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返回薊城

“呵呵,無需建議,在遼東農業建設取得成果之前,我一直都有將南洋當做遼東第二個糧食輸出地的打算。如今嶗山造船廠、旅順造船廠正在全力督造載重達萬石的大福船,有此大福船還有什麼地方去不了?”

“真的?!”

張方聞言喜出望外,此次遠洋艦隊的旗艦——嶗山號就是載重達萬石的大福船,深知大福船是真正的海上利器。

“自然是真的,不過爲了加快造船廠的進度,你從南洋帶回來的十萬兩黃金就全都投資到兩座造船廠內吧。日後生產出來的福船將由你跟水師兩家平分,具體如何劃分你去跟水師的劉總、王維二人商議。”

這是之前衛朔曾答應過劉總的事,今日正好當着衆人的面將此事定下。其他人還在爲海外貿易蘊藏的鉅額利潤而震驚,聽說衛朔要擴大造船廠的規模並建造大福船,自然是舉雙手贊同。

“船隊在中南半島一共待了大概有一個月時間,期間屬下代表主公拜訪了大小十幾個國家國王以及一些重臣們。並在扶南國王的幫助下,與中南諸國達成了一系列貿易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中南諸國將以合適的價格向我遼東出口香料、礦藏、木材、糧食、蔗糖等物資,用以交換絲綢、鐵器、茶葉、食鹽、瓷器等日用品。”

“除此之外,爲了保護我遼東商賈在中南各國的利益,根據協議遼東還擁有在各國港口修建‘租借區’的權力。爲了租借區的事,目前還有二十名商社人員留在當地。以後租借區就是我遼東在南洋各國的代表,擁有保護遼東商賈利益的義務。”

“看來此次南洋之行收穫頗豐啊!”衛朔一聽連租借地都搞了出來,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正如主公所言,此次南洋之行的確稱得上收穫頗豐。離開扶南國後,屬下等坐船再次向南、向西航行,一路上拜訪了牙修國、幹陀利國、盤盤國、丹丹國、赤土國、婆皇國、頓遜國、毘騫國、婆利國、哥羅國、羯荼國、訶陵國、爪哇國、室利佛逝、羅越國、墮和羅國、墮婆登國、多摩長國等大小三十多個國家。”

“這位別看南洋存在如此多國家,其實各國面積都很小,人口也不多。全部面積加起來還沒有我大晉一半的領土大。”張方見衆人被南洋上數量衆多的國家驚到,就開口解釋了幾句。

正當衛朔等人在旅順港聽取張方彙報南洋之行的成果時,出征冀州的邵玉娘回來了。厭次之戰雖然早就結束了,可邵玉娘一直等樂陵徹底穩定下來之後。才帶着出征將士返回遼東。

“屬下邵玉娘、劉總拜見主公!”兩位頂盔帶甲的將軍快步來到衛朔面前,單膝跪下行禮!

“二位辛苦了,快快請起!”衛朔上前一步將兩位功臣虛扶一把攙扶起來。

厭次之戰多虧了邵玉娘指揮,才順利擊退石虎十萬大軍,將陷入絕境的邵續救了回來。衛朔深知以邵續爲首的冀州割據勢力對幽州的重要性。如若不然他也不會派兵千里馳援樂陵。只要邵續能在樂陵堅持下去,就能暫時拖住石勒攻打幽州的步伐。

“厭次大捷,二位功莫大焉!關於對出征將士的封賞,校尉府自有安排,不日將會對外宣佈。請兩位放心,校尉府一定不會薄待有功之士。”

“卑職代出徵的將士們謝主公賞賜。”邵玉娘一抱拳道。

“哈哈哈,不用謝,這是你們應得的!厭次大捷,讓邵指揮使名震天下,如今人人都知道北國有一位巾幗女豪傑。在厭次大敗石虎十萬大軍,大大漲了各地朝廷大軍的士氣。”

衛朔一臉欣慰的看着英氣勃勃的邵玉娘,戰前是他力排衆議堅持啓用女將邵玉娘,可邵玉孃的表現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果然不愧是名留青史的女將,自有其不凡之處。

厭次大捷,不但沉重打擊了石勒的氣焰,更是鼓舞了各地抗擊胡族的信心。很多人覺得大名鼎鼎的胡族將領石虎,統帥十萬大軍,結果被一介婦女輕鬆擊敗,看來胡人也沒什麼大不了。

厭次之敗成了石虎無論如何也洗刷不掉的污點。受到了石勒的嚴厲斥責。如果不是考慮到石虎是他最信任的將領和親人,石勒都想將其斬首示衆以儆效尤。

“啓稟主公,卑職能擊敗石虎,多虧劉統領順利說服樂安內史田華出兵相助。不然卑職也沒信心於萬軍叢中救回家父。”邵玉娘並未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反而分給其他有功將士。

“嗯,不錯,劉統領的表現也沒讓我失望。對了,劉總,今日正好你在場。我再告訴你件好事,航行南洋的艦隊回來了,帶回來大量的黃金和白銀。就在剛纔,我已當着諸位大人的面,將其中十萬兩黃金分配到兩個造船廠內,將充作督造新船的資金。”

“真的?”這下劉總高興壞了。

“自然是真的,不過你也別高興太早,船造出來後,將由貿易艦隊與水師平分。”

“啊,爲何呀?”

“你不要對此表示不滿,別忘了,以後水師還得靠貿易艦隊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資金呢!”

“額,好吧!”

貿易艦隊順利歸來,在遼東掀起了一股熱衷海外貿易的風潮,這是衛朔樂意看到的。歷史已經證明,僅靠政府投資是無法將海外貿易做大做強的,必須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尤其是各地的世家大族。

那些世家大族只知道死命的壓榨中原這個花花世界,衛朔需要將世家的貪婪向海外引導,尤其是如今還處於部落時代的澳洲、美洲、非洲等地。海外貿易就是一個將世家的注意力從中原引向海外的契機。

在旅順期間,衛朔與王誕、劉翰等人一起制定了一份海外貿易發展規劃。首先一點就是繼續擴大旅順、嶗山兩大港口的規模,將兩地建成北方最大的貿易港口,以此來吸引來自南洋的商賈北上交易。

其次,在兩地設立市舶司,直屬郡守府、商曹雙重管轄,以此來負責管理與海外貿易一切相關事宜,而市舶司內必須簡化交易手續,採取降稅、以及分類徵稅的原則。

自去南洋的艦隊順利歸來後,在郡守府有意無意的縱容下,整個遼東都因海外貿易而變得瘋狂起來,高家、裴家、陽家、皇甫家、封家、宋家等一大批遼東世家紛紛拿出窖藏的銅錢去購買海船,組建船隊進行海外貿易。

所有人都開始眼紅海外貿易蘊藏的鉅額利潤,就連劉翰都忍不住要在其中摻一腳。在劉翰看來,衛朔給世家找的這條發財路,遠遠超過之前因均田制、釋奴令的推行世家而損失的利益。

劉翰相信,也許用不了幾年,世家之前的損失,都能從海外貿易中十倍百倍的賺回來。

至此,劉翰心底那一點僅有的芥蒂徹底消失不見,完完全全融入到了遼東體系當中。

當衛朔等人書寫的規劃書被以最快的速度遞交到郡守府中時,代行郡守職責的裴嶷迅速通過了該計劃。

從建興二年,六月開始,遼東、幽州、嶗山、祝其等地世家、百姓無不被海外貿易的熱潮而鼓動起來。不止是世家大族,一些普通百姓鑑於自身實力弱小,竟然以數家聯合的方式降低風險而投入到海外貿易一行。

對於這種情況,衛朔自然樂見其成,普通百姓能參與到海外貿易一行,會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第538章 王敦佔上風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320章 石勒的自信第552章 準備收網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118章 水師再建功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554章 羯胡中計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486章 貨賣兩家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1章 天顯異象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89章 喜相聚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289章 苻洪的選擇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3章 跟着張大郎去買鹽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555章 擊殺麻秋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371章 古代馬六甲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81章 救了一個公主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231章 錢莊第211章 西征廣寧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142章 全取遼東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54章 誘敵深入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25章 祝其縣買糧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585章 祭祀炎黃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605章 權錢交易第374章 被激怒的遼東軍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531章 時光如梭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152章 河北邵續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242章 江左裴府的變化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128章 放牧濟州島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500章 調整農業政策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98章 籌謀遼東第622章 謝艾的打算第327章 騎兵奪城
第538章 王敦佔上風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320章 石勒的自信第552章 準備收網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118章 水師再建功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554章 羯胡中計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486章 貨賣兩家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1章 天顯異象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89章 喜相聚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289章 苻洪的選擇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3章 跟着張大郎去買鹽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555章 擊殺麻秋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371章 古代馬六甲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81章 救了一個公主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231章 錢莊第211章 西征廣寧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142章 全取遼東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54章 誘敵深入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25章 祝其縣買糧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585章 祭祀炎黃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605章 權錢交易第374章 被激怒的遼東軍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531章 時光如梭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152章 河北邵續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242章 江左裴府的變化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128章 放牧濟州島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500章 調整農業政策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98章 籌謀遼東第622章 謝艾的打算第327章 騎兵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