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

焦繼勳應下。

王樸掃視一圈,輕聲問道:“接下來是誰?”

守諜報司司正端木業見無人開口,他急忙出聲:“相公,諜報司這邊有新情況!”

樞密院諜報這一塊向來是陳佑主抓,王樸瞅了一眼陳佑,見他沒什麼特別的表示,扭頭對端木業道:“說吧。”

“安排在定難軍的細作傳出消息,定難軍節度判官張碩密往契丹,當時向契丹求援。巴樞使希望諜報司能阻止契丹插手定難軍事。”

說完這話,他稍稍抱怨道:“諜報司總不能把張碩一行人都殺掉吧?就算定難軍使者全都暴斃,只要契丹反應過來,想施壓我們也攔不住!”

薛崇出聲問道:“能在路上截殺麼?”

“做不到。”端木業解釋道,“只能知道張碩帶人離開夏州去了契丹,沒辦法知道他從那條路走。要想殺他們,只能等在契丹王帳周邊。但那時候,契丹必然已經知道定難軍之事,且我等在契丹境內襲殺定難軍使者還會給契丹介入提供藉口。”

端木業畢竟不是純粹的諜報人員,曾經在馬青幕中當過判官的他,考慮問題不可避免地從政治角度出發。

王樸轉向焦繼勳:“幽雲一片準備好了麼?”

“幽州城內糧草軍備足夠半年之用,雲州那邊盧仲彥已經到了雲中,幽雲一線攔住契丹三個月不成問題。”

陳佑插話道:“戰爭不是簡單的堆砌數字。”

王樸聞言朝陳佑點頭,然後看向孫漢雄:“盧龍和太原兩處兵馬如何?可能同契丹相抗衡?”

“去年夏契丹曾攻幽州,最終無功而返,根據奏報,幽州兵馬恃城而守不成問題。如果能佈下戰爭,城外野戰也能戰而勝之。不過馬軍相比契丹有些薄弱,最多隻能擊退,只有敵我兵力懸殊時才能殲滅敵軍。太原軍也曾在雲州一帶同小股契丹兵馬交手,同幽州相差無幾。”

“如此便好。”

王樸評價一句,隨即吩咐端木業:“諜報司盯着契丹,一旦有兵馬調動,立刻通知幽州和雲州。”

說完,他又看向宋敏貞:“密院可以通知這兩處,一旦戰事起,無須等待中樞命令。”

宋敏貞迴應王樸的目光:“去年年底樞密院就發過符令了。”

“是麼。”王樸看着宋敏貞,稍稍沉默,隨即道,“畢竟是去年的事情,再通知一次吧,這次是中書決議。”

“也好。”

宋敏貞微微點頭。

……

諸事議畢,王樸舒了口氣,正要宣佈結束,門外突然傳來呼喊聲:“延州急報!”

陳佑一個激靈,直接就扭頭看向仍然關着的木門。

與此同時,王樸高聲道:“進來!”

屋內所有人都看着木門開啓,一名青衣官員雙手捧着一卷帛書快步走進屋內。

“開封前檢查了泥封暗信,的確是巴樞使派人送來的!”

那官員將帛書奉到王樸面前,便退了出去。

陳佑仔細觀察着王樸的神情。

只見王樸展開帛書後,立時瞳孔緊縮,之後神情便稍稍放鬆。

陳佑見此也放下心來,不是壞消息就好。

帛書內容不多,王樸很快就看完了,稍一猶豫,他轉手遞給右手邊的宋敏貞。

不等宋敏貞看完,王樸直接就說出了內容:“綏州西羌趁機叛亂,綏州刺史李光琇重傷被俘,其子李丕祿收攏殘兵守在龍泉縣。”

“這麼說,綏州快拿下了?”

開口詢問的是趙普。

此時陳佑接過帛書,其上內容果然如王樸所言。

“還不能這麼說。”

陳佑把帛書遞給下一位,說出了自己的見解:“西羌叛亂可不是爲了配合我軍,雖然使得我軍在綏州佔優,可若一心想要獨立,也會牽扯我軍精力。”

說着,他掃視諸人:“不知道巴樞使在前線如何做,我這邊建議利用李光琇招降李丕祿,讓李丕祿去對付叛亂的西羌。”

王彥川提出質疑:“党項人,可信麼?”

陳佑正要解釋,王樸直接就道:“交給巴慶安判斷吧,畢竟往來不便,我們這邊剛收到消息,延州那邊估計該做的都做完了。也不說什麼了,免得產生矛盾,叫前方不知該如何行事。”

陳佑聞言嚥下話語,點頭道:“如此也好。”

王樸點點頭,重申一遍:“現在所有事項,都以保證勝利爲要!”

言罷,宣佈結束議事。

回到樞密院,宋敏貞再次把陳佑叫到他的書廳去。

方一坐下,宋敏貞就說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我準備就在這幾日請辭。”

陳佑一驚,隨即問道:“方正相公何以如此急切?”

“前日王文伯尋到我。”說出這話,他頓了一下,朝陳佑狡黠一笑,“將明不如猜一猜他說了甚。”

陳佑不由挑眉,隨即垂首思忖。

很顯然宋敏貞要請辭,同王樸前天的話有關。而既然讓陳佑猜,兩者之間的聯繫就不可能太過直白。

好一會兒,陳佑猛然擡頭:“可是涉及巴慶安?”

“然也!”宋敏貞捋須道,“之前議事的時候你接下了戰事不順的責任,可若是最終取勝當如何,卻無人談過。”

“他擔心巴慶安攜威回京?”

陳佑皺眉道:“巴慶安就算回京成爲宰相,也不過是接了淄忠武公的位置罷了,按照現今制度,怎麼也無法成爲首相吧?”

“戰爭得勝,首先要做的是論功行賞。”宋敏貞敲了敲桌子,“定難軍可不是嶺南,巴慶安本就是使相,再有此大功加身,這天下軍兵之望,可不就在他身上了?”

宋敏貞有句話沒說,但陳佑明白:如此多人因跟着巴寧泰而受到封賞,巴寧泰就不缺搖旗吶喊之輩。

“所以,他是想讓方正相公你做樞密使?”

“沒錯!”宋敏貞先是讚了一聲,隨即嘆道,“他是想叫我坐在巴慶安這個火爐上啊!”

陳佑聞言,脫口而出:“讓你擋槍。”

“擋槍?呵,倒是形象。”

宋敏貞搖搖頭:“我不願爲王文伯所用,索性直接請辭。”

“可若是如此,巴慶安得勝回京,只有我一個就更壓不住他了。”陳佑面色嚴肅,“假若王平章他不顧戰事,直接把巴慶安召回京中……”

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
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