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

元旦之前單江還在監獄中,過了一個年,他不但回到了自家宅邸,門前車馬也多了起來。

家中來客時自然是笑臉相待,當客人離去,單江臉上的笑容便消失無蹤。其中緣由,卻是周軍入城以來,他竟然一次都未能見到戴和裕。

且不說雙方親戚關係,單是他二人一內一外促成將校臨陣倒戈,於情於理都該見一見說說話。即便因爲某些原因不便私下見面,可這勾連將校是以戴和裕的名義,如今勝利了,總得讓戴和裕出面安撫人心吧?

可是都沒有!

就好似周軍之中不存在戴和裕這個人一樣!

倒是虞家的大衙內——虞三被陳佑徵辟之後,虞家的衙內稱呼便僅限於第三代了——說他曾經見過二王子,其餘幾個在倒戈之前比較活躍的將校也一同去見了。

若非如此,單江絕對忍不到今日。

眼看着二十多天過去了,整個南昌府秩序也已經恢復,感覺到不對勁的單江決定查清楚究竟是什麼個情況。

安排好一干下屬的行止,單江帶着兩名親隨朝行營去。

他不知道私下調查能查出什麼東西,所以準備親自去問陳佑或者其它可能接觸此事的人。即便得不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從這些人的回答中也能猜測出部分事實。

行營這邊,陳佑終於收到了洛陽傳來的初步安排。

政事堂符文上只是說讓他暫駐洪州穩定局勢,同時做好魏王回京的準備工作。

同公文一起到的還有李明卿的私信,按照信中所說,陳佑未來最可能的職事就是負責江南三道的刑獄監察諸事。

這種職事,不說能決定三道官員升遷降黜,只要可以施加一定影響,便有極大的權力。若是一點都不能影響到官員任免,對陳佑來說還不如主政一州。

是優是劣,全看趙元昌的心思。

剛把堂符收起來,親衛就通報單江到了。

陳佑考慮了一陣才同意見單江。

“單江參見都監!”

“將軍來尋我是爲了甚事?”

陳佑看着單江,等待他的回答。

只見單江再次一揖,然後道:“回都監的話,下官此來是想請都監允下官見戴和裕一面!”

他這話說得直白,也不怕陳佑給他扣一個暗中串聯陰謀反叛的帽子。

陳佑的確沒給他扣帽子,不過問出的話卻叫單江難以回答:“單將軍可否說說爲何要見二王子?”

在單江看來,這句話的重點是陳佑依然稱呼戴延康爲二王子,這證明宋王依然是朝廷認可的王爵。

這麼一想,戴延康的處境並不差。

想到此處,單江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對戴和裕的稱呼也變了:“下官同二王子有親,亦是得二王子勸導,這才率兵舉義。如今天兵早已入城,此處已是周土,我等盡爲周民,諸事繁忙親友難得一見。這纔來尋都監,望都監能通融則個。”

單江所言,有情有理。

然而再怎麼有情有理,這時候也不該讓他見到戴和裕。

陳佑臉上露出恍然的神情:“噢!將軍還不知道,臘月二十九那天二王子染了風寒,身邊人也都未能倖免,故而禁止旁人探視。莫說你了,便是我也許久未曾見二王子。”

說完這話,陳佑看到單江臉色變幻不已,不等揣測他的想法,見其收斂神色,肅容拱手道:“原來如此,是下官孟浪了。”

“無妨。”陳佑輕輕擺手,“將軍也是關心即亂。”

頓了頓,臉上浮現出溫和的笑容:“這樣,等二王子身體稍安,我便遣人通知將軍,到時將軍自可見到二王子。”

“多謝都監!”單江再次一禮,“下官告退。”

單江剛出門,白聰就進來了。

進門第一句話就是:“大帥,劉司正傳來消息,樞密院梅鬆正指使細作勾連降卒降將。”

劉司正就是劉河,所謂司正就是陳佑手下諜報機構的負責人。

因劉河回淮南主持的緣故,陳佑便讓親兵白聰做了這聯絡員,專門負責傳遞消息。

聽到白聰的話,陳佑放下剛剛拿起的毛筆,沉聲問道:“可知道是哪些人?”

“這個暫且不知。”白聰他只負責傳話,劉河都沒查出來,他當然不可能知道。

陳佑沉吟一陣,起身從身邊書架上抽出一張紙,仔細看了幾眼,將這張紙放在桌面上,手指點着推到邊緣:“你通知下去,盯緊這些人。”

這是一份名單,排在頭名的赫然是方纔離去的單江!

滁州清流縣渡口,梅鬆走出客船,目光四下一掃,只見這一處設在城牆底下的渡口秩序井然。客船有序上下旅人,貨船也有赤着上身的力士漢子來回搬運貨物,渡口邊上是運貨運人的驢車騾車、飲食攤販在吆喝生意,時不時還有公人手持黑漆長棒來回巡視維持秩序,真真一派繁盛之風。

如此景象,直看得他連連點頭。

他從舒州一路走來,有如此秩序的地方可不多。

待幾名親隨來到身邊,梅鬆直接邁步朝城門而去。

從渡口到城門,一層拳頭大小的碎石嵌在泥土中。這樣做雖然使路面顛簸不少,可在沒有水泥和石板路的時候,卻可以增長路面的使用壽命,下雨天也不會太過泥濘難行。

進了城,道路兩旁都是商戶,只不過攤販減少,大多有着店鋪,也就在街角還能見到一二小攤。

因着靠近渡口,這一片應該是整個清流縣最繁華的地方,梅鬆走在路上,偶爾能看到戴着“稅”字臂章的公人進出店鋪。

見到這樣一幕,他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鬚。

清流縣城雖是滁州州治,可它的規模並不大——城池太大會增加防守難度,滁州刺史趙普並沒有擴增城池的慾望。

一路步行來到刺史府,梅鬆站定在正門前,身後親隨立刻從懷中掏出名帖上前對那門子道:“我家主人乃是樞密院主事,此來拜會趙使君,有事相商!”

這門子不知道樞密院主事怎麼會出現在滁州。因心中疑惑,他沒有立刻引梅鬆進門,而是仔細打量看着像是正主的梅鬆,將其相貌記下後立刻安排僕役將梅鬆等人帶到門房去候着,他自持着名帖朝內跑去。

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
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