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王家大郎的義舍。
王大郎在門口候着,一臉笑容的等着張全。
張全是帶着東西來的,兩大馬車,裡面除了糧食布匹之外,還有半扇羊肉。他來這裡送東西只是藉口,真正的目的是想看看這裡是不是董明豢養孤兒的地方。
按照他的估計,董明手底下至少有五百名孤兒纔對。王韋說這裡只有十幾個,他是不信的。雖然他手底下的人的確只發現了十幾個人孤兒,但是這事兒還得自己親自來看看才比較好。這也是爲了好跟陛下交待。
從劉辯還是皇子的時候,張全就跟在身邊伺候着。對自家的主子,他很是清楚。性格上有些懦弱,但是自尊心又很強,膽小的同時又想證明自己。總之是一個極其糾結的人。坐上了皇位之後,一邊擔心自己沒能力,一邊又想着證明自己是個好皇帝。
時間長了,脾氣就變得古怪起來了。張全在一旁伺候着,每天都提心吊膽的。尤其是遇到跟董明有關的事情,誰也猜不透劉辯是怎麼想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事情做好,不然肯定少不了要吃掛落。
王大郎將張全迎進了義舍。
義舍其實有些類似孤兒院加養老院的存在。不過這都是全免費的,明面上是王大郎出錢出力,實際上出錢的是董明。打着義舍的名義,這兩年也培養了不少少年郎。只不過眼下都被王韋轉移到了其他地方。
張全跟王大郎兩個人都心懷鬼胎,嘴上說着寒暄的話,心思卻根本就不在這上面。
走馬觀花的看了一圈之後,張全揹着手打一個手勢,手下跟着小太監見狀心領神會,捂着肚子就哀嚎起來:“哎喲喂,我的肚子。”
“怎麼了?”王大郎畢竟是主人家,立刻問了一句。
張全一腳踹在那小太監身上,罵道:“沒用的東西,肚子疼就去茅房,在這裡哭喪呢?”
“哎,奴婢知道錯了,奴婢這就去。”那小太監逃荒似的轉身就跑。
“估計是來的路上吃壞了肚子。”張全回頭對王大郎解釋了一下。
王大郎笑笑沒說話。
這事兒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就是爲了讓這小太監四處去查看一番。但是王大郎很清楚,眼下這義舍一點兒貓膩都沒有,隨便查驗便是了。
“張常侍請,在下略備薄酒,還望賞臉。這裡比不得洛陽,還望張常侍勿怪。”
張全聞言笑道:“那可不見得不如洛陽。某可是聽說了,你們這邊流行一種地鍋雞的吃法,特別的美味。今日來了可一定要嚐嚐。”
“好說,好說!”
這地鍋雞,是董明當年在西池村教學時的一次失敗嘗試...這個時代的調料還是差了一些,做出來的地鍋雞味道讓人很不滿意。但是對於大多數只能吃烤肉、煮肉蘸醬的東漢人來,已經是頂級美味了。也因此就流傳了出去。
王大郎陪着張全吃喝了一場,酒足飯飽之後,那去如廁的小太監也回來了。張全藉着酒意便告辭了。王大郎自然不會留他,兩個人都心照不宣。
張全走之後,王大郎臉上的笑容褪去:“這個沒卵子的老屁股,還好二弟聰明,不然今天就被他看出來了。”
張全這邊,一行人拉着空車回洛陽的路上。那去如廁的小太監正在給張全捏肩膀。
“常侍大人,奴婢看了一圈,沒有什麼異常。不過有一點奴婢可以肯定,這義舍肯定不止十幾個孩子。”小太監小聲說道。
張全眯着眼睛輕輕嗯了一聲:“嗯,你繼續說。”
大概是得到了張全的鼓勵,這小太監臉上露出了一個興奮的笑容:“奴婢在後面轉悠了一圈,發現這義舍有兩三百個牀鋪。後面還有一個小演武場,和一些奴婢沒有見過的器具。若真是個普通的義舍,弄這些做什麼呢?也不需要幾百個牀鋪吧?”
“嗯,這事兒不要往外說,爛肚子裡。”張全平靜的說道。
小太監臉上興奮的表情戛然而止,嚥了一口唾沫道:“大人說的是什麼事兒?奴婢怎麼聽不懂?”
張全睜開眼睛,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這個小太監,道:“你倒是乖覺,回去之後有你的好處。”
“多謝大人。”小太監眉開眼笑的說道。
在宮裡做事,心思不靈巧的,都已經成了肥料。
尚書檯,董明也收到了王韋的消息,知道劉辯開始查自己豢養孤兒的事情。不過他也無所謂,本身就是爲了建立情報機構用的,被劉辯知道了也無所謂,大不了就明牌唄。
在朝廷裡新開一個衙門,專門負責情報。這事兒攤開了給劉辯看,他也就沒話說了。當然,王韋將孤兒們轉移了,劉辯一時半會也抓不到什麼把柄,那樣更好。
董明用這些孤兒弄出來的情報機構,不光是爲了朝廷服務的。日後他若是下野了,也需要這個情報機構。現在說這些還太早。
將這件事放下,董明埋頭專心處理政務。這兩年尚書檯的政務越來越多了,主要是多了一些實務。
以前只需要給皇帝提供建議就行了,現在不一樣了,尚書檯下屬幾個司都是實務。一旦有了實務就得考慮人員、支出之類的事情。
總的來說,尚書檯的任務更加繁重了。但是沒有人喊累,畢竟這是一件好事兒。尚書檯接觸到實務越多,手裡的權力就越大。權力越大,變法就越不受朝廷的掣肘。
董明恨不得直接以尚書檯代替朝廷,將決策權和執行權全都拿在手裡。不過這也只能想一想,眼下畢竟是皇帝當家做主,尚書檯再橫,也不過是皇帝的幕僚團罷了。
董明倒是想過君主立憲之類的東西,不過也只能是想一想,經濟基礎達不到,沒有足夠的資產階級,想要玩君主立憲制,不是蠢就是壞,要麼就是既蠢又壞。
“老師,這裡有一件事需要您注意一下。”郭嘉這時候走了過來。
董明將手裡的一份關於賑災的政務處理完之後,擡起頭看向郭嘉。
郭嘉深吸一口氣道:“鍾繇先生本該上個月就到洛陽的,可是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到,學生擔心是不是路上出什麼問題?”
“元常兄還沒到?”董明眉頭皺了起來:“這事兒不是公達負責的嗎?”
“眼下是負責來負責接待元常先生。”郭嘉解釋道:“公達先生有其他事情要做,本就是接個人罷了,所以學生就代勞了。可是到現在,鍾繇先生都還沒到洛陽。”
“派人去尋了嗎?”董明問道。
“已經派人去了,不過還沒有消息。”
董明眼睛眯了一下,然後道:“興許是有什麼事情耽擱了,不用擔心。”
郭嘉點點頭。
鍾繇的事情不算太重要,董明也只是稍微留心了一下。郭嘉離開沒多久,簡雍、楊隆、孫挺等人聯袂而來。
他們的事情倒也簡單,幾個產業區已經建成了,就差商家入駐了。如今商業司負責聯繫買家,農業司、工業司負責招百姓、商家落後各產業區提供貨物。
他們過來是爲了要人的。畢竟他們不可能一直盯着產業區,需要派專人去看着。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個團隊。
需要一個產業區的區長,兩個副手。區長統籌全局,兩個副手一個負責生產一個負責外聯。當然他們手下肯定還需要各種文吏衙役。
尚書檯今年也來了不少通過科考的士子觀政,大概二三十個人。董明便讓他們自己去挑人,每個產業區可以挑三個人。剩下的小吏衙役,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這也足夠了,三個人都滿意的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