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

得知這份奏章的存在,陳佑立刻做出應對。

他沒有讓人在朝堂上爭論這件事,而是直接讓本想通過畢業考試入仕的學生報名參加河南府的發解試。

ωωω ✿t t k a n ✿C○

也幸好河南府在天子腳下,發解試要拖到十一月。至於外地學生髮解資格的問題,書院在洛陽發展這麼些年,都不需要陳佑、徐師進這些人出面,一個執事找到周邊縣吏就辦好了。

這些事剛剛辦好,朝廷接連頒發三道詔書。第一道是規定授官標準和入仕途徑;第二道是規範各地官學,把官學辦學情況作爲官員考覈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三道是整頓私學,首要一條就是私學學生非經詔書規定渠道,不得入仕。

雖然沒提陳佑的書院,但很明顯,陳佑開辦的書院也屬於私學。

書院小樓內,陳佑正在同徐師進、李華宇討論書院情況,此時剛好談到來年招生。

“雖然還沒開始報名,但粗略統計,這段時間拜訪書院教授的士子少了不少。”李華宇說到這件事,面容中帶着些不快。

他治三禮,本身也是那種尊禮守節之人,遇到這般趨炎附勢之徒,自然心中不快。

陳佑呵呵一笑:“知微先生不值當爲了小人心煩。”

勸了一句他接着道:“不過還要勞煩先生多費些心,這些人還是要記下來,免得日後遭了算計。”

記下一份名單,不是說就推出去不用了,能用則用,不管以前有什麼矛盾。可這些人是別想再進書院這個圈子,這就是一個遠近親疏的問題。

說到這個,徐師進面露憂色:“今年報名時間是不是應該延長到明年開學?以免學生太少不好開班。”

書院學制改革步入正軌後,招生分爲三塊;第一塊是一年級新生,只收十五歲以下的學生;剩下兩塊分別是外舍新生和書院教授、講師的授業生,對年齡沒有限制,只對學術水平有要求。

三個部分都對外招生,每年十一月一整個月都是報名時間,十二月是外舍生和授業生的入學考覈。還有一點就是書院內部升學會在冬日假期之前提前確定,畢竟不是義務教育,每年都有各個年級的學生因爲種種原因選擇離開書院。

就比如今年,雖然還沒有到學期末,但這段時間已經有不少學生從書院退學離開。

年紀小的也就罷了,家裡人的因素佔了大頭,但是那些年紀比較大,能夠自己做主的,也都進了陳佑的黑名單。

怎麼說呢,這畢竟不是生死存亡的關頭,要是捱到學期結束找個理由說無法繼續求學,也算是好聚好散。可這眼看着還有一個多月放假,就急急忙忙退學,這是表現給誰看呢?

陳佑敲了敲桌子,略一思忖開口道:“不必,就按照往年安排來。”

“行。”

徐師進點頭,沒有深入討論。

“另外就是教員,教授們還好,不怎麼在意朝堂風波,那些年輕講師卻有些浮躁。”說話的還是李華宇,“最近我經常去旁聽,講課水平下降不少。依我看,先訓誡一次,如若不改,早些免除教職爲好。”

“後天召集教員執事,我來講一講這件事。”

陳佑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一次次的風波,其實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篩選。大浪淘沙,留下的要麼認同陳佑的觀點,要麼一心治學,都是可以用的。

正說這話,韓陶朱快步走了進來。

先朝屋內三人行禮,隨即看着陳佑神情嚴肅:“殿中侍御史黃全德奏請立皇太子,官家沒有批閱,直接發到政事堂。”

聽完韓陶朱的話,陳佑第一反應是:黃全德什麼時候入了官家的眼?

隨後立刻站起來吩咐道:“備車去李相公府上。”然後轉頭看向徐、李二人:“這兩天二位先生多操勞些。”

言罷在二人相送聲中離開。

陳佑在李府一直等到李明卿散衙回家,翁婿二人商議的結果是暫且不理。

至於黃全德,後來得知他上書之前曾經被官家召見,很顯然這番上書是得了官家的授意。

這個消息並沒有被刻意隱瞞,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包括李明卿一系在內的朝堂官員陸續上書請求立儲。一開始還沒有點明究竟要立誰,直到太常少卿馮吉請立魏王德昭爲太子而沒有被斥責,漸漸朝堂上立魏王爲皇儲的呼聲越來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因爲陳佑有一個前魏王師的身份,書院諸人又穩定下來,原先想要和書院拉開距離的人不顧尷尬又湊上來腆着笑臉解釋。

書院畢竟是書院,那些之前一聲不響就不來上課的學生,雖然被記錄下來,但學期沒有結束就允許他們繼續上課。反而是教員們在對待找他們拉關係的士子時,大多冷着臉不願搭理。

十月十六日,望日朝會,宰臣王樸等人上表請立魏王德昭爲皇太子。官家嘉獎諸臣,稱欲待魏王成年、德行增長,再聽從公論,現在不答應立魏王爲太子的請求——欲其更俟長年,彌高令德,乃俯從於公論,庶允葉於通規。諮示羣倫,體茲深意,所請宜不允。

十月十九日,宰臣、京周刺史知州等再次上表請立魏王爲太子,官家表示雖然我家嫡長子有種種優點,但是之前已經說過了,要等他成年之後、德行更高才能討論立儲的事情,你們的請求不能答應——欲年齡之漸長、俾德業之彌隆,方議升儲,斯爲得禮。亦如前詔,當體素懷,所請宜不允。

十月二十一日,宰臣、各處主貳官等三次上表請立魏王爲太子,官家答曰:俯從羣志,所請宜依。

次日,詔令有司卜吉備禮冊立魏王德昭爲皇太子。

詔書頒發,書院諸生大爲振奮,他們的山長距離帝師更進一步。

然而不等行冊命之禮,陳佑的任命就下來了——英華殿學士。

所謂的英華殿,就是在洛陽宮內尋個普通的殿閣改了名字,也不知道此處之前是用作什麼用途。

這個英華殿學士的職責就是編書,這部書還沒有正式名稱,暫定名是《國朝英華錄》,這也是殿名的由來。

學士底下還有修撰、校書、正字等流內官,其中修撰員額不定,多是博學之士。扣除無法參政議政,這個新生的英華殿差不多就是一個簡版的翰林院。

詔令編修英華錄的詔書中說了,這部書要收集天下文華,求精求全,以數年甚至十數年之功編成一部囊括宇內八荒的浩瀚鉅著。

因陳佑只有一個英華殿學士的名頭,這差不多是說數年之內他都得耗在這部書上。

任命下達,書院諸生大爲頹唐,不少有心藉助陳佑之勢起家的學生教員心生離意。不少閏月之時還堅定的學生現在也動搖了。

那時候雖說院生無法直接入仕,但陳佑還在,只要在一兩年內起復就可提攜這些仍堅定追隨的書院諸人。但現在,陳佑要磋磨數年十數年,人生能有幾個十年,這些人不敢等。

同樣是心生離意,後面這些人就好很多,一直等到書院登記來年入學名單時,才或是直言、或是尋了藉口,表示不繼續留在書院讀書。

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
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