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多羅城的城頭聚集了更多攀爬上來的馬韓兵卒後。他們又挺着櫓盾向梯道上的樑軍衝殺上來。但是這一次他們卻是虛攻,烏邪興已吩咐部分馬韓兵士從城牆的內壁投下繩索,索降到城內去打開城門。
樑軍除了百餘屯守在王宮塢堡的後備部隊,其餘基本上都在城頭梯道上進行防禦做戰,自然不可能對馬韓軍的索降做出反應。不一會的時間,數十上百的馬韓兵卒通過繩索索降進入了多羅城內。他們立刻拔腳向最近的城門衝去。
正王宮塢堡高臺上觀戰的那名樑軍營都尉看的清切,立刻下令道:“再鳴鑼!讓兒郎們退入塢堡!”隨即,塢堡內又響起了一種不同於前節奏的鑼聲。
在梯道上的樑軍聽到這通鑼聲,迅速的向城下退去。這一退,又正好與那些索降到城中的部分馬韓兵卒撞到一起。不過雙方都有各自目標任務,都不戀戰,一陣打鬥搏殺留下十幾具馬韓兵卒的屍體後便各自揚長而去。樑軍奔向了塢堡,而那些馬韓兵卒衝向了城門。
烏邪興看到多羅城的城門被打開,心中大喜,高聲喝道:“多羅城破了,隨本王衝!”說罷他一馬當先的率領城外剩餘的馬韓兵殺入了多羅城。只是一入城,才發現城池中已空空如也,便又彙集兵將殺向城中心的塢堡。到了塢堡下,方纔發現塢堡已四門緊閉。城頭滿是樑軍的旌旗。
在烏邪興的催促下,馬韓兵們很快將城外的雲梯搬運進來,在號角聲中對多羅城的王宮塢堡又發起了猛烈攻擊。
王宮塢堡的城牆比多羅城牆還要寬厚高大。而且塢堡周長比外城小多了,如此一來五百樑軍兵卒更加集中,防禦力也更強。相反馬韓軍寨塢堡四周只能豎起百十架雲梯。儘管兵力還是比樑軍佔據優勢,但使不上勁。順着雲梯攀城而上的馬韓軍不是被滾木擂石砸下雲梯,就是剛從垛牆中一露頭便被刀槍扎入了腦袋,刺穿了脖頸,割斷了喉嚨。連一個人都無法成功的登上塢堡城頭。
烏邪興看着越來越多的傷亡,嘴巴里發苦。現在戰局對於他而言,如同一個雞肋,想將多羅城完全吃掉,不知道還要付出多少代價。放棄吧,已經死了這麼多人,豈不是吃了大虧。
烏邪興正在左右爲難時,一名令兵慌慌張張的來報道:“報!有樑軍騎兵在城池的西北面出現了!”
烏邪興驚問道:“來了多少人馬?”
“回大王,帶回訊息的斥候沒說兩句還就死了。他身上帶着幾支羽箭。不過即使他活着,大概也不知道對方來了多少人馬。因爲對方遠遠的就發現了他,他是一路從小路飛奔逃回來的。”
烏邪興絲毫沒有猶豫,高聲說道:“傳本王軍令,全軍撤退!”隨即,馬韓軍退兵的號角聲開始嗚嗚的響起。
實際上來的樑軍只有五十騎輕騎和五十騎重騎,是三支沿着一系列樑軍佔據城池巡邏騎隊中的一支。雖然是騎兵,但在烏邪興已佔據多羅城池的情況下,這麼點兵馬不可能對烏邪興的幾千馬韓軍構成任何威脅。烏邪興因此乾脆的決定退兵其實也是給自己找個理由。
……
多羅城受襲的消息一天後就傳到了張遼所佔據的不彌城。這讓張遼爲後方補給交通線隱隱的擔憂起來。張遼這一路在陸上挺進的樑軍一路狂飆突進而來,只能攻克位於要衝之地或就在進軍路徑上的馬韓城池。類似狗邪國這樣的馬韓城邦只能放過。
樑軍諸將商議的攻略本是閃電突擊至不彌國,佔領不彌的城池王都,然後用不彌王都的海港迎接衛溫艦隊和其運載的曹衝的部隊,再在衛溫海軍配合下於不彌城殲滅馬韓主力後,張遼方能回師掃蕩後方殘餘的馬韓各邦。如此做也是爲了給衛溫和曹衝節省時間,否則等到將馬韓完全平定,那曹衝的大軍不知何時才能抵達東瀛。
但是事前誰也沒想到,馬韓除了在不彌集結大隊人馬與樑軍纏鬥對抗外,在狗邪也聚集了一支人馬不斷襲擾樑軍沿途城池據點。衛溫的艦隊雖然能走海路往返從南新城拉運輜重糧草,但是些補給很大部分是要提供給曹衝這支兩萬餘人規模的大軍用的。張遼的五千人馬部分補給還是得走陸路通道而來。況且,張遼也不想這些已被佔據的馬韓城池失而復得,因爲它們在日後的清剿圍剿戰鬥中還要發揮重要的作用。
張遼本想從麾下兵馬中再抽出部分增強補給線城池上的防禦。但是又一想,自己這五千兵馬前前後後也折損了近千人馬,實際只剩四千餘人。很多營,隊都只剩下個番號和幾十百餘人,再抽調兵力,剩下的兵力守護不彌城池和港口都不足。
張遼正在爲難時,已有令兵來報,衛溫的艦隊來了。張遼聽後大喜,急忙起身趕往不彌城的海港迎接衛溫的艦隊。
張遼在碼頭上舉目遠眺,海灣入口處果然桅如林,帆如雲,黑壓壓一片的大小船隻駛入了不彌城這個天然良港。張遼軍的騎隊則在岸上不停的巡弋着,警戒者蘇閥都利所統帥的馬韓軍襲擾。
小半個時辰後,張遼就和衛溫,曹衝,郭嘉,還有張郃徐晃等一衆魏將見了面。雙方自是寒暄客套話了一番,而後郭嘉卻突然話鋒一轉提醒道:“張遼將軍,適才我軍船隊入港之時,下臣發現這海港四周的港汊衆多,航道之上有的地方十分狹窄。如此地形,非常便於敵軍水陸偷襲。這衛溫將軍的水師船隊可是我們的命根子,萬一被敵軍偷襲得逞。我們無論是平定三韓還是南下瀛洲的目標都不可能達成了。”
張遼哈哈一笑道:“郭國相放心,這個張某自是心中清楚。某已吩咐兵士在各個汊口廣設攔江鐵索和據點,有佈置騎隊在位於要衝之處的海岸上日夜巡弋。擔保衛將軍的艦隊在海港中不失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