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

時間很快到了建興元年,十一月,之前衛朔一直擔心石勒會進攻幽州,不成想擔驚受怕了幾個月,石勒卻一直躲在襄國毫無動靜。直到最後石勒奇襲成功後,衛朔才知曉,原來自石勒施詭計取信於王浚後,根本就沒打算派大軍征討幽州。

石勒此舉恰中遼東上下正懷,衛朔不希望幽冀過早開戰,畢竟以遼東的發展狀況,拖得時間越久,遼東就會多一分實力,對付石勒也就多一分信心。

儘管短時間內石勒並未有向幽州開戰的跡象,可遼東上下依舊不敢放鬆。每日都有大量斥候來往於遼東、幽州之間,一旦幽州境內有任何風吹草動,遼東都能在第一時間知曉。

與此同時,石勒爲了進一步麻痹王浚,更是耗費大量錢財賄賂王浚身邊的人,讓他們每天都在王浚耳邊叨咕石勒對其的恭敬尊崇之意。甚至有人還誇大其詞對王浚表示,石勒每日都在府中北面拜受,以待幽州天使。

而王浚則非常享受這類阿諛奉承之語,對石勒更是深信不疑,更荒唐的是他還頒賜了蟒袍玉帶給石勒。

石勒表現更是出色,不但當中襄國文武衆人的面隆重的接受了來自王浚賞賜的蟒袍玉帶,還堂而皇之地告訴王浚使者:“我之朝夕不得見於王公,見其所賜,如見公也!”以此來顯示他對王浚的恭敬之意。

王浚得報後愈加信任石勒,自以爲有了強援石勒便決心叛晉自立,惟擔心幷州刺史劉琨執忠守節,合兵問罪,以此才未敢妄行僭立。

可不久之後,王浚聽說劉聰屢屢出兵晉陽,與劉琨廝殺不斷,時無安靜,幸虧劉琨有拓跋騎兵相助,才能保持住不敗。

王浚便猜測劉琨已自顧不暇。於是在幽州大修宮殿,設壇告類,置官屬,定爵品。以棗嵩、裴憲爲尚書左右僕射,使其子居王宮,以妻舅崔毖爲護烏丸校尉,朱願領冀、並、汲、兗諸軍事,朱碩領幽、燕、遼、薊諸軍事。行安北大將軍,準備擇日登位改元。

襄國石勒得知王浚圖謀自立,嘴角不禁露出一絲冷笑,看着張賓輕笑道:“孟孫,今王彭祖大失人望,圖謀僭立,乃自取滅亡!明年開春吾欲襲之,先生以爲然否?”

張賓信心十足地答曰:“段部、烏丸素皆羽翼於王浚,後段氏自結於我,段疾陸眷、段末波、段涉復辰皆被王浚所責。悉數離叛。王浚不知安撫和好,反而加兵問罪,今雙方已成寇仇,此則外無聲援以共扼我也;幽燕飢歉,人皆茹草,浚不之顧,衆叛親離,賢士避縮,此則中無明哲與共擬議也;法令過酷,武夫畏罪。軍卒少練,此則內無強兵以抗禦我也。”

“王浚有此三失,不知收斂,反猶置立臺閣。建設公卿,自言魏武晉宣不足道,謠諑災異不足懼,此其將亡之兆也!”

“若將軍以奇兵臨之,勢必土崩瓦解。且愚料之,輕軍往返不出三旬。就使外界有所動,我已獲浚兵,可迅速回援矣。”

石勒聽畢,撫掌大笑,“據卿言論,王浚真可圖也。”

自此石勒暗中整頓兵馬,陰謀襲浚。唯恐幷州劉琨脣亡齒寒下復救王浚,於是問計於張賓,“劉琨與浚同僚,豈無狐兔之念乎?”

張賓則不以爲然道:“劉越石、王彭祖雖皆同爲晉臣,其實心自吳越。琨以忠,浚以佞,志行各異。且前者王浚因代郡之事不救劉琨,而琨焉肯來救浚乎?若將軍不放心,可修書致幷州求和,言王浚妄自稱尊,求請討之,劉琨必允我以討幽州。及吾滅浚,則琨不足爲慮矣!”

石勒聞言大喜,對張賓愈加喜愛,忍不住讚譽道:“我心中所有未了事,孟孫都能井然了之矣!”

很快石勒就派使者徐光前往幷州求見劉琨,獻上書札禮物。

自古兩國相交不斬來使,劉琨與石勒乃死敵,可也不能將其使者拒之門外。見面後徐光呈上豐厚的禮物,並將石勒的親筆信交給劉琨。劉琨當衆拆開書信看之,信中石勒辭意懇至,甚陳己過,求討罰王浚僭罔之罪。

劉琨看後將書信與羣下瀏覽,一雙眼睛只看着高瞻一人。自高瞻來到幷州之後,就深受劉琨信任,每臨大事必與高瞻商議。今果如高瞻所料,石勒還是派人送來了求和信。如果沒有之前高瞻提醒,說不定劉琨真會選擇與石勒暫時和好。

之所以劉琨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是他心有顧慮。一則顧慮到石勒兵強勢盛,不可力敵;二則擔心劉聰派兵再來攻奪晉陽,不解決掉平陽劉聰,劉琨大軍主力根本不敢妄動,就算他想要救援王浚也是力不從心;三則王浚與劉琨之間的嫌隙已久,今又聞王浚私立百官,將欲叛晉,劉琨對其的憎恨厭惡之情已達頂點。

高瞻深知說和幽並的難度,可他也知道自己必須促成王、劉結盟,此事不但關係到北方戰局,同樣事關日後遼東生死大局。

看完石勒的書信,幷州文武上下吵成一團。有人主張與石勒結盟共討王浚,也有人主張回絕石勒請拓跋鮮卑出兵援助王浚,更有人建議劉琨兩不相幫,行坐山觀虎鬥之計,以坐收漁翁之利。

劉琨被手下吵得直頭疼而無法拿定主意,無奈之下只好遣散衆人,並悄悄將溫嶠、高瞻二人召至密室商議。

剛一進密室,劉琨就迫不及待地對溫嶠、高瞻說:“太真,景前,你們一個是我姻親後輩,一個是我素來敬仰之輩,卻都以智謀深遠而見長!今逆賊石勒卑辭求和,我雖有心拒絕,然心中顧慮重重,實不知該如何抉擇,請兩位不吝賜教,在下洗耳恭聽!”

聞言高瞻、溫嶠對視一眼卻誰也沒急着開口,反而默然無語想着自己心事。高瞻在幷州待得時間也不算短了,對幷州文武上下也算有些瞭解。在整個刺史府內,能被高瞻看重的,只有眼前這個二十五歲左右溫嶠,其餘諸人皆不足論!

“太真,你先說說!”見高瞻、溫嶠皆不吭聲,劉琨着急了,只好出言點溫嶠的將。

“諾!”溫嶠起身施了一禮,略一沉思道:“主公,其實高先生之前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我們都不可能任由石勒吞併幽州,否則我們的處境會更加艱難。而主公您之所以遲疑,無非是擔憂以幷州的實力無法兩線兼顧罷了。”

“嗯,太真此言深得我心!不知何以教我?”

“主公,要解此困,則必須速戰速決!出動騎兵與遼東配合迅速解決幽州,然後不等劉聰做出反應再迅速回師晉陽。”

溫嶠提出的策略其實與張賓獻給石勒的計策一般無二,眼下幷州和襄國的境遇十分相似,都存在一個近在咫尺的威脅,不可能毫無顧慮的出兵幽州。

終於到了自己表現的時候,高瞻悄悄在劉琨、溫嶠身前低聲道:“不瞞劉公,其實我家主公並非沒有後手。在來幷州之前,我家大人已與樂陵太守邵續暗中結爲盟友,相約共擊石勒。若在加上幷州騎兵相助,未必不能打敗石勒。”

“樂陵、遼東隔海相望,你們是如何聯繫的?”溫嶠、劉琨滿是不解。

高瞻神秘一笑道:“水師!通過遼東水師一次可將兩千遼東士兵運抵幽州戰場,況且戰前還可通過海路秘密將精兵、糧草囤積在厭次,等大戰打響就可出其不意,打石勒一個措手不及!”(。)

第362章 爲石勒編織的網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27章 途經郯縣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69章 返回祝其縣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頓飯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125章 水師、港口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159章 新任陌刀將第48章 祖逖來了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440章 公主身份公開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477章 影響(上)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20章 徐福島上會海盜第371章 古代馬六甲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284章 夜間突襲!第93章 僥倖過關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290章 盧水胡精騎?屁!第149章 新年驚變第296章 朝堂交鋒第42章 參加名士聚會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95章 討好曹嶷第75章 推行均田令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244章 欲發橫財第426章 宋禕初啼第412章 中原變局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12章 拖!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遼東第660章 前哨戰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93章 僥倖過關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525章 郗鑑獻策第1章 天顯異象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184章 大演習(下)第122 章 遼東對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412章 中原變局第49章 野心家們都跳了出來!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55章 前奏第207章 女將掛帥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373章 扶南偷襲第100章 引來烏丸人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590章 餘波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528章 新長安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589章 天子駕崩第90章 初見蘇峻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389章 徐兗變局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
第362章 爲石勒編織的網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27章 途經郯縣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69章 返回祝其縣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頓飯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125章 水師、港口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159章 新任陌刀將第48章 祖逖來了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440章 公主身份公開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477章 影響(上)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20章 徐福島上會海盜第371章 古代馬六甲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284章 夜間突襲!第93章 僥倖過關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290章 盧水胡精騎?屁!第149章 新年驚變第296章 朝堂交鋒第42章 參加名士聚會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95章 討好曹嶷第75章 推行均田令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244章 欲發橫財第426章 宋禕初啼第412章 中原變局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12章 拖!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遼東第660章 前哨戰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93章 僥倖過關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525章 郗鑑獻策第1章 天顯異象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184章 大演習(下)第122 章 遼東對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412章 中原變局第49章 野心家們都跳了出來!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55章 前奏第207章 女將掛帥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373章 扶南偷襲第100章 引來烏丸人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590章 餘波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528章 新長安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589章 天子駕崩第90章 初見蘇峻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389章 徐兗變局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