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

王樸走了之後,堂後轉出一人。

“顯瑞,河南府那邊得安排一下了。”

馮道坐在椅子上,說完這話,端起茶盞仔細品味。

顯瑞是吏部尚書李明卿的字,很顯然,之前王樸說的話,李明卿在堂後都聽到了。

“馮公放心,我都曉得。”

李明卿尋了一個位置坐下,立刻有僕役換上熱茶。

“只是,馮公,”擺弄着茶盞,他有些吞吞吐吐,“官家爲何突然要在洛陽營建宮室?”

很顯然,他也想到了“遷都”這件事。

除非身在局中不自知,否則這些高等官員的政治敏感性絕對要超過世界上九成九的人。

有人可能會問了,要是高等官員有這麼厲害,怎麼會做出種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智障操作?

其實真說開了也很合理,刨除一部分身在局中的,有些人是對自己過於自信了,所謂不知民情、不察民意,就是指的這種;還有些人則純粹是立場問題了,普羅大衆看來他這樣做不對,會有大問題,但對他來說,要麼是能將自己或自己所代表勢力的利益最大化,要麼是背後有人,不得不爲。

馮道沉吟一陣:“許是爲遷都。”

李明卿聽了,臉皮微動,但也沒有太過激烈的表現:“既然如此,河南、洛陽兩縣縣令該換一換了。”

後世有一句話,叫“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這時候還沒這麼個說法,但附郭縣令不好當卻是共識,更別說京城赤縣的縣令了!

赤縣,指都城所在的縣,例如現在開封府的開封、浚儀兩縣,屬於赤縣。有時候赤縣不只是一兩個,比如唐時長安的長安萬年和洛陽的洛陽河南,這四個縣都屬於赤縣。

除了赤縣,屬於開封府的其餘諸縣,就是畿縣,這就是京畿之地。

若真要遷都洛陽,首先河南府尹是不要想了,這得官家任命,能在吏部範圍內解決的,只有京畿諸縣的縣令、丞、簿、尉。

京畿範圍內的行政主官有自己人,對中樞官員來說是個比較大的助力,但對被挑選出來做“助力”的那些人來說,可能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了。

兩人商議一番,眼看天色漸晚,李明卿便告罪離開。

走之前,馮道突然提了一嘴陳佑和李疏綺的婚期。

言道若是洛陽之事定下來,就提前讓陳佑回京,把婚事辦了,畢竟雙方年紀都有些大了,老是這麼拖着也不好。

隨着頂尖的幾位人互相之間達成共識,趙元昌的意志終於得以貫徹下去。

六月二十七日,宣麻,拜相,以鎮軍大將軍、興元節度使、檢校樞密副使、山南道都總管、青巖縣開國公劉承澤爲光祿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集賢院大學士、節度興元軍,勳爵如故。

同時,江夏青任尚書左僕射,加昭文館大學士;閻俊臣晉特進,任尚書右僕射,加史館大學士,兼修國史。

樞密使吳巒賜勳上柱國,樞密副使鄭志康、馬青賜勳柱國。

諸相蔭庇子孫各有差,自不必提。

二十八日,以樞密都承旨、黃門侍郎王樸,兵部尚書林師德同知樞密院事;以吏部尚書李明卿、開封府尹溫仁福參知政事。

三十日,敕以黃門侍郎王樸爲觀風采訪使,巡察河南、河中、京兆、鳳翔四府及沿途諸軍州。

跟隨王樸一同出發的,就有剛趕到汴京沒多久的錦官府三人。

當天散朝之後,趙元昌將三人叫到跟前,臨時出題讓他們當場作答。

三人的答卷都是中規中矩,沒有讓趙元昌眼前一亮的地方,但也算差強人意,至少陳佑因此得了一份讚賞鼓勵的敕旨。

按道理說,他們在府試時候的答卷能讓陳佑挑出來做頭名二名,總歸是有出彩的地方,陳佑和趙元昌的眼光不至於相差那麼多吧!

其實代入一下也能明白,主席給你出申論題目,說你寫得好就立馬當一個處級幹部,你是求穩呢,還是拋出一些新奇觀點以期他能立馬歎服,然後來一句中央已經決定了,你再念兩句詩?

話說回來,趙元昌也有些猶豫該把他們安排到哪裡去。

正巧這時候需要讓王樸到關中、關西走一遭,便大筆一揮,將這三人打發到王樸身邊。

嗯,此乃“觀政”,不是腦袋一拍就能想出來的,官家一言一行,大有深意啊!

沒有深意你們也得解讀出一些深意來!

王樸此行,主要任務有兩個,一個是安撫劉明,順便看他支不支持遷都;另一個是看一看西部的一些節度使、刺史,哪些人可用,哪些人需要打壓。

說有權力吧,他免不了沿途哪怕一小吏的職位,說沒權力吧,那些文官武將的命運皆取決於他的看法。

他這一走,一時半會是回不了汴京了,於是,通事舍人趙普以樞密副都承旨權知承旨事。

“陳使君慢行!”

一道清朗之聲叫住陳佑。

陳佑一頓,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笑容,緩緩轉身:“彭尊師有何指教?”

尊師是對道士的敬稱,陳佑本來是直接叫道長的,不過盧金嬋對彭曉甚是禮遇,趙元昌也下旨賜錢帛,他也只得跟着尊敬起來。

“哈哈!指教談不上!”彭曉毫不在意什麼高人風範,提着道袍快步趕上陳佑,渾不似四五十歲的人。

“有些小事卻要勞煩使君。”

彭曉笑眯眯地看着陳佑。

陳佑呵呵笑道:“尊師且講。”

“使君也知,老道我有個徒兒叫五鬆兒。雖然不曾讀過論語春秋,但也跟着老道學過些許聖賢文章。”

這話就是謙虛了,彭曉自己是後蜀明經進士,論對文章經典的熟悉,便是錦官府試考中的那批人都不一定比他強。

“只是老道準備東去楚地訪友,五鬆兒年幼不好帶在身邊,還望使君照料一二。”

這話一出,陳佑眨眨眼,隨即強笑道:“尊師,這恐怕不合適吧?我乃塵世俗人,五鬆道長世外高人,這、這、這不合情理啊!”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