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不重要,主要是內容。”董明笑着說道:“錢莊裡的錢不能待在錢莊裡發黴,得用出去,賺更多的錢才行。某家的意思是,先蓋一間醫院。”
“醫院?”沮授和荀攸兩個人都來了興趣。
“嗯,在洛陽城建一座醫院,綜合性的醫院。百姓們可以上門看病,也能抓藥。具體的某家一會兒詳細告訴你們。先告訴你們的是,這家醫院會擁有至少三十名郎中坐鎮。而且這三十名郎中還有分成內外科、婦科、兒科等不同的專精方向。”董明笑着說道。
兩個人聞言點點頭,都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
董明則繼續解釋了一下醫院這個概念,已經最後呈現出來的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解釋完了之後,他又道:“這醫院的院長,某家也選好了,便是華元化。他手底下有十幾個學生,如今也算是小有經驗的醫者,然後再招收一些其他的郎中,就可以把醫院的框架給搭建起來了。”
“可是這跟健康理財有什麼關係呢?”沮授不懂就問。
董明笑着道:“醫院是咱們投資的第一筆生意,咱能可以帶着百姓一起投資嘛。他們可以花錢購買這份健康理財,變相成爲醫院的股東,按年分錢就行了。這總比儲蓄要掙錢的多了,想來會有很多人願意。”
“醫院真的能掙錢?”
“相信某家,這醫院就沒有不掙錢的。”董明用極爲肯定的語氣回道。
“好,那下官就回去好好看看這份材料,然後儘快實行。”沮授點點頭。
董明這個時候道:“先預熱一下,搞一下飢餓營銷,先把人們的興趣調動起來,然後再開始售賣。在這個過程中,錢莊先拿一筆錢出來,買地,建醫院。建醫院的事情可以直接委託給科學司,他們那有專門的人才。然後某家會讓元化兄,帶着弟子們在百姓面亮亮相,將元化兄包裝成神醫。”
“飢餓營銷?”
“看一看新學的那本經濟學的書,上面有解釋原理,詳細以公與的能耐自己會想到辦法的。”董明也沒有解釋,而是直接讓沮授去看書。
沮授點點頭:“行,那麼下官也不耽誤時間了,先回錢莊。”
“慢走!”
沮授走了之後,荀攸笑着道:“這健康理財,在下也想買一份。”
“賺不了多少錢的。”董明搖搖頭道:“有這個錢,不如去做其他的事情,以公達你的能力,賺的可比買這勞什子理財產品多了。就是給百姓們買的,他們更加求穩。”
“求穩跟賺的多少有什麼關係?”
“風險越高,回報越大。健康理財是一個穩健的投資,穩健就意味着風險很低,同時也代表着收益肯定不會高。就好像儲蓄一樣,幾乎沒有任何風險,那麼儲蓄的利息就不會高。風險和回報是成正比的。”董明稍微解釋了一下。
荀攸也是通讀了新學的所有著作的,因此對董明嘴裡出現的一些新鮮詞兒也不感覺到陌生,有些感慨的說道:“伯照你倒是看得通透。”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包括在官場上也是。風險跟回報一定是會成正比的,如果風險高,回報低,這種事情肯定不會有人做的。除非......”董明頓了頓:“不說這個,還是先把手裡頭的政務處理完吧。”
“某家倒是好奇,除非什麼?”荀攸追問了一句。
“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不求回報的。”董明意有所指的說了一句。
荀攸聞言先是楞了一下,然後緩緩點點頭。
兩人沒再說話,全身心的投入到處理政務當中去。
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的過去,董明跟荀攸的配合越來越好,兩人處理政務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到了五月底的時候,甚至每天還能空出一些時間喝一點下午茶。
變法也推行了一段時間,雖然沒有大的變動,但是小修小補的一些政策,也讓洛陽城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最直觀的就是街道變乾淨了,人們生活更加有秩序,商業活動也頻繁了一些。隨着董明和荀攸的工作,原本積壓的政務也都處理完,新的政務也都有條不紊的推進着。太尉府那邊,有蔡邕看着,朝廷的行政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雖然問題仍然很多,但是至少眼下的大漢朝開始走上了正確的道路。這艘船還是很破,但至少選對了航線,一些小問題也都在修補當中,看起來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前進了。
整個五月份,錢莊那邊已經累積收到了一億錢,算是初具規模了。沮授也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了投資醫院的經驗之後,他又跟荀璦兩個人商量了一下,在洛陽城的金市盤下了十幾家店,然後將他們打通,擴建了二層和三層,建了一家大漢商行。
運行模式有些類似於後世的超級市場,不過因爲是在金市,所以裡面賣的都是高檔的貨品。商行也不知道賣東西,而是在商行內弄了不少的店面,租給其他的商戶。光是這一項,就在五月份爲錢莊帶來了近三千萬錢的收入。
沮授顯然是聽從了荀璦的建議,而荀璦自然是之前跟董明學到的。不過眼下商行還沒有投入使用,只是有一部分鋪子已經租了出去,內部還在裝修,大概要到六月底才能真正投入使用。沮授和荀璦定在了七月初一,商行正式開業。這中間自然是繼續拉人來租商鋪了。當然了,還有一部分商鋪會賣掉,這價格自然就是買來的時候數倍十數倍的價格來賣了。
除此之外,爲了方便商行的運轉,沮授還以錢莊的名義組建了一個騾馬行,特意買了一百多頭騾子、驢子、駑馬之類的用來拉貨。
這裡董明也給了意見,騾馬行也可以做其他人的生意,不能全靠商行的單子活着。同時也不要只着眼於拉貨,也可以送人,送信之類的。眼下騾馬行已經開始運營了,生意不好不壞,勉強保本,但是董明卻覺得很有搞頭,讓沮授繼續堅持着。
除了錢莊這邊穩步推進之外,還有一件事值得高興。那就是劉備接受了朝廷的詔書,只待新的漢中太守到了之後,便會來洛陽。在這之前,張飛已經帶着簡雍、徐暖等人在五月中旬的時候來了洛陽。
漢中那邊只留下了劉備、關羽和孫挺三人。新任的漢中太守,劉宏也問過董明的意見,他爲了避嫌,並沒有說什麼具體的人,只是說了一句要心向變法的人才行。
畢竟漢中眼下是整個大漢朝變法最成功的地方,同時也是整個大漢朝經濟活動最有活力的地方。不管是董明還是劉宏都不想因爲換了一個人,導致漢中的發展停滯。
如今蓬勃發展的漢中,其影響力已經輻射到了益州北部,涼州南部,以及上庸等地。這些地方,可以說是如今大漢朝最有生機的了。
張飛、徐暖等人來到洛陽之後,領了新的任命。張飛眼下去了幷州,接手邊防,應該是成了呂布、張遼等人的上司之一。徐暖則留在了洛陽,現在在守城門。其他人一部分跟着張飛去了幷州,剩下的人則散落在三河五校、西園八校尉中任中級軍官。
至於簡雍等文臣,則直接被董明打包挪到了尚書檯。爲了安置這些人,董明在尚書檯又設置了三個新的機構。
分別是工業司、農業司和商業司。這三個新的部門,主要負責這三塊政務的整理和給出處理意見。董明要做的就是過目之後,覺得合適的就送給劉宏,不合適得就打回去重做,或者給出意見與建議。
這一樣一來大大提高了尚書檯的工作效率。這三個衙門的主官,只有六百石,跟劉宏那邊打了一聲招呼便通過了。各司的司正也定了下來,工業司司正孫挺,農業司司正楊隆、商業司司正簡雍。
六月初一,尚書檯整個班房的人都來到了白玉京,直接將第十二樓給包了下來。這錢自然是董明來出的。
部門聚會,董明覺得很有必要。大家吃喝一頓之後,又在白玉京好好玩了一下午才各自散去。到了晚上的時候,十二樓的閣樓上,董明則一批覈心人物聚到了一起。
劉正、田豐、沮授、荀攸、簡雍、楊隆、郭超、荀璦、戲志才幾人全都在列。除了他們之外,還有郭嘉、徐庶、劉雲、王志等觀政已經結束,成了微末小官的學生們。
稍微有些擁擠,但是所有人都按照官位年齒坐好,倒也整齊有序。
董明坐在上首,他旁邊坐着的是劉正。
“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變法已經走上了正規,接下來我等更要用心纔是。接下來咱們要做的事情,某家先給大家通通氣。”董明一臉嚴肅的說道。
所有人都安靜的等着董明的下文。
“在這之前,先說一件事。四月中旬的時候,尚書檯那邊處理了一件事,上黨郡今年可能會有旱情。這件事是本官親自過手的,也給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甚至還附上了一份詳細的計劃以供參考。四月二十日,太尉府政令便下達,可是直到今天,朝廷還在爲這件事扯皮。扯皮的原因並不是上黨郡的旱情問題,而是誰去做的問題。”
“沒有人願意去上黨郡,相關的物資也一直備不齊全。哪怕是尚書檯每天去催也沒有用。這不是一個孤例,這些日子尚書檯處理的政務數千件,但是真正的落實的呢?一成左右。剩下的全都是在推諉扯皮。”
說到這裡,董明頓了頓:“咱們要變法,不光只是咱們動動嘴的問題,還得動手去做。所以....接下來,在座的各位要做好一個準備。某家打算讓尚書檯直接負責政務執行!只要陛下同意之後,咱們也不用管其他的,太尉府會直接把命令發到尚書檯。我等要做的是,依照政令行事便是。”
話音一落,所有人都皺起了眉頭。
這事兒,說白了就是奪權。行政三步走:規劃、決策、執行。依着董明的意思,除了決策之外,其他的都由尚書檯說了算。
如果真的成了,尚書檯眼下的人手壓根就不夠。更不要說,若是這麼做了,肯定會被朝臣們羣起而攻之。
衆人反應,董明收進眼底,然後道:“各位擔心的事情,本官也明白。眼下只是這麼一說,咱們真正做的時候,肯定是要徐徐圖之的。之所以告訴大家,就是讓大家有一個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