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勸進風起

隨着燕王親口對漠北宣戰,極大地震懾了衆藩屬國使節,衆使節紛紛表示願意與大晉簽署新的條約。

當大司馬衛朔在洛陽祭祀炎黃二祖,並宴請諸多藩屬國使臣的消息傳至江東時,又引起不小風波。

江東世家除了對衛朔的殘暴感到驚懼外,更多的則是指責其越權僭越,認爲他沒資格代天子祭祀炎黃二祖,更沒資格修改與藩屬國關係。

甚至有不少世家子弟據此認爲衛朔即將開基建國,上書天子要求收回其燕王封號。

其實在遼東內部有更多人早盼着衛朔上位,就在大典結束後不過數日,北地境內突然颳起一股瘋狂的勸進風潮,各地刺史、都督、郡守、守備等紛紛上書請求大司馬登基稱號。

面對突如其來的風潮,遼東上下突然變得躁動起來,各方圍繞着勸進一事紛爭不斷。

原本衛朔打算來個冷處理,但沒想到他小覷了衆人試圖擁他上位的決心。

“主公,莫長史、高軍師求見。”

“嗯?”

一聽兩位心腹重臣同時到府上拜訪,衛朔不由地便是一愣,眉頭立馬皺了起來。

很明顯莫、高二人此時來拜訪,十有八九與最近颳起的勸進之風有關。

當然了,想從衛朔口中打探風聲的人絕不止莫含、高瞻兩個人,但是有資格親自到衛朔面前來求證的人,卻又寥寥無幾,然莫、高兩人恰恰是其中之一。

自古以來,擁立、從龍都是下面人最熱衷奪取的功勞。但凡擁立從龍者,事成之後無不富貴至極。尤其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擁立這件事不但風險小且回報豐厚,是低投入、高回報的最佳投資選擇。

晉室自永嘉之亂棄民於北地,便喪失了民心,而今更是偏居一隅,失去了領袖天下的資格與實力。相反遼東在衛朔的統領下,終結了永嘉以來愈演愈烈的胡患,被北地百姓視爲看護華夏的保護神。

與毫無作爲的晉室相比,遼東更具備新王朝的波波生機,而衛朔顯然比日薄西山的司馬睿更適合成爲天下至尊。

在遼東只要是有政治野心者,無不在謀劃着要奪這等擁立之大功,甚至連莫含、高瞻等心腹高層也起了同樣心思。

只是衆人卻不知,眼下這股風波卻與衛朔所謀背道而馳。如今他正滿腹愁腸,在思索該如何說服心腹幕僚,而又不傷了一衆心腹手下的效忠之心。

“拜見主公。”在燕王府後院書房中,高瞻、莫含相對而坐,原本在百無聊賴地喝着茶水,直到衛朔出現兩人才忙不迭起身見禮。

“兩位先生不必多禮,快快請坐!”

“謝主公。”

高、莫齊聲謝了一聲,便各自落了座。但兩人都沒急着開口說話,而是目光迥異地盯着衛朔。其中莫含眼滿是毫不掩飾的期盼、激動之情,而高瞻眼神中雖有些閃爍,可大體上還是期盼居多。

由此可看出,遼東境內寒門與世家兩股勢力對待勸進的態度。寒門自不必多說,他們能在遼東出頭,多虧了衛朔大力提拔、扶持,尤其得益於科舉制的推出,讓寒門士子有了向上晉升的門路。

可以說寒門士子一身干係、富貴榮華全都繫於衛朔一身,只有衛朔的地位越高,掌握的權勢越大,寒門士子的前途纔會越來越好。故而遼東寒門對勸進一事最爲上心,也是此次颳起風潮的主要推動者。

與堅定支持者寒門相比,世家的態度就有些模棱兩可了。

一方面各世家明知衛朔已佔據了大勢,不得不選擇屈從;另一方面由於衛朔對待世家持打壓態度,讓各地世家從內心深處不怎麼願意支持衛朔登上至尊之位。畢竟一旦衛朔上位了,世家恐怕永無翻身之日。

“兩位先生聯袂而來,想必有什麼重要事要講。請二位先生直言,朔洗耳恭聽便是。”

“主公,自永嘉以來,胡虜作亂中原,天下陷入動亂之中,無數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唯主公據遼東、振兵旅、興工商,而後復中原、滅胡虜,立下不世之功。”

“而晉室棄漢民於北地,已失去領袖華夏之資格。自古帝王之位當有德者居之,而主公才德兼備,當據大位統攝天下萬民,臣願拼死助主公一臂之力。”

莫含是四巨頭中唯一一個出身寒門的人,也是對勸進一事最爲積極的高層,他一上來就堅定表明了支持衛朔脫離晉室上位的態度。

“景前對此有什麼看法?”衛朔沒有迴應莫含,反而不動聲色地詢問對面的高瞻。

“主公,臣與莫長史有不同看法,從未來趨勢看主公取代晉室無可避免,但臣以爲眼下時機未至,不可貿然行事。”

“什麼時機未至?我看你是膽小怕事纔對!”莫含嘴角一撇,忍不住當面發了幾句牢騷。

看到這一幕,衛朔心中一動,看來在‘勸進’這事上莫含與高瞻之間有了分歧,要不然莫含也不會公然表達不滿。

高瞻不管莫含的冷嘲熱諷,起身望着衛朔鄭重道:“主公,臣並非反對您繼承大位。環顧當今,舍燕王殿下,更有何人可堪負起天下萬民之重任?故而臣以爲在未來主公取代晉室乃大勢所趨,這一點是確認無疑的,但臣認爲眼下絕非主公上位的最佳時機。”

這是高瞻首次公開明確表示支持衛朔取代晉室,至此莫含緊繃着臉才漸漸鬆弛下來。說起來他與高瞻、溫嶠等世家官員的矛盾便集中於此,世家對支持衛朔上位一事總是遮遮掩掩,不像寒門早早亮明瞭態度。

“主公,遼東需要時間來消化、吸收新收復的地盤,除此之外,在西南尚有一個胡族割據勢力未被消滅。”

“景前指的是成漢嗎?”

“沒錯,就是成漢。成漢看似弱小,但因國內政治基本清明,又有李雄這樣的仁君在位,實力絕不容小覷。”

“取成漢與主公上位有什麼關係?”不要說莫含有點兒摸不着頭腦,連衛朔同樣疑惑不解。

“眼下成漢、江左、遼東三足鼎立,遼東聯合其中任何一方都足以滅掉第三方,相反成漢與江東合流同樣有實力與遼東抗衡。因此爲了保證未來滅成漢計劃順利,遼東暫時需要江東這個盟友。”

“如果此時主公上位,江左朝廷必然與遼東決裂。朝廷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難保不會與王敦妥協,一旦讓王解決了內部威脅,他必然不會坐視遼東滅掉成漢。到時面對成漢、江東聯盟,我遼東豈非要重蹈三國對峙之覆轍?”

“大年漢末三國對峙數十年,幾乎耗盡了華夏元氣。以至於大晉統一天下後,幾乎無力對外打擊外族,而這恐怕也是朝廷大肆招撫諸胡的原因,最終也埋下了五胡亂華的悲劇。”

“假若主公暫時不上位,這樣一來遼東與朝廷之間維持着脆弱的平衡,利用天子之力牽制王敦,使其不能在遼東平滅成漢時施以援手,至少不能將全部精力用以支援成漢。”

“故而臣以爲遼東當務之急應該是趁着江東自顧不暇之際立即南下取蜀地、滅成漢!”

不得不說高瞻建議很有前瞻性,只要能順利滅掉成漢,那江東就不足爲慮。

但是並非只有高瞻意識到成漢的作用,郗鑑同樣意識到成漢對江東的重要,在他看來,未來江東若想實現劃江而治的政治局面,那麼保證成漢獨立將是重中之重。想到這兒,郗鑑立即代表江東秘密會見了成漢使節範賁與李壽。(。)

第585章 祭祀炎黃第70章 均田令第125章 水師、港口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326章 討胡檄文!第349章 水師陸戰隊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22章 開闢新的市場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268章 毛寶初上陣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650章 高車與嚈噠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95章 討好曹嶷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281章 擒殺劉虎第428章 宴請隱士第79章 參觀船坊第77章 石勒崛起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454章 威逼張賓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167章 出使幷州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183章 大演習(上)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521章 決戰張掖第537章 雙方備戰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605章 權錢交易第387章 長安城破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372章 告別薊城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209章 高瞻歸來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510章 涼州猛將——索苞第244章 欲發橫財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25章 祝其縣買糧第481章 形勢不妙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590章 餘波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677章 最後一戰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58章 內憂外患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377章 江東的試探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225章 創立闡教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40章 刀盾結合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529章 成漢來使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
第585章 祭祀炎黃第70章 均田令第125章 水師、港口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326章 討胡檄文!第349章 水師陸戰隊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22章 開闢新的市場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268章 毛寶初上陣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650章 高車與嚈噠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95章 討好曹嶷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281章 擒殺劉虎第428章 宴請隱士第79章 參觀船坊第77章 石勒崛起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454章 威逼張賓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167章 出使幷州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183章 大演習(上)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521章 決戰張掖第537章 雙方備戰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605章 權錢交易第387章 長安城破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372章 告別薊城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209章 高瞻歸來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510章 涼州猛將——索苞第244章 欲發橫財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25章 祝其縣買糧第481章 形勢不妙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590章 餘波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677章 最後一戰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58章 內憂外患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377章 江東的試探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225章 創立闡教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40章 刀盾結合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529章 成漢來使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