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

陳佑把陳行文誇了一通,走進客廳坐到主位上,隨手將包裹放到一旁,擡眼仔細打量着眼前這六位舞女。

這六名皆是頭髮高高綰起,披着素色肩配,穿着同樣花色襦裙,這襦裙長及地面,衣袖甚寬。至於鞋,則被遮擋在襦裙之下,無法看清。

此六人身高六尺有餘,大概是前世一米五五到一米六之間。身材嘛,環肥燕瘦,各有風姿。

應該是臨時召集來的原因,此時這六人皆是未施粉黛,眉眼間透着不同的神態,都是清秀往上,至少比之前那個沉默的小丫鬟好。

眨了眨眼,陳佑正要說話,卻見僕人搬着條桌過來了。

站在一旁的陳行文立刻出聲道:“好了好了,既然老爺見過了,你們就都回去歇着罷!”

六人齊聲嬌滴滴地應了一聲,然後轉身步態盈盈地離開。

陳佑張了張嘴,最後啥都沒說出來,嫌棄地看了一眼陳行文,拿起送上來的溼毛巾擦手。

他還準備享受一把封建王朝高官的腐敗生活,讓這些女子服侍用餐呢!結果都被管家趕走了。

陳佑吃飯的當口,陳行文一直在一旁絮絮叨叨這段時間的事情。

什麼爲了買這羣舞女和幾個樂師花了多少多少錢啦,這些人月錢給多少啊,家裡又添了幾個鋪子、幾十畝地啦。

陳佑偶爾也會停下來問幾句,總的來說,陳行文這個管家當得還蠻合格。

最後,陳行文說好飯後將賬本送到書房給陳佑過目之後,便也下去吃晚飯了。

接下來的日子總算安穩下來,這期間陳佑讓劉河同丁小驢去請周敞和那個吳校尉來家中做客,結果周敞推脫有事沒來,只有吳校尉來了。

說起來兩人跟着陳佑反正,陳佑既不在軍中,也就沒人照應,雖有反正之功,卻也當不得校尉了。

周敞以宣節副尉當了一個都頭,而那個吳校尉吳竹林卻是以宣節校尉的身份當了一個營副。

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爲吳竹林在奪宮之戰中受了傷,臉上多了一條刀疤,故而獎勵要高一些。

至於周敞,估計是怨恨陳佑奪了原本“屬於他的功勞”。對於此,陳佑也只能無奈地搖搖頭,不去管他。

時光匆匆,轉眼就到了六月。

陳佑現在是王府司馬,從四品下,掌統府僚、紀綱職務。然而秦王府現在總共就陳佑一個府僚,沒什麼人可以被他統領,也沒什麼紀綱能被執行。

是以開始一段時間陳佑一直在惡補這個時代的一些知識,同時效仿太祖同志調查湖南農村情況的做法,帶着一衆家兵到處走走看看。

生長在紅旗下的陳佑從來只是在書上才能看到人對人的剝削能到這種程度:江陵這邊的普通農戶,從農田裡得到的收穫至少有五成要用來交租。

你以爲這就完了嗎?並沒有!

自耕農還要服從縣衙攤派的勞役,若是你不向衙役小吏行賄,就會被安排那些路程遠的活。有可能真正需要幹活的時間只有三天,但你來回就要花個十幾二十天。

而且來回路費加上幹活的吃喝都需要自掏腰包,要是小吏心狠一點,給你安排在農忙季節,那真的是哭都哭不出來。

要想擺脫勞役,只有三個辦法:逃入山林、做地主佃戶、做佛寺佃戶。

第一點自不必說,不到生死存亡之際,普通人沒人願意在山林中過與世隔絕的生活。

而做地主佃戶,地主確實會幫忙繳納役銀,然而江陵地區佃租普遍在七成左右,有的甚至達到八成、九成!

這是什麼概念?你辛辛苦苦勞作一年,得到的收穫還不夠你幾個月的吃食!

可能有人會問了,剝削這麼嚴重,佃戶難道不會餓死嗎?

這就不得不感嘆人的生命力之頑強了,江陵畢竟有江水過境,水域衆多,糧食不夠吃還有水產來補。再加上野菜野果甚至樹皮草根,太平年景倒也能艱難地活下來。

再說了,就算佃戶餓死了,也依然會有人搶着做佃戶的。

最後就是做佛寺的佃戶了,因爲不用繳納役銀的緣故,佛寺的租子一般也就是六成多,佃戶的日子雖然苦一點,倒也比前面三種活法好一點。

只是佛寺畢竟少,能有土地掛靠佛寺的自耕農也不多。

說起來當真可笑,竟有人想當佃戶而不得!

或許是看多了吧,陳佑到後來都沒有太大的心理波動了,只是剛剛升起的享樂心思漸漸淡了。

這天,陳佑告罪着從一戶破屋中出來,站在路邊抿脣不語。身後的幾個家兵也是一臉嚴肅。

突然站在他身後的丁小驢道:“老爺,咱們幫幫他們吧!”

“幫?”陳佑轉身看着這間破屋,也好似看向許許多多類似的家庭,“怎麼幫?你是幫得了一千戶還是一萬戶,不過杯水車薪罷了。”

“可是......”

陳佑收回目光:“社會不改變,他們的生活境遇就好不了。走吧。”

說着,騎上路邊拴着的馬匹回城。

剛回到府前,還沒下馬,就聽門房道:“老爺,秦王府來人通知您午正二刻到王府去。”

陳佑擡頭看了看天色,不由皺眉問道:“現在什麼時候了?”

“馬上到午正。”

“算了!吩咐廚房做好等着,我先去王府看看。”

陳佑一甩馬鞭,調轉馬頭朝王府行去,這段時間他倒是把馬術練得純熟了。

到得秦王行營府外,正好見一中年文士騎着一頭黑色毛驢慢悠悠地走過來。

陳佑連忙下馬拱手道:“甘先生!”

這甘先生看到陳佑,也翻身下驢,笑着拱手道:“陳司馬!”

說着,打量着陳佑一行,笑問道:“司馬這是剛從城外回來?”

“正是,先生慧眼。”

甘先生得意一笑:“慧眼倒談不上,心細罷了!”

說着,朝府門內一伸手:“司馬請。”

陳佑也恭敬道:“先生先請。”

甘先生哈哈笑了兩聲,擡腿邁步道:“那甘某就不客氣了!”

看着甘先生將毛驢交給門口的軍士,甩着袖子走進秦王行營,陳佑搖搖頭,轉身對丁小驢等人道:“你們就先回去罷,不用在這裡等我了。”

說着,也將馬匹交給軍士,走進府中。

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
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