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要留一個步兵營給公孫旦守城,表面上是擔心百濟去而復返,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徐榮還在提防着公孫旦。儘管現在看上去公孫旦不大可能有什麼問題,但萬一那低概率的事情發生了,產生的結果卻是極度危險的。概率和後果兩者相乘,完全對公孫旦不設防的風險還是太大了。
公孫旦似乎也沒想那麼多,滿口應諾讓徐榮放心列口城不會有失。第二日拂曉,徐榮便率領三千步騎,帶上夠三日用度的隨身乾糧,輕裝簡行向南新城行去。近三百里路程,兩天一夜便抵達南新城下。
徐榮見南新城中的守軍未能出出反應,城頭的守軍也是寥寥無幾,更加篤定曹丕郭嘉的主力已經向南撤走的推測。此時,天色已晚,徐榮便令麾下將士在城外不遠的地方露宿,並且按慣例向四周佈下明崗暗哨。
半夜,正在酣睡的徐榮迷迷糊糊中聽到周遭的喧囂吶喊之聲。他猛的睜開眼睛,耳中已然聽清了有敵來襲的警示之聲,眼中看到無數如同流火般的火箭從空中掠過。他一個激靈從地鋪上翻滾起來,順手抄起了兵刃。
他放眼望去,周邊隨處可見手持火把的敵軍步卒正在四處圍攻樑軍,騎乘着戰馬的大股敵騎也圍繞着樑軍的宿營地,與樑軍輕騎奔馳追逐着。好在樑軍崗哨的及時警戒,樑軍步卒已經成隊成營的組織起反擊,與來襲之敵纏鬥在一起。
此時,一股兩百餘人的敵兵尋得一個空檔,向徐榮所在的位置奔來。徐榮高喝聲:“列陣!”他身後的百餘名親衛立刻組成了一個簡易的小型方陣。一名魏兵臨到徐榮身邊不到三尺距離,手中鋼刀已高高舉起,徐榮手中的長槍卻如同毒蛇般刺入這名魏兵的胸膛。因爲距離近,這名魏兵被穿到了槍桿的正中間。另一名魏兵已從左翼襲來,徐榮來不及收槍,順手拔出腰間的繯首刀將對方兵刃封住,發出叮噹一聲兵器交鳴的脆響。與此同時,七八支標槍將這魏兵投射成了蜂窩。親兵們一聲吶喊,跟在徐榮身後迎向這些魏兵,刀槍劍戟齊劈同刺,雙方不斷的有兵士倒在血泊之中。
周邊的戰團,樑軍也從最初的猝不及防的慌亂中鎮定下來。一輪又一輪的標槍投向成羣結隊的魏軍兵卒,太過接近的魏軍兵卒則用繯首短刀進行搏殺。被斬殺的魏軍兵士歪倒在地上,他們手中的火把也掉落在草叢之中,此時已是本地的夏日旱季,草叢灌木都已乾枯易燃。不長的時間後,大火便東一股西一叢的燃燒起來。
有火焰燃燒之處,隨着轟隆一聲悶響,火焰竄起仗餘高,原來是火舌引爆了樑軍堆放火爆彈的地方。此次徐榮軍團輕裝簡行,所以並未帶常規弩炮,但是便攜弩炮卻是還帶着。因此便攜弩炮用的小型火爆彈也帶了不少。
熊熊火光中雙方還在激烈廝殺,樑軍雖已組織起有效反擊,但前來偷襲的魏軍人馬給徐榮無邊無際之感覺,似乎怎麼殺都殺不完。火光中,一名戴着眼罩的獨眼魏將在自己的坐騎上舉目四顧,很快他發現了徐榮,策馬便向這邊飛馳而來。徐榮也同時發現了他,並且馬上認出這是魏國的大將夏侯惇。夏侯惇的威名,徐榮是知道的,他心中一顫並不敢與之對敵,急聲高吼道:“將此將攔住!”,十餘支矛槍隨即向夏侯惇投擲而去,但很快就被夏侯惇舞的如同一堆爛銀般長槍一一盪開。
夏侯惇和跟在他身後的魏騎很快衝殺開一條血路,向徐榮策馬飛奔而來,徐榮的那些親兵抱着必死無疑的念頭,舉刀挺盾,擋在徐榮前方。篷的一聲悶響,最前的名徐榮親兵已被夏侯惇手中長槍挑飛而去,另一人被夏侯惇的坐騎撞倒後踩踏而過。
眼看對方鐵騎就要鑿穿自己前方的由自己親兵組成的微型方陣,徐榮卻半步不能退。他清楚,若他一跑,全軍必潰,後果不堪設想。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徐榮耳中聽到連續的蓬蓬巨響和馬嘯嘶鳴之聲,他心中一喜,知道是自己的重裝鐵騎殺到近前。原來按照樑軍的操典標準,凡是野外露營。騎兵不能和步兵在同一個地點宿營,就是爲了防着敵軍偷襲時,步騎混雜在一起,導致步兵無法結陣,騎兵無法結隊的混亂狀況。
當下,這些重裝鐵騎從側面衝入了夏侯惇的魏騎騎隊,剎那間,已有數十魏騎不是被長槍挑落馬下,就是被肩高六尺的夏爾巨馬撞翻的人仰馬翻。
等所有魏軍逃入南新城,太陽已從東邊的山崗上露出了頭,天色已是大亮。南新城外的荒地上,滿是魏樑樑軍的屍體。徐榮急忙集結起兵馬,清點人數,發現一戰下來竟然損失了四百餘人的兵力,這把他心疼的如同刀絞一般。
逃入城中的夏侯惇也心驚不已。就在徐榮率軍開到南新城的前一天,魏軍斥候就傳來了消息。當時,曹丕和其餘諸將已帶着五千人馬,護送着百官,魏室宮嬪乘船離開了南新,前往魏兵在南方新佔據的一處馬韓城邦。司馬懿和他本也要帶着最後的四千多魏軍兵馬護送剩餘的百官家眷離開。
司馬懿聽到這消息,心生一計,將剩餘的魏軍絕大多數兵馬都給夏侯惇留下,要他故意麻痹徐榮而後夜襲徐榮的兵馬。打算一舉將這條從青州跟來的尾巴徹底剷除。
誰知這個行動雖然成功的實施了,也將樑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可還是沒有取得理想的戰果。不僅沒達到完全剷除這個樑軍尾巴的目的,自己還損失折將四百多步卒和包括百餘虎豹騎在內的兩百多魏騎。這讓持傲無比的夏侯惇也驚歎無比,樑軍真乃數百年來,天下少有的精銳之師,這種情況下都打不垮,那就不可能有正面將其擊潰的可能了。對付這樣的精銳之師,最佳的策略只能是揚長避短,儘量不與其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