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太寧元年科考

下過幾場秋雨後,中原各地百姓一片歡騰,讓波及大半個中原的旱情終於得到大幅度緩解,爲即將到來的秋闈平添幾分喜慶氣氛。

九月二十,太興元年科考正式舉行,來自各地的俊彥共四千餘人,被分到四十個考場內參加考試。

這是一屆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科考,不光參考士子數量創新記錄,同時亦是世家子弟參考人數最多的一次。

燕國科考與歷史上唐宋時期不一樣,她錄取人數既沒有宋朝那麼多,亦沒有唐朝人數那麼少。除了首屆錄取人數在三百人外,之後每屆錄取人數幾乎都維持在兩百人左右。

今年由於一下子擴張了四州之地,另外成漢收復在即,爲了儲備後備官吏,這一次錄取人數估計也會創下新的記錄。

儘管錄取的士子人數較多,但衛朔並不擔心會像宋朝那樣形成冗官,首先燕國內沒有享受蔭官權貴子弟,所有人包括權貴子弟若想進入官場,唯有科考一條路。

其次燕國上下有完善退休、勸退、罷官、病休等一系列制度,任何官員只要政績考覈不合格,輕者被勸退,重則直接以瀆職名義被罷官。正是因爲官員流動力度大,纔會讓燕國輕易就能消化掉數百名士子。

說實話衛朔不知道歷史上真正的科考是什麼樣子,他只是將自己印象中高考經歷給挪了過來。事先在皇宮內找了幾處寬敞明亮的大殿,然後在中間擺上座椅,每個學子依據自己的考號尋找自己的考場、座位。

而考號則依據天干地支以及大寫數字編排而成,每個人都不一樣。比如考號是甲子房第壹叄號,表示該考生將在甲子考房,第一排三列的位子上考試。

反正衆人也沒見過真正的科考是什麼樣,衛朔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安排。每個考場會有八名負責監考的吏部官員,他們只是負責監督考試正常進行,只要考生沒有違反考試規矩,就無權干涉考生答題。

巳時正,備受矚目的科舉考試終於拉開帷幕。

謝奕、權翼、陳逵、呂婆樓四人隨着衆人一同前往考場,各個考場前早已人滿爲患。不止考生的衆多,更有許多普通民衆在遠處看熱鬧。

吏部尚書陽協親臨現場視察,隨着一聲鑼響考生們拿着號排隊入場,並接受檢查。

巧合的是權翼與謝奕竟分到一個考場,這讓呂婆樓、陳逵二人充滿了羨慕嫉妒恨,畢竟有個熟悉的人在同一個考場,多少會緩解一下緊張的情緒。

很快權翼、謝奕與其他考生順利通過了檢查,在旁邊小吏的指示下,權翼與謝奕兩人順利找到了考場。儘管之前他們曾多次來考察過場地,但直到看到考場門楣上大大的‘丙寅’二字時,權、謝兩人才悄悄鬆了一口氣。

謝奕衝着權翼微微點下頭,便匆匆走向各自座位。根據考前權翼提醒,謝奕這個考場‘新丁’先仔細檢查一下桌椅是否有問題,若有問題需儘早提出更換,以免耽誤考試。

檢查完座椅沒有問題後,謝奕又仔細檢查了一下筆墨,待全部都確認沒有問題後,他這纔有暇觀察整個考場。他大致看了一眼,發現考場內多數考生年齡都不大,且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皆是從燕國各大學堂畢業的士子。

這些士子在學堂時已經歷過多次考試,故而神色間帶着幾分從容。偶然中間夾雜着幾個神情緊張的士子,不用問都是像他一樣的世家子弟。

隨着時間推移,考場漸漸坐滿了士子,很快八名監考官步入考場,其中一名監考官先舉起手中考卷,向衆人示意密封完好,然後當衆拆開紙袋,將裡面的考卷取出。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悠揚的鐘聲,八名監考官開始分發考卷。

謝奕拿起考卷的第一時間並未急着答題,而是按照權翼傳授的經驗先把名字、籍貫等信息填好。

據權翼說,每年都有不少倒黴蛋忘了填姓名,以至於最終沒有成績,他可不想因爲一些小失誤而耽誤科考這樣的大事。

填完姓名後,謝奕懷着緊張、好奇、期待等複雜的心情打開考卷瀏覽起來,過了好大一會兒,他才輕輕舒了一口氣,然後開始奮筆疾書。

考題比謝奕預想的要簡單,尤其被他視爲絆腳石的算題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其實不是考題變簡單了,而是隨着衛朔大力推廣,算學發展極爲迅速,已成爲與儒學一樣流傳極廣的學科,世家子弟爲了通過科考,不得不下苦功夫鑽研算學。

隨着士子水平提高,算題不但不會成爲什麼攔路虎,反而會是送分的題目。畢竟在這個年代,算學即便出的再難,估計也未必趕得上現代小學生畢業考。

謝奕輕輕鬆鬆答完了前面的題目,只剩下最後一道策論題。結果他看完題目,心中便有了初步定論。說起來謝家原本也是儒學傳家,只是後來爲了做官,到了謝奕父親那一代不得不轉而棄儒入玄。

但好在家族底蘊還在,再加上得知燕王崇尚儒學,謝家暗中又拾起以前的傳統。而謝奕仰仗家學淵源深厚,很容易就猜出衛朔所出題目的用意。

荀子此話原意講的是德治與法治一樣重要,如果讓傳統儒家士子來答,必然會先大大批判一番,然後搬出孔子、孟子兩位聖人的言論,大大拔高一下德治地位。

但是謝奕卻不會這樣答題,他的目的是代表家族融入燕國,回答題目自然得以討好燕王爲目的。他深知燕王是法治的崇拜者,早在遼東之初就定下了以律法治國的理念,故而謝奕稍稍思索一下就知道自己該從哪個角度着手。

且不提正在集中精神答題的各位考生,單說衛朔在莫含、陽協的陪同下走進一個又一個考場,邊視察邊點頭。

由於衛朔來去匆匆,不少考生都未注意到大名鼎鼎的燕王曾在自己考場出現過,只有少數有心人趁着沒人注意的時候,悄悄觀察了兩眼。

不一會兒,衛朔來到了丙寅號考場內,走過一張張考桌,隨意瀏覽起考生卷子來,漸漸引起謝奕與權翼的注意。

兩人對望一眼,均心中一動暗道:敢在列位監考面前放肆,想來只有大名鼎鼎的燕王殿下了。

權翼倒還沒什麼,謝奕卻忍不住多瞧了衛朔兩眼,頓時被其獨特的氣質吸引。其實在沒見到衛朔之前,謝奕也曾多次聽人轉述過燕王容貌、氣質,但直到見到真人他才發現之前那些描述都不足以顯示衛朔的獨特氣質。

在謝奕看來,衛朔身上兼具了世家與庶族各自的優點,反而少了世家的驕傲與寒門的自卑兩大缺點。

看着英氣勃勃又神態從容的燕王,謝奕腦海中只剩下一個詞語:皇者風度!

這纔是爲皇爲帝者應有的氣質,與燕王相比,在王敦逼迫下苟延殘喘的司馬睿父子算什麼皇帝?

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讓謝奕對燕國未來充滿信心,同時更加認同謝家北返之策。

正在考場視察的衛朔並不知道有人正對着他的背影感慨萬千,他正全身心投入到視察科考當中。

從考場出來,衛朔忍不住誇讚道:“考生如此之多,盛況空前,陽卿辛苦了。”

陽協忙拱手道:“大王過譽了,這是臣應該做的,再說這也不是臣一人之功,諸位同僚同樣付出了很多心血,反倒是臣不過動動嘴皮子罷了。”

“呵呵呵,陽卿謙虛了!走,我們到其他考場看看。”(。)

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83章 清河公主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241章 喜得貴子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38章 赴約第475章 國葬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47章 二郎歸來!第53章 商議退敵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385章 嘿!羅馬!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59章 將離彭城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252章 羣起而攻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119章 大獲全勝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439章 陰差陽錯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117章 浴血廝殺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53章 商議退敵第117章 浴血廝殺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504章 夫人外交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328章 上黨攻略第612章 再戰漠北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172章 祥瑞帶來麻煩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458章 北伐誓師第358章 謝艾的選擇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315章 納妾是成功人士的象徵第98章 籌謀遼東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650章 高車與嚈噠第98章 籌謀遼東第97章 水泥作坊第77章 石勒崛起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196章 衆人皆失算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15章 琅琅書聲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37章 偶遇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72章 鴻門宴第507章 爾等欲抗旨乎?!第53章 商議退敵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622章 謝艾的打算第72章 鴻門宴第314章 欲行科舉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72章 鴻門宴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
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83章 清河公主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241章 喜得貴子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38章 赴約第475章 國葬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47章 二郎歸來!第53章 商議退敵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385章 嘿!羅馬!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59章 將離彭城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252章 羣起而攻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119章 大獲全勝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439章 陰差陽錯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117章 浴血廝殺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53章 商議退敵第117章 浴血廝殺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504章 夫人外交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328章 上黨攻略第612章 再戰漠北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172章 祥瑞帶來麻煩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458章 北伐誓師第358章 謝艾的選擇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315章 納妾是成功人士的象徵第98章 籌謀遼東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650章 高車與嚈噠第98章 籌謀遼東第97章 水泥作坊第77章 石勒崛起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196章 衆人皆失算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15章 琅琅書聲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37章 偶遇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72章 鴻門宴第507章 爾等欲抗旨乎?!第53章 商議退敵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622章 謝艾的打算第72章 鴻門宴第314章 欲行科舉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72章 鴻門宴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