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

陳佑連忙站好,從腰帶裡抽出笏板持在手中,目不斜視。

只見趙元昌走到御座之下的桌几後站定,一內侍站到陛前大聲喊道:“詔令監國秦王行起居朝會!”

所有人皆是默然不語,陳佑也連忙袖手垂頭,目光盯着前人的腳後跟。

緊接着又喊道:“侍中、河南府尹、昭文館大學士加開府儀同三司劉相公,樞密副使、輔國大將軍、開國池公史相公起居!”

話音剛落,一直候在殿外的兩位相公手持笏板趨步而入,一時之間只聽到一連串急促的腳步聲。

兩人一直走到班首,對着御座行禮祝詞。

起居畢,二位相公這纔對着趙元昌行禮道:“臣參見監國秦王殿下,恭問聖安!”

趙元昌沉聲答道:“聖躬安!”

聽到趙元昌的聲音,殿內百官跟着二位相公齊齊躬身。

待衆人起身,宦官又道:“宰相奏事,餘官退候!”

這時,趙元昌端坐到椅子上,史肇慶也退回右班,三品以上官員皆有座椅,四品以下則老老實實站着。

此時也沒什麼重要的事情,無非就是一些常務,簡單奏對幾句,劉明便退了下來。

之後是史肇慶奏事,史肇慶之後原本應該依次是三司使、開封府。不過現任開封知府趙元盛乃是正一品親王,故而排在三司使之前奏事。

出乎陳佑意料的是,趙元盛也只是隨便說了一些小事,提都沒提那個案子。

只是略一思量,他就想明白了,荊王這是同趙元昌有着相同的打算,想要把自己從這件事裡摘出去。

想透了這一層,陳佑心中暗自冷笑,荊王這如意算盤打的妙,可惜沒料到自己這方準備掀桌子了。

果不其然,當刑部尚書喬德榮奏事結束準備退回原班時,一個御史立馬站了出來:“秦王殿下,臣有一個問題想請喬尚書爲臣解惑。”

來了!

敏感的朝臣們瞬間打起精神,豎起耳朵聽着。

走到一半的喬德榮面色難看的站定,瞥了一眼那御史,不用猜也能想到要說的是什麼事情。

對於這個御史的要求,趙元昌只是淡定道:“可。”

那御史再一鞠躬,然後轉向喬德榮:“敢問喬尚書可知近來物議紛紛的盜售案?”

果然是這事!

喬德榮黑着臉答道:“某自然是知道的。”

御史又道:“下官聽聞,此案牽連到史館相蘇相公,不知可有此事?”

“此乃子虛烏有之事!”喬德榮當即否認。

只是那御史卻不肯就此罷休:“既然如此,請問尚書,爲何開封縣將盜售案移交至刑部之後,刑部遲遲沒有行動,放任涉案主簿自縊?爲何在主簿自縊之後草草結案?爲何在小吏出首後迅速逮捕將作監左丞?又爲何將左丞收監之後卻再無反應?”

一連拋出四個問題,那御史上前一步厲聲道:“莫非喬尚書便是那幕後主使!”

“一派胡言!”喬德榮拂袖呵斥道,“我刑部辦案自有法度,案件尚未查明,豈能告知於你等!”

御史拿眼睨了他一眼,冷笑道:“有何好查?開封府卷宗已經很明晰了,盜售案乃是那左丞一手操辦!如今喬尚書只需告訴我等,那左丞是否送了賄金給蘇相公。”

聽到這話,遠遠站在班首的荊王眉頭輕跳、嘴角抽搐,仔細看了一眼說話的御史,心想此人不可用。

喬德榮則是皺眉道:“那人尚未招供......”

他還沒說完,御史就打斷道:“尚未招供?我看喬尚書你恐怕是心裡有鬼吧!”

說着,他轉向御座,笏板舉過頭頂躬身道:“殿下,臣彈劾刑部尚書喬德榮與史館大學士蘇逢吉相互勾結、買官賣官,以致將作監盜售嚴重;且喬德榮包庇犯官、辦案不利,罪加一等!”

此話一出,立刻有不少中下層官員站出來:“臣附議!”

陳佑擡眼看去,只見除了頭戴獬豸冠的御史言官,還有其它官員。

暗暗數了數人數,將目光投向最前方的荊王趙元盛。也不知道今天站出來的這些人裡多少人是被荊王收買,又有多少人純粹是想攪事。

心裡想着,擡頭看向御座之下的趙元昌,隨離得不近,但也能看出趙元昌現在面色平靜,好似被彈劾的只是一個七八品的小官。

“殿下,臣彈劾戶部尚書田茂、刑部尚書喬德榮勾結史館大學士蘇逢吉,此三人貪婪無度、大肆索要賄賂、挪用國庫、買官賣官、尸位素餐,實乃最該萬死之罪!”

又一個御史站了出來,只是他說出的話卻讓人震驚非常,殿內的空氣都彷彿凝滯了。

還不等衆人反應過來,又有一批人站出來一同彈劾田茂。

緊接着,上至政事堂首相,下至少府都被彈劾了個遍。

部、寺級別的還站出來辯一辯,而首相劉明和樞密副使史肇慶則是直接摘下頭上戴着的貂蟬冠出班請罪,欲要辭去。

鬧到這種地步,趙元盛也不復一開始的輕鬆,臉色漸漸嚴肅起來。

而趙元昌見兩位相公被逼到請辭,連忙乾咳一聲,示意安靜。

立刻就有殿中侍御史出聲維持秩序,殿內漸漸安靜下來。

趙元昌這纔出聲撫慰道:“劉相公、史相公稍安......”

他還沒說完,突然一個聲音響起:“殿下!臣彈劾監國秦王趙元昌,上不能輔佐陛下以定朝臣,下不能撫慰黎庶以安天下,愧爲監國!”

陳佑心頭一跳,連忙轉頭,只見一個身着青袍、頭戴獬豸冠的御史大義凜然地站在殿中,舉着笏板直勾勾地盯着御座下的趙元昌。

他甚至聽到身邊一陣倒吸冷氣的聲音:事情鬧大了!

擡頭看去,只見趙元昌臉色難看地看着那御史,而轉過頭來的荊王趙元盛更是臉黑無比。

手託進賢冠躬身請辭的兩位相公也顧不得臉面,直起腰來轉身看向這個大膽的人。

這一刻,這個大膽的御史成爲了崇德殿的中心!

見衆人都看着自己,這御史再次鞠躬道:“臣,監察御史董成林,請殿下退位以謝天下!”

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
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