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

聽他這麼說,江夏青不由皺眉:“如何抓捕?”

蔣樹猶豫了一瞬,隨即下定決心開口:“叔燾提議直接去馬光祿家中,下官同意了。”

江夏青禁不住輕敲桌面:“如此行事,未免有些不顧及重臣臉面。”

李文淵不得不再次解釋:“好叫相公知曉,下官前些日子曾發佈公文要求馬符充到寺受審,然馬光祿江公文退回大理寺,拒絕大理寺讓馬符充受審的要求。”

“公然包庇嫌犯,輕蔑法司,這馬彥成未免有些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說話的是薛崇,他看着王彥川,神情嚴峻。仔細看去,卻能看到他眉目間帶着些笑意。

馬彥成同王彥川走得近,光祿寺改制後,主要職能是經營產業爲國庫提供錢糧。

雖然出預算、決算的是戶部,但身爲錢糧的提供者,光祿卿在使用方面會有一定話語權,光祿寺轉交給國庫的收益在朝廷收入中佔比越高,光祿卿的話語權就越大。

即便纔剛改制,光祿卿發不出多大的聲音,看透了未來發展的王彥川也及時將其拉攏到手下。

王彥川此時臉上有些不好看,不過依然保持平靜。

方纔陳佑被他突然襲擊打了個措手不及,現在薛崇轉手就把馬符充案牽連到馬彥成身上。

只能說反擊來得太快。

然而就像剛剛陳佑不得不把申雲海停職調查一樣,現在王彥川也說不出什麼幫馬彥成開脫的話來,只好保持沉默。

就在此時,門外突然傳來敲門聲:“大理寺急報!”

屋內諸人互相看看,最後陳佑開口:“進來。”

片刻之後,韓陶朱推開門,進門兩步後停下,微微躬身道:“啓稟平章,大理寺報稱光祿卿馬彥成親自押着其子馬符充,在翰林學士兼判治安少卿範貞卿的護送下抵達大理寺。馬光祿稱將旁聽馬符充案審判,大理少卿張鵬、楊光義不敢做主,特遣人來請大理卿回去主持審判。”

屋內一陣沉默,李文淵最先打破,他看向陳佑,試探着開口:“不知平章有何指示?”

陳佑沒有徵求其他人的意見,直接就道:“秉公審理就是。你且去吧,把馬彥成叫來。”

無人出聲反對,李文淵恭謹退出議事廳。

木門重新關上,陳佑長舒一口氣:“馬符充案等審判結果出來再說,先說說高良才吧。”

高良才被彈劾貪墨府庫銀,彈劾他的還是他下屬,附郭州城的歷城令。

安靜一陣,極少說話的竇少華首先開口:“歷城令的彈章咱們都看過了,其中數字日期詳細可考,我以爲彈章可信。”

“不能因爲一份看似可信的彈章就處理一名重臣。”

江夏青開口:“我的建議是讓御史臺或者肅政司去調查覈實。如果確如彈章中所言,再處理高良才也不遲。若是彈章中事乃是編造,則需追究歷城令之責。”

高良才被彈劾的事情一出來,大多數知曉此事的官員都在猜測他是哪一派的人,又是哪一派在對付他。

可是,天底下這麼多文武官員,並不是所有官員都會依附兩府相公。

高良才恰巧就是其中一個,歷城令更是和兩府相公沒有關聯。

當年高良才父親去世後,他被永興軍諸將表爲永興節度留後,後來被朝廷調往河北任轉運大使。

接替他執掌京兆府的就是陳佑,他叔父高啓當時同陳佑爭權,兩人幾乎撕破臉皮,差一點就走到必須死一個的境地,也不知會不會影響到高良才的傾向。

不過,至少現在來說,兩府在座的這些人,都敢拍着胸脯保證,這次高良才被彈劾與他們沒有一文錢的關係!

“肅政司追貪院去吧。”薛居正以開玩笑的口吻說着,“御史臺這兩個月忙得很,肅政司可還沒啥業績啊!”

韓向陽聽聞這話,臉色稍變,隨即擠出笑容:“大宗伯說的是,貪墨府庫銀的案子,本就該咱們的追貪院去查。”

說着他起身朝陳佑行禮:“請平章下令。”

“就照江相所言,高良才一事,得仔細調查清楚,不可放過一個壞人,也不能冤枉一個好人。”

陳佑最後做出決定:“伯昀你安排人去調查,一定要真實可靠,莫要叫人收買欺瞞。”

“平章放心。”韓向陽再次一禮,重新坐回去。

之後議事廳內恢復到和諧的氛圍,兩府着重討論了諸州大雨的後續安排,治安寺這邊需要注意聯絡各州治安曹,指導諸州維持當地穩定,肅政司則要配合有司嚴查賑災過程中的貪腐現象。

待馬彥成抵達議事廳,這些事剛好討論完畢。

薛居正、蔣樹等人離開,屋內除了馬彥成本人,就只剩下兩府宰相。

看着馬彥成一身工整的朝服,陳佑等人大概能猜到他的心思。

無非是舍了臉面,想靠自己的身份迫使大理寺宣判馬符充無罪。

然而他也不想想,都走到這一步了,真的可能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麼?

王彥川長嘆一聲,開口道:“拙智你先坐下吧。”

馬彥成抿着嘴猶豫一陣,纔對王彥川拱手道:“謝相公!”

“想來拙智也知曉我等叫你過來是爲了何事。”

馬彥成低頭回應:“下官知曉。”

“你如此施爲,着實不智!”

王彥川有些恨鐵不成鋼。

只是馬彥成卻不領情,他只是起身垂首,悽然道:“相公,那是我兒子啊!唯一一個活下來的兒子。”

屋內諸人默然以對。

頃刻,王彥川重重一嘆,他看向陳佑:“若是我沒記錯,殺人者並非一定判處死刑吧?”

“當是如此。”陳佑點頭,“刑部編纂的刑律統類中有,不同情形量刑標準不同。”

“你可知曉?”王彥川聲音嚴厲。

馬彥成聽到這話,卻是鬆了口氣,他連忙長揖道:“多謝相公們教誨,是彥成孟浪了。”

王彥川聽了臉色卻沒有多好而是厲聲道:“你還知道做錯了?既然知道,爲何要拒收大理寺公文!”

說着,他轉向陳佑等人:“我建議馬彥成貶爲四品,罷光祿卿,改爲光祿少卿,令其權守司事。”

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
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