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董明的便宜兄長,在爭論變法的關鍵時刻站在了董明這一邊。投桃報李之下,董明也立刻將他納入了自己的陣容。
董昭的議郎官職還在,只是兼任了一下科考司的司正。科考司除了司正之外,還有左右二丞,二十多個負責具體事宜的侍郎。
“董司正,這是各衙門送來的條子,都想要人。”科考司左丞也是董明的人,此人名叫蔡襲,是蔡邕的孫子。
蔡襲是蔡邕堂兄弟蔡睦的孫子,過繼給他的,畢竟蔡邕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蔡文姬,董明是見過的,跟董琬關係很好。至於二女兒,小字貞姬,之前聽蔡邕提起過。大名卻是不知道。此女董明還未見到,說是沒跟來洛陽。
董昭接過蔡襲給的文書,攤開看了看。文書是空白的,裡面夾了數十張紙條。上面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就是沒人,問科考司要本屆考中的士子。有獅子大開口,上來就要幾十號人的。也有知道自己衙門是清水衙門,隨便要了一兩個的。
主要還是前段時間劉宏在朝堂上殺得太狠了,眼下又要變法,處處都要人手。如今的朝官們,哪個不是連軸轉?好處自然是大家所有的精力都耗費在國事上了,沒人再有閒心搞事情。壞處自然是很多老臣子的身子骨有些扛不住。
因此這三百名通過科考的士子,成了香餑餑。
董昭低頭看了一眼蔡襲然後淡定的說道:“科考司留下十人,太尉、司徒、司空各送去二十人。尚書檯送去.....五十人。其他的你看着分配。對了,狀元、榜眼與探花郎四人留下來,他們不需要觀政,直接爲黃門侍郎,去陛下跟前聽令。”
黃門侍郎,其實也是尚書檯的編制。只不過整個尚書檯都相當於劉宏的秘書團,所以董昭纔會說是去陛下跟前聽令。
“喏。”蔡襲應了下來。
蔡襲這個人,能力不是很拔尖,但是蔡邕的家教很好。他年紀輕輕的難得很是穩重,做事情雖然不會讓人期待能夠有亮眼的表現,但是勝在不會出錯。
董昭吩咐了之後,他立刻認認真真的做了起來。董昭也不會閒着,他還要將董明給他的科考新規章給看完,然後做一些調整,形成完整的可實施的方案給報上去。
董昭等人的班房外面,士子們三三兩兩的坐在一起,小聲交談着。所有人都知道今日要分配觀政的衙門了,因此都在猜測自己會被分到哪裡去。
最讓士子們期待的,自然是三獨坐和三公衙門,這六個衙門纔是大漢朝最頂尖的衙門。三獨坐主官各項具體事務,三公衙門則地位尊崇。
“唔,奉孝和君高就好了,肯定是去尚書檯了。咱們兄弟也不知道會被分配到哪裡。老師也說了,這種事情各人有各人的緣法,他不會特意給科學司打招呼的。”說話的是李植,他一臉羨慕的看着郭嘉和高尚兩人。
一旁的徐庶則撇撇嘴道:“君高也太好運了一些,竟然在殿試上,後來居上了。”
“哈哈哈哈,難得。竟然看到元直這麼小氣了。”許能倒是無所謂,他已經從董明那裡得到了消息,自己是不會去觀政的。在科學司這邊走個過場之後,就跟着皇甫老將軍去搞軍屯了。因此,他倒是非常的輕鬆。
“好啦元直,你放心吧。你肯定會被老師重用的。”高尚跟徐庶很是熟悉,而且又比徐庶年長,因此對徐庶笑着道:“不過,元直你長於軍事。按照老師以往的行事作風,元直你很有可能會被送到太尉府啊。”
“君高兄,你現在這麼會安慰人了?”徐庶眼睛一瞪,不滿的說道:“要某家說,老師直接把咱們兄弟一窩端了算了。咱們師徒齊心,啥事兒不能解決?”
“什麼叫一鍋端了?元直你好好說話。”劉雲這個時候站出來說道:“想這些沒有什麼用了。老師的性子你們也知道,他說不開後門就不開後門。咱們等着便是。”
一旁的王志倒是看的比較通透:“嘿嘿,科學司的司正大人可是老師的兄長,你們操什麼心呢?還需要老師打招呼嗎?”
“是極是極。”
衆人笑鬧着。
另外一邊,張既、張鬆、張肅、吳蘭、高沛五人顯然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張既是第二名,榜眼,張鬆殿試位列第九。這兩人考的不錯,才學自然也是一等一的。只不過這個小團體領頭的,卻是張肅。
張鬆是沒得辦法,張既則是性格使然。張肅本就是拿主意拿慣了的人,看張既不爭,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小團體的領頭人。
“那邊幾個開懷大笑的,就是明德一系的學生吧?”高沛一臉好奇的問道。
張鬆聞言點點頭道:“單以這一次科考來說,明德一系的確是讓人感到可怕。所有參加科考之人,全都通過。名次也全都在五十名以內!前三甲,獨佔其二。若不是德容的話,這三甲恐怕都是他們的了。”
“的確厲害。不過子喬也不用妄自菲薄。明德書院出來的學生,本就有一些優勢,某家相信,將來我等定然不會弱於他們。”張既自信的說道。
張鬆笑着點點頭。他張子喬真要說起來,也勉強可以算作是明德書院一系的考生了。只不過張鬆卻沒有告訴張既....自己的老師是孫挺,若是上前一敘,自己就平白矮了一輩。都是同年,矮了一輩未免也太尷尬了。
連帶着張既、張肅等人也跟着矮了一輩,倒不如不說的好。
“不提這些。”張肅對郭嘉等人並不感興趣,畢竟差的有點多,不像張既和張鬆兩人,還能夠看到這些人的車尾燈,他將話題拉到了正事上:“也不知道咱們會被分到哪裡,你等有什麼想去的衙門嗎?”
“尚書檯!”張鬆和張既異口同聲的說道。
張肅聞言笑了笑道:“這裡至少有兩百人想去尚書檯,剩下的一百人不是不想去,而是覺得自己沒機會。”
尚書檯在士子的心目中的確是觀政的上上之選。但凡有些見識的士子都明白,自己的一身仕途已經跟變法捆綁到一塊了。若是變法失敗了,科考的招牌就不好使了。而尚書檯作爲如今大漢朝變法真正的核心衙門,自然是這些士子們削尖腦袋,都想進去的地方。
“某家倒是無所謂,去哪裡都可以。最好能夠去軍中,那裡才能夠讓某家一展所長。”長得高大帥氣的吳蘭笑着說道:“還有高沛,我等可更願意在軍中待着。”
高沛聞言附和道:“的確如此,若是讓某家去處理文書,肯定會把某家給逼瘋的。”
“等着吧。”
士子中年齡最小的王累,身邊跟着一個又高又壯的年輕人。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從漢中趕來考試的牽招。
兩人相識,自然結伴前來。本來牽招想要去跟郭嘉等人打聲招呼的,不過王累卻不願意去。他只好在旁邊陪着。
兩人身後不遠處則是幾個衣着華貴的公子哥,以甄堯和麋芳爲首。這幾個人家中都是豪商,只不過論家產,還是甄家最強,麋家次之。沒錯!這幾個人是以家產來決定誰當老大的。
這些人對於去哪兒觀政倒不是很在意,對他們來說,能夠不花錢就能混個官職已經是邀天之幸了,哪裡還會挑肥揀瘦的?這其中,尤其以麋芳爲代表。
“某家話就放這裡了,哪怕是讓某家去養馬,某家眉頭都不會皺一下。”麋芳說話的聲音很大,以前是因爲錢包鼓,眼下則是因爲科考通過了。
“你家哥哥肯定會皺眉頭的。”甄堯一本正經的說道。
麋芳想到自家哥哥,下意識的縮了縮脖子。沒辦法,他實在是有些害怕他那個年紀輕輕就雷厲風行,敢打敢拼大哥。
有一說一,他麋家能夠今天這番光景,七成的原因都在麋竺身上。也因此,從小麋芳就活在麋竺的陰影裡,導致他對麋竺可以說是既尊敬又害怕,還有一絲絲的不滿。
你這麼優秀,搞的我麋芳很沒有面子啊。
就在這個時候,蔡襲從班房走出來,有下人大聲喊道:“肅靜!”
士子們連忙停下交談,然後自然而然的根據名次集合。
“這一次觀政分配的名單已經出來了,所有人聽到自己的名字之後,去旁邊領令牌就行。”蔡襲也不多說廢話,稍微接了一下之後,便開始唱名:“郭嘉、張既、高尚、王累死人,授黃門侍郎!”
“徐庶、劉雲、王志、李植、許能、張鬆....牽招....姜湛.....等五十人,觀政尚書檯!”
董明自然沒有交代什麼,但是董昭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將什麼人送到董明的跟前。除了董明的學生之外,其他人也都是精挑細選的。在這之前,他還跟董明交流了一番。雖然董明沒有明說,但是想要哪些人,他卻很是清楚了。
尤其是董明“不小心”將一個寫滿了名字的本子,落在了他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