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

bookmark

變是要變,問題是怎麼變。

這就有的吵了,一時半會定不下來。

這般爭論,一直持續到二十六日。

這一天,京師大風雨,壞營舍,吹鄭門扉起,十數步而墮,拔大木數十,震死者六七人,水平地尺餘,池隍皆溢。

天災之下,一時間大傢伙都忙碌起來,救災的救災、維穩的維穩、彈劾溫仁福的彈劾溫仁福。

最後一條不是開玩笑,京師出事,不論是不是溫仁福的錯,他身爲開封府尹,被彈劾是毫無疑問的,要是沒人彈劾他,那纔是怪事一件。

只不過這一波彈劾並沒有對溫仁福造成任何傷害,甚至沒能掀起一絲漣漪。

因爲有人藉着這次京師大雨,提出了遷都!

一時間,紛紛擾擾,或是爲國爲民,或是爲己爲家,總之朝堂之上亂成一團。

就在這樣的氛圍中,陳佑的婚禮漸漸近了。

二十九日,李府女眷來陳府鋪牀。

這是自唐時便有的習俗,其實就是先送來部分嫁妝,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品,比如帳幔、被褥之類的。

陳佑也沒閒着,將早就準備好的大雁刷洗乾淨,明天親迎儀式上要用。

除此之外,又請儐相們吃酒,重新確定一遍章程。

不像當初趙元昌的婚禮,一板一眼沒人敢鬧起來,陳佑的這場婚禮雖要按照禮制來,但一些民間習俗卻免不了。

好在陳佑三品官身,一些不雅的戲新郎的步驟都被省去,但攔門催妝那是怎麼都省不掉的。

爲此,陳佑先是找了龐中和,之後又去請了冉益謙,這兩個負責對詩。然後是潘美和蔣樹,他倆則是爲了預備着要擠人,爲陳佑開路。

這時候障車的風俗已經漸漸消亡,但似開封這等中原大城還有些遺留,故而還得備着一隊護衛、數車錢物。

閏五月三十日,休沐日。

馮吉一大早就跑來幫忙,趙元昌除了賜金賜物之外,還遣了幾名禮官來幫襯一番。

時近黃昏,賓客都到得差不多了,身穿毳冕之服的陳佑自府後家廟出來,拜見馮道。

馮道以尊長的身份勉勵陳佑傳宗繼嗣之後,陳佑乘車出門。

一路上鐘鼓齊鳴,熱鬧非凡。

關於婚禮是否奏樂,自古便爭論不休,歷史上到南唐末期才第一次明文規定婚禮可用樂,而北宋皇室更是要等到哲宗大婚時才能奏樂,可謂是悽慘無比。

好在周國朝堂中沒人不開眼要禁婚禮奏樂,上次雙王大婚時都奏樂了,陳佑自然也樂見自己的婚禮熱熱鬧鬧開開心心。

一路上不時有人攔在車前,口中說着一些吉利話,陳府準備充分,直接一把銅錢撒出去,而若是小孩,則會得一枚白煮雞蛋或是紅紙包着的糕點。

李府漸近,陳佑心中突然有些緊張。

不同於士庶人家一般不怎麼遵守繁文縟節,陳佑這一次親迎和婚禮的步驟有些複雜,他生怕自己哪裡出錯,留下遺憾。

不管他怎麼想,終於是到了李府門前。

車馬停、鼓樂息,圍觀閒漢的起鬨聲中,大門緊閉的李府中一連傳出三首攔門詩,樂師適時的來了一陣詼諧的樂曲,引得一陣叫好。

這要是陳佑,一時半會是對不上來的,幸好他這邊還有冉益謙和龐中和,一個說“君子從來不懷金”,一個說“欲退無因進又難”。

又引得圍觀衆人起鬨喊李府開門。

一來一往對了幾輪詩,娛樂了大衆,雙方十分有默契地收場。

門外喊着開門拿禮金,門內也將大門打開一條較大的縫。

都是年輕人,門內接了禮金之後竟然又作勢關門。

這下門外可不依,在潘美、蔣樹的帶領下一擁而上朝門內擠去。

這邊廂兩家親友玩得熱鬧,站在門外的陳佑恨不得一腳上去把門踹開。

好在大家都知道分寸,鬧了一陣,終於在圍觀衆人的鼓勁歡呼聲中洞開大門。

冉益謙、潘美等儐相立刻整理衣着,收斂笑容各至其位。

就在門口攔門催妝之時,府內也在走着禮儀程序。

出嫁從夫,根據禮制,李疏綺着三品翟衣,等父親李明卿祭祖完畢,在姆媽、從者的陪伴下走出閨房,來到庭中。

在親人賓客的注視下,緩緩走到桌几前,面向南方跪坐。

身爲參政的李明卿也穿着毳冕之服,站在東階之上,看着即將出嫁的女兒,有些不捨。

父女之情此時也無法深言,內贊者佈下酒饌,指引李疏綺飲食。

之所以有這麼個儀式,一來這算是女兒身爲這個家庭一份子的最後一餐飯,二來婚禮持續時間長,先讓新娘子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只是即將成親的激動與出家門的傷感混雜心中,李疏綺實在沒多少胃口,簡單嚐了幾口便由着內贊者將酒饌撤下。

默默轉身,先拜西邊祖宗神位,再拜東邊父親。

起身之時,眼眶微紅,卻是心中酸楚欲哭。

此時李疏綺出嫁前的儀式已經完成,李明卿猶豫一下,最終沒上前安慰,而是走到下臺階,面向西邊而立。

他的夫人,李疏綺的母親卻不管那麼多,直接上前握着李疏綺的手,也是紅着眼眶輕聲安慰。

外庭那邊傳來一陣歡呼聲,是潘美他們擠開了大門。

少頃,贊者引着陳佑一行人入內,繞過影壁立在內庭門外。

緊接着,女方的儐者入內請命,之後出來,肅容詢問陳佑這次來是爲什麼事情。

陳佑深吸一口氣,朗聲道:“某受命於廟,以茲嘉禮,躬聽成命。”

這裡一般是說受命於父,可是陳佑父親早亡,這裡只能以家廟代替父親。

儐者點頭入內,大聲向李明卿轉述。

李明卿答道:“某固願從命。”

這話說完,他跟着儐者走出內庭,看到立於門外的陳佑,頓時眼前一亮,心下想着有貌有才,也不算所託非人了。

翁婿一番作揖對答,李明卿在右前,陳佑在左後,執雁者跟在兩人身後。

陳佑就這麼出現在李府賓客的視線內。

哪怕早就知曉,但親眼看到陳佑身上的毳冕,庭內依然響起一陣讚歎之聲。

毳冕者,三品之服,七旒五章,佩有紫綬、金銀絲線織就的盤囊、黃金裝飾的佩劍和水蒼玉佩,朱襪赤舄。

除了幾種佩飾之外,三品毳冕同天子祭祀海嶽的毳冕相差無幾,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此服是何等華貴。

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
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