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

五月初二,丙午,給事中、沿淮諸州安撫使申雲海奏濠泗大飢,致一千六百餘人餓死。

根據申雲海的奏章,濠州因糧價奇高,餓死人數最多,一直到他帶人帶糧抵達濠州,總共餓死人數達八百人,佔諸州餓死饑民總數的一半。

其餘諸州,壽州餓死了近兩百人,泗洲餓死約三百人,楚、徐、穎三州各只有一百多人。

但是,這僅僅是餓死的饑民。

楚、徐、穎等三州因爲受災地區只佔州內一部分,州衙得以從容調動糧食,雖然糧價依然升高,但絕大多數災民還沒到吃樹皮的地步。

壽州則是知州直接開倉放糧,算是穩定了人心,沒有出現動亂。

唯有泗洲,刺史也開倉放糧了,但他直接把官倉的糧放到了自家糧店去!

擺在城外的粥棚分發給災民的粥,一碗粥裡面甚至難有二十粒米!

爲了多搶幾碗,粥棚邊上天天有鬥毆,毆傷致死的情況層出不窮——這部分死亡數據並沒有計算到餓死災民中去。

亂世出豪傑,爲了一口吃的,接連有那鄉中浪蕩子糾集從屬鄉鄰圍攻鄉中大戶,想要搶糧。

絕大多數都因爲久餓體乏直接被大戶家丁鎮壓殺害。

偶有一二成功的,只要叫那些大戶跑到縣城,定然會惹來州兵“追剿叛逆”。

唯有一名爲程四的,因在鄉中向有仗義疏財之名,人脈廣闊,頗有名望。

這次饑荒手頭雖有錢,卻難買米。

他一爲自己,二爲弟兄,多次低聲下氣地登豪戶之門想要求米。然而往日稱兄道弟的管事卻沒人願意爲他說項買米,倒有幾人要替自家主人招攬他做個打手護衛。

然而,若是心氣不高,以他的名聲,早就能投靠縣令做一小吏。

故而幾次碰壁下來,他眼瞅着鄰里弟兄飢而無食,心一橫,直接帶人夜襲鄉中大戶,殺其全家,分發糧食。

程四心知破門殺人雖爲百姓活命,可放到官府去說,絕無倖存之理,因此分了糧食之後就要遁入山林避一避風聲。

怎料他手下有人鼓譟:這官府無道、豪強不仁,哥哥既有名望,又心懷百姓,不若立旗聚義,殺豪強,攻官府,便是不敵官軍,聚嘯山林,豈不比在鄉中受小吏刁難、大戶欺壓來得痛快!

程四動心了,藉着威望,召集鄉民,聲稱一家之糧不足全鄉之用,今日吃完,明日又要捱餓。而州縣官吏豪商卻寧願把糧食放在倉中發黴也不願拿出來救濟大家。他程四,想帶領大家搶糧自救!

概括起來就一句話:想活命的跟程四走!

就這麼一句話,叫程四做成了!

他先是糾集本鄉數百青壯,把周邊幾個鄉的大戶全都搶了,但又反抗,一個不饒。

之後手下隊伍擴充到兩千人,然後圍了縣城。

他也不攻,就圍着城,喊話要入城殺貪官劣紳,分米糧給貧苦百姓,以此威脅城內縣令給錢給糧。

更可笑的是,縣令想服軟給錢糧,可是官府沒有,只能找大戶借。

然而大戶們不願意出血,強烈要求縣令不得資敵,甚至願意安排自家家丁僕役協助守城。

縣令無奈,只得一面派人去安撫程四,一面苦口婆心勸城內大戶。

如此僵持了兩天,就在程四即將因爲沒糧二放棄縣城轉而去搶其它鄉時,城內買不起米的饑民眼見着官府無力,生死危機之下,竟然爆發出勇氣,衝擊城門迎程四入城分米。

於是原本不準備激怒朝廷的程四,不得不進城主持公道。

申雲海抵達濠州,聽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亂民攻破宿遷縣城”!

好在程四是個聰明人,他沒殺官,縣令縣丞等官員都被他放了,他只殺民怨頗多的胥吏喝敢於反抗的大戶。

瞭解情況的申雲海大概猜到了程四的心思,於是沒有忙着調兵平亂,而是一面奏報政事堂,一面安排其它幾州賑災事宜,防止再次出現宿遷這般事。

這期間程四也沒閒着,雖然放走縣令等人之後,州衙一直沒動靜,但他不敢幹等着,而是開始招兵。

但凡入他麾下,就能吃飽飯,甚至每個月還有錢可拿,而不加入的人,只能每天領兩頓稀飯,保證餓不死。

至於糧食和錢財,全都是從大戶家中搜繳來的。

四月中旬,收到政事堂回覆的申雲海先是雷霆手段拿下泗洲刺史和臨淮縣令等人,親自坐鎮泗洲處理官吏、安頓災民。

緊接着,他調集兵馬至泗洲,同時從災民中徵召青壯入伍訓練,然後聯繫程四,聲稱只要其不等王師臨陣就解散部衆俯首認罪,可保其不死。

也不知程四是心態膨脹還是怎地,總之他拒絕了申雲海的好意。

哪怕申雲海對他抱有同情,也不得不立刻揮兵宿遷。

申雲海自知不善兵事,因此行軍作戰,全憑那禁軍校尉指揮。

一路穩紮穩打,即便遭遇叛軍襲擊,也能立住陣腳反打。

如此五天抵達宿遷城下,只花了兩天,便攻入城中收復宿遷。

唯一可惜的是走脫了程四,未能竟全功。

擊潰叛軍,申雲海傳訊周邊通緝程四,之後開始梳理宿遷災情——同樣的,因叛亂而死之人,也沒算在餓死饑民之中。

當然更神奇的是濠州知州,當初饑荒出現端倪,他就準備買米存在倉中。

可惜某事不密,叫糧商大戶們發現了,然後州內米價升高,連帶着周邊幾個州都開始漲價。

州衙本就不富,他這一通下來,錢花了不少,米卻沒存太多。

等饑荒正式顯露威力,他沒有強硬要求各糧商維持原價,而是把他們叫過去,想要說服他們。

可惜非但沒成功,反而使得糧商們更加大膽,境內大戶也趁此機會用一點點糧食逼得農民賣田地賣兒女賣自己。

最後,知州只能讓人採集能吃的植物混入稀薄的粥裡,分發給饑民。

而且爲了多救些人,他非但縮減自己吃用,甚至還從自家拿出錢糧來——雖然杯水車薪。

最重要的是,他親自上陣撫慰災民,可以說是同甘共苦。

這也是濠州災情比泗洲嚴重,卻沒演變出民亂的主要原因。

申雲海一來,一開始還想倚重他,沒過幾天就剝奪了他的行政管理權,只是讓他帶頭分粥。

但也就這樣了,這個知州文教優異,要不是這次災情,考課結果必然是上等。

申雲海沒辦法處置他,只能甩給中樞。

申雲海的奏章傳了一圈,重新回到陳佑手中。

他掃視諸人,開口定性:“申雲海的處理沒什麼問題,現在要討論的是這幾個州的人員安排。”

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
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