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西秦來使

一面紫色的麒麟圖案的樑國旌旗插在地上,遠處是剛剛消融的黑色海水和無數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和浮冰。

蒼白色的太陽懸在空中,用它那柔弱的陽光無力的照着這片冰雪世界,但卻堅持不懈的永久掛在稍微高出地平線一點的地方。

“北冥之海,我們終於到了。這也意味着此處便是我們樑國國境的最北端。”呂布喃喃自語的說道。其餘人卻沒太留意他的說話,而是都站在海邊黑色的山崖高地上,遠眺着這無邊無際,他們一生也未見過的景象。

呂布等人是三天前就抵達了北冥之海海岸附近,但是他們遇到了點小麻煩,他們發現了一個不同於艾文克人,薩哈人,雅庫特人的小部落。

這個小部落的語言雖然與前三者相近,但卻自稱是楚科奇人。他們養殖的牲畜只有一種,就是馴鹿,他們的食物來源主要是捕獵,在入海口不遠的河岸旁捕魚,捕獵海豹海獅,以及大白熊。

這個發現也出呂布意料之外,他沒想到這種地方居然還有人類居住。不過這個小部落只有百餘人,呂布用豐盛的食物,食鹽,蔗糖以及長弓手就恩威並施的征服了他們。

當然,這支楚科奇人部落接受北府的統治只是象徵意義的,比南方那些歸附北府的部族部落更加寬鬆。

呂布甚至都沒要求他們有臨時徵調服兵役的義務。只是要求他們在部落營地中懸掛樑國的麒麟旗,以及每年象徵性的向前來巡視的官員上繳十張大白熊熊皮,二十頭馴鹿。而且這點貢品還能換來食鹽,蔗糖,布匹,麪粉的賞賜。

……

一個多月後,呂布回到北冥城,此時的北冥城已經今非昔比。城牆更是高聳堅固。城中建築設施也更加齊全。特別是人口,除了常駐的北府軍和家眷們,也住進來更多的西域商人。

這些西域商人一般是走天山南麓沙漠邊緣處綠洲,到玉門關後經河西走廊進入中原地區的這條傳統“絲綢之路”。但現在西域長使府早已名存實亡,現已被烏孫人控制,沙漠中盜匪衆多且猖獗,河西走廊馬家的西秦也在和烏孫交惡。

隨着北府對漠北,北海地區的征服和平定,越來越多的商人選擇北方草原帶這條新商路,這條新商路途雖然相對較遠,但卻相對安寧。

呂布回到北冥城時,驚喜的發現,貂蟬和曹氏以及他的女兒都已來到北冥城中。原來這是馮宇不忍呂布長久與家眷分居,得知北冥城的條件大爲改善後,特意令人將她們護送到北冥城。

北府軍對北域的控制範圍擴展至北冥之海海濱的消息,兩個多月後方傳到了樑國都城宜賓。

當時,馮宇正端坐在書房中,整理着龐大國境內,各地呈遞上來的塘報。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走到掛在牆上的大地圖前。這張大地圖,是馮宇依照系統面板中的地圖復繪出來的。

這地圖起初只是張大比例輪廓圖,但每當樑國的勢力擴展到新的領域時,系統地圖就會解鎖相應的區域。現在馮宇又用細毛筆將樑國新徵服的區域,一筆一畫的將對應的空白位置復繪好。

這個工作忙了一個多時辰纔算完成,他收起筆,仔細的端詳起新地圖來。鼻中已聞一股熟悉的馨香,便知這是自己的王后蔡琰來了。

馮宇剛好想找個人抒發下自己情懷,指着地圖道:“王后請看,如今呂布收服北域諸部,我樑國地域北至極北的北冥之洋海濱。南至白雲之島。三萬裡國境盡在掌中。”

蔡琰對馮宇萬福道:“恭喜大王開疆擴土,可臣妾有有一事不明,開拓這麼多疆土,而且大多是未開化的不毛之地,這有何意義?”

馮宇被蔡琰澆盆冷水,故做慍怒狀道:“婦道人家,就是沒有見識。”而後卻娓娓道來,向蔡琰解釋道:

“我讓林濤去遠洋探險是爲了獲得一些特有的物種,這些物種對我樑國而言有重大戰略意義。而呂布北征到北冥則意義更爲重大,征服漠北到北冥的數千裡闊土中的諸部,既一勞永逸的解決了漢土的北方隱患,也打通了通往西方世界的第二甚至第三條陸上通道。”

蔡琰雖然是個讀書萬卷的才女,但對馮宇這一席話當然還是聽不懂的,畢竟兩人的見識隔着兩千年。她淡然一笑,向馮宇撒起嬌來:“王上還真生臣妾的氣了,臣妾只是不忍王上如此操勞國事。”

馮宇順勢將蔡琰攬入懷中道:“本王怎會與王后鬥氣…”心中卻還在想着自己爲何開疆擴土的征服欲越來越多。

最終,他想明白了,他在這個世界太無聊。即使整日錦衣玉食,愛姬美人,與前世的世界相比,生活也太單調了。

要他以一己之力去改變這個世界,推動整個世界的文明進程,他無法憑藉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在有生之年做到。他雖然有系統,但系統只賦予了他一定的軍事實力和生產能力。

馮宇對外征伐的這兩年,其餘諸侯也都沒閒着。八大諸侯雖然還沒有誰率先發起中原內戰,但爲了自身實力和人口的擴張,不約而同的向周邊地域開疆擴土。

尤其是樑國在成功征服洪沙瓦底,控制海上絲綢通道商路,財源滾滾後。諸侯們更是加緊了自己的行動。西秦的馬家也不例外,打着恢復漢廷西域長使府威儀的旗號,西出玉門關,征伐烏孫,試圖控制絲綢之路。

馮宇心中狐疑道,馬家找我能有何事?

第264章 西邊的大海第379章 步兵的新遠程武器第023章 西進,西進第382章 飛軍奪城第1027章 要把皇帝拉下馬第019章 徹底翻臉了第593章 四面楚歌第792章 火燒下關第032章 難道還不相信老夫?第770章 斯廬國第414章 朱羅水鬼第909章 東面戰事第553章 窮追不捨第1030章 戰利品第923章 貝都因彎刀第111章 前夜第335章 巨港的黎明第787章 拖延第116章 鷹擊長空第974章 一件大事第058章 想搶就搶要燒就燒第107章 雙喜臨門第274章 只拿錢不幹活第990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712章 反殺第270章 概不賒賬第1107章 鬥獸場之鬥第281章 江陵風雲(四)第806章 平定瀛洲第101章 老子的歸老子第645章 閃電破關第212章 石腦油第1056章 志向不同第240章 千山如林第067章 穰城鴻門宴第1143章 被低估的馬洛爾第768章 血戰第249章 光復漢土第185章 王庭之變第554章 魯山城第992章 浴室第740章 纏鬥第994章 護民官昆圖斯第1084章 有出無進第466章 互相指望第611章 謊報軍情第137章 進退維谷第578章 決死之城第597章 厲兵秣馬第479章 蹦極的心情第178章 落幕-袁紹之死第271章 連在一起的浮桶第257章 火海第495章 並非完美第557章 贛水南撤第215章 非咬不可的鉤第600章 戰火起南陽第484章 有備而來第464章 藍氏城血戰(上)第254章 天降奇兵第485章 遠程交鋒第1045章 悲壯激昂的反叛軍第599章 曹操登基第500章 丹口之戰第754章 甩不掉的尾巴第545章 大戰在即第255章 龍尾灘之戰第743章 後門密道第185章 王庭之變第383章 卑格米彈射兵第242章 前往象郡第588章 擒賊先擒王第061章 血紅的朝霞第291章 卑格米人第618章 司馬懿的攻城之術第636章 難以抉擇第417章 解危第768章 血戰第180章 春天裡第372章 金城之圍第424章 沙瓦底保衛戰第439章 真碰釘子第1099章 奧勒良和狄奧多西第218章 搶先一步第385章 出奇制勝第170章 丟向潼關的誘餌第469章 分而治之第1035章 擴編的大軍團第824章 水網第200章 蕞爾小邦第939章 照計行事第281章 江陵風雲(四)第238章 孔明之策第186章 甘寧的水師第051章 老匹夫壞我好事第016章 不明之敵第710章 小試牛刀第152章 火攻壁壘第017章 窮追不捨的荊州軍第1045章 悲壯激昂的反叛軍
第264章 西邊的大海第379章 步兵的新遠程武器第023章 西進,西進第382章 飛軍奪城第1027章 要把皇帝拉下馬第019章 徹底翻臉了第593章 四面楚歌第792章 火燒下關第032章 難道還不相信老夫?第770章 斯廬國第414章 朱羅水鬼第909章 東面戰事第553章 窮追不捨第1030章 戰利品第923章 貝都因彎刀第111章 前夜第335章 巨港的黎明第787章 拖延第116章 鷹擊長空第974章 一件大事第058章 想搶就搶要燒就燒第107章 雙喜臨門第274章 只拿錢不幹活第990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712章 反殺第270章 概不賒賬第1107章 鬥獸場之鬥第281章 江陵風雲(四)第806章 平定瀛洲第101章 老子的歸老子第645章 閃電破關第212章 石腦油第1056章 志向不同第240章 千山如林第067章 穰城鴻門宴第1143章 被低估的馬洛爾第768章 血戰第249章 光復漢土第185章 王庭之變第554章 魯山城第992章 浴室第740章 纏鬥第994章 護民官昆圖斯第1084章 有出無進第466章 互相指望第611章 謊報軍情第137章 進退維谷第578章 決死之城第597章 厲兵秣馬第479章 蹦極的心情第178章 落幕-袁紹之死第271章 連在一起的浮桶第257章 火海第495章 並非完美第557章 贛水南撤第215章 非咬不可的鉤第600章 戰火起南陽第484章 有備而來第464章 藍氏城血戰(上)第254章 天降奇兵第485章 遠程交鋒第1045章 悲壯激昂的反叛軍第599章 曹操登基第500章 丹口之戰第754章 甩不掉的尾巴第545章 大戰在即第255章 龍尾灘之戰第743章 後門密道第185章 王庭之變第383章 卑格米彈射兵第242章 前往象郡第588章 擒賊先擒王第061章 血紅的朝霞第291章 卑格米人第618章 司馬懿的攻城之術第636章 難以抉擇第417章 解危第768章 血戰第180章 春天裡第372章 金城之圍第424章 沙瓦底保衛戰第439章 真碰釘子第1099章 奧勒良和狄奧多西第218章 搶先一步第385章 出奇制勝第170章 丟向潼關的誘餌第469章 分而治之第1035章 擴編的大軍團第824章 水網第200章 蕞爾小邦第939章 照計行事第281章 江陵風雲(四)第238章 孔明之策第186章 甘寧的水師第051章 老匹夫壞我好事第016章 不明之敵第710章 小試牛刀第152章 火攻壁壘第017章 窮追不捨的荊州軍第1045章 悲壯激昂的反叛軍