算是故交,也是刑部冉益謙的舊友。

這件事別人不一定知道,但身爲吏部尚書的趙普不可能不瞭解。

劉熙古瞅了一眼趙普,目光轉向陳佑。

說實話,舒壽君在這次災情中的所作所爲還算過得去。唯一一點錯處就是沒有及時上奏中樞。

這種行爲很不好。

尤其是糧價上漲這種事關國計民生的事情,連諜報司都知道該報知中樞,偏偏沿淮幾個州每一個上奏的!

如果各地官員都這麼幹,中樞將變成瞎子。

是以,聽到趙普的話,陳佑沉聲道:“濠泗等州主貳官,隱瞞災情,理該受罰。”

不等趙普等人開口,陳佑又道:“六州主貳官,全部待罪,叫御史臺東推院去查。”

御史臺本就有“東推”、“西推”這樣的分工,改制後成立兩院,分別負責調查文官和武將,兩院職權類似於監察。

至於傳統權力奏彈,則交給負責臺內庶務的公廨院總攬。

職權明晰的好處是,以前御史臺內分工由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決定,現在各院主貳官全都是中樞任命。

即便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還有推薦人選的權力,可一旦需要,中樞宰相能夠用乾淨利落的方式介入御史臺。

現任御史大夫是宋杞言,主持御史臺多年,當前御史臺四院主貳官有超過七成是他推薦。

比較妙的是,宋杞言到目前爲止還沒傾向哪位宰相。

更妙的是,如果這次濠泗事件處理得當,宰相們就有充足的理由委任其參知政事。

然後,就像之前商議的那樣,讓他出京主持農事,估計要在外跑至少一兩年。

有此考慮,竇少華和王彥川立刻點頭:“如此甚好!”

趙普聽聞,眼神不由在三位宰相身上游移。

很顯然,宰相們在某些方面達成了共識。而這部分共識,把他們這些參知政事刨除在外。

這一瞬間,趙普突然生出一股衝動,想要藉助皇權懲戒宰相們在政事堂閉門議事的行爲。

只是這種想法剛一生出,就被他掐滅了。如果皇帝成年或者太后強勢,宰相們自然討不得好,能無罪去職都算幸運。

現在的話,可能他剛提出來,就要被宰相們聯手按下去,想要翻身只能苟全性命等待皇帝成年。

想到此處,趙普態度恭謹地問道:“彼等待罪期間,着何人主持政務?”

陳佑稍稍思忖,看向竇、王二人:“災後事宜不可耽擱,叫吏部擇選臨近州府官員權守其事,如何?”

“怕是不好找。”

王彥川眉頭緊皺,似乎頗爲憂慮:“周邊刺史知州不能過去,剩下佐貳官和縣令品級相差略大,恐難擔重任。”

見陳佑等人等着他繼續往下說,他才提出自己的建議:“總歸調令需自京中發出,不若直接選派京官過去。”

選派京官,五品差不多正好。

而在五品的,除了內朝官和幾個特殊部門,也就只有尚書各部的郎中了。

如果六州主官都從尚書六部選,則尚書六部中堅力量一下子少掉六分之一!

若如此,必然會影響朝局。

陳佑沉默少許,沒有直接否定這個建議,而是道:“讓申雲海權知泗洲。還有李昊,也可接掌一州,尚缺四人,吏部擇選。”

申雲海不必多說。

而那李昊,卻是原來的後蜀宰相,後蜀當年投降周國的降表就是此人擬就,這些年先是在汴梁後又到了洛陽,養老至今。

總結起來,就兩個字:無害。

如此,在座諸人明白陳佑一時半會還不想朝局變動太多。

……

六州主官,陳佑只定了兩個,其餘四個位置被竇、王、趙、胡分掉。

人選確定下來,朝廷有司表現出了極高的行動力,兩天後,候任的知州刺史們便坐上了前往濠泗的船,同他們一起的,還有御史臺東推院的官員。

南下船隊共有六艘大船。

四位知州兩人一艘,連同分派給他們的護衛僕役,差不多能把船裝滿。

唯一一個刺史是李昊,東推院官員就和他在同一條船上。

剩下三條船裝着糧食布匹,這是朝廷支援給申雲海,讓他分配給沿淮諸州賑災的。

雖然少,僅有三船,但總歸是顯示了朝廷對災區的關心。

而且隨之前往沿淮的,還有一份中書符令,要求周邊州府協助申雲海平價購糧。

以申雲海之前表現出來的手段能力,這樣一道命令他一定會充分利用。

“這一次申河南是真要起勢了!”

扶欄看着後方的運糧船,侍御史楊禹巖突然感慨出聲。

“院長何必在意,各人有各人的緣法,焉知咱們的申安撫就能事事如意?”

他身邊一中年男子勸慰着,臉上的神色頗爲祥和。

楊禹巖笑笑,沒在這個話題上多說。

他知道自己這個下屬非常相信釋教的那一套,一旦跟他談什麼緣法因果,一時半會停不下來。

楊禹巖是宋杞言親信,只因年資不足,之前都是知西推、髒贖、三司事,本來宋杞言準備推動年資最深的那名侍御史高升離開,好讓楊禹巖判臺事、知公廨雜事。

沒想到還沒來得及行動,改制了!

東推西推的名字是保留下來了,但職權都變了,他也成了東推院令,那個原定要高升的侍御史當了公廨院令。

造化弄人啊!

更作弄人的是,去年彈劾申雲海的,就有他。

當然他的目的不是申雲海,而是王樸和陳佑——當了御史不彈劾一下宰相,總感覺御史的生涯不完整,彈劾一次是相對完整,彈劾成功就是非常完整。

但是現在,他得去面對被他噴得差點去職待罪的申雲海。

愁啊!

而叫一個原本專司噴人的御史去查案。

更愁啊!

楊禹巖又是一聲長嘆:“慕年,你說,這六州官員,該怎麼查?”

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
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