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終至臨淄

幾日後,衛朔一行順利來至臨淄。

一路上太平得很,每遇到一座城池,只要一看到車隊中那杆隨風飄揚的大旗,便給予衛朔一行各種熱情接待,看來曹嶷真的很看重衛朔啊!

其實那杆大旗也無甚出奇之處,上面僅僅書寫了四字:嶗山衛朔!隨着青鹽生意越做越大,如今青州各方無有不知道嶗山的,當然也會對嶗山的主事者帶有三分敬意!

再說嶗山人打着給拜見刺史的名頭,同樣也打消了不少人的齷齪心思。更別提衛朔等人還是全副武裝而來,帶來的士兵都是護衛隊中精銳中的精銳,如此大費周章防的就是那些心懷不軌者!

路上衛朔表現得十分愉快輕鬆,面對各地官府的爭相巴結與奉承,他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耐之色,反而笑臉相迎,彷彿此行只是爲了赴朋友聚會一般。直到臨近臨淄,衛朔才漸漸變得緊張起來,對於即將交鋒青州刺史曹嶷充滿了擔憂。因他深知,他將面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比之真刀真槍的戰場還要兇險幾分,唯一可依靠的怕是隻有自己的頭腦與口舌。

到了城門口,衛朔上前與守衛城門的軍官簡單交談了一番後,他們一行就順利進入了臨淄。與此同時,整支隊伍中多了名叫徐丹的青州校尉軍官。

臨淄,原名營丘,西周時,是齊國的都城。

秦亡後,項羽以齊國故地立故齊王族人田都爲齊王。

這座偉大的古城歷經兩週、兩漢近千年,始終都是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自古以來齊地就興工商之業,便漁鹽之利,十分興盛。

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洋洋哉,固大國之風也!

就連後來的漢武帝劉徹對齊地的富庶也是豔羨不已,“關東之國無大於齊者,……天下膏腴地莫盛於齊者矣!”

可以說,臨淄從公元前十一世紀晚期(姜太公封其建國之後),到東漢末年曹操除國,無論從城市規模、人口密度、工商業繁榮程度、市民文化質量,均一直雄踞全國各城市特別是工商業城市之首。

這裡更是誕生了華夏曆史上第一部手工業科技鉅著《周禮·考工記》。

臨淄城建築於淄河西岸,西依時水,由大小兩城巧相銜接而成,總面積達六十多平方公里。

雖漢末以來,此地曾多受戰亂影響,但臨淄城內仍是一片興旺,人口衆多,經濟繁榮。

未進城前,遠遠看去,臨淄城氣象萬千,城郭相連,周圍城壕寬廣,呈不規則的長方形,隨地勢河道彎拐有致,以南門爲正,所有城門均有凸出的門闕和護城,大大增強了對城門的防守力,顯得氣勢磅礴。

美中不足的便是,臨淄四周地勢平緩,無險可憑,一旦被大軍圍困,則有城破之憂,想必這也是曹嶷急於另建新城的主要原因。

進入臨淄城內,衛朔一行看到的又是一番精彩萬分的景象。

城內建築宏偉,交通大道都以小城北的宮殿爲中心,宗廟、官署和各級官吏的住宅,均集中在宮殿附近,城內街道兩旁古樹參天,鬱鬱蔥蔥。

沿途盡是規模雄偉的的大宅院,聽引路的校尉徐丹介紹,這些深宅大院內居住的是青州本地的世家豪族。衛朔聞言不禁多看了幾眼,發現每一座宅邸都顯得奢華無度,各個院落數重,瓦頂白牆,與街巷聯排的普通民居,有很大的分別。

這是衛朔第一次感受到古代城市的繁華,與之前見到的不其縣城完全不同,就是徐州治所彭城也沒有臨淄熱鬧。臨淄城內店鋪林立,南來北往的各種商品是應有盡有。

不多時,徐丹引着衛朔到了款待他們的客棧,客棧四周已佈滿了警戒的士兵。徐丹與客棧負責人交代一番後,衛朔才順利入住客棧。在這裡,衛朔有個單獨的院落,看得出曹嶷爲了招待他費了不少心思,因爲很快就有美貌奴婢進來伺候他吃飯、休息,而那些跟隨他的護衛則被安排到相鄰的院落內。

安排好衛朔後,校尉徐丹並未離去,接下來他還要負責將衛朔一行帶到刺史府上。今日晚上,曹嶷將在刺史府大排宴席,與本地世家名士一起,招待前來拜訪的衛朔。

華燈初上,夜晚降臨,衛朔隨着徐丹抵達曹嶷府邸,只見府上大門敞開,門前幾盞大燈籠亮如白晝,兩列站滿了手持長戟士兵,虎視眈眈注視着每一個進出刺史府的人。

衛朔上前遞上自己的名刺,自有人親自引他入府。至此,徐丹的任務已順利完成,需回營地向上官回稟。入府前,衛朔轉身一笑朝徐丹拱了拱手,以示謝意。

……

自衛朔啓程前往臨淄日起,曹嶷就對衛朔行蹤密切關注起來,不但嚴令各地官府做好接待,還在臨淄爲其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宴會。等衛朔抵達了臨淄後,曹嶷又將其安置在專門的客棧內,任何人都可看出刺史對衛朔的拉攏倚重之意。

宴會就要開始了,曹嶷在書房內和幾個心腹手下正在討論如何對待衛朔。在座的都是跟隨曹嶷南征北戰多年的兄弟,在曹嶷入主青州後,他們也跟着水漲船高,不少人都被封了郡守、內史一類的官職。

曹嶷看了四下一眼道:“你們都說說,衛朔大張旗鼓來到臨淄,這葫蘆裡到底打的什麼主意?”

樂安國內史田華眼珠子一轉道:“主公,想必蘇峻南下,讓衛朔感到了巨大壓力,不得已才大張旗鼓打着送禮的名義投效主公。聽說嶗山從事青鹽貿易,山上富得流油,正好主公乘機好好勒索他一番!”

濟南郡郡守李茂同樣一臉壞笑道:“是呀主公,田大人言之有理,那衛朔獨佔青鹽之利,早就成了青州世家的眼中釘、肉中刺。他若不想日後被世家大族一口吞掉,最好是投到主公羽翼下以求得庇護。”

“有了主公的愛護,青州世家就算再眼饞怕是也不敢再打嶗山的主意。屬下可是聽聞東萊郡郡守王庭堅對嶗山青鹽生意是虎視眈眈,若非主公一直約束各地兵馬,想必王太守早就出兵嶗山了。”

提起東萊太守王庭堅,曹嶷眉頭微皺,此人乃東萊名士,雖名義上歸順了曹嶷,可實際上人家依然奉晉室爲正統,只是迫於無奈才向曹嶷稱臣。青州世家只是暫時依附了曹嶷,曹嶷不可能完全掌控青州各地,對付像王庭堅這樣出身世家的半割據勢力有些力不從心。

聽了下面人的恭維,曹嶷滿意的點點頭,其實他也不願與衛朔起正面衝突,倒不是怕滅不掉對方,只是擔心衛朔一怒之下從海上逃走。曹嶷本人是個小富即安的典型,沒多大野心,只想守着青州的一畝三分地過自個兒的日子。此次邀請衛朔到臨淄,就想從衛朔手中分點好處,卻不想落得個雞飛蛋打一場空的結局。

在曹嶷等人對衛朔議論不已的時候,衛朔也順利來到了宴會大廳上。他一出現就引起了高粱、徐邈、劉總、王庭堅這四個人的注意。

高、徐二人本是王彌舊部,後因不滿王彌纔來投靠曹嶷,如今還沒得到曹嶷的重用;劉總乃前青州大中正劉毅的二兒子,自兄長劉暾被石勒所殺後,他就跑回了青州;王庭堅本是朝廷任命的東萊太守,迫於無奈才投降了曹嶷,其實他一直心懷晉室,直接聽命於江東的琅琊王。

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91章 曹嶷邀請第95章 討好曹嶷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620章 太寧元年科考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264章 段氏末路第275章 移鎮薊城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74章 來自江左的關注第228章 風起北疆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280章 迎頭痛擊!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選擇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3章 跟着張大郎去買鹽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477章 影響(上)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264章 段氏末路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316章 一聲驚雷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478章 影響(下)第512章 涼州張家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38章 赴約第162章 青冀衝突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673章 在途中第612章 再戰漠北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267章 劉遐入關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115章 襲擾戰第255章 逼退江東水師第86章 兩棲登陸戰第222章 轟傳天下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227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320章 石勒的自信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40章 刀盾結合第155章 新式馬刀、陌刀第73章 對自由的嚮往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629章 成立內務府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599章 美人間諜第480章 大戰在即第620章 太寧元年科考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91章 曹嶷邀請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443章 視察遼東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491章 賈堅神射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610章 成漢反應
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91章 曹嶷邀請第95章 討好曹嶷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620章 太寧元年科考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264章 段氏末路第275章 移鎮薊城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74章 來自江左的關注第228章 風起北疆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280章 迎頭痛擊!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選擇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3章 跟着張大郎去買鹽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477章 影響(上)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264章 段氏末路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316章 一聲驚雷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478章 影響(下)第512章 涼州張家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38章 赴約第162章 青冀衝突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673章 在途中第612章 再戰漠北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267章 劉遐入關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115章 襲擾戰第255章 逼退江東水師第86章 兩棲登陸戰第222章 轟傳天下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227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320章 石勒的自信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40章 刀盾結合第155章 新式馬刀、陌刀第73章 對自由的嚮往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629章 成立內務府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599章 美人間諜第480章 大戰在即第620章 太寧元年科考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91章 曹嶷邀請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443章 視察遼東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491章 賈堅神射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610章 成漢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