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

做戲麼?

亦或是,真心實意?

便是陳佑自己也不清楚,他爲什麼會做出如此決定。

戰事不順接替巴寧泰,即意味着擔起戰敗的責任,一旦真的戰敗,必定會被免職。

屋內安靜一陣,王樸率先點頭:“可以。”

有人出來背鍋,竇少華、王彥川自無不同意之理,皆出言贊同。

議事結束,陳佑同宋敏貞一塊回樞密院。

就在陳佑準備轉去自己的書廳時,一路沉默的宋敏貞開口了:“將明到我這邊坐坐吧。”

“好。”

陳佑沒有太多猶豫,腳步稍頓,轉身跟着宋敏貞進了他的書廳。

宋敏貞的書廳空空蕩蕩,不似陳佑那邊人來人往。

雖然現在宋敏貞經常來樞密院,但他很少處理公務,除了必須要過目的一些公文,其它事務一概交給陳佑。

正如他所說,他信任陳佑,身後事,也都託付給陳佑。

兩人坐下後,自有僕役端上茶水。

書廳門被重新關上,宋敏貞放下茶盞,低沉的聲音響起:“是不是拖過這三天,咱們的勝算會變低?”

“我不知道。”

陳佑語氣亦是低沉。

“只是想着,從去年便開始一點點準備,到如今該調整的差不多都調整完了。再繼續拖下去,很可能叫定難軍也有充足準備,還不如直接趁着這次機會直接動手,勉強也能打一個措手不及。”

自從二十六年前李彝超拒絕朝廷調令,反而在夏州與前來接任的朝廷將領互相攻伐,定難軍就遊離在中原政權之外。

現在不打,指揮讓党項李氏對定難軍的控制越來越深,如果再行羈縻賄賂之策,那就是助長其威望,最終定會促使其割據自立。

到那時再想打,就難了。

除非等個幾十上百年,等到李氏政權內部腐朽,纔會以比現在小的代價拿下定難軍。

但是那時候的歸化又是一個大問題,又得交給子孫後代花個幾十上百年慢慢處理。

之前不打,是內憂外患未平。

現在時機成熟,該動手了。

他們幾個就定難軍的事情討論過許多次,這些東西都是以前常講的。

當然了,道理是這麼偉大正義,但實際上也有兩府的私心在其中。

所以已經心生退意的宋敏貞纔想要穩妥,不說一戰覆滅定難軍,至少得有肉眼可見、能拿出去震懾中外的戰績,至於失敗,那更是難以接受。

宋敏貞聽了陳佑的回答,嘆了口氣:“都說你陳將明好名,我看吶,這名聲對你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以拋棄的東西。”

陳佑聞言露出一絲笑容,隨即道:“若能以所學傳世、天下學子皆從吾門下,亦可慰平生。”

“何其難也。”宋敏貞搖頭,“何其難也!”

感嘆幾句,宋敏貞不再多言,直接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我這就寫信給石守信。你去擬一份奏表,咱倆簽了名,你帶着去找官家吧。等你說服官家,咱們再召集成績他們商討如何調動軍兵。”

當陳佑帶着奏表來到同明殿時,趙德昭正在臨摹碑帖。

見到陳佑過來,他明顯有些驚訝。

也不知是不是想表現一下心中不滿,陳佑進殿之後,看到趙德昭仍然在緩緩運筆。

畢竟,兩府宰相直接過來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有事一般讓宦官或者侍衛之臣傳話。

陳佑猜測着皇帝的心思,動作卻不慢。

快步來到御座前方七八步的地方,作揖道:“參見官家。”

他這話一出,趙德昭就撐不下去了,不顧一個字還沒寫完,直接把毛筆一丟,起身道:“陳師且坐。”

君臣二人坐好,陳佑示意小宦官把奏表送到趙德昭案前。

待趙德昭翻開奏表,陳佑這才道:“延州奏報定難軍劫掠臨羌寨,奏章已經到兩府,過一會就會送來。”

趙德昭這個年紀,晚上沒什麼事情可以做,所以一般兩府都會在申正到酉初之間把當天需要給官家和太后過目的奏章送過來,第二天一早再送前一天的簡報。

先是介紹了緣由,然後才敘述他們的決定:“樞密院決定藉此機會征討定難軍。”

“這麼快麼!”趙德昭一驚,目光從奏表上移開,擡頭看向陳佑,“之前王平章不是說要到五月……”

陳佑直視官家:“因時而變,不可拘泥於故計。”

“嗯。”趙德昭若有所思,繼續點頭看奏表。

不同於陳佑說得如此簡潔,奏表上面至少寫了做出如此決定的理由,以及不這麼做可能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

畢竟年輕,趙德昭逐句咀嚼,最後發現:的確是這麼個道理啊!

陳佑他們的這個決定,真要反駁還是能有理有據地反駁的,只是以趙德昭的水平做不到。

呼了口氣,趙德昭朝陳佑點頭:“便如陳師所言。”

說着,他拿起筆在後面寫了一個“準”,然後讓身邊宦官蓋章。

不是天子八寶,而是新刻出來作爲日常處理政務的玉璽。

從宦官手裡接過批覆的奏表,陳佑沒有立刻離開,而是繼續道:“另有一事需要告知官家。”

“陳師且講。”

“如若這次戰事不順,臣將承擔責任,到時需要官家下詔罷相。”

趙德昭愣住了。

不只是他,在他身邊侍奉的宦官也用難以置信的目光看向陳佑。

“這……”趙德昭艱難開口,“這件事……”

雖然感覺陳佑對他不像對先帝那麼恭順,但說實話,除了外戚盧家,也就陳佑能讓他有“可以信任”的感覺了。

這突然說可能會少一條腿,趙德昭感覺心裡有些不安。

“陳師,戰事的話,它……它也不是你一個人……”

見他如此表現,陳佑臉上浮現出溫和的笑容:“這只是兩府商定的計劃而已,官家無須多慮,此戰勝負猶未可知。”

“那就好,那就好!”趙德昭連連點頭。

陳佑繼續道:“之所以做此決定,是兩府對是否此時發兵意見不一,臣力主此時發兵,故而事若不成,則咎在我身。做其事,擔其果,做人如此,爲政亦如此。”

這番話差不多相當於諷諫之言了,趙德昭點頭道:“吾知矣!”

陳佑這才起身告退。

他剛剛不僅僅是爲了教育趙德昭,更是故意把兩府宰相之間的矛盾擺出來,爲得是叫趙德昭放心——兩府宰相併沒有聯合起來,對皇帝威脅不大。

至於其中真相如何。

人心這東西,誰又能說得準呢。

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
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