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

趙元昌思維發散。

哪怕身爲中原至尊一國之主,他也想不明白,都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爲什麼他這個老大和老三子豐在母親眼中的地位比不上老二子茂。

想着想着,他又想到了自己第三個孩子即將出生,現在已經有了一子一女,不知道這第三個會是男孩還是女孩。自己可不能像老母親這樣偏心,要一視同仁纔好。

想到兩個聽話乖巧的孩子,趙元昌嘴角不自覺地露出溫暖的笑容,但很快就被杜太后的哭聲打斷。

舒了口氣,趙元昌壓抑着不快,輕聲解釋道:“好叫娘娘知曉,二哥三哥皆是成年男丁,等閒入不得宮闈。若是娘娘時時召見,怕是要引得御史言官彈劾二哥三哥了。”

聽到這話,杜太后停下哭聲:“那也不能一年只見一次吧?大哥你操勞國事,我這老太太養了三個兒子,哪知道到老了反而是孤零零一個人。要是這樣,不如叫我搬出宮去同二哥一塊住得了!”

太后搬出宮去同舒侯住,這是打的杜太后的臉,還是打的他趙官家的臉?

好在這幾年趙元昌已經習慣杜太后時不時的肆意刁難,忍住心中怒火,呵呵笑道:“娘娘說笑了,哪有長子繼承家業反而把母親趕出去的道理?”

杜太后又是潸然淚下,哭了一陣見趙元昌沒反應,只得啜泣着道:“那大哥你給二哥一個職事,好叫他能多入宮來看看我。”

又是這個要求。

趙元昌一皺眉,正要拒絕,突然聽杜太后道:“那個大宗伯不是還空缺麼,正好可以叫二哥去做嘛。”

大宗伯,現在的名字叫宗正寺卿,主管宗正寺。而宗正寺諸官曆來多選擇宗室充任,前一任宗正寺卿是趙鴻運遠房堂親,去年因病卸任之後宗正寺卿一職空缺至今。

問題是,久在深宮的杜太后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

趙元昌可不記得自己和杜太后說過宗正寺的事情。

想到此處,趙元昌笑着問道:“不知娘娘從哪得知的消息?”

聽他這麼問,杜太后動作一滯,隨即借拭淚遮掩面容,有些急切地解釋道:“也不是誰告訴我的,只不過許久不見宗伯過來,遣人問了一下才知道。”

“原來如此。”趙元昌點點頭,“兒子正愁着無合適人選,便聽娘娘所言,叫二哥來做這個大宗伯。”

見他應承下來,杜太后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話說到這裡,趙元昌也沒有繼續留下來的心思了。若不是爲了在諸臣民面前表現皇家慈孝,他根本不想來聽杜太后絮叨哭訴。

遠離杜太后寢宮,趙元昌突然吩咐身邊宦官:“叫童謠和李樓到觀文殿見我。”

說罷,他自往觀文殿行去。

洛陽的這個觀文殿,是隋煬帝設立的藏書之處,相當於皇家圖書館,在隋時共計有藏書三萬七千卷——可惜大多亡佚,留存下來的只有十之一二。

趙元昌遷都洛陽之後,重新啓用了觀文殿書庫,設立觀文殿學士專門管理書庫,詔令全國州縣上貢典籍經冊,到現在總算讓書庫不那麼寒磣。

離書庫還有幾步路,侍候觀文殿的幾個宦官拎着衣襬一路小跑過來,麻溜的拜倒在路旁:“奴等恭迎官家!”

“起來罷。”趙元昌甚至沒正眼看他們,一邊朝前走一邊問道,“楊學士呢?”

“回官家的話,楊學士在抄書,奴已經叫人去喊了。”

回答的是領頭的一個宦官,他爬起來之後一臉諂笑地擠到趙元昌身邊,恨不得幫趙元昌託着靴子,即便趙元昌根本沒看他。

一路來到觀文殿正門,趙元昌沒有進殿,而是拐進一間書室,剛邁步進門,庭院內就有小宦官拉下機關,牆上躍下幾個木頭造物,一陣輕微的咔咔聲響起,書室四周窗幔緩緩拉開。

這是一種名字叫“飛仙”的機關,作用就是拉窗簾。優點是一次能把整個房間的窗簾都拉起來,不耽誤官家讀書寫字;缺點也是一次性把整個房間的窗簾都拉起來,畢竟這東西不太好做,所以一般都是控制整個房間,基本上也就在書房這類地方使用。

跟着他進書室的也就一個隨身侍奉的小宦官,這宦官注水研墨,備好筆墨紙硯,問明趙元昌沒有需要取用的書籍後便躬身退到門外等着。

他剛出去,一個二十多不到三十的綠衣官員就來到了門口。

這官員沒有直接進去,而是站在門口整理好衣冠,然後朗聲道:“臣,朝散郎,秘書郎,觀文殿學士,楊子任請見!”

“進來吧。”

話音未落,楊子任大踏步走進書室,朝向趙元昌鄭重一揖:“參見官家!”

楊子任是嘉定二年春闈進士,學識自不必說,而且儀表豐偉,讓人看到就心生親近。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趙元昌也不例外,看到美好的事物總是令人心情愉悅。他也少了些剛剛在杜太后面前的陰鬱心情,笑呵呵問道:“不必多禮,澗西最近在抄什麼書啊?”

“回官家,青州送來了汲冢書衛束本,臣準備抄錄一邊之後令人校對。”

汲冢書就是《竹書紀年》,衛束本是指永嘉前後衛恆、束皙考證校對的版本。巧合的是,當年衛恆束皙二人也是在秘書監任職。

“哦?”趙元昌來了興趣,“就是那個所載之文頗異《史記》的《竹書紀年》?”

“正是。”楊子任面色如故,“其上多有悖於諸史之言,尚不知其是否爲正本。”

“這樣麼。”趙元昌本還想現在看一看的,聽到楊子任這麼說,便打消了心思,“我會令人多方搜尋此書,你多比對比對。”

“是。”楊子任點頭應下,“臣亦在尋古籍引用汲冢書者相比對,恐一人之力難以竟全功。”

“無妨,秘書郎僚屬你儘可驅使。”

正說着,李樓到了,趙元昌便將楊子任打發走。

李樓站在書桌前,低頭不語,等待吩咐。

“李樓。”

“奴在。”

趙元昌緩緩道:“你可知道舒侯這段時間同什麼人有往來。”

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
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